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自由基和线粒体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研究进展
![线粒体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c82ea8b02d276a200292ebe.png)
o i g Me ia n v ri nn ig t J a n n d c lU i e s y ~
L i
( 孝 医 学 院 学报 2
2l u 00A g
.
3() 14
线粒 体 功 能异 常 引起 的疾 病 研 究 进 展
周 一凡 ,刘春 晓
( 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 学院,辽 宁 大连 16 2 ) 10 4
摘要 :线粒体在 能量代谢 、自由基 产 生、衰老、细胞 凋亡 中起 重要作 用。线粒体的基 因突变,呼吸链 缺 陷,线粒体膜
的改变等 因素均会影响整个细胞 的正 常功 能,从 而导致病变。许 多研 究表 明 ,线粒体功 能异常与帕金森 氏症,阿尔兹海默 病 ,糖尿病 ,肿瘤 ,等疾病 的发 生发展过程密切相 关,既是疾病病 因之一 ,亦是疾病发病 的早期 征 兆。本 文就有 关线粒体
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疾病的研 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线粒体 ;功能异常;帕金森氏症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糖尿病 ;肿 瘤 中图分 类号 :Q 5 9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6 4 0 2 (0 0 0 — 3 0 0 17 - 4 4 2 1 )4 07 — 3
Re e r h Adv nc si s a e u e io ho r a s u to sa c a e n Die s s Ca s d by M t c nd i lDy f nc in ZHOU fn,LI Ch n io Yi a U u x a
(col f i oi ine& T cnl y D l nU ie i f eh oo ,D i 104 C ia Sho o d g a S ec B c c l eh o g , a a nvr t o T cnl o i s y y g l n a a 162 h ) n
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多靶点调控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多靶点调控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20b101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3.png)
第22卷 第8期 2020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2No. 8Aug .,2020摘要:帕金森病(PD)的基本病理特征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及路易小体的形成,最终造成PD 特有的运动功能障碍。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西药种类较多,但每一类药物都有不少不良反应。
大量研究表明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在治疗PD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该文从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抑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保护线粒体功能、增加多巴胺释放或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神经元免疫与炎症反应及改变氧化应激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期刊报道的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防治PD的研究进展,以为PD的新药及方剂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帕金森病;作用靶点;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20) 08- 0162- 04Research Progres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arkinson'sDisease by TCM Active Components and PrescriptionFENG Shirui1,ZHANG Qingping2(1.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01,Guangxi,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23,Guangxi,China)Abstract:The basic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re the loss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stratum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lewy bodies,which eventually lead to the motor dysfunction peculiar to PD. 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kinds of western medicine for Parkinson's disease,but each kind of medicine has many adverse reactions. A large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in the treatment of PD prescriptions in the paper,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inhibition of substantia nigra dopamine prescriptions glue can neurons apoptosis,mitochondrial function,increase dopamine release or protect dopaminergic neurons,inhibition of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earch and the change of oxidative stress were reviewed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prescription of PD,P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ew drug and prescrip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Keywords:active constitu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arkinson's disease;target;research progress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
帕金森病的病因与基因治疗进展
![帕金森病的病因与基因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03b1ef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e.png)
帕金森病的病因与基因治疗进展引言: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为缓慢进行性肌张力障碍、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困难。
虽然这种疾病在人类中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其具体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近年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探索。
本文将从帕金森病的遗传学背景和相关基因突变开始,介绍帕金森病的主要发生机制,并探讨目前基于基因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
一、帕金森病遗传学背景A. 遗传风险与家族聚集帕金森病既有遗传成分也有环境因素影响,在遺傳角度上許多相關家系調查表明存在明显家族聚集现象,并揭示了该类家庭群体中带有帕金森病的个体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已发现几个家族性帕金森病相关基因,如α-突触核蛋白(SNCA)、銀通道結合蛋白缺乏1(PARK2)和PTEN诸如此类的定位或功能效应突变。
B. 单基因遗传性PD有关帕金森病的许多研究都集中在单基因遗传性PD上。
其中最常见的是突触核蛋白突变的机制,该突变导致SNCA杂聚聚集以及与PD发展紧密相关的神经元死亡。
另一个重要的基因是使细胞能够迅速去除氧化突变并恢复红细胞功能的PINK1和Parkin,它们之间有密切的相互作用。
此外,该学科还发现了其他一些罕见但严重影响个体生活质量帕金合围疾哤pRAINesnan Syndromes-Park7,TRUtDNC25,TFT,pINKld,并装描述了其他少数人可能发挥作用的靶分子。
二、帕金森病主要发生机制A. α-突触核蛋白聚集与细胞毒性α-突触核蛋白,作为主要神经元内亲汇动物 纤K款显著增加;如果这个副本数更多,则帕金森病的发病年龄更早。
其以不同形式和程度聚集成淀粉样结构,如α-突触核裂解产物和未成熟蛋白,有毒性和致命性。
B. 氧化应激与线粒体功能失调大量证据表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不同基因异常、环境因素以及年龄等因素可能导致线粒体DNA损伤、呼吸链受损、ATP合成受到影响,进而引发细胞能转分解和缺色酱酶神经元。
2024治疗帕金森病新进展
![2024治疗帕金森病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6fc9d6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b.png)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 的变性死亡,导致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确切病因尚未 明了,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和氧化应激等均可 能参与其中。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认知障碍 等。
安全性评估
干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免疫排斥反应、基因脱靶等。因此,在进行临床试验前 ,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干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方 法。同时,这些技术也有望与其他治疗方法 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诊断依据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辅助检查如头颅MRI、PET-CT等 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此外,还可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辅助诊断。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帕金森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上升。我国65 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7%。
危险因素
帕金森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农药、重金属暴 露等)、年龄老化和氧化应激等。此外,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03
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结合
如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手段相结合,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PART 03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深部脑刺激技术应用与改进
技术原理
深部脑刺激(DBS)是一种通过 植入电极对大脑特定区域进行电 刺激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帕金森
线粒体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研究进展
![线粒体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0b2877f1a37f111f0855ba1.png)
线粒体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研究进展摘要:线粒体位于细胞核外,具有自我复制、转录、编码等功能,在能量代谢、自由基形成、细胞凋亡等中均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线粒体功能的异常,可导致整个细胞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引起病变,目前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病、线粒体糖尿病、肿瘤以及儿童行为发育障碍等,现就国内外近几年有关线粒体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线粒体;功能异常;疾病;研究进展线粒体(Mitochondrion,mt)为真核细胞的关键细胞器,由诸多蛋白形成,在整个细胞的发育与代谢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通过已耗损的物质形成腺苷三磷酸,腺苷三磷酸可参加细胞的各种需能过程,进而为机体提供能量[1]。
线粒体的遗传基因和人的遗传基因存在较大的不同,其可自行复制,且与寄主细胞无关联性[2]。
诸多研究报道指出,如果线粒体的遗传基因出现病变,其功能则会出现异常,会导致腺苷三磷酸的缺失,使细胞功能因此衰退、坏死,因此形成各种疾病[3]。
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病、线粒体糖尿病、肿瘤以及儿童行为发育障碍等疾病的产生,均与线粒体功能异常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研究线粒体及其功能异常引起的常见疾病非常重要,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退行性疾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临床症状主要为运动功能障碍[4]。
帕金森氏症的病情十分复杂,至今尚无根治方案。
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诸多研究学者认为与线粒体功能异常有较大关系。
线粒体呼吸链作为机体氧自由基形成的核心部位,一旦受抑制,则氧自由基将大量形成,腺苷三磷酸合成降低,导致机体能量不足,细胞中的离子失衡,钙通路呈现开放状态并内流,导致细胞中的钙离子大量增加,细胞内的腺苷三磷酸大量消耗,这不仅会激活蛋白酶、脂肪酶等,还会增强毒性细胞的刺激作用,进而导致神经元衰亡[5-6]。
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进展
![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11d6c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1.png)
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进展引言: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通过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和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减少来表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帕金森病患者数量正逐年增加。
目前,科学家们对于帕金森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一、病理机制1. 神经元损失帕金森病的主要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失。
从分子层面上看,帕金森病患者中出现了Lewy小体,在这些细胞内聚集了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导致神经元发育受阻、运动功能受损。
此外,该过程还伴随有线粒体功能紊乱以及氧化应激等因素参与。
2. 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伤氧化应激是帕金森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患者体内,自由基产生增加,而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细胞中氧化损伤分子的积累。
通过调节自由基代谢通路以及提高抗氧化能力可以减缓帕金森病的进展。
3. 炎症反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炎性反应在帕金森病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释放促炎因子、活化巨噬细胞等方式,引发了免疫细胞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加剧了神经元丧失。
因此,控制神经系统的炎性反应可能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一个新策略。
二、治疗进展1. 药物治疗目前,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多巴胺激动剂、多巴胺前体及其衍生物、COMT抑制剂等药物来缓解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和其他相关症状。
这些药物能够增加多巴胺在脑内的浓度,改善其缺失引起的运动障碍等症状。
2. 深部脑刺激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深部脑刺激是一种通过置入电极并向特定位点传递电流来调节异常神经活动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DBS是一项创伤性手术,但其在临床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 基因治疗近年来,基因治疗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一个新方向。
通过将有益基因导入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可以恢复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或增强抵御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的能力。
解析帕金森病的线粒体功能异常机制
![解析帕金森病的线粒体功能异常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9ccced3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5.png)
解析帕金森病的线粒体功能异常机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让患者运动能力逐渐丧失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异常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关键机制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异常的关系,包括线粒体DNA突变、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异常和线粒体动力学的变化。
一、线粒体DNA突变与帕金森病线粒体DNA突变是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线粒体DNA(mtDNA)负责编码线粒体的一些关键蛋白质,而mtDNA突变会导致线粒体蛋白质异常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调控。
许多帕金森病患者的线粒体DNA中常常发现突变,这些突变可能直接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
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异常与帕金森病线粒体呼吸链是线粒体内一系列酶催化的生化反应,主要产生细胞内能量。
然而,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往往受到抑制。
研究发现,线粒体中的复合物Ⅰ的功能受到损害,并伴随线粒体能量代谢的下降。
这将导致细胞无法正常运作,最终引发帕金森病的发展。
三、线粒体动力学的变化与帕金森病除了线粒体的DNA突变和呼吸链功能异常外,线粒体动力学(mitochondrial dynamics)也在帕金森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线粒体动力学是指线粒体在细胞内的迁移、融合和分裂等过程。
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中线粒体融合的程度下降,而分裂的速度增加。
这种不平衡会导致细胞内能量的异常分配,从而增加神经细胞的易感性。
综上所述,解析帕金森病的线粒体功能异常机制包括线粒体DNA突变、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异常以及线粒体动力学的变化。
这些异常都可能导致细胞内能量代谢紊乱,最终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和存活能力。
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和预防,进一步研究线粒体功能异常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寻找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fba06c56c175f0e7dd1370e.png)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病理上表现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胞质中lewy小体形成、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胶质细胞增生。
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研究的深入,发现lewy小体也出现在下丘脑、迷走神经背核、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及自主神经丛等[1]。
其病变机制复杂,是控制下传通路交感节前神经元变性和路易体的出现,同时有单胺能、胆碱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的中枢自主神经网络调节异常[2]。
有上述病变基础,PD患者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涉及的范围较广,约70%~80%的PD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4],是PD临床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严重程度除与PD病程及分期相关以外,还与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轻度相关[5]。
本文通过对PD患者各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等进行如下综述,以期对PD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提高PD 患者的生活质量。
1消化系统症状1.1 流涎PD常见症状之一为流涎,80%的PD患者有流涎现象,发病早期,流涎多于夜间出现,之后白天也可出现。
Bagheri等[6]对83例PD患者和65例健康人进行检查后发现,PD患者流涎原因并非唾液分泌量增多引起,相反,其唾液分泌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因此认为PD患者流涎主要是因为患者吞咽困难照成的[7]。
治疗上可给予口服抗胆碱能药物和抗组胺药物治疗。
内科治疗无效可考虑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包括腮腺去神经术、双侧舌下腺和唾液腺切除、唾管结扎等,但有不可逆损伤的危险。
于舌下腺、下颌下腺分点注射适量肉毒素,对流涎症状可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1.2便秘便秘是PD患者最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之一,甚至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就可出现,有统计,70%~80%的PD患者有便秘现象[8]。
帕金森病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46a431b5022aaea988f0fa4.png)
帕金森病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PD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中起重要作用。
掌握PD中的细胞凋亡机制,有助于探求神经保护的新方法和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程。
本文对此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帕金森病;细胞凋亡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PD病因迄今未明,许多研究显示细胞凋亡可能是不同因素导致PD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的共同途径[1.2]。
本文对PD凋亡机制综述如下。
1.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
细胞内存在两种与凋亡相关功能相反的基因:促凋亡基因(Bax、Bak等)和抗凋亡基因(Bcl-2、Bcl-XL等)。
研究指出Bax与Bcl-2的比值升高可促进细胞凋亡[3]。
另有研究表明PD患者黑质中的DA能神经元的凋亡数量明显增加,因此细胞凋亡可能是引起DA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的直接原因[4]。
2.氧化应激许多研究表明PD患者的神经元内氧化应激反应异常。
在PD患者中脑黑质内存在铁2+浓度升高,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增强。
铁2+增高催化自由基形成,从而导致神经元凋亡。
Maruyama等[5]发现抗氧化剂雌二醇可阻止其细胞凋亡,证明了DA能神经元凋亡与氧化应激有关。
在PD患者的DA能神经元核内,转录因子NF-KB的免疫活性是对照组70倍以上。
体外培养的小鼠脑神经元显示,NF-KB的易位是由自由基瞬时产生所引起的,因此说明氧化反应介导的凋亡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PD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机制[6]。
3.线粒体(Mi)大量实验证实Mi在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Mi具有氧化磷酸化、传递电子、贮存 Ca2+、能量代谢、抗活性氧化等重要生理作用,它为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基础能量。
损伤和衰老可引起Mi功能障碍,导致能量代谢异常,引起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活化,导致Ca2+内流,细胞内Ca2+的增加也可造成细胞损伤和凋亡。
雷沙吉兰作为治疗PD的一种药物,可以阻止神经细胞凋亡及DNA片段的产生,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为可以稳定Mi膜电位,而不是直接清除过氧化物和自由基,因此,说明Mi功能异常是DA能神经元发生凋亡的一个机制[7]。
帕金森病的遗传因素及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的遗传因素及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8da0f3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4.png)
帕金森病的遗传因素及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丧失和在旁中部神经束中的丝的积累。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帕金森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遗传倾向。
本文将探讨帕金森病的遗传因素以及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一、帕金森病的遗传基础帕金森病的遗传基础经多年的研究逐渐明晰。
虽然绝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是与环境因素有关,但遗传变异也被认为是导致部分帕金森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帕金森病可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两类。
在非遗传性帕金森病中,环境因素和其他未知的风险因素起主导作用。
而在遗传性帕金森病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
二、已知的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1. 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突变多种研究表明,SNCA基因在帕金森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SNCA编码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其异常聚集与帕金森病的发生直接相关。
多个突变体已与早发性遗传性帕金森病的发病相关。
2. 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 2(LRRK2)基因突变LRRK2基因突变是遗传性帕金森病中最常见的突变体之一。
该基因以其G2019S、R1441G等突变体的出现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LRRK2编码蛋白激酶,其突变形式可能通过对突触功能的影响,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
3. 帕金森相关基因(PARK)家族PARK家族包含多个与帕金森病有关的基因,如PARK2、PARK7、PARK8。
其中,PARK2编码的蛋白质Parkin的突变形式与早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PARK7编码的DJ-1蛋白质在帕金森病的发生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PARK8则编码了蛋白质LRRK2,在遗传性帕金森病中突变频率较高。
三、基因突变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尽管已经发现了多个与帕金森病有关的基因突变,但这些突变与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
揭示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异常的关联方法
![揭示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异常的关联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3368b0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4.png)
揭示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异常的关联方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颤抖、肌肉僵硬等症状。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异常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线粒体是细胞中产生能量的主要机构,其功能受到损伤会引起细胞能量代谢紊乱,从而加速帕金森病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揭示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异常关联的研究方法。
一、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研究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异常关联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基因进行测序,可以检测到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突变。
一些基因突变会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从而促进帕金森病的发展。
通过对大量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确定与线粒体功能异常相关的基因突变,并揭示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二、线粒体功能指标测定另一种揭示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异常关联的方法是通过测定线粒体功能指标。
例如,通过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可以评估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功能状态。
帕金森病患者常常存在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下降的情况,从而导致能量代谢障碍。
通过与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帕金森病患者的线粒体功能异常表现,并进一步揭示其与帕金森病的关联。
三、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细胞和动物模型是揭示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异常关联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构建帕金森病相关基因的突变细胞模型,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例如,通过在细胞模型中表达突变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可以观察到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和线粒体呼吸功能障碍。
此外,在果蝇、小鼠等动物模型中亦可通过遗传学方法研究线粒体功能与帕金森病的关联。
四、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是一种研究蛋白质组合与功能的方法,也可应用于揭示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异常关联的研究。
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与正常人脑组织中蛋白质组成的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蛋白质。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04a311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f.png)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者:沈凡艺陈子方吴海妹郭沛鑫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0年第11期【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由各种致病原因相互作用于机体而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PD的发病缘由和致病机理复杂,针对疾病各方面的研究较多,但详细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诠释清楚。
文章对近年来PD的发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药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1-0060-05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SHEN Fanyi CHEN Zifang WU Haime GUO Peixin*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500,ChinaAbstract:Parkinson’s disease is a neurological disease caused by various pathogenic factors interacting with the body.It mainly occurs in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ir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PD are complicated.There are more studies on various aspects of disease,but the detailed pathogenesis has not yet been clearly explained.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PD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new drugs developmene and clinical use.Keywords:Parkinson’s Disease; Pathogenesis; Research Progress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多发生在中老年患病人群里,是一种神经退行性慢性疾病。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5a16dd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9.png)
浅谈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疾病。
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与神经元的退行性死亡有关。
临床上常表现为运动障碍、建立性震颤、肌强直、姿势不稳定等症状。
本文将从病因、诊断、治疗角度介绍该疾病的研究进展。
病因研究帕金森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早期似乎主要观察到多巴胺神经元体周围的含铁质物质-黑色素颗粒的减少,与此同时,脑内的总体积和重量也减少。
最近的研究表明,帕金森病可能和其他神经元和脑区域的改变有关。
研究人员利用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确定了一些与该疾病相关的基因和趋向于突变的基因。
一些研究已经建立了成人多巴胺神经元前体CXCR4,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研究显示CXCR4是体内损伤导致神经元再生和修复的机制之一,并且在帕金森病的动物模型中过表达CXCR4能够重建运动功能。
不过,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定量分析不足,需要更多研究来确定CXCR4与神经元再生和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
另外,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氧化和神经炎症反应也是帕金森病引发的重要因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嗜铬蛋白(Cr),这些抗氧化剂在体内合成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也可能与帕金森病相关。
另外,感觉神经的激活也可能使大脑在战斗或逃跑的过程中相对耗氧,从而引发神经变性和对运动的损伤。
诊断研究目前,诊断PD主要由临床表现和大脑影像学判断综合确定,缺乏有效可靠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最近,生物医学工程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成果。
研究人员最近在磁共振数据中寻找有关帕金森病特征的生物标志物。
他们经常使用自适应合成技术(Lasso技术)来识别PD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不同。
结果表明,脑中存在头盖骨的MRI数据是一个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能够区分PD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
还有研究者正在开发通过体液(如血清或脑脊液)检查帕金森病生物标志物的方法。
帕金森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解析
![帕金森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3cc98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4.png)
帕金森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解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运动障碍、肌肉僵硬和震颤。
这种疾病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他们的家庭和社会造成重要负担。
虽然帕金森病已经有一定的病史,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然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深入解析。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个基因异常与帕金森病的遗传有关,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帕金森病的突变基因SNCA、PARK2、PINK1以及LRRK2等。
这些基因突变导致特定的信号传导途径受损,进而导致神经元的功能失调和死亡,引发帕金森病的发生。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农药、有机溶剂以及重金属等,都与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干扰神经元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引起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三、氧化应激与线粒体功能异常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异常起着重要的作用。
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的氧化物质产生超过抗氧化防御系统清除能力的情况,导致细胞中的抗氧化能力不足,进而引起细胞损伤。
帕金森病患者常常存在氧化应激的现象,细胞内的氧化物质生成增加,抗氧化物质生成减少,这可能是帕金森病神经元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同时,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中心”,负责供应细胞所需的能量。
帕金森病患者的线粒体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引起神经元的功能障碍和死亡。
四、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异常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异常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存在过多的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这些炎症因子会进一步引发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并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
免疫系统异常还会引发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
五、蛋白质异常沉积及神经变性帕金森病患者中常见的脑内病理特征是Lewy小体的形成,这是由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的异常沉积所致。
神经科学帕金森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神经科学帕金森病的最新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f18049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0.png)
神经科学帕金森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对于帕金森病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以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神经科学领域关于帕金森病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遗传与发病机制的关联研究帕金森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新的研究显示,多个基因与帕金森病相关。
例如,突变的LRRK2基因被确认与帕金森病的家族性遗传有关。
此外,DJ-1、PINK1和Parkin等基因突变也被认为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这些研究为探索帕金森病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突触损伤与帕金森病发展的关系突触是神经信息传递的关键结构,其异常损伤可以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近期的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的脑内存在突触功能紊乱和突触损伤现象。
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帕金森病的发展机制,并为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神经炎症与帕金森病发生的关联研究神经炎症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患有帕金森病的大脑组织中,存在炎症细胞的明显增加。
这些炎症细胞会引发神经元的凋亡,加速病情的恶化。
因此,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有望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新途径。
四、神经再生与帕金森病治疗的前景神经再生是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新颖方法。
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此外,神经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等新技术也被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研究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五、临床应用与帕金森病研究的结合神经科学与临床研究的结合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实际指导。
随着基因检测和分子影像技术的进步,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
同时,临床实践中的观察和数据的积累也促进了对帕金森病病理机制的深入理解。
综上所述,神经科学领域对帕金森病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对遗传因素、突触损伤、神经炎症和神经再生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不断拓展了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帕金森病中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中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869b82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7.png)
0 引言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第一次 详细说明帕金森病几乎在两个世纪前。它是由黑质中多巴胺能神 经元的丧失引起的,并且在临床上由此而产生的静止性震颤,运动 迟缓和肌僵硬的运动三联征。然而帕金森病非常复杂,除运动症 状外还可能出现非运动障碍,例如认知、情感、行为和人格的变化 可能出现在帕金森病的早期,甚至在运动症状之前,并且明显涉及 超过黑质纹状体多个区域和神经递质系统 。 [1-2] 帕金森病发病机 制复杂,受多条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主要包括 Wnt/β-catenin 经 典信号通路、mTOR 信号通路、自噬相关信号通路等。
Research Progress of Related Signal Pathway in Parkinson’s Disease
XIA Sui-rui, SUN Li*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ABSTRACT: Parkinson’s disease (PD), also known as tremor paralysi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neurodegeneration in PD seem to be multifactorial. More recent work suggests that dysregulation of multiple signaling pathway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 this review we give an actual perspective to two classical pathways involving Parkinson’s disease. KEY WORDS: Parkinson’s disease; Wnt/β-catenin signal pathway; mTOR signal pathway
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865501ead51f01dc281f1ce.png)
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其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慢性病程等特点,给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6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约1.7%,我国前至少有200万PD患者,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患病总人数正在持续增长。
【1-3】。
其症状特点是: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步态困难、体位不稳等。
近年来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在P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4]。
而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因素包括: 遗传易感性、衰老、氧化应激、毒素等。
下面就线粒体与帕金森病的关系做一阐述。
1、线粒体的作用及功能异常1.1线粒体在细胞中的作用众所周知,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在线粒体间质中发生氧化一磷酸化作用(主要是三梭酸循环代谢),同时释放出能量和电子,并生成还原型烟酞胺腺嗦吟二核昔酸(NADH)和还原型黄素嗦吟二核昔酸(FADHZ)等辅酶。
后者又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链系统,包括复合物I 、Ⅱ、Ⅲ、Ⅳ和V的作用,最终经三磷酸腺昔(ATP)合成酶生成ATP,供机体各种活动的需要。
任何一个电子传递链阻断,都将影响线粒体的产能过程,细胞因缺少ATP,膜电位不能维持,钙离子的内环境稳定性受到破坏,自由基生成增多,引发自由基链式反应,细胞最终死亡。
此外,线粒体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也起着枢纽作用。
主要途径是通过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胞色素C、调亡诱导因子(AIF)、多种降解酶前体的释放和膜电位下降、活性氧产生及线粒体基质肿胀,最终导致细胞裂解。
线粒体跨膜电位DY-mt的下降,被认为是细胞凋亡级联反应过程中最早发生的事件。
1. 2线粒体功能异常线粒体功能异常多指由于线粒体膜受到破坏、呼吸链受到抑制、酶活性降低、线粒体DNA( mtDNA)的损伤等引起的能量代谢障碍,进而导致一系列相互作用的损伤过程。
其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异常是引起神经肌肉疾病,导致记忆、视力、听力丧失和体力下降,造成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肠胃病、酒精中毒症、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因。
自噬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进展中的作用
![自噬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进展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ab4897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0.png)
自噬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进展中的作用张书虎;李静;马兰;李晨晔【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9(033)004【总页数】4页(P401-404)【作者】张书虎;李静;马兰;李晨晔【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医学科,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医学科,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医学科,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医学科,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5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
PD病人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姿势不稳、静止性震颤和肌肉僵硬等症状,有的病人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言语不清、痴呆或生活不能自理[1]。
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PD的发病率约2%,占世界PD病人总数的40%以上,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罹患PD的人数将占全球病人总数的60%以上,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
PD主要与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渐进性变性坏死以及由α-突触核蛋白构成的被称为路易小体的神经炎性物质在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内的聚集密切相关[2]。
尽管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包括蛋白质积聚、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受损、氧化应激、自噬与线粒体功能失调以及神经炎症等在内的多种因素已被证实与P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在临床上,大多数PD病人都是散发的,且与PD发病机制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基因突变的遗传家系在过去的研究中已被证实。
此外,环境因素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对线粒体功能产生调控作用。
自噬是将功能失调的细胞器、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多余或不必要的细胞质内容物运送到溶酶体来降解的细胞分解代谢过程,是真核生物所特有的生命现象,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