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陕北原生态歌手阿宝与熊汝霖合作的一曲《倾国倾城》,宛转悠扬,娓娓动听,诉说着一个悲欢眷恋如歌般委婉的故事。
B . 《阿凡达》上映不到3个月,全球票房已经达到25亿美元,这创造了电影史上票房新的纪录,令人叹为观止。
C . 合作广告,是指两个或多个品牌共同出现在一个广告中,广告同时承担多个品牌的推广,这种合作广告模式,往往能带来事半功倍的高效率。
D . 面对海南“毒豇豆”事件,钟南山认为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症结是“多头管理”,这的确是不刊之论。
2. (2分) (2015高二上·舟山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 . 中新社北京10月6日电,85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5日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个诞生于中国本土的原创科研成果对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引发了世人的一些思索。
C .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阶段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加快,无疑会对股市产生相应的影响,广大投资者应该根据目前的形势,适当调整投资战略。
D . 目前短消息发送特别活跃,运营商正在试图将现在的SMS(短信息发送系统)升级为2.5ɡ的MMMS(多媒体信息发送系统),这样发送的信息将不仅是文字,还可以是图片,甚至是简单动画。
3. (2分)下列各句中,表达合乎逻辑的一句是()
A . 文学创作要脚踏实地,不要去赶时髦,追求什么流行。
要知道,曲高才会和寡,知音越少,作品水平就越高。
B . 高考之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名校录取,因为只有名校毕业,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好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C . 一个地方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交通便利,有利于地方与外界的物质与人员输入与输出,扩大交流,提高地方名气。
D . 自助式养老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沉重的养老负担,而熟悉的人们在一起生活,就不会发生矛盾,心情自然就舒畅。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
4. (7分) (2017高二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山
我天生喜欢山,却没去过几座名山。
面对长白山的时候,我既想走进它,又怕走进它。
想走进它,是因为它是我心灵的图腾;怕走进它,是因为深深的敬畏。
雨在这里格外密集。
我已在白山市听它喧嚣了三天,每天打着伞在大街上乱走。
那个城市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座专门卖山货的大厦,里面有长白山的蘑菇、蕨菜、榛子、雉鸡、熊胆、人参,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山珍。
我有半天时间待在那里,它包罗万象,像把长白山撕碎了,一块一块、一丝一缕地摆放在商贩的柜台上。
我闻到了长白山浓郁的体香。
大雨骤停,我们开始上山。
从长白山西麓的入口,走进长白山最原始的那一部分,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原始森林。
它是树编织的自然之初的混沌状态,以古老和沉默,制造出一种令人眩惑的悲剧氛围。
我看见,每一棵树的面孔,都沧桑欲语。
每一棵树的身上,都长满了苔藓,披挂着如网的荆藤,却将岁月的负荷一轮一轮盘旋在心里。
有的死去了仍英雄般地站着,枝已枯黄了还是那么美。
它们是为原始森林做最后的支撑,为活着的树分担霜和雨。
车子在旷古的寂静中盘旋着上升。
山的神秘愈加浓重,氤氲如梦,迷茫若仙。
一位画家朋友告诉过我,在长白山,海拔不同树也不同,背包里的油彩不够用。
我以为他是艺术家的夸张。
但当我的脚、我的目光真正抵达这里,才知长白山隐藏了一幅从温带到极地几千公里长的巨大画卷,在这个倒悬的画面里,自下而上呈现出如四季一样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
如同艺术大师的杰作,长白山是如此美丽。
然而,凝望长白山山顶的时候,所有人都仿佛被魔或仙引领到一个不可知的所在。
目光所及,多是无遮无拦的旷野秃丘。
长白山并不是一路都有树,原始的长白山到了高处,已如一只被摘净了毛的公鸡,只剩下一个英俊而孤独的冠了。
记得在来的路上,曾看见一大片刚刚倒塌的原始森林。
既然数百年的生长能被一场飓风毁于一旦,人类
只能眼看着它们一点一点枯朽腐烂,那么,长白山山顶这最后的雄冠,也可能会在某一个时刻化为乌有。
树的生命是脆弱的,森林并不是海拔多高都可以茂盛地张扬。
山下的树因为亲近人类,而被弑杀了。
长白山是如此单薄,那一瞬间,我曾在心里感到一种不由自主的惶悚。
车子向下,在山腰树最茂密的地方停下,我大声地喊:“东北虎你好!熊瞎子你好!”但是没有回应。
这是原始森林,但这里太安静了!我特别想与最凶猛的动物相遇,我觉得如果这时候从森林里走出一只野兽,不管它是什么,我都会感到亲切。
然而,我只惊动了一只小松鼠,它机警地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眨眼之间就不见了。
我禁不住想,除了土著的猎人,谁最早走进了长白山?是伐木者,还是采参人?我像是在追究一种责任。
这其实并不重要,自然混沌,人也混沌,无论谁先走进长白山,都不会空着手。
走进来的人,只有到长白山衰败枯竭的那一天才会住手,才会跪下来为哺育过自己的大山祈祷。
建立清廷的爱新觉罗氏,当他们走出山林走进中原时,竟连回去的路径都模糊了。
而做了伪满洲国皇帝的溥仪,却在长白山下宣布退位。
大山之子,并没有走出多远。
如今,长白山不但在中国是最后的山,在世界也是,它是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今日长白山的一只鸟,或者一片树叶,都变成人类共有的了,不许哪个人随意拿走。
这一切,都因为失去的太多了,才想起严守。
然而整个长白山都稀疏了,只有这一小块葱茏,人类真的能守住它吗?
回来的路上,经过梯子河和锦江大峡谷。
梯子河是一道欲裂未裂的山缝,下面有哗哗的水鸣声。
锦江大峡谷则是将大山打开了,看起来像一句灰色的预言。
我想它们能知道下一次火山爆发将会在什么时候,知道人类还能享受多久的宁静。
它们会告诉你,原始的绿色已所剩不多,长白山随时都可能从休眠中醒来,如果扰了它的梦,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自始至终,我都是惶恐的。
总感觉长白山在动,甚至将要裂开。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游览长白山,“我”始终都是惶恐的,原始森林令人眩惑的悲剧氛围、锦江大峡谷等都让“我”惶恐。
B . 作为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长白山上垂直地分布着犹如四季一样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
C . 如今长白山的一只鸟、一片树叶,都是人类共有的,从长白山获取蘑菇、人参、雉鸡、熊胆等山珍是绝对不允许的。
D . 本文对长白山美景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长白山的地貌特点,表现了“我”对长白山由衷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2)文章以“最后的山”为题,但直到第八段才说长白山是“最后的山”,为何这样安排?
(3)文章表现了作者对长白山怎样的情感?其中最重要的是何种情感?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 (10分) (2015高二上·安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夜渔
沈从文
这已是谷子上仓的时候了。
年成的丰收,把茂林家中似乎弄得格外热闹了一点。
在一天夜饭桌上,坐着他四叔两口子,五叔两口子,姨婆,碧霞姑妈同小娥姑妈,以及他爹爹;他在姨婆与五婶之间坐着,穿着件紫色纺绸汗衫。
中年妇人的姨婆,时时停了她的筷子为他扇背。
茂儿小小的圆背膊已有了两团湿痕。
桌子上有一大钵鸡肉,一碗满是辣子拌着的牛肉,一碗南瓜,一碗酸粉辣子,一小碟酱油辣子;五叔正夹了一只鸡翅膀放到碟子里去。
“茂儿,今夜敢同我去守碾房罢?”
“去,去,我不怕!我敢!”
他不待爹的许可就忙答应了。
爹刚放下碗,口里含着那枝“京八寸”小潮丝烟管,呼得喷了一口烟气,不说什么。
那烟气成一个小圈,往上面消失了。
他知道碾子上的床是在碾房楼上的,在近床边还有一个小小窗口。
从窗口边可以见到村子里大院坝中那株夭矫矗立的大松树尖端,又可以见到田家寨那座灰色石碉楼。
看牛的小张,原是住在碾房;会做打笼装套捕捉偷鸡的“黄鼠狼”,又曾用大茶树为他削成过一个两头尖的线子陀螺。
他刚才又还听到五叔说溪沟里有人放堰,碾坝上夜夜有鱼上罶[注1]了……所以提到碾房时,茂儿便非常高兴。
当五叔同他说到去守碾房时,他身子似乎早已在那飞转的磨石边站着了。
“五叔,那要什么时候才去呢?……我不要这个。
……吃了饭就去罢?”
他靠着桌边站着,低着头,一面把两只黑色筷子在那画有四个“囍”字的小红花碗里“要扬不紧”的扒饭进口里去。
左手边中年妇人的姨婆,捡了一个鸡肚子朝到他碗里一掼。
“茂儿,这个好呢。
”
“我不要。
那是碧霞姑妈洗的,……不干净,还有——糠皮儿……”他说到糠字时,看了他爹一眼。
天上的彩霞,做出各样惊人的变化。
满天通黄,像一块其大无比的金黄锦缎;倏而又变成淡淡的银红色,稀薄到像一层蒙新娘子粉脸的面纱;倏而又成了许多碎锦似的杂色小片,随着淡宕的微风向天尽头跑去。
他们照往日样,各据着一条矮板凳,坐在院坝中说笑。
茂儿搬过自己那张小小竹椅子,紧紧的傍着五叔身边坐下。
“茂儿,来!让我帮你摩一下肚子——不然,半夜会又要嚷肚子痛。
”
“不得。
(他又轻轻的挨五叔)五叔,我们去罢!不然夜了。
”
“小孩子怎不听话?”
姨婆那副和气样子养成了他顽皮娇恣的性习;不管姨婆如何说法,他总不愿离开五叔身边。
到后还是五叔用“你不听姨婆话就不同你往碾房……”为条件,他才忙跑到姨婆身边去。
院坝中坐着的人面目渐渐模糊,天空由曙光般淡白而进于黑暗……只日影没处剩下一撮深紫了。
一切皆渐次消失在夜的帷幕下。
在四围如雨的虫声中,谈话的声音已抑下了许多了。
凉气逼人,微风拂面,这足证明残暑已退,秋已将来到人间了。
茂儿同他五叔,慢慢的在一带长蛇般黄土田塍上走着。
田中打禾后剩下的稻草,堆成大垛大垛,如同一间一间小屋。
身前后左右一片繁密而细碎的虫声,如一队音乐师奏着庄严凄清的秋夜之曲。
转过了一个山嘴,溪水上流一里多路的溪岸通通出现在眼前了。
足以令他惊呼喝嚷的是沿溪有无数萤火般似的小火星在闪动。
隐约中更闻有人相互呼唤的声音。
“咦!五叔,这是怎么?”
“嗨!今夜他们又放鱼!我还不知道。
若早点,我们可以叫小张把网去整一下,也好去打点鱼做早饭菜。
”
……假使能够同到他们一起去溪里打鱼,左手高高的举着通明的葵藁或旧缆子做的火把,右手拿一面小网,或一把镰刀,或一个大篾鸡笼,腰下悬着一个鱼篓,裤脚扎得高高到大腿上头,在浅浅齐膝令人舒适的清流中,溯着溪来回走着,溅起水点到别个人头脸上时——或是遇到一尾大鲫鱼从手下逃脱时,那种“怎么的!……你为甚那末冒失慌张呢?”“老大!得了,得了!……”“啊呀,我的天!这么大!”“要你莫慌,你偏偏?不听话,看到进了网又让它跑脱了。
……”带有吃惊,高兴,怨同伴不经心的嚷声,真是多么热闹(多么有趣)的玩意事啊!……
茂儿想到这里,心已略略有点动了。
“那我们这时要小张转家去取网不行吗?”
“算了!网是在楼上,很难龋[注2]并且有好几处要补半天才行。
”五叔说,“左右他们上头一放堰坝时,罶上也会有鱼的。
我们就守着罶罢。
”
关于照鱼的事,五叔似乎并不以为有什么趣味,这很令不知事的茂儿觉得稀奇。
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于窄而霉小斋
(本文有删改)
注:[1]罶(liǔ):捕鱼的竹篓子。
[2]龋(qǔ):张开。
(1)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小说开头描写了丰收后的景象,茂林家一家人围坐桌子前吃晚饭,呈现出一种大家庭的和睦景象和苦尽甘来的喜悦。
B . 小说里,出场了一堆人,虽笔墨不多,但鲜活的人物形象凸显出了各自的特点,满溢出一股真实的气息。
C . 小说中茂儿爹是一家之主,他的地位和权力是不能侵犯的,因此,茂儿答应五叔一起到碾坊后有点后怕。
D . 小说描写一家人说话温柔,老少都没火气,脾气也就没有了,这一顿黄昏饭写得有滋有味,都是因为丰收带来的喜庆。
E .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绘了茂林一家吃晚饭的情景以及茂儿跟随五叔到碾坊看人们夜晚捕鱼的情景。
(2)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小说开头描写了丰收后的景象,茂林家一家人围坐桌子前吃晚饭,呈现出一种大家庭的和睦景象和苦尽甘来的喜悦。
B . 小说里,出场了一堆人,虽笔墨不多,但鲜活的人物形象凸显出了各自的特点,满溢出一股真实的气息。
C . 小说中茂儿爹是一家之主,他的地位和权力是不能侵犯的,因此,茂儿答应五叔一起到碾坊后有点后怕。
D . 小说描写一家人说话温柔,老少都没火气,脾气也就没有了,这一顿黄昏饭写得有滋有味,都是因为丰收带来的喜庆。
E .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绘了茂林一家吃晚饭的情景以及茂儿跟随五叔到碾坊看人们夜晚捕鱼的情景。
(3)
小说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
小说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茂儿的形象特点。
(6)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茂儿的形象特点。
(7)
有人认为沈从文对湘西的描写有一种柔和的自然之美,有种唯美之情流露在他的湘西作品中,因而,他的作品表露的是一种“平和”之美。
你认为本文是否也有这种“平和”之美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
有人认为沈从文对湘西的描写有一种柔和的自然之美,有种唯美之情流露在他的湘西作品中,因而,他的作品
表露的是一种“平和”之美。
你认为本文是否也有这种“平和”之美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9高三上·涟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
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
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
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
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
”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
”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
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
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
”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
”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
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帝颔之。
明日,二事俱寝。
时赋近畿户出马备边,民以为病,括言:“北地多马而人习骑战,犹中国之工强弩也。
今舍我之长技,强所不能,何以取胜。
”又边人习兵,唯以挽强定最,而未必能贯革,谓宜以射远入坚为法。
如是者三十一事,诏皆可之。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
”帝遣括往聘。
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
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
”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
赐括白金千两使行。
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
他日复问,亦如之。
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
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
”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
大将景思谊、曲珍拔夏人磨崖葭芦浮图城,括议筑石堡以临西夏,而给事中徐禧来,禧欲先城永乐。
已而禧败没,括以夏人袭绥德,先往救之。
不能援永乐,坐谪均州团练副使。
元佑初,徙秀州,继以光禄少卿分司,居润八年卒,年六十五。
(选自《宋史》,有删节)
(1)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时大籍民车籍:登记
B . 时赋近畿户出马备边,民以为病病:困苦
C . 帝遣括往聘聘:聘请
D . 坐谪均州团练副使坐:获罪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沈括就“籍民车”“蜀盐”二事向宋神宗进言陈述利弊,使两件事都得到了很好的推进。
B . 沈括对国防、军政等有自己的见解,他上疏提出三十一条整改意见,都被神宗肯定采纳。
C . 辽使萧禧到汴京,要求以黄嵬山为宋辽分界线,并说一定要满足他们的请求他才能回去。
D . 永乐城兵败,沈括因西夏进攻绥德而先去援救,没援救永乐,被朝廷贬为均州团练副使。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
②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
(4)沈括是如何使契丹放弃以黄嵬为宋辽分界线的?请分条概括。
四、诗歌鉴赏 (共3题;共11分)
7. (2分) (2019高二上·揭阳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
理会:通达事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节选诗句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诗人宠辱皆忘的态度,也通过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
B . 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燕寝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C . “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宴集逢雨,池阁清凉,风景如画,又因久病初愈,诗人欣喜轻松。
D . 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出来,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
(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8. (4分)(2016·新课标Ⅰ卷)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 ,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9. (5分) (2019高三上·安顺期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 . 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 . 颔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 .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登高》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熔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10. (2分)(2017·徐州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3)
结庐在人境,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4)
结庐在人境,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5)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6)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7)
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
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9)
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10)
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11)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2)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3)
________,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
(14)
________,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
(15)
历览前贤国与家,________。
(李商隐《咏史》)
(16)
历览前贤国与家,________。
(李商隐《咏史》)
六、语言表达 (共3题;共9分)
11. (6分)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
其中两处用词不当,请写出不当处所在句子的序号并加以修改。
敬爱的老师:
您好!①您渊博的知识启示我的智慧,②您关怀的目光滋润我的心田,③您亲切的话语的激励我的行为,④您无微不至的教导伴随着我的成长。
……⑤虽然我毕业了,⑥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⑦您的培育之情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⑧我会经常光临寒舍看望您的。
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学生:XXX
X 月X日
12. (1分) (2017高一下·孝感期末) 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要,下面是“ofo 和摩拜单车月度日均活跃用户对比”图表,请根据图表内容分条写出统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据),不超过95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