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易错(难)复习课 课时练习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易错(难)复习课课时练习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10℃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3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卷)化学
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带解析)
3.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化学(带解析)
4.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观象如图一所示。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变曲线如图二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乙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2018年中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
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白酒C.豆浆D.咖啡
【来源】【区级联考】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一中学2019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7.海水晒盐提取食盐晶体后留下的母液叫卤水,卤水中除含NaCl外,还含有MgCl2、MgSO4等物质。
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SO4
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大
C.将卤水加热到80℃以上蒸发水分,逐渐析出的晶体是NaCl和MgSO4
D.20℃时,向40gNaCl固体和40gMgCl2固体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溶液均能达到饱和状态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德阳卷)化学(带解析)
8.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t1℃时,Y的溶解度大于Z的溶解度
C.t3℃时,X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D.t2℃时,X的溶解度和Y的溶解度相等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乐山卷)化学(带解析)
9.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比NaC1的大
B.在10℃等质量的NaCl、KNO3饱和溶液中,NaCl溶液中的水多
C.40℃恒温蒸发一杯NaCl和KNO3饱和溶液,析出KNO3多于NaCl
D.分别降温40℃ KNO3和NaCl饱和溶液到10℃,析出的KNO3多
【来源】【区级联考】哈尔滨市道外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时,俯视读数量取水,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将酒精加入水中,得到的是溶液
C.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不能溶解
【来源】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三塘铺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1.氢氧化钡是合成酚醛树脂的催化剂,下表中列出了氢氧化钡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4080
溶解度/g 1.678.2210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氢氧化钡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
B.40℃时,100g氢氧化钡饱和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为8.22g
C.40℃时和8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氢氧化钡溶液
D.40℃时,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7.6%
【来源】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勒白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1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
B.2t℃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2t℃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2t℃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来源】安徽省淮北市淮海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13.如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
下列有关说法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来源】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14.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来源】2012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三5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带解析)
15.向t℃时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ng无水Na2CO3,会析出mgNa2CO3·10H2O,则(m-n)的值为()
A.饱和溶液失去水的质量
B.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
C.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
D.其数值为0,即溶液质量不变
【来源】广西贺州市莲塘镇第一初级中学2019年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16.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C.若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烧杯底部还有部分物质不溶解
D.若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都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泰安卷)化学(带解析)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甲溶液从t2℃时降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带解析)
18.20℃时,将等质量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B.图乙a、b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C.图丙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来源】2016届河北省邯郸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带解析)
1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1℃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为饱和溶液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来源】2013-2014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毕业会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2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中的溶剂只能为水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东北学区三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21.下图表示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B.t1℃时,在 50g 水里加入 15g KNO3固体,充分溶解,得到60g 溶液
C.t1℃时,将KNO3和NaNO3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硝酸钾一定多于硝酸钠
【来源】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中考第二次网上适应性测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22.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
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由这一过程可知()
A.图甲中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大
B.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图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M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宁波卷)化学(带解析)
2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来源】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汴岗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24.将13.7g Na2CO3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然后向此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117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不饱和溶液,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A.2.3g B.4.6g C.6.9g D.9.2g
【来源】2015届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25.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
B.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来源】四川省雅安2018 年中考化学试题
26.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现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
下列有关t2℃时的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C所含的溶剂最多
B.三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C.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t2℃时B的溶解度最大
【来源】201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2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为 20g
B.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分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
C.t2℃时,60g 甲加到 100g 水中,能得到 150g 饱和溶液
D.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来源】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2018年中考考前信息卷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28.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可用于医疗消毒.某瓶双氧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0,则该瓶双氧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3.1% B.30% C.35.2% D.38.6%
【来源】2016届山东省泰安市九年级上同步练习(5)化学试卷(带解析)
29.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C.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
D.t1℃时,将10克甲物质放入50克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0克
【来源】安徽省潜山市第四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化学试题
30.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D
【解析】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不正确,只有指明某温度下,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10ºC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不正确,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
C.30ºC 时甲的饱和溶液
解析:D
【解析】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不正确,只有指明某温度下,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10ºC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不正确,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
C.30ºC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不正确,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37.5%。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和,因为甲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故选D。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1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0g,故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选项A正确;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1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0g,故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选项A正确;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选项B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故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并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0g,故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选项C正确;
D、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都成为30℃时的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D。
3.D
【解析】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c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由于t2℃时,Sa>Sb=Sc, 故溶质质量分数a>b=c;由于温度没有变,因此
解析:D
【解析】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c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由于t2℃时,S a>S b=S c, 故溶质质量分数a>b=c;由于温度没有变,因此S不变,故恢复到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蒸发后,都有固体析出,因此还是饱和溶液;降温到 t1℃,c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4.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烧杯乙中上层清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有未溶解晶体,故A正确;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T1℃时氯化钾溶解度大
于硝酸钾,故B正确;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
解析: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烧杯乙中上层清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有未溶解晶体,故A 正确;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T1℃时氯化钾溶解度大于硝酸钾,故B正确;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于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甲中全部溶解,乙中部分溶解,故C正确;D、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部容解,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T1℃时氯化钾溶解度大于硝酸钾,氯化钾已全部溶解,T2℃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硝酸钾也一定会全部溶解,故D错误
点睛∶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5.B
【解析】
【详解】
A、牛奶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B、白酒是乙醇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牛奶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B、白酒是乙醇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咖啡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故选:B。
6.B
【解析】
【分析】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里面形成的均一
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A、催化
解析:B
【解析】
【分析】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里面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故A不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正确;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也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也可以是酸碱中和反应;故C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7.C
【解析】
试题分析:由溶解度曲线知: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A错误;MgSO4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B错误;.将卤水加热到80℃以上蒸发水分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由溶解度曲线知: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A错误;MgSO4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B错误;.将卤水加热到80℃以上蒸发水分,逐渐析出的晶体是NaCl和MgSO4,C正确;20℃时MgCl2的溶解度大于40g故不能达到饱和,D错误。
考点:溶解度曲线。
8.C
【解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Z的溶解
解析:C
【解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正
确;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1℃时,Y的溶解度大于Z的溶解度,B正确;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3℃时,X的溶解度是100g,所以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50%,故C错误;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时,X的溶解度和Y的溶解度相交于一点,说明二者的溶解度在此温度下相等, D正确。
9.C
【解析】
【分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变化基本不发生变化。
【详解】
A、KNO3的溶解度和NaC1的溶解度比较,必须指定同一温度,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变化基本不发生变化。
【详解】
A、KNO3的溶解度和NaC1的溶解度比较,必须指定同一温度,故A不正确;
B、在10℃等质量的NaCl、KNO3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溶液中的水多,故B不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变化基本不发生变化,40℃恒温蒸发一杯NaCl和KNO3饱和溶液,析出KNO3多于NaCl,故C正确;
D、分别降温等质量的40℃ KNO3和NaCl饱和溶液到10℃,析出的KNO3多,故D不正确。
故选C。
10.B
【解析】
【详解】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得到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
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得到的是溶液,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能溶解,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分析错误操作对溶质与溶剂的影响,掌握溶液的特征、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C
【解析】
【详解】
A.据表中信息氢氧化钡的溶解度随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不能使氢氧化钡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选项错误;
B.40℃时,氢氧化钡的溶解度是8.22g,是100g水中溶
解析:C
【解析】
【详解】
A.据表中信息氢氧化钡的溶解度随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不能使氢氧化钡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选项错误;
B.40℃时,氢氧化钡的溶解度是8.22g,是100g水中溶解8.22g氢氧化钡行形成饱和溶液,故100g氢氧化钡饱和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要小于8.22g,选项错误;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40℃时和8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氢氧化钡溶液,选项正确;
D.40℃时,氢氧化钡的溶解度是8.22g,故40℃时,氢氧化钡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为:
8.22g
100g+8.22g
×100%=7.6%;选项中没有说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此题是对溶解度及影响因素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及对影响溶解度大小因素的掌握.
12.D
【解析】
【详解】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
解度大于乙;故选项错误;
C、t2℃
解析:D
【解析】
【详解】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选项错误;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50g/150g×100%≈33.3%,37.5%错误;故选项错误;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图中点所对应的溶液:曲线下方的点所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
曲线下方的点会随温度升降而左右平行移动,温度升高向右平移,温度降低向左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图中点所对应的溶液:曲线下方的点所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
曲线下方的点会随温度升降而左右平行移动,温度升高向右平移,温度降低向左平移,直到移动到曲线上形成饱和溶液。
曲线上的点随温度变化的移动会受曲线的影响,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向右平移,温度降低时沿曲线下移;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下行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沿曲线下移,温度降低时向左平移。
A、t2℃时,a是曲线上的点,是饱和溶液;b点在曲线下方,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B、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点沿曲线下移,表现为析出晶体;b点平行向左移,t1℃时恰好移至曲线上,即刚好饱和没有晶体析出,该项判断错误;C、从a→b即温度不变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结晶后再升温实现.先将a降温到t1℃,析出晶体后成为t1℃时的饱和溶液,过滤,滤出晶体后升温,点会平行向右移动,温度至t2℃到达b点,因此从a→b的转化方法正确;D、从b→a即温度不变把不饱和溶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M至饱和即可,转化方法正确,故选B。
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14.B
【解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