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火上浇油”可以使燃烧更剧烈,其主要原理是()
A.增加易燃物B.增大氧气浓度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
【答案】A
【解析】
【详解】
油是易燃物,火上浇油增加了易燃物,使其燃烧的更剧烈,故选A。
【点睛】
着火点是物质的特性,基本上不会改变。
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N2中混有少量的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除去CaO中混有少量的CaCO3:加入足量水过滤
C.鉴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加水溶解,对比溶液温度
D.检验Na2CO3中是否混有NaCl:先加足量稀硝酸,再加入AgNO3溶液,观察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除去氮气中混有少量的氧气,可以通过灼热的铜网。
A正确;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没有除去杂质,反而主要物质被消耗了。
B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
可以根据溶液的温度比较,进行鉴别。
C正确;
D、碳酸钠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加入的硝酸可以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D正确。
故选B。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D 除去FeSO 4溶液中少量的CuSO 4 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鉴别木炭粉和铁粉,加稀盐酸,木炭不反应,铁与稀盐酸的的反应为:22Fe+2HCl=FeCl +H ,产生气泡,故A 正确;
B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都熄灭,故B 错误;
C 、2ΔO +2Cu 2CuO ,
2ΔCO+CuO Cu+CO ,一氧化碳会与生成的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氧气不能通过灼热的铜网,得到的气体不纯,故C 错误;
D 、44Zn+FeSO =Fe+ZnSO ,44Zn+CuSO =Cu+ZnSO ,锌与硫酸亚铁、硫酸铜都会发生反应,故D 错误。
故选A 。
【点睛】
除杂的原则:不增加新物质,不减少原有产物。
4.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 ) A .
B .
C .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由于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是一定的,故武器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不变,A错误;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加入稀硫酸,溶液的PH逐渐减小,前后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继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溶液呈酸性,B错误;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离子的数目逐渐的减少,继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离子的数目逐渐的增加,C错误。
故选D。
考点:化学反应与图像
5.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
(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亮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6
12611314162
⨯
⨯+⨯++⨯
×100%≈55%;错误;
C、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正确;
D、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C:H:N:O为:(12×6):(1×13):14:(16×2)=72:13:14:32;错误。
故选C。
6.苯酚(C6H6O)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的原料。
下列对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6:1
B.苯酚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C.苯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4g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6:1;故选项错误;
B、一个苯酚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故选项错误;
C、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3:8,氢元素质量占比最小,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正确;
D、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6+16=94;单位不是“g”;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不是“g”,是“1”。
7.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碱逐渐较少,溶液的pH逐渐减小,刚好完全反应时,pH=7,酸过量时pH<7;
B中和反应放热,所以反应中溶液的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后,向周围环境散热,及后加入的盐酸对溶液由冷却作用,所以溶液的温度降低;
C反应中氯化钠的质量增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加,刚好完全反应氯化钠达到最大值,继续加入盐酸时,氯化钠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加,所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立即生成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加,氢氧化钠反应完,氯化钠的量不再改变。
选D
8.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
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
【答案】B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过量,参加反应的氢气分子为6个,二氧化碳分子为2个,生成1个乙烯分子和4个水分子;故A选项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是错误的叙述;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生成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根据题中叙述知道,无机物能转化为有机物,故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B
9.下列所示图像能正确反应实验或化学反应事实的是
A.稀H2SO4滴入BaCl2溶液中
B.往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等质量的Mg、Zn、Fe与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稀H2SO4滴入B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的硫酸钡沉淀,且硫酸钡不溶于酸,沉淀不会减小,与曲线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B、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往其中滴加稀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直至碳酸钠反应完,与曲线符合,符合题意;
C、等质量的Mg、Zn、Fe与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Mg<Fe<Zn,活泼性Mg>Zn>Fe,所以镁产生氢气最多,反应速率最快,锌反应速率居中,产生氢气最小,与曲线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有二氧化锰反应速度快,没有二氧化锰速度慢,但产生的氧气质量相等,与曲线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氧化物的微观示意图为
A.B.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A图中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B图中该物质有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C图中该物中只含有2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D图中含有两种物质的微粒,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 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
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③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该元素的单质;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Fe2+ 、Fe3+ 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故质子数不变,Fe2+ 、Fe3+ 质子数相同。
12.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火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A选项物质的归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复合肥指的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氨水中只含氮元素一种营养元素,不是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氮和钾两种营养元素,磷酸铵中含有氮和磷两种营养元素,都属于复合肥,B选项物质的归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液氧、冰水混合物中都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其它的成分,属于混合物,C选项物质的归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都是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D选项物质的归类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中包含蛋白质、脂、碳水化合物,钠等物质。
(1)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可以是加碘盐,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_____.(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硫松”)
(2)若小明用天然气煮方便面,请问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若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_____原理相似,
【答案】甲状腺肿大 4222CH +2O CO +2H O 点燃 过滤 【解析】
【详解】
(1)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大。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222CH +2O CO +2H O 点燃。
(3)若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属于固液分离,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过滤原理相似。
14.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有①氮气②盐酸③硝酸钾④生石灰。
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
(2)可用于做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3)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
(4)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_____。
【答案】③ ④ ① ②
【解析】
【详解】
(1)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③。
(2)生石灰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生石灰可做食品干燥剂,故选④。
(3)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在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故选①。
(4)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是盐酸,故选②。
15.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极其变化,有助于更好的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已知A 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19,粒子A 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_,A 与E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粒子A 、B 、C 、D 、E 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共_____种。
D 、E 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如图为两种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不需要注明反应条件)。
②上述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CO+2NO=2CO+N CO C 【答案】10 MgF2CE 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22
【解析】
【详解】
(1)已知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且其质子数为9,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粒子A 核内中子数为19-9=10;
A为氟,常见化合价为-1价,而E为镁元素,最外层两个电子,所以化合价一般为+2价,所以A与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
(2)粒子A、B、C、D、E中,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CE;
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属于第二周期的是原子的电子层数为两层的,所以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是AB,共2种。
(3)D、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CO+2NO=2CO+N。
(4)①根据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
②上述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得氧的,是CO;反应中碳元素由反应前的+2价变成反应后的+4价,所以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C。
16.下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 表示的物质属于_______(选填序号)。
①单
质②氧化物③化合物④混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③2CO+2NO N2+2CO2
【解析】(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含有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所表示的物质为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填:②③;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条件是催
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 2CO 2+N 2。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已知硫化氢( H 2S)是一种有剧毒的恶臭(臭鸡蛋气味)气体,标准状况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是二氧化碳的2.6倍,同温同压下密度大约是氧气1.06倍。
其水溶液被称为氢硫酸,是一种类似于硫酸的酸,只不过酸性比硫酸要弱很多。
根据以上信息和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FeS (请写出此物质的化学名称____) 的块状固体与稀硫酸常温下发生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请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时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4)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时应该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采用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__________,采用此方法去收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5)萌萌同学认为此处的收集装置需要改进,在说出需改进的理由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之后,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赞赏。
萌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请你用合适的语言完整地表述出萌萌的改进措施(可以自行添加必要的常见仪器)或者画出实验装置的简图(不包括发生装置,把实验装置的其余部分画出来)________________。
【答案】铁架台 硫化亚铁 2442FeS H SO FeSO H S +=+↑ B 向上排空气法 C 硫化氢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也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用此装置收集会导致有剧毒的H 2S 气体逸散,污染实验室空气 将 C 装置中的集气瓶上方的玻璃片换成双孔塞, ,入气的导气管插到接近瓶底,长导管入气,短导管出气,将出气的导管出口通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的液面下
【解析】
【详解】
(1)仪器①是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2)FeS 的化学名称是硫化亚铁。
实验室常用FeS 的块状固体与稀硫酸常温下发生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42FeS H SO FeSO H S +=+↑。
故填:硫化亚铁;
2442FeS H SO FeSO H S +=+↑;
(3)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 )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因此不需要加热,发
生装置选择B。
故填:B;
(4)收集硫化氢气体,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是C,因为硫化氢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也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故填:向上排空气法;C;硫化氢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也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5)萌萌同学认为此处的收集装置需要改进,理由是用此装置收集会导致有剧毒的H2S气体逸散,污染实验室空气。
应该将C装置中的集气瓶上方的玻璃片换成双孔塞,入气的导气管插到接近瓶底,长导管入气,短导管出气,将出气的导管出口通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的液面下。
故填:用此装置收集会导致有剧毒的H2S气体逸散,污染实验室空气;将C装置中的集气瓶上方的玻璃片换成双孔,入气的导气管插到接近瓶底,长导管入气,短导管出气,将出气的导管出口通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的液面下。
18.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仪器C的名称
是_____。
图甲①是验证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多,实验时除了要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相同。
图甲②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值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应从图乙选择的仪器_____(填序号)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用丙图装置来收集氧气,请将图补画完整_____。
实验室制取CO2,并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应从图乙中选择_____(填序号)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图丁也可用于制取CO2,能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的是_____(选填序号)。
【答案】酒精灯滴加的石灰水体积偏大ABCD 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
ABF ab
【解析】
【详解】
(1)仪器C的名称是酒精灯。
故填:酒精灯。
(2)图甲①是验证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多,实验时除了要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加的石灰水体积相同;
图甲②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白醋稀释后酸性减弱,pH升高,因此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故填:滴加的石灰水体积;偏大。
(3)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应从图乙选择的仪器ABCD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
若用丙图装置来收集氧气,将图补画完整如下所示:。
故填:ABCD;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
(4)实验室制取CO2,并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应从图乙中选择ABF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图丁也可用于制取CO2,能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的是ab。
故填:ABF;ab。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小王同学为了测定某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0g该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400g澄清石灰水分四次加入,烧杯中沉淀的质量与每次加入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关系如表。
请计算: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加入澄清石灰水的
100 100 100 100
质量/g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4 m 1.0 1.0
(1)表中m的值为_____。
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0.810.6%
【解析】
【分析】
第一次生成沉淀0.4g,而第三次不到0.4g的3倍,则第二次应该为0.4g的二倍,所以m=0.4g×2=0.8g,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
由分析可知,m=0.4g×2=0.8g
设原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106100
=
10g?x 1.0g
x=10.6%
答:(1)表中的m的值为0.8。
(2)原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