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体验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把教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与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统一起来,通过多种形式,在让学生亲近文本的同时唤醒学生的心灵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相伴相随,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阅读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结合文本及学生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

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相应的情绪、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在引导学生体验母亲工作艰辛程度时,教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用语言创设情境:“母亲长年累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空间非常低矮,不足二百平方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七八十台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此时正是夏天,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让人犹如身在蒸笼。

”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母亲每天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是何等的不容易,然后组织学生说一说。

学生在想象的情境中,调动自己原有的情感积累,不由自主地体验到母亲的艰辛,既丰富了想象力,又提升了学生表达能力。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在教学中,像这样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代入感,可有效促进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完成与文中人物的心灵联结,真正品味到课文所蕴含的内在情愫,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与语言能力协同发展。

二、训练朗读,读出文本情感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也是发展语言、激活思维、抒发情感的有效途径。

朗读能使学生充分感知文本中的人、事、景、物,激活生活经验,引发联想,从而感悟语言、升华情感。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

”学生的朗读,是自我表现,也是情感的宣泄。

在朗读训练中可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

走进文本,与作者共鸣的最好方式就是有感情地朗读。

恰当的朗读不仅能再现作者的感情,而且能使读者心灵受到触动,感情得到升华。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感受热闹的气氛,教学中笔者问道:“这几段对话,你们想怎样读呢?
情感体验: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因素
周建青
73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
智行教苑拔萃
是高声朗读,还是低声读,还是不出声地读?”学生回答:“高声读。

”笔者问:“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式读?”学生回答:“这几段话的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我们此时也仿佛就在天安门广场,我们就应该大声朗读,把这种热烈的气氛表达出来。

”笔者再问:“此刻,你们愿意全班齐读呢,还是小组读?”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全班齐读,同学们一个个群情激昂,声音响亮。

这样的朗读,胜过一切说教,学生在读中早已进入情境。

可见,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更容易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从而真切地将自己体验到的情感表现出来。

三、锤炼语言,调动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其实也是语言教学,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需要具有感召力的语言。

教学语言是沟通教材和学生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很强的“磁性”,不仅可以牢牢地吸住学生的眼睛、耳朵,而且可以丰富学生头脑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

一旦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情绪被调动,已有的语言也迅速组合,与观察、想象的心理产物不断地同构、共振,可谓“情动辞发,情辞共生”。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一文时,在即将学完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得到感情上的升华,笔者这样教学:
师:(出示相关图片,播放配乐)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民不聊生,国将不国,充满了战争的硝烟,国土被瓜分得支离破碎……当时,人们对国家的命运感到担忧甚至绝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梁启超先生写下了这样的文章——《少年中国说》,以唤起人们对国家的信心和希望。

(学生齐读课文。


师:(出示相关图片,播放配乐)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美满幸福,这种幸福来之不易,这是几代人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富强努力拼搏的人。

于漪老师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

”教师要用精心锤炼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给学生的心灵以震撼和启迪,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角色体验,理解文本情感
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当你一脚踏进剧院的大门,就必须把家里的所有烦恼和不快统统抛至脑后。

”他认为,只有这样,艺术家们才能沉浸在戏剧中角色的情感世界里。

由此,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得到启示:要理解文本中的情感,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把自己的生活、感情和课文所展示的生活、感情相比照、相联系。

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文本中角色的动作、语言,入情入境地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无疑会强化学生感受,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桥》一文,在读完课文后,教师创设话题:老支书为了救村民,自己和儿子都被洪水吞没了……五天后,洪水退了,人们来祭奠老支书。

假如你是老支书的妻子,此时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你会怎样评价老支书?请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说一说。

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角色体验,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进行说话训练。

这种充满新异感的角色体验便于学生敞开心扉、抒发感情,潜移默化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精神和情感。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和运用作者凝聚在课文字里行间的“情源”,调用一切情感因素,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真正参与、真切体验、真情流露的过程,使语文课堂涌动出真情,充溢起美感,焕发出生命活力。

(周建青,江苏省句容市白兔中心小学,邮编:212403)
智慧教学 2020年11月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