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蛋壳的拱形结构,了解拱形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幼儿了解蛋壳的拱形结构特点。
(2)通过实验,让幼儿明白拱形结构能够承受较大压力的原理。
2、难点
(1)如何引导幼儿理解拱形结构的受力原理。
(2)怎样培养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
(1)鸡蛋壳若干。
(2)铅笔若干。
(3)积木若干。
(4)平板、记录表、水彩笔。
2、经验准备
幼儿对鸡蛋壳有一定的认知,知道鸡蛋壳易碎。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1)教师展示一个完整的鸡蛋,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2)引导幼儿观察鸡蛋的外形,然后提问:“鸡蛋壳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敲碎鸡蛋,取出蛋壳,再次提问:“现在看看蛋壳,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2、认识拱形结构
(1)教师拿起蛋壳,向幼儿介绍:“小朋友们,你们看,蛋壳的形状像什么呀?”(引导幼儿发现蛋壳的拱形特点)
(2)在黑板上画出拱形的形状,让幼儿更直观地认识拱形。
3、实验一:铅笔戳蛋壳
(1)教师将蛋壳凸面朝上放在平板上,问幼儿:“如果用铅笔戳蛋壳,会发生什么呢?”
(2)请个别幼儿上台尝试用铅笔戳蛋壳凸面,观察现象并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铅笔戳不破蛋壳凸面呢?”
4、实验二:积木压蛋壳
(1)教师将蛋壳凹面朝上放在平板上,然后在蛋壳上逐渐添加积木。
(2)引导幼儿观察蛋壳能承受多少块积木,并记录下来。
(3)教师提问:“这次蛋壳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多积木呢?”
5、讨论与总结
(1)组织幼儿讨论两个实验的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蛋壳是拱形的,拱形结构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分散到两边和下方,所以拱形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这就是蛋壳神奇的地方。
”
6、拓展应用
(1)教师展示一些拱形结构的建筑物图片,如拱桥、拱门等,向幼儿介绍这些建筑物也是利用了拱形结构能够承受较大压力的原理。
(2)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拱形结构。
7、活动结束
(1)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探索。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发现拱形结构的应用。
五、教学延伸
1、区域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更多的拱形材料和实验材料,供幼儿进一步探索拱形结构的特点。
2、家园共育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并一起探讨其作用。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验操作,对蛋壳的拱形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幼儿在实验操作时不够规范,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幼儿实验操作规范的指导,同时,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材料和机会,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究拱形结构的奥秘。
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意识到在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科学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易于幼儿接受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