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最常考的意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常用意象(器物类)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常用意象(器物类)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常用意象(器物类)玉:高洁地重游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

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

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高中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20个常考意象详解》

高中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20个常考意象详解》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又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思乡之情。

因“丝”谐“思”,柳丝连用,还有思念的意思。

如:“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西厢记》)4.蝉。

以蝉表现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景色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李白《苏台览古》)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功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总结-诗歌鉴赏之意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总结-诗歌鉴赏之意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总结:诗歌鉴赏之意象在高考语文试题中,诗歌鉴赏是很容易丢分的题,下面是WTT 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xx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XX 年上海卷《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20XX年大纲卷《落叶》等等。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xx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XX年山东卷《寻诗两绝句》、2021年浙江卷《定林》等等。

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xx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诗歌鉴赏题常考的100个意象

诗歌鉴赏题常考的100个意象

诗歌鉴赏题常考的100个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分析意象的诗歌鉴赏题模式1、解答分析:这类题目须把握两点:形象特点及其所表达意义。

2、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概括形象特点。

(2)结合诗句分析为何使用这一形象。

(3)指出形象所表达情感或营造意境。

【常见意象】一、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

“柳”与“留”谐音,借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 长亭。

送别之所,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3. 南浦。

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4. 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等。

二、思乡类意象(思念家乡;牵挂亲人)1. 月亮。

2. 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又有怀念故人之意。

3. 莼羹鲈脍。

4. 双鲤。

另:“捣衣”“砧声”。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

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2. 芭蕉。

表达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

3. 流水。

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4. 猿猴。

借猿啼表达悲伤之情。

5. 杜鹃/子规。

凄凉、哀伤的象征。

另:斜阳(夕阳、落日、残阳)、西风,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丁香,指愁思、哀怨或情结。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

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 菊花。

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2. 梅花。

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3. 松柏。

坚贞不屈的人格。

4. 竹。

正直谦虚,坚贞高洁.5. 黍离。

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6. 冰雪、草木。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五、爱情类意象(表达爱恋、<a name=baidusnap0></a>相思</B>之情)1. 红豆。

象征爱情或相思</B>。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然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收藏下来慢慢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诗歌鉴赏常见意象一、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高考语文常见古诗词意象

高考语文常见古诗词意象

高考语文常见古诗词意象高考语文常见古诗词意象: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凄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例1: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例2: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例3: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凉的,巷口,送别之所。

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高考语文常见古诗词意象:菊花⊙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例1: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例2: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例3:宋人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例4: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例5: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高考语文常见古诗词意象:梧桐⊙凄凉、悲伤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殒”,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所以,用梧桐来写悲秋,就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

例1: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高考必备之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高考必备之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一植物类动物类乐器类自然类场所类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牡丹象征高贵、富贵;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猿猴、燕、鱼1、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2、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代指音讯。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坚贞高洁正直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冰清玉洁坚强不屈不挠逆境莲:因为“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很多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3、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传送书信的使者、思乡、羁旅伤感鹧鸪鸟: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悲凉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燕子: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变迁,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古诗词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

古诗词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

古诗词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2、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

代称。
23 、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24 、神器 指 帝 位 、 政权 。 《 老子》 : “ 将 欲 取 天 下 而 为 之 , 吾 见 其 不 得 己 。 天 下 神器,不可为也。”
25 、月老 传 说 唐 朝 韦 固 月 夜 里 经 过 宋 城 , 遇 见 一 个 老 人 坐 着 翻 检 书 本 。 韦 固 前往 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 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2 、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 月 思 故 国, 表 明亡 国之 君 特 有 的伤 痛 。如 “ 碛 里 征 人 三 十 万 , 一 时 回 首 月
中看。”
3 、柳树 以折 柳表惜 别。汉 代以来,常以折 柳相赠来 寄托依 依惜别 之情, 由此引 发 对 远 方 亲 人的 思 念 之情 以 及 行 旅 之人 的 思 乡之 情 。 如 “ 今 宵 酒 醒 何 处 , 杨 柳岸,晓风残月” 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32 、问鼎 以 问 鼎 比 喻 图 谋 帝 王 权 位 。 《 左 传 ·宣 公 三 年 》 : “ 楚 子 伐 陆 浑 之 戎 , 遂 至 于 雒 , 观 兵 于 周 疆。 定 王 使 王 孙 满 劳 楚 子, 楚 子 问 鼎 之 大 小 轻 重焉 。 ” 三 代 以 九 鼎 为 传 国 宝 ,楚 子 问 鼎 , 有 凯 觎 周 室之 意 。 后 遂 以 问 鼎 比 喻图 谋 帝 王权位。
16 、猿啼 出 现 在 诗 歌 中 常 常 象 征着 一 种 悲 伤 的 感 情 。 杜甫 《 登 高 》 : “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 ” 郦道 元 《 水 经注 ·江 水 》 中 渔 者 歌曰: “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 , 猿 鸣 三 声泪沾裳。” 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汇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汇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汇总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呈现出涉猎内容丰富、考点分布广泛的特点,其中意象相关内容也会在语文考试中经常考察到,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动物类:(1)杜鹃:悲惨、凄惨、哀伤(2)鱼:自由、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凄厉(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衰败荒凉(6)沙鸥:飘零、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11)寒蝉: 悲凉器物类:(1)玉:高洁、脱俗(2)簪缨(冠):官位、名望颜色类:(1)白:纯洁、无暇、丧事(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3)绿:希望、活力、和平(4)蓝:高雅、忧郁(5)黄:温暖、平和(6)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其它类:(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8)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13)月亮: 离愁别绪、思乡之愁高考语文诗歌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谈禅说理诗、山水田园诗、悼亡诗、干谒诗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意象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意象

再 想 到 总 结 一 下
•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啼鸟:欢快的气氛 • 风雨:无情的风雨 • 落花:实让人惋惜 •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
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 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 • 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 生阅历为依靠,又与诗歌具体语 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 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 惜” 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 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
2012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 晁补之 •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常考题型一
• 【注】①糗(qiǔ)粮:干粮。首句典
【解析】 • 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 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 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 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 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 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 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 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 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思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刘禹锡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丁香,指愁 思或情结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常见诗歌意象

常见诗歌意象

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一、诗歌常见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诗歌常见景物、事物形象(一)、忧愁类意象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愁。

第一,不同的意象表达同一类思想感情1.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2梧桐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意象专题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意象专题

【例1】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ò):装在车马上的铃。

檞(jiě),又读(xiè),树名。

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

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1)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

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例2】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例3】满江红·次汤碧山①清溪(元)许有壬木落霜清,水底见、金陵城郭。

都莫问、南朝兴废,人生哀乐。

载酒时时寻伴侣,倚阑处处皆楼阁。

对溪云、试放醉时狂,浑如昨。

沙洲外,轻鸥落。

风帘下,扁舟泊。

更寒波摇漾,绿蓑青箬。

为向九原江总②道,繁华何似今凉薄。

怕素衣、京洛染缁尘,从新濯。

【注】①汤碧山,作者的友人,做了一首写清溪的词,作者这首词是和作。

②九原江总:九原,春秋时晋卿大夫的墓地,后泛称墓地。

江总,南朝人,陈时任尚书令,受到陈后主宠幸,不持政务。

14.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上下阕诗人情感的变化。

(5分)上阙用“都莫问”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朝代更迭、人生哀乐的感慨,想放下却又无法释怀的无奈(1分),然后用“时时寻伴侣”表达知音难觅、无人倾诉的痛苦(1分),只得“对溪云”,希望借酒消愁,但心情依旧如故(1分)。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1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13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14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15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16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17蟋蟀怀念征人。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18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分类: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山水田园诗1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诗歌鉴赏常见100意象

诗歌鉴赏常见100意象

诗歌鉴赏常见100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常用意象(其他类)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常用意象(其他类)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常用意象(其他类)(1)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quot;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信:鸿雁、尺牍、尺素;亡国:后庭花。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①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②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希冀和渴盼。

③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2)古诗中的节令①人日。

正月初七日。

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②上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永恒
怀乡: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永恒: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另:利用月光照耀下的澄沏、宁静的境界,寄寓淡泊闲逸,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16、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17、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18、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9、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出《诗经•王风•黍离》。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

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0、碧血——源自苌弘的传说。

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

如“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

“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

21、登临——包括登高(山)、登台、登楼,是一个人体动作意象。

人们每逢心中愁思郁结,情绪难平时,每每登高远望,试图消解块垒,却反而增加内心的忧思。

登临是一个极具张力的意象,叹老、思乡、怀人以及各种各样的情怀都可以与它建立联结,是一个以忧念为基调的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足,尽日阑干头”。

(古乐府《西洲曲》)
22、浮云——浮云浮游无依,浮云蔽月,本是自然现象,浮云意象有两种现成的涵义,一是奸邪势力,一是漂泊不定。

浮云的漂泊不定,既可以比喻人的行踪,也可以用作对时事、世事的写照。

不过,有些诗人在艺术创作中向它注入新的意义,如象征不堪一击的社会势力等。

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

(杜甫《哭长孙侍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