书法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赏析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35:不狂不野不虚荣,坦对天天日落升。
百炼□觉身手浅,更须□点作学生。
卅载□□□□□,愈觉挥运尚从容,温和狂放岂分界,到位始为最上乘。
右书感怀一首
癸巳初冬录
聂成文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笔划纯熟老到,线条简约圆融,质朴厚润,文人气息浓重,点按折转利落灵动,是一篇很漂亮的草书作品。
然他的字字孤立的特点,尚需推敲,我觉得很难说是优点,而过分简约的笔划,增加了辨认的难度,作为外行,我确实有些认不准
的字划了方框,还请方家指教。
3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聂成文
(卢纶《塞下曲》之二)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DAZ8Qh81%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草法娴熟自如,笔划圆转浑厚,力道内敛,惟字间呼应对比略欠缺,多少影响了整个作品恢弘的气势。
37: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诗一首
申万胜
(墨梅)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DB0M8161%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点划折转,力道千钧,旷达洒脱,恣意纵横,在些许儒雅的文人气韵中还隐隐感到有一种军人的霸气。
也可以说是某些开张外露的成分略多了一点,而气韵还不够高古、内敛、沉稳。
38: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古山寺诗一首
癸巳年秋月
何恩书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唐·李益)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DAXIvM2a%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大草书写不仅需要纯熟的技法,还需要创作的激情,故比较难得。
此篇大草,洒脱恣肆,自由奔放,章法开张,颇有一点儿张、怀的味道,是一篇近年不多见的较好的大草作品。
惟个别字的处理尚可斟酌。
39: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池(波)中。
唐人王维游春曲一首
癸巳秋月于京北逆坂斋
刘洪彪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
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DBdDg7cb%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大草的好作品近些年来并不多见,而这篇可以算难得的一件。
可以说其字形够大够草,枯润对比鲜明,下笔狂放,略无拘束,如蛟龙滚浪、野马奔腾。
而小字朱笔行楷的释文,又进一步衬托出大草的健硕和狂野。
作者一共盖了八枚印章,足见他对此幅作品也是满意和重视的。
但对一般大众来说,还是有些凌乱和难辨认、难欣赏,这也是书法界历来难解的普及和提高的矛盾。
40: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望),半壕春
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东坡望江南
乙酉夏(孙)晓云
(望江南-超然台作)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E4LRWo00%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此篇书法结字纯正典雅,笔划变化多端,行草相间,颇有线条美和韵律节奏感,是不错的作品,但在该作者的诸多书法作品中,估计也只能算是中等。
41:道是浮生梦里家,晓风残月海之涯。
青光苦照辛夷树,流水年年送落花。
癸未秋月
何家英书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E4rQO195%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国画人物大家的书法,和他的画作一致,柔和隽秀,细腻清雅,似乎有一种和他笔下的女子相似的美感。
当然,也可以看到相当的书法功底。
42: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刘长卿诗一首
癸巳秋月于锦里东隅燕鲁公所南窗灯下
戴跃书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E4EVrpc7%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草法苍茫灵动,气象老到古拙,颇可玩味。
但苛求起来,似乎行笔略感拘谨,缺乏突出的重点字和重点笔划,斜笔、直尖多了些,连贯性也略差些。
43:萧条对青(秋)色,相忆在云泉。
木落病身起,潮平归思悬。
凉钟山顶寺,暝火渡头船。
此地非吾土,闲(淹)留又一年。
张船山诗
(李)木教(李频《秋夜山中思归送友人》)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E4FLXi50%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此篇草书颇有特点,行笔曲折多变,一反平常草书圆转连绵之势,急转扭曲如枯藤连缀、枝杈劈折,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会略略感到一些出乎常理的怪异和做作的痕迹。
到底大家能不能接受并喜欢这种变化呢?恐怕还要假以时日再看看。
44: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冕)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登快哉亭》)
陈师道诗二首
张磊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E4LHrP71%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拙朴平和,圆融老到,颇有古韵。
但我觉得行笔还不够潇洒、开张,抒怀似不尽兴,而且既然情绪平和沉稳,那些宿墨含水似的墨晕就显得不必要了。
45:清风动帷帘,晨月烛幽房。
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
衿怀拥虚景,轻衾覆空床。
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
抚枕独啸汉(吟叹),绵绵心内伤。
黄加忠
(张华情诗五首之三)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E4QEWqa6%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草法娴熟纯正,笔力内涵,圆转流利,行气连贯,整体效果自然清秀古朴,惟略感平淡了些,似乎缺乏了一点激情。
我以为,大草最好是一唱三叹,有深意或激情,有节制和韵律的。
46: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皮日休《游栖霞寺》
张弘扬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E4T3Ma7e%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此篇书法有个明显的特点:折转多圆转少,枯笔似干柴枯枝,老态龙钟,执著倔强,质朴率真、古色古韵,更让人联想起隐居老僧瘦骨嶙峋而有矍铄的精神。
如能再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一下,可能成为一种很好的特色大草。
47: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储光羲:咏山泉)
问之花鸟何为者(君),独喜萱花到白头。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诵千秋。
(徐渭《题墨花图》)
右录古诗二首
癸巳仲秋
紫阳书屋主者
李旭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ECEshG18%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书法挥洒自如,起伏跌宕,收放穿插、墨气枯润都不错,有大草的古韵味道,也有几分张旭怀素的风味,是一篇好作品。
苛求的话,觉得有些地方还是不够开张恣肆。
48:东坡作书,于卷后余数尺,曰:“以待五百年后人作跋。
”其高自标许如此。
赵吴兴(孟頫)跋兰亭云与丙舍绝相似,丙舍(帖)乃钟元常(繇)所书,世所传者乃右军临本耳。
录古人书论二则
癸巳年秋夜李志根于处州白云山下之未了斋南灯下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ECInN27c%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草法老到从容,圆转融通,有几分二王遗韵,但又觉得似有几分想要张扬之势,因而略有些凌乱感,此外,在字形大小和墨色上再多点变化可能更好。
49:忆昨新春散雪飞,阶前檐上斗寒姿,狂风送在竹深处,隔日未消花发时。
轻压嫩蔬旁出土。
冷冲幽鸟别寻枝。
晚来又喜登楼见,一曲高歌和者谁。
右录许浑诗残雪一首
癸巳夏月三益堂
(曹)景超于灯下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ECrhKU68%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书法老辣沉雄,醇厚内敛,笔划时而简约紧凑,时而疏朗开张,韵味古朴,气象生动。
但我觉得既有多位古代法家的影子,又有一些新的探索;既有厚重浓郁的笔触,又有奔放恣肆的张扬,略有一些不和谐。
如能形成自己一致的风格,可能会更上一层楼。
5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诗一首
时在癸巳年之秋月
天气清和凉风习习
赵东坡书之
(饮酒·其五)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
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ECsmOn4b%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草法恣肆张扬,满纸翰墨纵横,一气呵成,有一两分黄山谷长枪大戟的风姿。
但我还是觉得横向和横斜的笔划多了些,有点东伸胳膊西踢腿的感觉,而纵向的圆转连带少了一点儿,略显凌乱。
或许左边的两列题款更好些?
51: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欧阳修诗一首
癸巳年秋试以黄太史笔意为之于大樗堂灯下
骆炜
一挥
(戏答元珍)
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
%2F002CZVfJzy6OlECQbB426%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题款中写到了试以黄太史笔意为之,黄太史应指清代书法家黄自元,其楷书盛名一时,据说也有很多行草传世,可是我却没有见过他的大草作品。
而观看此幅作品,我却觉得颇似黄庭坚的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之风范,书写飞鹰走马,自由奔放,痛快淋漓,堪称一篇好作品。
惟感其笔划略细,
略欠缺刀枪齐举、铁马冰河之大家气势。
现在书法界正直的批评太少,多是互相吹捧,满眼浮华之语,不实之词,对书法的进步非常不利。
特别是本辑有一些表现不错的较年青的作者,更应该在公正深刻的批评中才能快速提高。
本人只是爱好书法,人微言轻,又是外行,在此随意点评,或能代表一些普通百姓的观点,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海涵,并痛加驳斥。
翁
2014,11,27,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