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咨询师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咨询师案例
教育咨询师案例
1.不应该这样生活
——/index/2439.jspx 玉宇
媛媛是一个思想比较复杂的女孩,学习不用功,社会上的事却知道不少。
最近在学校里又跟一个男孩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她和她的妈妈不依不饶,非要学校严惩男孩。
但班主任和年级组长都认为她们太过分,不能助长她们的无理要求,她的妈妈就在办公室里大吵大闹,一闹就是半天,折腾了两次,办公室里的老师们都没办法办公,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给她们做工作怎么都做不通,还是要坚持他们的要求。
我是媛媛的数学老师,我想从我的角度跟她谈谈,也许可以帮助她想通这件事情,约了她中午聊一聊。
刚进谈心室,她防范心理很强,准备好了反击我的阵势。
我请她坐下来,然后我坐在了她的右边,笑着对她说:“媛媛,我送你去医院,你还没谢我呢。
”(事情发生后,她佯装头晕,非要去医院做CT,是我开车送她去的)她很不好意思地说:“谢谢老师。
”她的防范心理似乎减弱了一些。
之后,我开始了跟她的谈话。
我也像其他老师一样,试图用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
但试了有半个钟头,没有丝毫进展,她的气势还是如同在办公室里一样凶猛,自认为很有道理。
我决定还是要使用NLP技术了。
我:你能想出自己小时侯的模样吗?
媛:能。
我:你现在脑海里想着自己一岁时的样子。
媛:想好了。
我:再想想五岁的样子。
媛:想好了。
我:上小学的样子。
媛:想好了。
我:好,一直想到现在的样子。
媛:想好了。
我:用手比画一下这一幅幅画面排列的顺序。
(她用手在面前画了一下,我确认她是对的。
)
我:你继续想你高三的样子。
媛:跟现在差不多。
我:把她想好,画面要清楚。
媛:好了。
我:想你24岁时的样子。
媛:为什么是24岁?
我:因为那时你已经工作了,也很成熟了,也许还有了男朋友,生活比较稳定。
媛:我不知道那时是什么样。
我:你理想中24岁的自己做什么工作,穿着什么样的衣服,留着什么样的发形,是怎么走路的,是怎么说话的,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想得越详细越好,最好画面里有声音,有颜色,动态的更好。
媛(她坐在椅子上想了有两分钟):想好了。
我:感觉好吗?
媛:很舒服。
我:多看一会儿,把这幅画面留在脑海里。
(她又静了一会儿。
)
现在你坐到对面的椅子上。
(她照做了。
)
这把椅子上的你24岁,刚才那把椅子上的你是16岁。
24岁的你看着16岁的你。
能看到吗?(她点点头。
)
好好地看着16岁的你,你能看到些什么?(她看了一下,然后闭着眼睛,低着头,静静地想了有十分钟,抬起头来。
)
媛:老师我看好了。
我:你都看到了什么?
媛:我看到一个高一的女孩,整天不好好学习,东家长西家短,很市侩,让人不喜欢。
她不应该这样生活。
我:你觉得她应该如何生活?
媛:一个16岁的女孩,应该很单纯,积极向上,好好学习。
我:你看看对面的那个女孩现在做的事,值得吗?
媛:我感觉她很没有意思。
不应该为了这点破事整天浪费时间,消耗脑细胞。
(她哭了。
)
老师,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但我妈是不会同意的,我妈一个人带着我,她一直都不能接受我吃亏,只要她能做到的,她一定会争取。
我不想让我妈不高兴。
我:你能这样想,很好,正因为这样,你就更不应该给妈妈添麻烦,如果你不在家里讲你很委屈,你妈妈会来学校闹吗?这事是你做得不对。
媛:我现在已经不想再继续纠缠这件事了,我回家去劝劝我妈。
谢谢李老师。
我们的谈话就此结束,从那天以后,媛媛和她的妈妈再也不追究那个男孩了,其他的老师都感觉很奇怪,班主任和年级组长跟她谈了有一个星期没解决的问题,我怎么用了一个中午就令她想通了呢,只有我自己知道,因为我用到了NLP,是NLP中的“时间线”、“抽离”、“第二位置”等技术帮助我顺利地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后来媛媛在周记中写道:“李老师让24岁的我看着16岁的我,对我触动很大。
”
2.电场辅导记录
——/index/2439.jspx 育人育己
学生情况:
女,高一,上学期期中之前开始辅导,当时物理水平属于班级下游,现在物理水平属于班级中上游。
对于我辅导的一些指令要求比较了解,双方已有默契。
电场一章这个孩子还未接触,本次辅导目的是撑起她学习电场的核心思想和核心方法的经验,剩下的事情自然有他的老师完成。
辅导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电场这一章,关于电,你现在能想到什么?
生:电灯、电炉、电脑。
师:这是一类,还有其他类的么?
生(想了一会):静电,比如脱衣服的时候的火花、闪电、开门的时候有静电的话手会麻。
师:在你描述的这些关于电的事情中,你可以关注一下电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又是怎么知道有电的呢?
生(显得有些诧异),没有回答。
师:我们看见电灯的光,知道有电,我们手麻,知道有电,我们看见电风扇转,知道有电,其实我们感觉到的都可以用其他途径获得。
(生认同)但是电是什么样子,我们却没有见过,也就是说我们对于电的认识都是通过间接的途径知道的。
这也是理解和认识这一章的核心方法。
师:你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吗?
生:不知道。
师:自然界很有意思,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更有意思,中国人把万事万物划分为阴阳,数学上有正负,哲学上讲对立统一。
都是一分为二,二构成一,比如中国古人认为万事万物分为阴阳,而对立的阴阳又构成了一个整体,就好比世界有男有女,男女结合就构成了家庭,类似的,自然界有正负电荷,可是我们看见很多不带电的物体,其实——一个物体上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总体上我们就认为不带电了。
——自然界有几种电荷?
生: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
师:不带电的呢?
生:正电荷数量和负电荷数量相等。
师:你知道原子么?(学生表示知道)原子核带什么电荷?核外电子带什么电荷?整个原子不带电意味着什么?
学生顺利回答。
师(指着桌子上的篓子):这个东西带电么?怎么解释?你觉得用电的观点看这个篓子,你应该出现哪些东西?
生:有很多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相等,总体不带电。
师:那你觉得有哪些办法让这个东西带电呢?
生:给它上面涂上一些电子,把这个东西上面的电子挖了。
师:你真棒,如果把带负电的物体接触这个篓子,你会看到的现象是?
生:电子跑篓子上去了,让篓子带负电。
师:如果把带正电的物体接触这个篓子呢?
生:篓子上的电子跑到物体上了,篓子带正电。
(这个回答让我有些诧异)
师:是什么让你想到是电子在跑呢?
生显得迟疑,回答不出。
师:原子核带正电,而原子核是原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正电跑了,这个篓子就没了,呵呵。
(孩子认同,说明这个微观模型孩子基本认可。
)
师:也就是说,这个篓子的带正电部分是不会跑的,如果这里面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当一个带正电的物体靠近而不接触,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生:(指着篓子的近端)会跑到这边。
师:这一边总体带什么电?另外一边呢?
生:负电,另外一边正电。
师(在纸上画出一个金属块,并在纸上画出等量均匀分布的正负电荷):请你画出当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后的样子。
生画,画面上保持了正电荷不动而负电荷动的状况,但是没有关注到整体的正电荷数量和负电荷数量依然不变。
教师矫正,并让生画负电荷靠近的情况,讨论将导体一分为二后的带电情况,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感应起电。
师:请在脑海里回忆刚才讨论的例子,重点体会电荷的移动。
生完成。
师:下面打开课本,阅读课本的时候关注一下刚才讨论的素材是否在阅读过程中能自动浮现。
生完成,师将书本上感应起电实验的问题和本节课后习题让生回答作为检测,非常顺利,同时生也提了关于验电器的一些问题。
然后拓展了两个接地问题的讨论。
很顺利。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库仑定律中点电荷模型,让孩子关注自己
(至此用时40分钟左右,相比较而言,这一节内容似乎不是这一章的核心内容,但是这一节内容的过关,对于学生增加对电本身的感受性认识,至关重要。
后面的辅导就越来越快了。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冥冥之中有股力量,你相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