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I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明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2020·唐山模拟) 下列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 蜡烛燃烧
B . 干冰升华
C . 影子形成
D . 滚摆上升
2. (2分)(2018·岳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倾倒液体
B . 塞紧橡胶塞
C . 配置溶液
D . 稀释浓硫酸
3. (2分)(2019·马山模拟)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需区别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
A食醋与酒精闻气味
B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C水和双氧水看颜色
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A . A
B . B
C . C
D . D
4. (2分) (2018九上·南涧期中) 下列物质名称和对应的化学式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铝aL.
B . 硫酸钠Na2SO4
C . 氧化亚铁Fe2O3
D . 氯化按NH4cl
5. (2分) (2018九上·北京期中) 科学家曾在宇宙中发现了一种由氢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表示为H3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这种物质属于单质
B . H3与H2混合在一起,属于纯净物
C . 这种物质是氢气
D . H3是一种氢的化合物
6. (2分) (2018九上·南海期末) 下列措施能治理相关环境问题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7. (2分) (2018九上·洛阳月考) 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有
A . 氧元素
B . 氧分子
C . 氢元素
D . 氧原子
8. (2分)(2017·安徽)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 . 原子结构模型
B . 物质分类模型
C . 燃烧条件模型
D . 空气组成模型
9. (2分) (2018九上·大兴安岭月考)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分子的质量、体积都比原子大
B . 分子和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 原子都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 .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0. (2分)(2017·西华模拟)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间隔变大
B . 明矾净水是因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的杂质
C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 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
11. (2分) (2019九上·顺德月考) 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B .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C . 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D . 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2价
12. (2分)(2012·宿迁) 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A . 分子
B . 原子
C . 离子
D . 元素
13. (2分)(2017·海南模拟) 2012年4月15日,CCTV《每周质量报告》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了不法企业用工业明胶制成重金属铬超标的药用胶囊事件.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中子数为24
B . 核外电子数为24
C . 质子数为24
D . 核电荷数为24
14. (2分) (2017九上·福清期末) 从微观角度认识“干冰升华”,下列描述正确的()
A . 分子间隔增大
B . 分子停止运动
C . 分子体积迅速膨胀
D . 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15. (2分)(2011·来宾) 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空气是一种单质
B . 空气是一种化合物
C . 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多
D .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16. (2分) (2015九上·太原期末) 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A . ①④⑤
B . ①③⑤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②③④
17. (2分)(2016·阳谷模拟)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 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B .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C .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 .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在空气中却不能,说明它们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18. (2分)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
A . 石蜡融化
B . 纸张燃烧
C . 酒精挥发
D . 冰雪融化
19. (2分)下图分别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示意图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所有的单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 . 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 构成金刚石、石墨的原子不同
D . 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20. (2分) (2018九上·北京月考)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缓向外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 . 左侧玻璃导管口产生气泡
B . 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C . 左侧玻璃管内有液柱的上升
D . 试管内液面上升
二、填空与简答 (共4题;共18分)
21. (3分) (2018九上·长葛月考) 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 A实验的正确做法应该是________;
(2)指出B实验的错误之处________;
(3) C实验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22. (4分)(2016·祁阳模拟) 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写出符号表示的意义.
(1) 5个亚铁离子________
(2) +2价钙元素________;
(3) 3H2O________
(4)一个氯原子________
23. (4分) (2018九下·绵阳开学考) 试写出下列粒子的符号或所表示的物质的名称
(1)氩气________
(2)铵根离子________
(3) SO2________
(4) K2MnO4________
24. (7分) (2017九上·赵县期末) 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上一次实验后忘记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
①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________.
(2)【实验验证】
操作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
液无色酚酞变
红
________/
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________________
(3)【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1)(2)可推断,猜想②正确.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理由是________.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
(i)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________.静置,分层.
(ii)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若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三、实验和探究题 (共3题;共23分)
25. (3分)(2017·吉林模拟) 某同学为证明酸可以与碱发生反应,按如下三个方案进行了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 A实验中获得难溶性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 B实验中能说明酸与碱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3) C实验中需向第二只试管中加入________.
26. (10分) (2018九上·桥东期末)
[提出问题] 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 I.蚁酸的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
II.蚁酸隔绝空气并加热时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 [实验探究]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__色,说明蚁酸显酸性。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元素,推测出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分解时生成水。
(3)对它分解生成的另一种氧化物,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I是CO2;猜想II是________;
他们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先向A中通入一会儿N2,再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其中。
①先通N2的目的是________;
②若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I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③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④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⑤装置D中的现象为________;
(4) [结论]甲酸受热能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 [讨论交流] 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
27. (10分) (2017九上·宜兴月考) 根据实验填空:
(1)按照体积计算空气中氧气约占________%,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图1),但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明显偏小.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
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
①
颜色、状态熔点/℃燃烧所需最低温度/℃密度/g•cm﹣3红磷暗红色固体590240 2.34
白磷白色固体44.140 1.82
②二氧化碳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③在加热的条件下铜粉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
(2)【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存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的缘故;
你还能做的猜想是________(写一点即可)。
(3)【交流与讨论】
①写出图1中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②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完成图1的实验,但事先要在集气瓶中放入一定量的________;
③他们对图1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2的改进.
①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更换为白磷,理由是________;
②通过粗铜丝来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__性;
③与图1实验装置相比,图2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___;
(4)【探究与反思】
①为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将铜粉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所以乙同学的猜想________(选填“合
理”或“不合理”);
②大家采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图2)进行实验(左边玻璃管上面的空气平均分成了5等份,并标刻度线),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同时能观察到________,得到了较准确的数据,但又意外发现左玻璃管内壁上端附着白色固体.左玻璃管上端的白色固体主要成分可能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填空与简答 (共4题;共18分)
21-1、
21-2、
21-3、
22-1、
22-2、
22-3、
22-4、
23-1、
23-2、
23-3、
23-4、
24-1、
24-2、
24-3、
三、实验和探究题 (共3题;共23分) 25-1、
25-2、
25-3、
26-1、
26-2、
26-3、26-4、26-5、27-1、27-2、
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