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关于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协委员关于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的发言
政协委员关于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发言---XXX委员在区政协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今天的会议上发言。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经济强区"的前提下,我区的文化产业如何发挥它的作用,怎样对经济产生影响,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达到"文化强区"的效果。
我发言的题目是《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一、主要观点
不同的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资源,深厚的文化资源的积淀可转变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资本,增强区域竞争力。
不仅可以通过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招商引资,让文化主动为经贸服务,带动经济起飞,而且文化作为产业,在经济过程中直接运作,创造经济效益。
我区是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人口45万,XX年财政收入达到8亿多,虽然比不上大城市的城区,但相对于本市来说,经济基础较
为雄厚,特别是在提出"经济强区"战略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与此同时,我区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为实现"文化强区"开辟了广阔空间。
因此,建议区委、区政府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充分重视文化资源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文化产业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文化产业化符合区域需求结构的变化。
目前,我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己经逐步过渡到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文化产业化加速了文化产品的快速流转,提高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文化生活需求的能力,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内涵。
符合区域需求结构变化的要求。
2、文化产业化符合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总体上朝着工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的趋势演变。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促进第三产业的增长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战略部署。
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是区域发展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发挥区域文化优势,构建区域新型特色产业,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
3、文化产业化符合区域经济增长的需要。
区别于
工业制成品和传统的服务产品,文化产品在创意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并且这些创意体现在文化产品设计、生产和供给的各个环节,符合人们对个性和时尚追求的需要,契合区域需求结构的变化。
因此,文化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是继高新技术产业外,区域经济新兴的增长点。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创意主要凝结在设计和营销两个环节,从价值链体系来看,它赋予了文化产品较高的附加值,使文化产业能以较小的投入赢得较大的超额利润。
三、当前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我区拥有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孕育了多元而开放的文化,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存,是贵州人文精神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我们也要看到,近几年来,我区虽已开始有意识地、系统地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提炼,但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
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2、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
目前,我区群众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文化事业投入不足,文化设施建设薄弱;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缓慢;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不强,文化产业规模小,文化市场还不完善;文化人才队伍不稳
定,素质偏低。
在文化各领域,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文化人才比较缺乏,文化人才队伍总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缺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稳定政策。
根据上级促进文化发展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经济发展状况,应尽快制定、完善和实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发展文化事业的新思路,谋划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战略,大力整合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模式和多元投入形式,协调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加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制定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提供政策保证。
四、运用文化杠杆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经济和文化是区域社会发展的双翼,文化的滞后会使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建设必须结合起来,让文化融入经济、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对此,我有如下建议: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建议政府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文物、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保护,使我区成为全市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逐步健全覆盖全省的、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设施先
进配套、市场繁荣有序、区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和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和重点开发一批历史文物、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一批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打造一批代表贵州形象的文化品牌,形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地域文化,彰显贵州文化特色,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
2、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树立文化经济观念,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规模效益较好的文化产业企业。
积极发展各类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型文化企业,加强文化资源重组,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各类中小文化企业互补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推进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多种投资主体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
3、实现文化市场管理法制化。
大力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法制建设,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
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法制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扶持健康向上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繁荣文化市场。
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
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市场主体的资质审查,把好资质、产品、资金、人员、技术等准入关。
严厉打击盗版、非法出版、非法营销等不法活动,为"文化强区"提供可靠的法律保证。
4、大力传播与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构成社会凝聚力以及提升文化品位和区域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因此,要把人文精神的培育同区域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塑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并将其内化成人们的信念,引导人们的经济观念和经济行为,外化为经济政策、法律,规范经济运行和经济秩序,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为此,在我区文化建设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做到商业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的协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强化人文精神在人的各个阶段的培育,力争把人文精神的培育
融入到经济发展之中。
综上所述,有效运用文化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带动我区经济、贸易、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从而为做大做强我区特色经济,创新特色经济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双赢创建和谐的环境。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