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振宁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
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
•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理论物理学
• 博士论文导师是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
杨振宁的科研成就与贡献

1957年发表宇称非守恒理论
• 与李政道(Tsung-Dao Lee)共同提出
• 解释了弱相互作用过程中宇称非守恒现象
• 为二人赢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03
杨振宁的科学观与人文素养
杨振宁的科学观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强调科学精神
• 认为科学追求的是真理,而非功利
• 倡导科学家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倡导创新思维
• 强调科学家要敢于挑战权威,提出新的观点
• 认为科学研究要不断拓展新领域,开拓新思路
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 他的科学观对广大科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与李政道共同提出了李-杨理论
• 解释了弱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宇称非守恒现象
⌛️
1970年代关注粒子物理
• 与贝尔(Leon Cooper)等人合作研究超流现象
• 对规范场论在粒子物理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杨振宁在规范场论与凝聚态物理领域的贡献
01
1964年发表规范场论
• 与韦伊(Claude Watson Mills)合作

• 2002年,杨振宁发起
并成立了邵逸夫奖
• 该奖项旨在表彰在数
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等
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1964年发表规范场论
• 与规范场论的提出者韦伊(Claude Watson Mills)合作
• 提出了规范场论的一种新表述方法
• 为物理学界提供了研究强相互作用的新视角
1970年代开始关注非线性物理与量子材料
• 与贝尔(Leon Cooper)等人合作研究超流现象
• 对拓扑绝缘体等量子材料进行研究
• 在非线性物理与量子材料领域进行了合作研究
• 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振宁在社会活动中的参与与影响
参与社会活动
⌛️
• 杨振宁曾积极参与各类
社会活动,关注社会问题
• 为社会发展献言献策
对社会的影响

• 杨振宁的科学成就与人
发起科学大奖
文素养对社会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 为科学界与社会培养了
一批优秀的人才
21世纪初关注量子计算
• 对量子计算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
• 为量子计算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1970年代开始关注非线性物理
• 与贝尔(Leon Cooper)等人合作研究超流现象
• 对非线性物理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0年代开始研究量子材料
• 对拓扑绝缘体等量子材料进行研究
• 为量子材料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提出了规范场论的一种新表述方法
• 为物理学界提供了研究强相互作用的新视角
02
1980年代关注凝聚态物理
• 对超导体等凝聚态物质进行研究
• 为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3
1990年代开始研究量子材料
• 对拓扑绝缘体等量子材料进行研究
• 为量子材料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振宁在非线性物理与量子材料领域的贡献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杨振宁简介
DOCS
01
杨振宁的生平与成就
杨振宁的早年生活与求学经历01 Nhomakorabea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 父亲杨克纯是一位数学家
• 母亲张英是位教育家
02
1938年赴美国求学
• 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
• 1942年获得学士学位
• 1944年获得硕士学位
杨振宁对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看法与实践
重视科学教育
关注人才培养
参与教育改革
• 认为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家的重要
• 认为要培养优秀的科学家,必须注
• 杨振宁曾在美国的多所知名大学任
途径
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 倡导科学教育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创
• 鼓励年轻科学家要敢于挑战权威,
• 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培养了一批
• 为非线性物理与量子材料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杨振宁的荣誉与奖项
01
• 与李政道共同获得
• 以表彰他们在宇称非守恒理论方
面的贡献
03
• 以表彰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突出
贡献
1957年获
得诺贝尔
物理学奖
1980年获
得美国本
杰明·弗兰
克林奖
1985年获
得美国洛
林克拉克

2008年获
得诺贝尔
物理学奖
• 为科学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
杨振宁的人文素养与价值观
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 喜爱诗词、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
•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注社会问题
• 对人类命运、社会发展等问题持续关注
•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发展献言献策
强调科学家的责任
• 认为科学家要有社会责任感
• 要关注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
杨振宁与科学界同仁的交往与合作
与李政道的合作
• 二人在1957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 后来的研究中,二人一直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与韦伊(Claude Watson Mills)的合作
• 二人在规范场论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合作发表了多篇具有重要影响的论文
与贝尔(Leon Cooper)等人的合作
02
• 以表彰他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的杰
出贡献
04
• 与布尔(Peter Higgs)共同获得
• 以表彰他们在粒子物理领域的突
破性发现
02
杨振宁的物理学成就
杨振宁在统计力学与粒子物理领域的贡献

1950年代提出相变理论
• 解释了物质在相变过程中的性质变化
• 为统计力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0年代研究弱相互作用
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提出新的观点
优秀的科学家
04
杨振宁的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
杨振宁的家庭生活与婚姻状况
1950年与杜致礼结婚
• 杜致礼是位数学家,曾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
• 二人共育有两位子女
1985年杜致礼去世
• 杨振宁在妻子的离世后,曾一度暂停科研工作 -后于1988年与翁帆结婚
• 翁帆是一位文学学者,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读博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