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语文课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课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课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别出心裁B. 别出新裁C. 别出新裁D. 别出心裁答案:A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大学》答案:B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快地跑开了。

B. 他跑得像小鸟一样快。

C. 他跑得很快。

D. 他像小鸟一样飞快地跑开了。

答案:A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小路,比喻人有德行,自然能吸引他人。

C.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小路,比喻人有才华,自然能吸引他人。

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小路,比喻人有美貌,自然能吸引他人。

答案:B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的意思是()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理答案:B7.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A. 曹操的《观沧海》B. 曹操的《龟虽寿》C. 李白的《将进酒》D. 杜甫的《登高》答案:B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A.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B. 陆游的《游山西村》C.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答案:B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月落乌啼霜满天。

C. 江枫渔火对愁眠。

D. 孤帆远影碧空尽。

答案:A1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A. 陶渊明的《饮酒》B.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C. 王维的《山居秋暝》D.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

语文综合试题及答案

语文综合试题及答案

语文综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 yì)B. 蹒跚(pán shān)C. 饕餮(tāo tiè)D. 龃龉(jǔ yù)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的出处是: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大学》3. 以下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多此一举B. 画龙点睛C. 锦上添花D. 画饼充饥4. 以下哪个字的部首是“火”?A. 照B. 煎C. 煮D. 烹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诗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小路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河流C.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桥梁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房子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采薇》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8. “江雪”这首诗的作者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9.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含义是:A. 身材苗条B. 性格温柔C. 行为端庄D. 容貌美丽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美丽的女子B. 明亮的月亮C. 清澈的泉水D. 温暖的阳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的下一句是“________”。

12. “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的下一句是“________”。

14. “________,人约黄昏后。

”1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________。

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旁证博引B. 唇枪舌战C. 以逸代劳D. 再接再励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

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这次讲座,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B. 他的报告不仅感动了我们,而且感动了我们。

C.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D. 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把任务完成。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望岳》中的名句,其中“岳”指的是()。

A. 泰山B. 华山C. 衡山D. 嵩山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

C. 《老人与海》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海明威。

D.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

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其作者是()。

A. 李白B. 杜甫C. 屈原D. 苏轼7.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形容的是哪种植物?()A. 竹子B. 荷花C. 松树D. 梅花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的诗句。

A. 王之涣B. 王维C. 白居易D. 孟浩然9.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的观点。

A. 孔子B. 白居易C. 韩愈D. 苏轼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 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 秋天到了,树叶穿上了金色的外衣。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_________。

1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___的名句。

语文本体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本体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本体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B. 一诺千斤C. 一诺千斤D. 一诺千金答案:D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人之口?A. 杜甫B. 李白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李白C. 王勃D. 杜甫答案:C二、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这首诗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诗句,这首诗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性格复杂,既有才情横溢,又多愁善感。

她聪明、机智,对诗词有很高的造诣,但同时也非常敏感和脆弱,常常因为小事而感到悲伤。

2. 请解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意思是比喻一时的损失或不幸,可能转变为好事。

它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过于悲观或乐观,事情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料。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昔有一老翁,其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病免。

1. 请解释“无故”的意思。

答案:“无故”在这里的意思是“没有原因”,“没有理由”。

2. 请简述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答案: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是“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即福祸往往相互转化,不可仅凭一时的得失来判断事情的好坏。

五、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沸腾(féi)沸腾的开水B. 潺潺(chán)溪水潺潺C. 矗立(chù)高楼矗立D. 鸟瞰(kàn)鸟瞰城市全景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描写的是()。

A. 春天的景色B. 夏天的景色C. 秋天的景色D. 冬天的景色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

B. 小猫懒洋洋地躺在窗台上。

C. 风轻轻地吹过树梢。

D. 河水静静地流淌。

4.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告诉我们()。

A. 每天的计划应该在早上制定B. 早上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C. 早上是制定计划的最佳时机D.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清晨5. 下列句子中,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昨天一本书读了。

B. 一本书他昨天读了。

C. 读了一本书他昨天。

D. 昨天他读了一本书。

二、填空题1. 在“______”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请填入适当的诗句或成语)2. 成语“______”用来形容人非常高兴的样子,常用于描述人们在特定时刻的喜悦心情。

3. 在句子“他的话语中充满了______,让人感到温暖和鼓舞。

”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鼓励”。

4. “______”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吉祥和平安。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头,嫩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花园里的花儿也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给这个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

问题:1. 这段短文主要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2. 短文中提到的“五彩斑斓”一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3. 小鸟的歌声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四、作文题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

要求:1. 文章要围绕主题展开,内容要具体、生动。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他变得更加成熟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他的演讲,不仅打动了听众,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答案:D解析:A项中“经过”应改为“经历”;B项中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他”之后;C项中“值得一读”前应加上“非常”。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答案:A解析:A项中的“春风”赋予了春风以人的行为,使其具有了“绿”的动作,是拟人手法。

其他选项均未使用拟人。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零了。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正直。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答案:A解析:A项中“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使用了三个并列的短语,构成排比。

其他选项中B使用了排比,但不是三个并列短语;C使用了并列,但不是排比;D使用了比喻,不是排比。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这样做对吗?C. 这样做值得吗?D.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案:B解析:B项中的“这样做对吗?”是一个设问句,即提出问题,不期待回答。

其他选项均不是设问。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B. 他的心像水一样柔软。

C. 他的心像火一样热情。

D. 他的心像风一样自由。

答案:ABCD解析:ABCD项均使用了比喻,将“心”分别比喻为“石头”、“水”、“火”和“风”,形象地表达了不同的心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

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

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B. 一愁莫展C. 谆谆教诲D. 风声鹤唳答案:D解析:选项A中的“涣”应为“焕”,选项B中的“愁”应为“筹”,选项C中的“谆”应为“淳”。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小明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B.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D. 这些书籍对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答案:D解析:选项A中“改善”应为“提高”,选项B中“主旨”和“强调”重复,选项C中“不仅”和“而且”的位置应调换。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明月几时有?”答案:举头望明月2.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

面对困难,他___________,从不轻言放弃。

答案:坚韧不拔三、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强调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2. 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支持中心论点?答案:作者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支持中心论点。

四、作文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作文部分需要根据具体内容来撰写,此处无法给出具体答案。

)解析:在写作文时,考生应首先明确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围绕梦想展开论述,可以包括梦想的来源、实现梦想的计划和遇到的困难等。

同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能够体现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以上是一份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的答案及解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实际考试中,同学们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来作答。

小学语文试题大全及答案

小学语文试题大全及答案

小学语文试题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拼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牛奶、南部、不准B. 先生、大小、想象C. 妈妈、讲话、原因D. 车站、开始、西瓜2. 「我的爷爷是一位农民,他每天都忙着种田。

」这句话中,下划线部分是()A. 动宾结构B. 宾语补足语C. 谓语动词D. 主语3. 下面哪一个字注音有误?()A. 这B. 料C. 爷D. 温4. 请找出句子中的主语。

「小明开心地接过老师送来的奖状。

」A. 小明B. 接过C. 开心地D. 奖状5. 「文明如水,我为文明代言」这句话中,“如水”是什么修辞?()A. 比喻B. 比拟C. 排比D. 对偶二、填空题1. 你觉得我把你 ______ 是不是?2. 小鸟们在树上唱着 ______ 音乐。

3. 妈妈 ______ 外面的味道,就知道是他回来了。

4. 姐姐 ______ 手中的花朵,笑得很开心。

5. 这个故事 ______ 了我很多道理。

三、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误。

1. 我们家长养了一只叫旺财的可爱狗,它特别讲礼貌。

2. 爷爷每天都资格跳操和打太极拳,身体非常好。

3. 弟弟是一个爱笑的男孩,跟谁都能搞好关系。

4. 他的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看起来特别忧郁。

5. 每当遇到困难时,他总能坚持下去,并从中获得自己的体验。

四、阅读理解茉莉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世界各地都有其分布。

其特点是花香浓郁而持久,闻起来非常芳香。

茉莉花常常被人们用来泡茶,也是很多香水的主要成分之一。

茉莉花一般生长在温暖而潮湿的环境中,需要充足的日照和适度的湿度。

在种植茉莉花的时候,我们要选择适合的土壤,并确保每天都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另外,及时除草和施肥也是茉莉花生长的关键。

茉莉花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花卉,它的花瓣洁白而娇嫩,花朵通常呈现出五瓣的形状。

每年的春天和夏天,茉莉花会开出一片片美丽的花朵,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五、作文题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图书的作文。

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旁证博引B. 穿流不息C. 再接再励D. 一诺千金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喜欢在众人面前夸夸其谈,显得非常自负。

B.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从不退缩。

C. 他总是不拘小节,对细节问题视而不见。

D. 他对于新事物总是抱有怀疑态度,不敢轻易尝试。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D.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C. 《西游记》是元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唐僧取经为线索,描绘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D. 《三国演义》是清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争。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请填写《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

”7.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代表作,其中“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滕王阁的美景。

8. “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9. “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

10. “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名句,表达了对人才选拔的开放态度。

小学语文常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常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A.《红楼梦》B.《西游记》C.《朝花夕拾》D.《水浒传》答案:C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诗作?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D4. 以下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画龙点睛B. 锦上添花C. 多此一举D. 事半功倍答案:C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哪本书?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哪位古代教育家的言论?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7.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出自哪位诗人的《春江花月夜》?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张若虚答案:D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桃夭》C. 《蒹葭》D. 《鹿鸣》答案:B9.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之涣B. 杜甫C. 李白D. 苏轼答案:D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商隐B. 杜牧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其开篇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

2.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

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6.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怦然心动B. 别出心裁C. 心旷神怡D. 心旷神怡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C. 他学习好,品德也好。

D. 他不仅品德好,而且学习也好。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桃花依旧笑春风。

C. 月落乌啼霜满天。

D. 江水流春去欲尽。

答案:B4.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

B.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C. 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D. 画地为牢:比喻限制自己的行动。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猎豹一样迅速地冲向终点。

B. 他跑得像猎豹一样快。

C. 他的速度像猎豹一样快。

D. 他的速度非常快。

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

C. 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D. 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春天来了。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为什么春天这么美好?B. 春天为什么这么美好?C. 春天的美好,你感受到了吗?D. 春天的美好,你无法想象。

答案:B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你不知道春天的美好吗?B. 春天的美好,难道你不知道吗?C. 春天的美好,你感受到了吗?D. 春天的美好,你无法想象。

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大得像雷鸣。

B. 他的声音很大。

C. 他的声音像蚊子一样小。

D. 他的声音很小。

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小学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明查秋毫B. 明察秋毫C. 明查秋毫D. 明察秋毫2. “春眠不觉晓”下一句是()A. 处处闻啼鸟B. 夜来风雨声C. 处处闻啼鸟D. 夜来风雨声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举头望明月4. “草长莺飞二月天”出自以下哪首诗?()A. 《春夜喜雨》B. 《春晓》C. 《春日》D. 《春夜洛城闻笛》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请填写下一句:“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

”2.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

”3. “__________,疑是地上霜。

”4. “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5. “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小河里的水开始欢快地流淌,仿佛在歌唱春天的到来。

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放风筝,笑声充满了整个春天。

1. 短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5分)2. 短文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5分)3. 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0分)四、作文题(共30分)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五、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A4. C5. B二、填空题1. 疑是地上霜2. 每逢佳节倍思亲3. 床前明月光4. 月落乌啼霜满天5. 春潮带雨晚来急三、阅读理解1. 短文中描述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花儿竞相开放,小河的水欢快流淌等春天的景象。

2. 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放风筝。

3. 短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倔强(jué juàng)B. 符合(fú hé)C. 惩罚(chéng fá) D. 勉强(miǎn qiǎng)答案:D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之口?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B. 他不仅年轻,而且很有才华。

C. 他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D. 他年轻,而且很有才华。

答案:D####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成语的下半部分:- 锲而不舍,______。

- 滴水穿石,______。

答案:金石可镂;非一日之功。

2. 请根据上文,填写正确使用标点的例句:- 他说:“我今天要去图书馆,______?”答案:你去吗?####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1. 两小儿辩论的主题是什么?答案:两小儿辩论的主题是太阳在不同时间的远近。

2. 一小儿认为日初出时近的理由是什么?答案:一小儿认为日初出时近的理由是日初出时大如车盖,而日中时则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

3. 另一小儿认为日初出时远的理由是什么?答案:另一小儿认为日初出时远的理由是日初出时沧沧凉凉,而日中时如探汤,近者热而远者凉。

#### 四、写作题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例文】我的家乡位于江南水乡,那里风景如画,四季分明。

春天,油菜花金黄一片,蜜蜂在花间忙碌;夏天,荷花盛开,蜻蜓点水;秋天,稻谷飘香,丰收在望;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应(yīng)急B. 着(zháo)火C. 模(mó)式D. 强(qiáng)迫答案:D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B. 他那和蔼可亲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确,结构也很清晰。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真可谓是德才兼备。

答案:C二、填空题1. 请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写下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下一句是:答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请根据所给的成语,写出其相应的故事人物:“破釜沉舟”的故事中,主人公是:答案:项羽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短文内容略)1. 短文中提到的“他”在故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答案:在故事中,“他”扮演了一个勇敢、智慧和有责任心的角色,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帮助了他人。

2. 短文的结尾部分,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是什么信息?答案: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是,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用智慧和勇气去克服,最终会取得成功。

四、写作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作文内容略)五、综合运用1. 请用“虽然...但是...”造句。

答案:虽然今天下着大雨,但是我还是决定去图书馆借书。

2. 请用“不仅...而且...”造句。

答案: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六、附加题1. 请解释“锲而不舍”这个成语的意思,并举一个例子。

答案:“锲而不舍”意指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例如,在学习中,即使遇到难题,也应该锲而不舍地去解决,直到完全理解为止。

结束语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深化的过程,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同时,也希望这份试卷能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学习进步!。

语文试题答案

语文试题答案

语文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潺潺(chán)的流水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B. 他总是喜欢独辟蹊径(xī),寻找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C. 这幅画的颜料已经脱落,颜色显得斑驳(bāo)不堪。

D. 他们俩的关系一直很要好,从未有过什么摩擦。

2.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的情节虽然曲折,但是结局却令人感到意外。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C. 他的话让我深受启发,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D. 无论困难多大,我们都不能放弃追求梦想的权利。

3. 根据上下文,填入空格处最恰当的词语是:尽管他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________了成功。

A. 达到B. 实现C. 得到D. 获得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绽放,小鸟欢唱。

B. 他的脸色如同乌云密布,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C. 知识的海洋深不可测,充满了未知。

D.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温暖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5. 以下句子中,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一项是:A. 他的话让人听了很受用。

B. 他的话让人听了很受害。

C. 他的话让人听了很受用。

D. 他的话让人听了很受害。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语文试题 (1)

语文试题 (1)

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濡.养nuò寰.宇huán 亵.渎xiè倩.影qiànB遮.拾zhé骈.进pián 颓.唐tuí倏.忽shūC赦.免shè打烊.yàng迷惘.wǎng打搅.jiǎoD蛮横.héng感触.chǔ 茁.壮zhuó宠.爱chǒng2.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róng 携.xié浪遏.è飞舟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 稠.chóu密辟谣..pì yáo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句是A.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B.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C.不毛之地:不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土地十分荒凉;D.怨天尤人:埋怨上天,尤其是人类;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虽然老师对小刚进行了多次教育,但他依然我行我素;B 文秘专业的刘华介绍说,她家的收入很好,她和爸妈相濡以沫,非常幸福; C强者靠自己,弱者靠同情;怨天尤人,实在于事无补;D你看他没精打采的样子,准时在家里挨骂了;5.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6.下列空缺处应填的词语是1“……唔……荞麦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地问;2热腾腾香喷喷的荞麦面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刻围着这碗面, 地吃了起来;3老板娘把他们领到二号桌, 地将桌上那块“预约席”的牌子藏了起来;A.①怯生生②头碰头③煞有介事B.①怯生生②头碰头③若无其事C.①小心翼翼②兴高采烈③煞有介事D.①小心翼翼②兴高采烈③若无其事7、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②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③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不出来;④她狂热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A、破旧仰慕自惭形秽陶醉B、陈旧敬仰惭愧羞涩沉醉C、陈旧羡慕不好意思沉迷D、破旧尊敬羞于露面沉溺8.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归园田居五首(其一)》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语文功底试题及答案

语文功底试题及答案

语文功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坐阵指挥B. 再接再励C. 迫不及待D. 黄粱美梦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

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墨子》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的诗句。

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

A. 《滕王阁序》B. 《岳阳楼记》C. 《醉翁亭记》D. 《赤壁赋》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指()。

A. 鲜艳B. 茂盛C. 枯萎D. 凋谢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

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7.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的诗句。

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王安石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的诗句。

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的诗句。

A. 陶渊明B. 王维C. 孟浩然D. 李白1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的诗句。

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2.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______》中的诗句。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山西村》。

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南唐后主______的名句。

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______》。

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8.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园不值》。

2023全国语文试题

2023全国语文试题

2023全国语文试题
一、下列哪个成语与“事半功倍”意思相反?
A. 一举两得
B. 事倍功半(答案)
C. 一劳永逸
D. 得心应手
二、在古文中,“之”字常有多种用法,下列句子中“之”作代词用的是哪一句?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吾欲之南海,何如?
C. 爱民者,民亦爱之。

(答案)
D.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三、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由鲁迅所著?
A. 《呐喊》
B. 《彷徨》
C. 《朝花夕拾》
D. 《骆驼祥子》(答案)
四、下列哪个词语与“琳琅满目”结构相同?
A. 沉甸甸
B. 绿油油
C. 小心翼翼
D. 滔滔不绝(答案)
五、下列哪句诗出自杜甫的《春望》?
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案)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六、下列哪个选项中的词语,没有错别字?
A. 汗流夹背
B. 迫不急待
C. 世外桃园
D. 脍炙人口(答案)
七、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聊斋志异》(答案)
八、下列哪句古文表达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相似意境?
A.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案)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最新语文课程试题及答案

最新语文课程试题及答案

最新语文课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经验丰富。

B.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想出来。

C.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比赛。

D.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

答案:D2.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非常独到。

B.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非常独特。

C.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非常独立。

D.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非常独到。

答案:B3-2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充)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3.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充)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根据文章内容总结)2. 第二段中提到的“这种现象”指的是什么?答案:(根据文章内容回答)3-5. (根据文章内容设置问题和答案)(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10题。

(古诗文内容略)6.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根据古诗文内容回答)7. “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客”是什么意思?答案:(根据古诗文内容解释)8-10. (根据古诗文内容设置问题和答案)四、作文(共4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根据个人理解和感受写作)【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试题及答案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考试要求来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16.3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下,每天都是霓虹流转,光怪陆离....,人们都在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地追赶着自己的梦想,宁静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_______,沉静下来让自己有一个满意的心情,(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地做点儿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什么都不做,只寻一个恬淡的去处。

我曾多次(领略/领教)过北欧咖啡厅的别致风味。

咖啡厅里,几乎座无虚席....,但却宁静得让人心悸,人们一个个安祥..地(翻阅/翻检)着手中的一本书、一张报纸,或是什么都不做,只优雅地目视着前方,而眼前的一杯咖啡,抑或是一杯红酒,似乎只是个简单的道具而已。

那样的宁静,实在是当今世界的一种大美。

朋友也曾在冬至时带我到海边寻觅“静”。

举目四顾,昔日宛若步行街般兴旺的海滨,早已繁华落尽,像一个垂暮的老人,慈祥、安静、从容。

坐在海边的礁石上极目,见海天茫茫处的渔村,掩映在层层浓密的芦荡之中,__________。

天高地迥....,远黛苍茫....,海风阵阵,鸟鸣啾啾,一颗躁动..抑郁的心也随之静若幽谷。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霓虹光怪陆离B.奢侈座无虚席C.安祥天高地迥D.躁动远黛苍茫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气定神闲领教翻检B.气定神闲领略翻阅C.从容不迫领略翻阅D.从容不迫领教翻检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清晰可见有几缕炊烟B.因此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依稀有炊烟袅袅升腾C.但是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依稀有炊烟袅袅升腾D.因此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清晰可见有几缕炊烟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UIGO科研团队宣布,他们发现了来自于13亿光年外的引力波,引力波与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一样,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

B.多年来,面对名利和诱惑,著名词作家阎肃一直坚守底线,一片冰心....,始终高歌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体现出一名文艺老兵高尚的人格修养。

C.供给侧改革是对过去30多年改革注重需求端的重大思路调整,绝非一项短期政策变化,而是一项长周期经济改革,实践中不可能一挥而就....。

D.春节刚过,医院号贩子又死灰复燃....,北大口腔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妇产医院等医院的号贩子准点“上班”了,而且明目张胆,不避保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表明,当下的世界已经形成经济高度依存、信息高度发达、产业相互交融的格局,是一个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时代。

B.与流行文化相比,乡土文化的变化明显迟缓,要想让乡土文化保持质朴无华的本色的同时吮吸流行文化的养分,需要下一番工夫不可。

C.近年来,我国关于留守儿童的舆情事件增幅显著,无疑暴露了这一群体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成长危机”,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伤痛”。

D.实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推行阳光行政,是实现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

“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

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

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等。

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

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

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

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

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

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

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文载体。

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

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

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

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

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

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

它区别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

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

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

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

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

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选自2016年1月21日《人民日报》,作者冯天瑜,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文化元素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制度、行为、观念等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B.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的汉字,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

C.中华文化元素既有经典性又有时代性。

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开掘并弘扬之意义重大。

D.中华文化元素并不是一个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它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华文化元素是指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通过不断熔铸而形成的较为稳固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文化成分。

B.日常所见的诸多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与中华文化元素共生共存,须臾不可分离。

C.从象形走向拼音,是世界上文字进化的基本趋势,而汉字则是唯一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文字。

D.汉字创发于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文载体。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联、福字、窗花,象征吉祥如意的红灯笼,以“孝”为载体的家国天下情怀,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的民俗文化事象、文化符号。

B.汉字具有极强的造词能力,如以“电”为词干可组成电灯、电话、电脑等词语,可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概念。

C.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都是中华文化元素经典性和时代性的体现。

D.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充分说明中华文化完全可以“走出去”。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方庆,雍州成阳人也。

其先自琅琊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

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

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

元昌览书而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

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

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

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古指马来人)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

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

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

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

未尝鞫问。

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月诣.阙献俘。

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例有军乐,而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请备而不奏。

方庆奏曰:“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

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时持疑不定,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

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

’当时从讷所.议。

军乐是军容,与常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

”则天从之。

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径危悬,欲御腰舆而上。

方庆谏曰:“今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

陛下万人父母,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

”则天纳其言而止。

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

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

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

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家:安家B.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冒:贪污C.欲以是月诣.阙献俘诣:前往D.比.于楼船比:等同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B.臣谓振作于.事无嫌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天下可运于.掌C.当时从讷所.议D.以.山径危悬某所.,而母立于兹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B.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C.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D.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方庆家世显赫,其祖随王褒入关;其父王弘直,秉性耿直,敢于劝谏;王方庆年少有为,十六岁时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