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兰亭集序》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练习
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诞(dàn) 癸(kuí) 殊(shú)峻(jùn)
B.殇(shāng)稽(jī) 骸(hái)晤(wù)
C,悼(dǎo) 禊(xì) 骋(chěng) 契(qì)
D.嗟(jiē)觞(shāng) 湍(tuān) 曲(qǔ)水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
..(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既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悟言一室之内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下面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
B.其致一也
C.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
5、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翼若垂天之云
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B.之二虫又何知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6、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句子是()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此地/有/崇山峻岭
C.不知/老之将至
D.足以/极视听之娱
7、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实在很愉快啊。
B.俯仰一世——很快地度过一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
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8、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
本文内容突出了赠序的特点。
B.本文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
“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
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注意其用法。
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死生为虚妄()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或取诸.怀抱()
10、翻译: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11、阅读《兰亭集序》,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二段段末说“岂不痛哉”,作者为什么感到“痛”?请用原文中的话分条回答。
②.用课文原句概括第2段所议论的问题,然后说说这番议论跟前一段叙事是怎样联系的。
③.最后一段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兰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诗如何对应的,这些自然之景是纯粹客观的自然之物吗?
《兰亭诗》其一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
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1)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
诗中“俯瞰绿水滨”对应《序》中“”“”。
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序》中“”。
(2)这些景物是纯客观之景吗?
【师生互动】
学习完这篇文章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生: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