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优质课教案_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
的日本》优质课教案_1
第22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一、课标内容: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从政治体制、力量对比,改革措施和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这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部编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22课。

19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世界资本主义阵营力量得到扩充,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的内容。

2、教学重点: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3、教学难点:
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
因为历史学科是副课,所以学生对这科不太重视。

他们学习兴趣不高,基础不好。

这样他们对初一、初二的历史知识了解不多,学习世界历史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一些历史发展的线索还是比较模糊。

因此教学过程相当吃力。

五、教学方法:
本课我采用以下三点教学方法:
1、导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概括、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讲解法:对于疑难问题,教师通过有关资料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3、讨论法:通过讨论,使学生古今结合、纵横联系、增强其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

六、学法指导:
学习本课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正文、小字、图画、史料和“动脑筋”问题之间的相联关系,以便合理利用。

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

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别人学习的民族。

日本向中国的隋唐学习,进行了大化改新,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近代,日本与中国一样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日本人提出“脱亚入欧”,向西方学习,进行明治维新,摆脱了危机,获得了新生。

下面我们来学习日本明治维新。

(二)学习新课:
1、日本幕府统治危机:
创设情境:课件出示一段有关幕府统治的史料“黑船来航”和《日本封建社会等
级示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

同时教师适当补充幕府统治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了解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内忧外患)。

让学生讨论幕府的闭关锁国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何异同,教师归纳总结。

让学生最后得出结论:日本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而幕府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

2、倒幕运动。

显示材料和图片:倒幕运动、大政奉还。

教师过渡导语:倒幕运动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

请同学们简单描述一下日本的倒幕运动。

(略)
3、明治维新。

让学生找出明治维新的时间和人物。

问题: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由弱变强,它到底出台了哪些妙计?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教材归纳出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
承认土地私有,推行“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上:
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等。

军事上:改革军制,建立新式军队。

学生详细介绍改革内容,教师逐条指明其作用。

日本明治维的意义,多媒体出示材料:
问题: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影响:
(l)进步性: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逐渐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2)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5、课堂延伸:
(1)比较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2)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了,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3)日本明治维新给我们哪些启示?引导学生讨论,发散思维。

(三)板书设计:
第22课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幕府统治危机(内忧外患)
2、前提:倒幕运动。

3、明治维新:
(1)时间、人物。

(2)主要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社会生活;④军事。

(3)性质:
(4)历史意义:(进步性、局限性)
八、教学反思:
本课上完后,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讲课时一定要注意语速,不要过快,有些学生反映我讲话速度过快。

同时要
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
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课堂上教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
主体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