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鲁教)一轮复习好题精选:第二单元 第3讲 水圈和水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水圈和水循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3·重庆文综,3)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完成第1题。
1.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
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积雪融水形成的春汛和夏季降水形成的夏汛明显。
答案 C
(2012·江苏地理,7~8)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完成2~3题。
2.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3.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解析第2题,读图可看出,图示时期两湖水体面积有时增加,有时减少,但变化基本同步。
第3题,在图示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不断变化,有增也有减,其主要原因是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2.B 3.A
(2013·安徽文综,26)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完成第4题。
4.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
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⑤D.②④⑤
解析由图可知,伏尔加河流经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因此蒸发相对较弱;伏尔加河流域主要位于40°N~60°N之间,受西风带的影响,因此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伏尔加河流入里海,里海为内陆湖泊,因此河水主要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内力作用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伏尔加河及其支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主要为外力作用,可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平坦。
夏季,大量的积雪融水流入伏尔加河,最终注入里海,对里海湖水的水分和热量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答案 C
5.年径流变差系数(Cv)是用来衡量径流量年际变化的一个量,Cv值越大,径流量年际变化越大。
读“中国某地区年径流变差系数(Cv)分布示意图”,判断
甲地Cv值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阴坡,蒸发弱B.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C.降水量季节变化小D.植被覆盖率高
解析甲地Cv值较小,说明该地区流量年际变化小,根据经纬网可知确定甲地位于黄土高原上,植被覆盖率低,不是位于阴坡,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答案 B
(2014·郑州模拟)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河补给A湖B.A湖补给甲河
C.B湖补给乙河D.乙河属于外流河
7.如果两幅图中等高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河比乙河流速快B.乙河比甲河流速快
C.甲河、乙河流速相同D.无法确定
解析第6题,图中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有水源互补关系——“水往低处流”,由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左图A湖补给甲河,右图乙河补给B湖。
第7题,等高距相同的两图,左图比例尺大,等高线密集,等高线间实际距离小,坡度大,故甲河比乙河流速快。
答案 6.B7.A
(2014·南京二模)读“非洲南部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M水文站某年测到的河水流量季节变化比往年有所减小,其原因最可能是()。
A.该河上游流域面积较小
B.该河上游兴建水库
C.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D.该河上游雨林植被恢复较好
9.图中P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位于沿海大陆坡,阳光充足
B.位于热带海域,海水交换能力强
C.海水上涌,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D.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解析第8题,兴修水库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第9题,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底层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使鱼类饵料丰富,成为重要的渔场。
答案8.B9.C
读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中所示洋流,叙述正确的是()。
A.盛行西风影响下形成洋流①
B.洋流①与洋流③的水温相同
C.洋流③是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暖流
D.洋流⑤为季风洋流
11.洋流对地理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寒流可以降温减湿,因此④⑤沿岸都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
B.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大渔场,因此②⑤两支洋流交汇处的北海道附近形成了大渔场
C.令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洋流④的势力加强密切相关
D.洋流会加快净化速度,因此有洋流流经的海域不会发生海洋污染事件解析第10题,图中的洋流①是东北信风吹拂形成的北赤道暖流,洋流③是西风吹拂形成的北太平洋暖流,它们都是暖流,但洋流①所处的纬度较低,其水温高于洋流③;季风洋流只存在于北印度洋。
第11题,洋流②是日本暖流,洋流⑤是千岛寒流,这两支洋流在日本的北海道附近交汇,形成了北海道渔场。
答案10.C11.B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3·湖北百校联考)读“某区域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22分)
(1)图中A海区等温线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说明A海区海水的南北温差
___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图中流经甲、乙两处的洋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流名
称),简述洋流对甲、乙两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
(10分)
(3)若A海域发生石油泄漏,石油的扩散方向最可能是________方向,并评价
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6分)
解析第(1)题,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温差大,海水等温线稠密。
第(2)题,结合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流经海域确定洋流名称;根据洋流性质确定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第(3)题,结合洋流流向判断石油扩散的方向;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洋流对海域污染的影响。
答案(1)大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2)加那利寒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热带沙漠气候
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3)东北(东)有利影响:加快污染海区海水的净化。
不利影响:扩大污染的范围。
13.(2013·石家庄高三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1)图2是图1沿35°附近地区的海平面等温线分布状况,简述图中东、西两侧等温线向北弯曲的原因。
(8分)
(2)简述图1中河流甲至乙处的水文特征。
(8分)
(3)图1中海洋处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简析其形成原因。
(8分)
解析从图1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乙为南美洲34°S~36°S间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图中山脉为安第斯山脉。
从图2中可以看出,甲附近等温线向南弯曲,表明甲气温较高;70°W附近等温线向北弯曲,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西部沿海等温线向北弯曲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较低。
从甲到乙,地势低平,河流的径流量较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水位高,夏季水位低;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
西海岸渔场的形成是该地盛行东南风,离岸风把表层海水带走,该海域底层海水上升补充,带来大量营养盐类物质,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鱼类饵料丰富。
答案(1)该地地处南半球,等温线向北弯曲,说明温度比两侧低。
西侧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是受寒流的影响,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东侧因地势高,气温低,等温线也向低纬弯曲。
(2)流速较缓;径流量较大;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水位高,夏季水位低;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
(3)该地盛行东南风,离岸风把表层海水带走,该海域底层海水上升补充,带来大量营养盐类物质,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鱼类饵料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