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群岛六中八年级地理下册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导学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一、学习目标
1.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2.说出秦岭-淮河的意义
二、学习过程
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内容的填充:
参考答案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
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节内容,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是区域地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加上台湾又是我国一个特殊的省级行政区域,所以本节在整章甚至整本书中都显得很重要。

而教材内容所编排的三大内容: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外向型经济,充分体现了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

因而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章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材料。

(2)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确定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2)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3)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明确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了解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色,
而教学难点是:台湾的经济发展。

确定这一难点的依据是:经济发展对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较少,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表现出稳定性差和可塑性强的倾向,更易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和富含感情色彩的地理内容,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弱。

而经过了一年的地理学习也基本上具备了从地图中提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活动环节,帮助
学生熟练运用读图分析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学习。

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二:一是根据新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

二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准备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采用这些学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八年级的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本节课的部分内容需要学生们在讨论中进行归纳总结;第二是要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这部分是说课的重点内容,计划按照教学的主要环节依次展开。

教学环节共分为“诗歌导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迁移拓展”四大步骤。

第一步骤:诗歌导入
用课件播放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现代诗《乡愁》,诗歌表达了台湾同胞对祖国母亲深深地思念之情。

以优美的诗歌导入,这个导入的设计跟这一节课的内容联系紧密,并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骤:新课教学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导入新课后,教师向学生展示第一个学习任务:为什么说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圣神领土?(从台湾的位置、范围、人口和历史等方面分析)
然后学生自主学习。

这个环节的设置最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比一上课老师就开始讲、学生听,效果要好得多。

2.师生交流
学生举手说自己刚才通过看书了解到的知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66页图,让学生在图上找到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太平洋、澎湖列岛、钓鱼岛、福建省等,认识台湾的相对位置。

接着教师再引导:有一条重要的纬线经过台湾,同学们找一找是哪一条。

学生在图上找到北回归线,认识台湾的纬度位置。

再引导学生读图7.42,认识台湾人口的分布特
征。

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了解了台湾的概况后,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书上的资料和结合老师的补充,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历史关系和文化关系等几个方面去分析,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台湾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它为什么会被称作宝岛呢?(跟它的自然特征有关,台湾的地形、气候和河流有关)
第一,学生阅读地图册上台湾的地形图,了解台湾岛的地形和河流特征。

第二,明确台湾的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正是因为台湾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才使得它成为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

2.台湾岛是个美丽的宝岛,岛上的风景数不胜数。

教师和学生们一起领略玉山、阿里山和日月潭的风光,学生们介绍课前对这三个风景了解的情况,教师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知识点扩展,台湾省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最高的山峰是玉山,全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

3.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台湾都有哪些美誉?展示列有美誉名称的图片。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台湾省会有这些美誉?让学生们阅读教材第68页,并且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完成69页活动题的表格。

三、外向型经济
下面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台湾的经济发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第三个问题: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提示学生按不同的时间阶段去认识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

在处理台湾外向型经济上,引导学生结合台湾经济发展的各阶段特征,让学生讨论分析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品、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结构中的变化。

学生明确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知道了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教师再提问: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具备哪些有力条件?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通过小组讨论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三步骤:课堂小结
“同学们,虽然我们还没去过台湾,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台湾有了更多的了解,你都收获了哪些知识呢?”让学生结合板书进行反思总结,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总结意识,学会反思学习,从反思中认清现状。

第四步骤:迁移拓展
布置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在七年级的世界地理中我们了解了日本这个国家,日本与我们国家是“一衣带水”的关系,大家有没有发现日本与台湾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呢?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台湾和日本在自然地理方面的相同点,进而判断日本的经济类型与台湾有无相似性。

作为反馈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位置
2.范围
3.人口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地形
2.气候
3.河流
4.美丽的宝岛
5.富饶的宝岛
三、外向型经济
1.台湾经济的发展
2.“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