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19课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电子课件 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手工业行业的生产资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 势。……全行业公私合营,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 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义的重大步骤。 (3)全行业公私合营意味着什么?
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解读考纲ABC
史论突破2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及与工业化的关系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及意义,探究其与社会 主义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即时演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作 小农经济已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社,入社农户达1.1亿,占农户总数的96.3%。 (1)材料一说明农村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返回目录
知识点1
I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知识校对
巧记速记夯基础
知识整合
1.历史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2.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1953年。 (2)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知识拓展:结合所学,查找资料,简述建国之初新中国面 临的经济状况如何,人民政府是如何解决的?仅用三年就 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说明了什么
知识补充:过渡时期总路线就基本建设而言所体现的基本 注意时间: 1953~1957年。 特征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一五 计划是总路线的具体实施。 (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①重点识记:一五计划的成 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就
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二册 专
第19课时
题
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第 曲 折课 发时 展 19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在 探 索 基础落实
史论突破 “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 方针、特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 及与工业化的关系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的特点和影响
经济而完成
(3) 评价: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名师助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可归纳为“一、二、三、 ②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多、改变过快、形式过于 四”见教辅 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题。
易错警示:有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几个误区见教辅 常考点: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综合上述材料,我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
返回目录
知识点2
I
知识整合
曲折发展的十年 知识校对巧记速记夯基础
1.成功探索
1956年4月,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政治报告,标志着探索社会 (1)《论十大关系》: 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国内主要矛盾:现今社会制 ①召开:1956年9月。 (2)中共八大: ②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 主要矛盾 的变化,制定了全党和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③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解读考纲ABC
史论突破1
“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方针、特点
【思维引导】依据教辅材料,简述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 背景和基本内容,探究其主要特点。 【难点突破】 核心: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特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 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实质: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 础和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 公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 的惟一经济基础。
返回目录
【宏观把握】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第三阶段:“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时间
52年 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
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
3.“一五”计划
(2)结果:
1957 ①到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②一批重要工业部门相继建立 ③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3)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由此起步!
重 点 解 析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与“一五计划” 的联系;“一五 计划”实施的成 果及历史意义。
返回目录
知识点1
I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巧记速记夯基础
知识整合
4.三大改造
重要时间点,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易错警示:土地改革与农业合 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作化运动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1)内容: ②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 结果: 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 三大改造的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何谓“公私合营”“全行业公 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突出特点:以和平手段改造私有制 私合营”?如何实现的?
解读考纲ABC
史论突破2Bibliotek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及意义,探 究其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即时演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公有制经济
1952年底各 种经济成分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1956年各种 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其它经济成分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聚焦重点
识图读表
知古通今
对接点1:考查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
对接高考 限时训练
对接点2:考查历史起因规律趋势影响 对接点3:考查知识比较联系归纳能力
对接点4:考查认识评价新史观新情境
返回目录
第19课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总结其经验教训。
材料二 黑龙江孙吴县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数据:1956年1月,对全县手工业进 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镇内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6个:铁木社(34人)、被服社(11人)、 工艺社小手工业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11人)、皮革社(6人)、….;另有参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村工匠6人,计 84人。占全县手工业工人总数的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