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淄博市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若34(0)x y y =≠,则( )
A .34y 0x +=
B .8-6y=0x
C .3+4x y y x =+
D .
43
x y = 2.如图,将线段AB 延长至点C ,使1
2
BC AB =,D 为线段AC 的中点,若BD =2,则线段AB 的长为( )
A .4
B .6
C .8
D .12
3.球从空中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 (秒)和球的起始高度h (米)之间有关系式5
h t =,若球的起始高度为102米,则球落地所用时间与下列最接近的是( ) A .3秒
B .4秒
C .5秒
D .6秒
4.﹣3的相反数是( ) A .13
-
B .
13
C .3-
D .3
5.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若要使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按1:2配套,则分配几人生产螺栓?设分配x 名工人生产螺栓,其他工人生产螺母,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121826x x =- B .()181226x x =- C .()2181226x x ⨯=-
D .()2121826x x ⨯=-
6.计算(3)(5)-++的结果是( ) A .-8
B .8
C .2
D .-2
7.已知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为b ,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a ,若将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则原两位数与新两位数之差为( ) A .9a 9b -
B .9b 9a -
C .9a
D .9a -
8.某个数值转换器的原理如图所示:若开始输入x 的值是1,第1次输出的结果是4,第2次输出的结果是2,依次继续下去,则第2020次输出的结果是( )
A .1010
B .4
C .2
D .1 9.若-4x 2y 和-23x m y n 是同类项,则m ,n 的值分别是( )
A .m=2,n=1
B .m=2,n=0
C .m=4,n=1
D .m=4,n=0
10.已知a =b ,则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 A .a+1=b+1 B .1﹣a =1﹣b
C .3a =3b
D .2﹣3a =3b ﹣2
11.如图,已知AB ∥CD,点E 、F 分别在直线AB 、CD 上,∠EPF=90°,∠BEP=∠GEP ,则∠1与
∠2的数量关系为( )
A .∠1=∠2
B .∠1=2∠2
C .∠1=3∠2
D .∠1=4∠2
12.下列方程的变形正确的有( ) A .360x -=,变形为36x = B .533x x +=-,变形为42x = C .
2
123
x -=,变形为232x -= D .21x =,变形为2x =
二、填空题
13.把四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卡片(如图1)按两种不同的方式,不重叠地放在一个底面为长方形(一边长为4)的盒子底部(如图2、图3),盒子底面未被卡片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已知阴影部分均为长方形,且图2与图3阴影部分周长之比为5:6,则盒子底部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
14.定义一种对正整数n 的“C 运算”:①当n 为奇数时,结果为3n +1;②当n 为偶数时,
结果为
2k n (其中k 是使2k
n
为奇数的正整数)并且运算重复进行,例如,n =66时,其“C
运算”如下:
若n =26,则第2019次“C 运算”的结果是_____. 15.|-3|=_________;
16.如图,点B 在线段AC 上,且AB =5,BC =3,点D ,E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则线段ED 的长度为_____.
17.当a=_____时,分式
1
3
a a --的值为0. 18.15030'的补角是______.
19.学校组织七年级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已知在甲处参加社会实践的有27人,在乙处参加社会实践的有19人,现学校再另派20人分赴两处,使在甲处参加社会实践的人
数是乙处参加社会实践人数的2倍,设应派往甲处x人,则可列方程______.
20.小何买了5本笔记本,10支圆珠笔,设笔记本的单价为a元,圆珠笔的单价为b元,则小何共花费_____元(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1.某校全体同学的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统计如图所示,其中评价为C等级所在扇形的圆心角是____度.
22.若关于x的方程2x+a﹣4=0的解是x=﹣2,则a=____.
23.-2的相反数是__.
24.中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年前每页显示一日信息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个月信息的叫月历,每页显示全年信息的叫年历如图是2019年1月份的月历,用一个方框圈出任意
的4个数,设方框左上角第一个数是x,则这四个数的和为______(用含x的式子表示) 22
三、压轴题
25.综合与探究问题背景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将一副三角尺按图(1)所示位置摆放,分别作出∠AOC,∠BOD的平分线OM、ON,然后提出如下问题:求出∠MON的度数.
特例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从特例入手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将三角尺分别按图2、图3所示的方式摆放,OM和ON仍然是∠AOC和∠BOD的角平分线.其中,按图2方式摆放时,可以看成是ON、OD、OB在同一直线上.按图3方式摆放时,∠AOC和
∠BOD相等.
(1)请你帮助“兴趣小组”进行计算:图2中∠MON的度数为°.图3中
∠MON的度数为°.
发现感悟
解决完图2,图3所示问题后,“兴趣小组”又对图1所示问题进行了讨论:
小明:由于图1中∠AOC和∠BOD的和为90°,所以我们容易得到∠MOC和∠NOD的和,这样就能求出∠MON的度数.
小华:设∠BOD为x°,我们就能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出∠NOD和∠MOC度数,这样也能求出∠MON的度数.
(2)请你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求出图1中∠MON的度数.
类比拓展
受到“兴趣小组”的启发,“智慧小组”将三角尺按图4所示方式摆放,分别作出
∠AOC、∠BOD的平分线OM、ON,他们认为也能求出∠MON的度数.
(3)你同意“智慧小组”的看法吗?若同意,求出∠MON 的度数;若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26.已知120AOB ∠︒= (本题中的角均大于0︒且小于180︒)
(1)如图1,在AOB ∠内部作COD ∠,若160AOD BOC ∠∠︒+=,求COD 的度数;
(2)如图2,在AOB ∠内部作COD ∠,OE 在AOD ∠内,OF 在BOC ∠内,且
3DOE AOE ∠∠=,3COF BOF ∠=∠,7
2
EOF COD ∠=∠,求EOF ∠的度数;
(3)射线OI 从OA 的位置出发绕点O 顺时针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时间为t 秒(050t <<且30t ≠).射线OM 平分AOI ∠,射线ON 平分BOI ∠,射线OP 平分MON ∠.若
3MOI POI ∠=∠,则t = 秒.
27.借助一副三角板,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
(1)如图1,∠AOC = 度.由射线OA ,OB ,OC 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是多少度?
(2)如图2,∠1的度数比∠2度数的3倍还多30°,求∠2的度数;
(3)利用图3,反向延长射线OA 到M ,OE 平分∠BOM ,OF 平分∠COM ,请按题意补全图(3),并求出∠EOF 的度数.
28.(1)探究:哪些特殊的角可以用一副三角板画出?
在①135︒,②120︒,③75︒,④25︒中,小明同学利用一副三角板画不出来的特殊角是_________;(填序号)
(2)在探究过程中,爱动脑筋的小明想起了图形的运动方式有多种.如图,他先用三角板画出了直线EF ,然后将一副三角板拼接在一起,其中45角(AOB ∠)的顶点与60角(COD ∠)的顶点互相重合,且边OA 、OC 都在直线EF 上.固定三角板COD 不动,将三角板AOB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α,当边OB 与射线OF 第一次重合时停止.
①当OB 平分EOD ∠时,求旋转角度α;
②是否存在2BOC AOD ∠=∠?若存在,求旋转角度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6,B 是数轴上在A 左侧的一点,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0.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1)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 ,点P 表示的数是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若点P 、Q 同时出发,求:①当点P 运动多少秒时,点P 与点Q 相遇?②当点P 运动多少秒时,点P 与点Q 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30.如图,数轴上有A 、B 两点,且AB=12,点P 从B 点出发沿数轴以3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A 点后立即按原速折返,回到B 点后点P 停止运动,点M 始终为线段BP 的中点
(1)若AP=2时,PM=____;
(2)若点A 表示的数是-5,点P 运动3秒时,在数轴上有一点F 满足FM=2PM ,请求出点F 表示的数;
(3)若点P 从B 点出发时,点Q 同时从A 点出发沿数轴以2.5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一直..向右运动,当点Q 的运动时间为多少时,满足QM=2PM.
31.如图,在数轴上从左往右依次有四个点,,,A B C D ,其中点,,A B C 表示的数分别是
0,3,10,且2CD AB =.
(1)点D 表示的数是 ;(直接写出结果)
(2)线段A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是t (秒),当两条线段重叠部分是2个单位长度时. ①求t 的值;
②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P ,满足3BD PA PC -=?若存在,求出点P 表示的数x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2.问题一:如图1,已知A ,C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6 cm ,甲,乙两点分别从相距3cm 的A ,B 两点同时出发到C 点,若甲的速度为8 cm/s ,乙的速度为6 cm/s ,设乙运动时间为x (s ), 甲乙两点之间距离为y (cm ). (1)当甲追上乙时,x = . (2)请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 当甲追上乙前,y = ;
当甲追上乙后,甲到达C 之前,y = ; 当甲到达C 之后,乙到达C 之前,y = .
问题二:如图2,若将上述线段AC 弯曲后视作钟表外围的一部分,线段AB 正好对应钟表上的弧AB (1小时的间隔),易知∠AOB=30°.
(1)分针OD 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 cm ;时针OE 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 cm .
(2)若从4:00起计时,求几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选项进行一一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详解】
解:A 中、34y 0x +=,可得34y x =-,故A 错; B 中、8-6y=0x ,可得出43x y =,故B 错; C 中、3+4x y y x =+,可得出23x y =,故C 错;
D 中、
43x y
=,交叉相乘得到34x y =,故D 对.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等式的性质及比例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设BC x =,则可列出:()223x x +⨯=,解出x 值为BC 长,进而得出AB 的长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得: 设BC x =,
则可列出:()223x x +⨯=
解得:4x =,
1
2
BC AB =
, 28AB x ∴==.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中点问题,解题关键在于对线段间的倍数关系的理解,以及通过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直接把高度为102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由题意得,当h=102时,24.5=20.25 25=25 且20.25<20.4<25
∴∴4.5<t<5
∴与t 最接近的整数是5.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估算问题,解题关键是针对其范围的估算.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相反数的定义是: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还是0. 【详解】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可得:-3的相反数是3.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相反数,题目简单,熟记定义是关键.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设分配x 名工人生产螺栓,则(26-x )名生产螺母,根据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按1:2配套,可得出方程. 【详解】
解:设分配x 名工人生产螺栓,则(26-x )名生产螺母,
∵要使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按1:2配套,每人每天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 ∴可得2×12x=18(26-x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据实际问题抽象一元一次方程,要保证配套,则生产的螺母的数量是生产的螺栓数量的2倍,所以列方程的时候,应是螺栓数量的2倍=螺母数量.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即可得答案. 【详解】
(3)(5)-++
=5+-3- =2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是解题关键.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分别表示出愿两位数和新两位数,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原数为:()10a b b ++; 新数为:10b a b ++,
故原两位数与新两位数之差为:()()10a b b 10b a b 9a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列代数式,正确理解题意得出代数式是解题关键.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题目中的数值转换器可以写出前几次输出的结果,从而可以发现数字的变化规
律,进而求得第2020次输出的结果.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当x=1时,
第一次输出的结果是4,
第二次输出的结果是2,
第三次输出的结果是1,
第四次输出的结果是4,
第五次输出的结果是2,
第六次输出的结果是1,
第七次输出的结果是4,
第八次输出的结果是2,
第九次输出的结果是1,
第十次输出的结果是4,
……,
∵2020÷3=673…1,
则第2020次输出的结果是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数字的变化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发现题目中数字的变化特点,求出相应的数字.
9.A
解析:A
【解析】
根据同类项的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可直接得出答案.
解:由题意得:
m=2,n=1.
故选A.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A、∵a=b,∴a+1=b+1,故本选项正确;
B、∵a=b,∴﹣a=﹣b,∴1﹣a=1﹣b,故本选项正确;
C、∵a=b,∴3a=3b,故本选项正确;
D、∵a=b,∴﹣a=﹣b,∴﹣3a=﹣3b,∴2﹣3a=2﹣3b,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延长EP 交CD 于点M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FMP=90°-∠2,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EP=∠FMP ,继而根据平角定义以及∠BEP=∠GEP 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延长EP 交CD 于点M ,
∵∠EPF 是△FPM 的外角,
∴∠2+∠FMP=∠EPF=90°,
∴∠FMP=90°-∠2,
∵AB//CD ,
∴∠BEP=∠FMP ,
∴∠BEP=90°-∠2,
∵∠1+∠BEP+∠GEP=180°,∠BEP=∠GEP ,
∴∠1+90°-∠2+90°-∠2=180°,
∴∠1=2∠2,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的定义,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对各项进行判断后即可解答.
【详解】
选项A ,由360x -=变形可得36x =,选项A 正确;
选项B ,由 533x x +=-变形可得42x =-,选项B 错误;
选项C ,由2123
x -=变形可得236x -=,选项C 错误;
选项D ,由21x =,变形为x =
12
,选项D 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熟练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3.【解析】
【分析】
设小长方形卡片的长为2m ,则宽为m ,观察图2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求出m 的值,设盒子底部长方形的另一边长为x ,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结合图2与图3阴影部分周长之比为
解析:【解析】
【分析】
设小长方形卡片的长为2m ,则宽为m ,观察图2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求出m 的值,设盒子底部长方形的另一边长为x ,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结合图2与图3阴影部分周长之比为5:6,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x 的值,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盒子底部长方形的面积.
【详解】
解:设小长方形卡片的长为2m ,则宽为m ,
依题意,得:2m +2m =4,
解得:m =1,
∴2m =2.
再设盒子底部长方形的另一边长为x ,
依题意,得:2(4+x ﹣2):2×2(2+x ﹣2)=5:6,
整理,得:10x =12+6x ,
解得:x =3,
∴盒子底部长方形的面积=4×3=12.
故答案为:12.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4.【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写出前几次输出的结果,从而可以发现结果的变化规律,从而可以得到第2019次“C 运算”的结果.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当n=26时,
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13
解析:【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写出前几次输出的结果,从而可以发现结果的变化规律,从而可以得到第2019次“C运算”的结果.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当n=26时,
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13,
第二次输出的结果为:40,
第三次输出的结果为:5,
第四次输出的结果为:16,
第五次输出的结果为:1,
第六次输出的结果为:4,
第七次输出的结果为:1
第八次输出的结果为:4
…,
∵(2019﹣4)÷2=2015÷2=1007…1,
∴第2019次“C运算”的结果是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15.3
【解析】
分析:根据负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3|=3.
故答案为3.
解析:3
【解析】
分析:根据负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3|=3.
故答案为3.
16.5
【解析】
【分析】
首先求出AC的长度是多少,根据点D是AC的中点,求出AD的长度是多少;
然后求出AE的长度,即可求出线段ED的长度为多少.
【详解】
解:∵AB=5,BC=3,
∴AC=5+3
解析:5
【解析】
【分析】
首先求出AC的长度是多少,根据点D是AC的中点,求出AD的长度是多少;然后求出AE的长度,即可求出线段ED的长度为多少.
【详解】
解:∵AB=5,BC=3,
∴AC=5+3=8;
∵点D是AC的中点,
∴AD=8÷2=4;
∵点E是AB的中点,
∴AE=5÷2=2.5,
∴ED=AD﹣AE=4﹣2.5=1.5.
故答案为:1.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线段的中点的含义和应用,要熟练掌握.
17.1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可得a−1=0,且a−3≠0,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a−1=0,且a−3≠0,
解得:a=1,
故答案为: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
解析:1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可得a−1=0,且a−3≠0,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a−1=0,且a−3≠0,
解得:a=1,
故答案为: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注意:“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不能少.
18.【解析】
【分析】
利用补角的意义:两角之和等于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直接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补角的意义,以及度分秒
解析:2930'
【解析】
【分析】
利用补角的意义:两角之和等于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直接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18015030'2930'-=.
故答案为2930'.
【点睛】
此题考查补角的意义,以及度分秒之间的计算,注意借1当60.
19.【解析】
【分析】
设应派往甲处x 人,则派往乙处人,根据甲处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是乙处参加社会实践人数的2倍,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此题得解.
【详解】
解:设应派往甲处x 人,则派往乙处人,
解析:()27x 21920x ⎡⎤+=+-⎣⎦
【解析】
【分析】
设应派往甲处x 人,则派往乙处()20x -人,根据甲处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是乙处参加社会实践人数的2倍,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此题得解.
【详解】
解:设应派往甲处x 人,则派往乙处()20x -人,
根据题意得:()27x 21920x ⎡⎤+=+-⎣⎦.
故答案为()27x 21920x ⎡⎤+=+-⎣⎦.
【点睛】
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0.(5a+10b ).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得等量关系:小何总花费本笔记本的花费支圆珠笔的花费,再代入相应数据可得答案.
【详解】
解:小何总花费:,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
解析:(5a +10b ).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得等量关系:小何总花费5=本笔记本的花费10+支圆珠笔的花费,再代入相应数据可得答案.
【详解】
解:小何总花费:510a b +,
故答案为:(510)a b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1.72
【解析】
【分析】
用360度乘以C 等级的百分比即可得.
【详解】
观察可知C 等级所占的百分比为20%,
所以C 等级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360°×20%=72°,
故答案为:72.
【点睛】
【解析】
【分析】
用360度乘以C等级的百分比即可得.
【详解】
观察可知C等级所占的百分比为20%,
所以C等级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360°×20%=72°,
故答案为:7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熟知扇形统计图中扇形圆心角度数的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2.8
【解析】
【分析】
把x=﹣2代入方程2x+a﹣4=0求解即可.
【详解】
把x=﹣2代入方程2x+a﹣4=0,得2×(﹣2)+a﹣4=0,解得:a=8.
故答案为:8.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
解析:8
【解析】
【分析】
把x=﹣2代入方程2x+a﹣4=0求解即可.
【详解】
把x=﹣2代入方程2x+a﹣4=0,得2×(﹣2)+a﹣4=0,解得:a=8.
故答案为:8.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x=﹣2代入方程2x+a﹣4=0求解.23.2
【解析】
【分析】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
-2的相反数是2,
故填: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相反数的定义.
【解析】
【分析】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
-2的相反数是2,
故填: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相反数的定义.
24.【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分别列出四个数的关系,然后即可求得其和.
【详解】
由题意,得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整式的加减,解题关键理解题意找出这四个数的关系式. 解析:416
x+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分别列出四个数的关系,然后即可求得其和.
【详解】
由题意,得
()()()
1771416
x x x x x
+++++++=+
故答案为416
x+.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整式的加减,解题关键理解题意找出这四个数的关系式.
三、压轴题
25.(1)135,135;(2)∠MON=135°;(3)同意,∠MON=(90°﹣1
2
x°)+x°+
(45°﹣1
2
x°)=135°.
【解析】【分析】
(1)由题意可得,∠MON=1
2
×90°+90°,∠MON=
1
2
∠AOC+
1
2
∠BOD+∠COD,即可
得出答案;
(2)根据“OM 和ON 是∠AOC 和∠BOD 的角平分线”可求出∠MOC +∠NOD ,又∠MON =(∠MOC +∠NOD )+∠COD ,即可得出答案;
(3)设∠BOC =x °,则∠AOC =180°﹣x °,∠BOD =90°﹣x °,进而求出∠MOC 和∠BON ,又∠MON =∠MOC +∠BOC +∠BON ,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图2中∠MON =12
×90°+90°=135°;图3中∠MON =12∠AOC +12∠BOD +∠COD =12
(∠AOC +∠BOD )+90°=12⨯90°+90°=135°; 故答案为:135,135;
(2)∵∠COD =90°,
∴∠AOC +∠BOD =180°﹣∠COD =90°,
∵OM 和ON 是∠AOC 和∠BOD 的角平分线,
∴∠MOC +∠NOD =12∠AOC +12∠BOD =12
(∠AOC +∠BOD )=45°, ∴∠MON =(∠MOC +∠NOD )+∠COD =45°+90°=135°;
(3)同意,
设∠BOC =x °,则∠AOC =180°﹣x °,∠BOD =90°﹣x °,
∵OM 和ON 是∠AOC 和∠BOD 的角平分线,
∴∠MOC =12∠AOC =12(180°﹣x °)=90°﹣12
x °, ∠BON =12∠BOD =12(90°﹣x °)=45°﹣12
x °, ∴∠MON =∠MOC +∠BOC +∠BON =(90°﹣
12x °)+x °+(45°﹣12
x °)=135°.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角度关系及运算的灵活运用和掌握,此类问题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角进行理解.
26.(1)40º;(2)84º;(3)7.5或15或45
【解析】
【分析】
(1)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便可;
(2)设AOE x ∠=︒,则3EOD x ∠=︒,BOF y ∠=︒,通过角的和差列出方程解答便可;
(3)分情况讨论,确定∠MON 在不同情况下的定值,再根据角的和差确定t 的不同方程进行解答便可.
【详解】
解:(1))∵∠AOD+∠BOC=∠AOC+∠COD+∠BOD+∠COD=∠AOB+∠COD
又∵∠AOD+∠BOC=160°且∠AOB=120°
∴COD AOD BOC AOB ∠=∠+∠-∠
160120=︒-︒
40=︒ (2)3DOE AOE ∠=∠,3COF BOF ∠=∠
∴设AOE x ∠=︒,则3EOD x ∠=︒,BOF y ∠=︒
则3COF y ∠=︒,
44120COD AQD BOC AOB x y ∴∠=∠+∠-∠=︒+︒-︒
EOF EOD FOC COD ∠=∠+∠-∠
()()3344120120x y x y x y =︒+︒-︒+︒-︒=︒-︒+︒
72
EOF COD ∠=∠ 7120()(44120)2
x y x y ∴-+=+- 36x y ∴+=
120()84EOF x y ∴︒+︒︒∠=-=
(3)当OI 在直线OA 的上方时,
有∠MON=∠MOI+∠NOI=12(∠AOI+∠BOI ))=12∠AOB=12
×120°=60°, ∠PON=
12
×60°=30°, ∵∠MOI=3∠POI , ∴3t=3(30-3t )或3t=3(3t-30),
解得t=152
或15; 当OI 在直线AO 的下方时,
∠MON═1
2
(360°-∠AOB)═
1
2
×240°=120°,
∵∠MOI=3∠POI,
∴180°-3t=3(60°-6120
2
t-
)或180°-3t=3(
6120
2
t-
-60°),
解得t=30或45,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的值为15
2
s或15s或30s或45s.
【点睛】
此是角的和差的综合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和差计算,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旋转的性质,有一定的难度,体现了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分情况讨论是本题的难点,要充分考虑全面,不要漏掉解.
27.(1)75°,150°;(2)15°;(3)15°.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角板的特殊性角的度数,求出∠AOC即可,把∠AOC、∠BOC、∠AOB相加即可求出射线OA,OB,OC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
(2)依题意设∠2=x,列等式,解方程求出即可;
(3)依据题意求出∠BOM,∠COM,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MOE,∠MOF,即可求出∠EOF.
【详解】
解:(1)∵∠BOC=30°,∠AOB=45°,
∴∠AOC=75°,
∴∠AOC+∠BOC+∠AOB=150°;
答:由射线OA,OB,OC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是150°;
故答案为:75;
(2)设∠2=x,则∠1=3x+30°,
∵∠1+∠2=90°,
∴x+3x+30°=90°,
∴x =15°,
∴∠2=15°,
答:∠2的度数是15°;
(3)如图所示,∵∠BOM =180°﹣45°=135°,∠COM =180°﹣15°=165°,
∵OE 为∠BOM 的平分线,OF 为∠COM 的平分线,
∴∠MOF =
12∠COM =82.5°,∠MOE =12
∠MOB =67.5°, ∴∠EOF =∠MOF ﹣∠MOE =1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板各角的度数、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列方程解方程在几何中的应用,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8.(1)④;(2)①15α=︒;②当105α=,125α=时,存在2BOC AOD ∠=∠.
【解析】 【分析】
(1)根据一副三角板中的特殊角,运用角的和与差的计算,只要是15°的倍数的角都可以画出来;
(2)①根据已知条件得到∠EOD=180°-∠COD=180°-60°=12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OB=12∠EOD=12×120°=60°,于是得到结论; ②当OA 在OD 的左侧时,当OA 在OD 的右侧时,根据角的和差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135°=90°+45°,120°=90°+30°,75°=30°+45°,
∴只有25°不能写成90°、60°、45°、30°的和或差,故画不出;
故选④;
(2)①因为COD 60∠=,
所以EOD 180COD 18060120∠∠=-=-=.
因为OB 平分EOD ∠,
所以11EOB EOD 1206022
∠∠==⨯=. 因为AOB 45∠=,
所以αEOB AOB 604515∠∠=-=-=.
②当OA 在OD 左侧时,则AOD 120α∠=-,BOC 135α∠=-.
因为BOC 2AOD ∠∠=,
所以()135α2120α-=-.
解得α105=.
当OA 在OD 右侧时,则AOD α120∠=-,BOC 135α∠=-.
因为BOC 2AOD ∠∠=,
所以()135α2α120
-=-. 解得α125=.
综合知,当α105=,α125=时,存在BOC 2AOD ∠∠=.
【点睛】
本题考查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的理解题意并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
29.(1)﹣4,6﹣5t ;(2)①当点P 运动5秒时,点P 与点Q 相遇;②当点P 运动1或9秒时,点P 与点Q 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可先标出点A ,然后根据B 在A 的左侧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确定点B ,由点P 从点A 出发向左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匀速运动,表示出点P 即可;
(2)①由于点P 和Q 都是向左运动,故当P 追上Q 时相遇,根据P 比Q 多走了10个单位长度列出等式,根据等式求出t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②要分两种情况计算:第一种是点P 追上点Q 之前,第二种是点P 追上点Q 之后.
【详解】
解:(1)∵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6,
∴OA =6,
则OB =AB ﹣OA =4,
点B 在原点左边,
∴数轴上点B 所表示的数为﹣4;
点P 运动t 秒的长度为5t ,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
∴P 所表示的数为:6﹣5t ,
故答案为﹣4,6﹣5t ;
(2)①点P 运动t 秒时追上点Q ,
根据题意得5t =10+3t ,
解得t =5,
答:当点P 运动5秒时,点P 与点Q 相遇;
②设当点P 运动a 秒时,点P 与点Q 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当P 不超过Q ,则10+3a ﹣5a =8,解得a =1;
当P 超过Q ,则10+3a+8=5a ,解得a =9;
答:当点P 运动1或9秒时,点P 与点Q 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点睛】
在数轴上找出点的位置并标出,结合数轴求追赶和相遇问题是本题的考点,正确运用数形
结合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不要漏解. 30.(1)5 ;(2)点F 表示的数是11.5或者-6.5;(3)127
t =
或6t =. 【解析】
【分析】
(1)由AP=2可知PB=12-2=10,再由点M 是PB 中点可知PM 长度;
(2)点P 运动3秒是9个单位长度,M 为PB 的中点,则可求解出点M 表示的数是2.5,再由FM=2PM 可求解出FM=9,此时点F 可能在M 点左侧,也可能在其右侧;
(3)设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由题可知t=4秒时,点P 到达点A ,再经过4秒点P 停止运动;则分04t ≤≤和48t <≤两种情况分别计算,由题可知即可QM=2PM=BP ,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1)5 ;
(2)∵点A 表示的数是5-
∴点B 表示的数是7
∵点P 运动3秒是9个单位长度,M 为PB 的中点 ∴PM=
12
PB=4.5,即点M 表示的数是2.5 ∵FM=2PM
∴FM=9
∴点F 表示的数是11.5或者-6.5
(3)设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当04t ≤≤时,由题可知QM=2PM=BP ,故点Q 位于点P 左侧,
则AB=AQ+QP+PB ,而QP=QM-PM=2PM-PM=
12BP ,则可得12=2.5t+12⨯3t+3t=7t ,解得t=127
; 当48t <≤时,由题可知QM=2PM=BP ,故点Q 位于点B 右侧,
则PB=2QB ,
则可得,()()123422.512t t --=-,整理得8t=48,解得6t =.
【点睛】
本题结合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3问要根据题干条件分情况进行讨论,作出图形更易理解.
31.(1)16;(2)①t 的值为3或
143秒;②存在,P 表示的数为314
. 【解析】
【分析】
(1)由数轴可知,AB=3,则CD=6,所以D 表示的数为16,
(2)①当运动时间是t 秒时,在运动过程中,B 点表示的数为3+2t,A 点表示的数为2t, C 点表示的数为10-t ,D 点表示的数为16-t ,分情况讨论两条线段重叠部分是2个单位长度解答即可;②分情况讨论当t=3秒, t=
143秒时,满足3BD PA PC -=的点P , 注意P 为线段AB 上的点对x 的值的限制.
【详解】
(1)16
(2)①在运动过程中,B 点表示的数为3+2t,A 点表示的数为2t,C 点表示的数为10-t ,D 点表示的数为16-t.
当BC =2,点B 在点C 的右边时,
由题意得:32-10-2BC t t =+=(),
解得:t =3,
当AD=2,点A 在点D 的左边时,
由题意得:16--22AD t t ==,
解得:t =143
. 综上,t 的值为3或
143
秒 ②存在,理由如下: 当t=3时,A 点表示的数为6,B 点表示的数为9,C 点表示的数为7,D 点表示的数为13. 则13-94-6|-7|BD PA x PC x ====,,,
-3BD PA PC =,
()4--6|-7|x x ∴=, 解得:314x =或112, 又P 点在线段AB 上,则69x ≤≤
314
x ∴=. 当143t =时,A 点表示的数为283,B 点表示的数为373,C 点表示的数为163
,D 点表示的数为343
. 则37343816-1-|-|3333
BD PA x PC x ====,,, -3BD PA PC =, ∴ 28161--|-|33x x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