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

合集下载

5.24国民党政的崩溃教案4(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5.24国民党政的崩溃教案4(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设计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

主要介绍中国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

第四单元主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本课恰是讲述最后的决胜阶段的战役及其胜利,是本单元的收尾部分,也是重点部分。

本课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政权覆灭。

本课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解读文字史料和图示的能力。

能够借助文字资料和图例,了解历史事件示意图所表述的信息;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并有适当的有关解放战争的知识储备。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战况。

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回顾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将本课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目相联系,让学生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鉴于本课主要涉及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战争过程,采用图示法,辅之以多媒体进行教学。

给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受,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层层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本课内容。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将课堂所用之图示和相关战役的影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等途径,搜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相关故事或背景史料。

5.24国民党政的崩溃学案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5.24国民党政的崩溃学案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目标导航】1、在读懂地图的基础上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过程和我军的作战方针。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课堂训练】1.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是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2.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3.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B、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战役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4.三大战役中,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5.国民党政府被彻底打垮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6.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转折点”是指A.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B.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全议召开7.辽沈战役中我军采用关门打狗的办法,其中“门”是指A.沈阳B.长春C.锦州D.大连8.淮海战役中,协同作战的两支队伍是①东北解放军②中原解放军③华东解放军④华北解放军A.①②B.①○3C.②③D.③④9.平津战役中,为北平和平解放立下大功的国民党将领是:A.杜聿明B.张灵甫C.卫立煌D.傅作义10.南京解放的时间是A.1949年1月23日B.1949年4月21日C.1949年4月23日D.1948年4月23日11.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粉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攻的原因①人民解放军在兵力,士气和战斗力占优势②中共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法和作战方针③解放区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④国统区民主运动的不断高涨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12.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导学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导学案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情况;
2.把握渡江战役,从而掌握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情况;
3.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从而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

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一、“关门打狗”决战东北——辽沈战役
问题思考
你认为三大战役中的应该首先进行哪场战役?为什么?
二、大军合力战淮海——淮海战役
材料一: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斯大林
材料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材料三: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材料四:人民群众踊跃支前
思考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三、兵临城下直取平津——平津战役1.时间:
2.战略要术:
3.主要作战地区
4.战果
四、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1.时间:
2.战略要术:
3.主要作战地区
4.战果
课堂讨论: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5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导学案

25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导学案
请回答: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3.归纳历史上国共关系走过了哪些历程?都造成了什么影响?给你什么启示?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解放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B.在辽沈战役中,由于中国共产来自的争取,北平和平解放第25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姓名:班级:小组:
【学习目标】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战役及其胜利;渡江战役与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难点:三大战役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之间的关系
【自主导学】
阅读课本,在课本上勾画答案并简要标注。
1.辽沈战役的时间、地点、重点城市、参战部队、指挥员、结果
请回答:
为什么战略决战要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平解放前夕,解放军请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北平军事地图上标注出重要文物的位置,这张《北平重点文物图》,在西柏坡,挂到了毛泽东指挥平津战役的指挥所墙壁上。随后,毛泽东命令部队在进行攻击练习时,一定要对目标计算精确!
材料二:美联社有一个评论:“北平协议在保留面子方面是一个杰作,北平可能就是南京及其他城市的试验品。”
C.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南京处于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D.1949年4月23日南京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2.淮海战役的时间、地点、重点城市、参战部队、指挥员、结果
3.平津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指挥员、结果
4.渡江战役的背景、时间、指挥者、地点、结果,归纳胜利原因
【问题探究】
精读材料,认真思考,在导学案上写下答案要点。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导学案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导学案

平固店中学八年级历史导学案课题: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班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基本事实。

2、过程与方法:“以史带论”讨论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3、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彻底夺取革命胜利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解放南京。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三大战役后,困境中的蒋介石发表声明,毛泽东为此发出了“”的号召。

毛泽东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但蒋介石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谈判。

2、讨论:蒋介石是真的想和谈吗?3、年月日,、下达了渡江作战命令,分路强渡长江,由统一指挥,日占领南京,宣告了的覆灭。

4、讨论: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一)课内探究讨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二)课外探究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慷而慨。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诗中的大江指的是哪条江?(2) 你认为这首诗作于哪一年的什么战役之后?(3) 诗里提到的穷寇是谁?霸王是谁?三、当堂训练:1、促使南京迅速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1949年4月,宣告国民党统治覆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人民解放军解放()A.北平B.天津C.南京D.广州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渡江战役,解放南京B.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C.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取得胜利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4、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解放军的英勇善战C.人民群众的支持D.国民党力量弱小。

5.2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学案2(川教八年级上册)

5.2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学案2(川教八年级上册)

第18课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教学案编写人:审稿人:【预习导学】1.1948年中共依据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变化确定内战的任务为,发动的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按照发动的先后顺序为、、。

按照从北到南的地理顺序为、、。

按照歼敌数量从少到多的地理顺序为、、。

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军事上的准备。

2.辽沈战役意义或影响是①解放东北全境;②。

3.淮海战役的指挥人员是(注意:记忆顺序与照片对应)为前敌委书记。

意义/影响:。

4.平津战役中共采用的战术是。

【问题探究】从全面内战爆发到南京解放,人民解放战争时间不过三年。

国民党政权为什么会迅速土崩瓦解了呢?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呢?【例题精析】1.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是()A.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为建党打下基础B.指挥百团大战,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信心C.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序幕D.指挥辽沈战役,解决了东北全境解析:本题是一道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属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题要从四个不同的选项中识别有效的信息,需要学生对邓小平的历史活动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区别其他历史人物的活动。

A项的历史人物是陈独秀,B项的历史人物是彭德怀,D项的历史人物是林彪。

本题选C。

【目标检测】1.上图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军事行动?()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2.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直接相关?()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3.人民解放战争中直逼南京、武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粉碎重点进攻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4.阅读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据此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①解放军的英勇作战②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人民的积极支持④解放军武器先进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5.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签订《双十协定》②平津战役③解放南京④刘邓大军强渡黄河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D.④②①③6.郝学史同学在学校举办纪念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其中在一个小栏目里展出了三张图片,分别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发起进攻》、《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导学案 Word 文档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导学案 Word 文档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国民党政府为什么要进行何谈?谈判结果怎样?与重庆谈判作比较(二)、百万雄师过大江1、请找出渡江战役的时间、领导人、战线、结果三、问题探究、1、在你看来,渡江战役的胜利会有怎样的历史意义?①、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②、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③、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④、为中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2、人民解放战争仅仅用了三年就取得胜利,请问这是为什么?四、目标检测、一、单项选择1.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是针对()A.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尚存B.蒋介石宣告“引退”C.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划江而治”D.美苏干涉中国内政2.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A.淮海战役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3.“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线是()A.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B.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C.西起江苏湖口,东到江西江阴D.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4.国民政府统治覆灭的标志是()A.三大战役胜B.解放军占领南京C.北平和谈失败D.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全国5.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人民达22之久、其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A.政治上失去了民心B.军队厌战,士气低落C.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D.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6.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宣告结束是在()A.1949年9月底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6月D.1956年底7.解放战争时期的几次战役,按从北到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8.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C.苏联的援助和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D.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二、材料分析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24课 国民党政权崩溃教学设计

24课 国民党政权崩溃教学设计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乐进队【课程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重点:难点:一、课堂导入:以“人民解放战争浮雕”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诵教材前三个子目的内容,熟悉内容。

2、运用小组竞赛学习描述三大战役战况3、三大战役战略示意图(学生上台描述,教师讲解)营口4、教师对三大战役做一个简要的归纳5、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三大战役的一些军事上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对三大战役的军事上的智慧进行思考让学生做一个小小的军事家,解决以下问题问题(1)、辽沈战役为何先打锦州?(2)、为什么先淮海战役后平津战役?(3)、北平为什么获得和平解放?6、老师来讲解问题,接下来总结三大战役7、利用国共和谈过渡到渡江战役,老师配合图片讲解分析渡江战役是必然的。

8、让学生细看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图,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时所用船只的简陋,如此落后的船,却能快速度过长江,可见国民党政权离奔溃是必然的。

9、引用毛泽东的七律诗,对南京解放进行讲解10、学生用他们所了解的知识和所查到的资料,小组讨论“为什么解放军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讨论时间为2分钟)11、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重难点)A.从国民党方面说: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②经济崩溃、物价暴涨。

③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④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⑤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B.从共产党方面说:①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②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③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④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教师综合国共两党的原因,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结论12、讲评课前布置的作业—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出示表格,问学生的感想,从而得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结论。

13、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通过对国共两党军队强弱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利用多媒体展现相关战役地图,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能力;通过情景再现法,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

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9―1949.1)淮海战役:平津战役:2、渡江战役:民党政权覆灭(1949年4月23日)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1、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合理科学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采取一切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研究、去探索;3、本节课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研究的时间太少,所以学生合作、交流的不够充分,不少同学有发言的愿望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如愿。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4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4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关门打狗,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位于东北西南的锦州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咽喉,也是东北国民党防御体系的要害所在。

一旦先拿下锦州,便可切断东北敌军撤向山海关的退路。

人民解放军攻取了锦州,就关闭国民党军队出入东北的大门,对长春等地的守敌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为各个击破被围困的敌人创造良好的战略态势。

淮海战役时间:1948.11----1949.1主要作战地区:碾庄、双堆集、陈官庄指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平津战役时间:1948.11----1949.1主要作战地区:张家口。

天津指挥:主要战果:基本解放华北全境北平和平解放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以保障,文物、古迹和环境免遭破坏。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解决战事的方式,有利于解放军进一步瓦解国民党军队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

蒋介石因妄图“划江而治”的假和平的阴谋又随即被戳穿。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爆发。

评价学习效果渡江战役5.总结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主观方面: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等。

客观方面:国民党政治上的孤立、不得民心,军事上战斗力差、指挥不当,经济上横征暴敛、导致崩溃等。

三、练习检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及总结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及总结教师讲评用课件演示讲解总结展示答案第二小组交流辽沈战役第三小组交流辽沈战役各小组相互点评认真听小组讨论交流。

八年级历史上册 5.24《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5.24《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 北师大版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特别提示】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请同学们逐目阅读教材内容,分步回答下列问题:1.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大决战,填下表:战役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开始时间1948、9 1948、11 1948年12月领导人林彪、罗荣桓X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略作战地区东北以某某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华北战略战术关门打狗略先打两头,后取中间重要战事攻克某某,封闭了国民党军进出东北的大门。

歼敌地点有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1949年1月,傅作义率军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得到和平解放。

辉煌战果解放东北全境。

歼敌47万。

解放军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歼敌55万,为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重大意义三大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提示:以下几个题目可以先让学生讨论,或者老师提示着让学生讨论,学生能说几条算几条。

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

战场展开? 请参考下面几句话:在东北战场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狭小,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战略意图未定;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建立了广阔的根据地,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等等。

2.为什么北平的解放能采取和平方式? 请参考下面几句话:(1)中共中央出于新中国定都北平的想法,非常希望和平解放北平。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第4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紧紧围绕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进行,包括北平谈判、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战役、向全国进军等基本知识。

对于初中生说,比较容易理解。

因而,本教学设计比较活泼,安排了三段纪录短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这段历史,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以及向全国进军的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学科网]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渡江战役不仅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通过对国共和谈的教学,培养学生把握事的本质,分析历史事的能力。

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放纪录短片,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的基本概况。

通过学习三大战役后,战略时机的转变和北平谈判蒋介石的真正目的,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领略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爱护物,保护人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渡江战役教学难点北平谈判教学方法讲解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Z*xx*]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时安排1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导入】图片导入法。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出示毛泽东《1949年新年献辞》中发出的气势豪迈的宣言,“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接着出示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表的“求和”声明,提出保存国民党制定的“宪法”和国民党军队等。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间
1948年12月
领导人
作战地区
战略战术
重要战事
攻克______,封闭了国民党军进出东北的大门。
歼敌地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9年1月,______
_率军接受和平改编,______
得到和平解放。
辉煌战果
解放________全境。
歼敌___万。解放军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解放了__________地区。歼敌55万,为______战役奠定了基础。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___
人,基本解放_________。
重大意义
三大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
学习反思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批注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
当堂检测
2.渡江战役
1时间:年月日,、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战线: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东到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结果意义:年月日占领,宣告了延续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前往。
1.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大决战。
学案
科目:历史班级:八年级主备教师:姚祯时间:
课题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
2、比较分析国共两党军队强弱的发展变化,得出国民党政权覆灭和解放战争迅速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案(3)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案(3)

第24课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崩溃导入: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于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全国性战略大反攻。

到1948年秋,国民党的兵力为365万,而中国共产党的兵力为280万。

虽然总人数上我军不占优势,但能否与敌决战?(能)好,大决战的时刻到来了。

中共中央军委果断决定同国民党进行决战,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新课:一、“关门打狗”决战东北1、背景三大战役中,第一次打响的是辽沈战役,也就是说三大战役首先从东北打响。

请大家想一想:三大战役首先从东北打响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全国主要的战场有:西北、中原、华北和东北、华东。

西北本身就是中共所在地,故不用打。

而国民党军队最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原和华北地区,在东北,我军拥有正规军70万,地方军33万,而国民党军队只有55万,且全部补给靠空运,物资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所以国民党的兵力在东北最薄弱,中国共产党兵力在东北战场唯一超过国民党兵力。

)2、经过看来战机很重要。

于是,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在东北发起辽沈战役。

请大家看到课本123页,找到辽沈战役最先攻打的是哪个城市?(锦州)为什么辽沈战役最先攻打锦州?(因为锦州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咽喉,东北到华北的铁路都经过锦州,也是东北国民党军的要塞所在,打下锦州东北其他地方的敌人无路可逃,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这里的“门”指的就是锦州。

曾经有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指挥官感叹说:解放军首战锦州,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中间折断了。

)那么攻占锦州后,东北的敌人有何反映?(长春的敌人起义或投降,沈阳的敌人被全歼,解放东北全境)3、意义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有何重要意义?(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敌军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人数达300万,而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290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一、自主学习
(一)学习目标
1.识记三大战役的名称、发生的时间、领导者、战果及意义。

2.掌握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历史史实,识记南京国民政府政府覆亡的时间,及人民军队解放南
京的历史意义。

3.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课前预习
1. 年月,、指挥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围困长春,攻
打锦州,发起了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序幕。

这次战役的意义是。

2. 年月,野战军和野战军在、、
等人的领导下,以为中心,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年月,淮海战役结束。

此战歼灭了大批装备精良的蒋介石嫡系部队,使
,为奠定了基础。

(意义)
3.淮海战役胜利之际,野战军根据党中央的部署,秘密入关,与野战军
迅速完成了对、、的包围,联合发起了平津战役。

最终,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部队接受了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和平改编国民党军队多人,基本上解决了全境。

4. 年月日,、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
在西起,东到 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宣告了。

二、巩固深化
(一)选择题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 )
①淮海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渡江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2.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②共产党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③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④国内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蒋介石打内战不得人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这首著名七律所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战役? ……………………………………………………………(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5.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壮丽的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

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雄鸡一叫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③④①
(二)阅读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三大战役示意图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材料三 1949年4月20日晚,中路大军的突击队首先发动渡江战役,一声令下,在水面待命的解放军部队千船竞发。

第27军某团5班的渡船冲在最前面,他们不怕牺牲,迎着敌人的火力冲锋,第一个在繁昌县保定乡夏家湖登上长江南岸,成为“渡江军一船”。

(1)根据材料一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放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

②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的主要歼敌地点有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

(2)结合材料二,联系自己所学知识,分析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3分)
(3)“渡江第一船”精神一直激励着芜湖人。

请你根据材料三归纳出“渡江第一船”的精神。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参考答案:
B C D D B
材料题答案
(1)①辽沈战役。

②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③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雄厚的兵源;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人民群众大力支前。

(3)示例1: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示例2: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

(2分。

本题为开放性答案,只要答到“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或与之相近的表述,都可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