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马诗》参考教案(第1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马诗》内容短小精悍,诗人以丰富的想象,通过作诗咏马来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喻,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赞美竹子来歌颂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在教学中,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眼,通过文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诗人的资料、时代背景入手,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情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领悟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引导学生读诗,以诵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写“络”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教学重点
1.会写“络”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成语。

学生: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
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

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

(板书:马诗)
【设计意图】趣味导入,增加课堂吸引力。

学生感触深受世人爱戴的马,在李贺的笔下又是如何呢?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
1.从诗题可以知道,《马诗》描写的对象分别是什么?(马)
2.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

李贺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他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马诗》正是当时所写。

【设计意图】交流汇报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会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三、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1.读通读顺,掌握生字。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读古诗的情况。

(3)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着重指导:燕(yān)山月似钩金络脑
络:与“洛”区别识记。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络:右上是“夂”。

3.标出停顿,把古诗读通,读出韵律。

五言诗一般“二三”节奏停顿,但不完全这样,允许学生有其他读法。

4.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掌握生字,扫除学习障碍,学生交流识字,采取不同的方法,步步深入,标出停顿,有节奏地读古诗,把古诗读通,为进一步学习作准备。

四、合作学习,释义悟情
1.朗读古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及古诗的意思。

3.学生初步交流学习收获。

4.教师点拨:
(1)诗的前两句,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2)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大漠”“燕山”是古时候的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那里挥洒。

这两句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5.过渡: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会是多么威武豪迈。

可恰恰相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

6.这是一匹怎样的马?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7.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8.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诗人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学习古诗的经验,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及诗句,了解诗的大意,再结合对背景的了解,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读出真情,读出真感受。

五、课堂小结
《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人以马自喻,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设计意图】小结课堂,帮助学生梳理本课学习内容。

六、课外拓展
推荐阅读:《马诗》李贺。

马诗 [唐]李贺
龙脊贴连钱,
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
谁为铸金鞭。

【设计意图】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积淀文化。

七、检测巩固
1.将《马诗》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景色。

【设计意图】完成学习以后,当堂检测,巩固落实文本学习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八、布置作业
将古诗有感情地背诵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将课文读熟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郁的阅读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