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的注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 稳定性、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配
(一)注意的广度 指在单位时间内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数量越 大,广度越广。 Eg:一目十行,一览众山小 小学儿童注意广度较小,随年龄的增长而扩大。 小学生中注意广度存在着性别差异,无论低年 级或高年级,女生的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在教学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 极作用,在教学中要利用无意注意的积 极影响为教学服务,避免无意注意的消 极影响。
利用无意注意的积极影响
1、凡是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活动, 尽量赋予他们无意注意的特性。(为了 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语音、语调做到抑扬顿挫,遇到重点、 难点还要加强语气,伴以适当的手势和 表情。声音太大、语调平淡,容易使学 生疲劳;声音过小,学生听不到或听不 清,就很容易分心。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Eg:1、白裙老师与蜂窝煤 2、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等几何知识时,教 师可出示学生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 硬币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 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这时学生发现这些图 形就在身边,很容易对它们产生注意。
(二)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上的时间长短。 时间越长,稳定性越高。 Eg:善始善终 外科医生在连续几个小时的手术中聚精会 神的工作。 7-10岁可维持20分钟 10-12岁约为25分钟 12岁以上能维持30分钟 女生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 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不同 的动作。 一心二用、双管齐下、左右开攻、耳听八方 Eg:1、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 一边还要思考。 2、司机在驾车时手扶方向盘,脚踩油门,眼 睛还要注意路边的行人。
2、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是集中注意的最有效的手 段。要让他们体验到自身学习的成功, 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Eg: 肯定的评价、赞许的目光和恰当的鼓励 都能让学生从成功的体验中激发学习的 间接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
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良好的注意习惯: 1)、长时间地保持注意而不分心 2)、迅速转移而少惰性 Eg:快速阅读、抢答赛、拼图比赛,培 养注意力高度集中。 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问题交叉随机的出 现,训练注意的灵活转移。
小学儿童的注意
1、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2、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了解)
(一)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 渐提高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还起着重要 的作用。 eg:低年级儿童上课时,如果教学内容 是比较枯燥、不直观、不形象的,而教 师又不能运用一些有兴趣的教学方法, 那么,保持注意就很困难。
4、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5、课间休息不宜让学生做激烈或竞赛行 的游戏活动。
(二)利用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 和发展自己的注意力。 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教师提出具体的 要求让学生明确集中注意的重要性。学 生对目的认识越深越容易自发的集中注 意。
Eg:课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同学 或教师朗读课文,注意力容易集中,如 朗读前给学生提出几个思考题,如作者 写了几件事,为什么写这几件事,学生 朗读时有没有不准确的,情感表现怎么 样,流利程度怎么样。这样学生听时就 会认真些。
小学中、高年级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儿童 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更多的依靠有意注意, 而且有意注意的效果好于无意注意
高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作用超过了无意注 意,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小学生低年级儿童的心理活动缺乏自觉 性和自控性,因此自己不会主动确立目 的,需要教师或成人给他们提出目的, 并不断提醒和督促他们保持注意,避免 注意中止或分散 Eg:有经验的教师上课上到重点部分时 总要提醒学生注意听。
注意的转移 VS 注意的分散
讨论:注意的转移是不是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分散也就是常说中的分心(心不在焉), 是无意的,是注意力离开了不该离开的对象。 Eg:上课上着上着有的同学就被窗外的“景色” 吸引了,注意力离开了课堂。 注意的转移是有意的,注意转移到指定对象。
小学儿童的注意分配能力较幼儿有了明 显的发展。 Eg:刚入学的儿童在写字时,往往顾此 失彼,注意了字的笔画,忽略了结构, 注意了写字就忘了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 姿。到了小学二年级有改观。 说明:注意分配能力在幼儿到小学二年 级这段时间发展较迅速。
(四)注意的转移 是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 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时间越短转移越快。 事变心移 Eg:上完数学课上英语课。 小学儿童注意转移能力迅速发展,小学五年级 的注意转移速度较小学二年级有明显的增长。
课堂结束时:总结概括本堂课所讲授的 主要内容,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保持 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 意与有意注意的转换规律,把有意注意 和无意注意交融在每一个认识活动中, 使教学收到最好的效果。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高度集中的注意要消耗相当的体力和脑 力。要让学生在不疲劳的情况下学到知 识,就必须利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 律。 上课之初:采取措施,通过组织教学活 动把学生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的注意 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对新课形成有意注 意。
课中传授新知识时:可以有时要求学生对教学 内容产生无意注意。但当讲授教学内容的重点、 难点时,则必须设法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 分理解和思考问题。 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 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放松一下,或结 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的有 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
小学生高年级儿童逐渐能自己确立目的,并根 据一定的目的独立地组织自己的注意,不需要 别人的督促 Eg: 1、中高年级的小朋友能告诫自己,上课 时要注意听老师讲课,思想不能走神,即使老 师讲的内容不是十分有趣的,也要用心去听。 2、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复习熟记英语单词时, 她把更多的注意放在那些还不熟悉的英语单词 上。
充分利用好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板书 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结 构和脉络,解决疑难,另一方面,也是 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 率。因此,板书应该做到运用有度、重 点突出、清晰醒目。必要时还要用彩色 粉笔和图、表格加以强调。
克服无意注意的消极影响
1、教室布置要相对稳定。 过于华丽、繁杂的室内布置,有时会成 为课堂教学的“污染源” 2、直观教具不宜过早的暴露在学生眼前, 不然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还会让直观教 具失去新颖性。 3、教师的服饰、发型要求。如果换了新 装或换了发型要先到学生面前“亮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