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拔桩分段配筋的讨论
抗拔桩(锚杆)布置问题的讨论
![抗拔桩(锚杆)布置问题的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23b9fa30ee06eff9aef80783.png)
抗拔桩(锚杆)布置问题的讨论HIStruct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应用常见问题解析”的报告中提到抗拔桩(锚杆)布置问题,作者的叙述如下:(5)抗拔桩(锚杆)布置应注意的问题!!!抗浮桩的设计关键在于布桩。
工程实践中,根据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与浮力超重部分相平衡的原则。
设荷载标准值换算的均布荷载为40kN/m2,水浮力90 kN/m2,那么布桩所需抵抗的浮力为50 kN/m2,由此可能出现图(a)、(b)两种布桩模式。
在假定基础筏板刚度极大的情况下,桩顶反力均匀分布,这两种方式并无不妥之处。
通常筏板厚度在设计时并不是根据刚度来确定板厚,基础筏板刚度并不足以调整桩顶作用的均匀分布。
虽然按桩顶承担均匀的拉力来设计,但用于筏板受到极大的浮力上拱,使得靠近柱的基桩分担的浮力较小,而远离柱的基桩分担的浮力偏大。
筏板刚度愈小,这种不均匀分布的趋势则更为剧烈;极端的,当筏板抗弯刚度为0时,可以发现柱以外的基桩所平衡的水浮力并不是计算的50 kN/m2,而是90 kN/m2。
工程实践中已经发现因为不合理布桩设计导致的工程事故。
某些工程采用预应力管桩抗浮,少数基桩远离柱布置,那么这些基桩则率先破坏,从而余下的基桩被各个击破,导致抗浮桩设计失败。
因此应避免采取(b)方案,而应尽量将桩布置在柱下、基础梁下。
HiStruct认为作者的说法有待商榷:首先,筏板基础的厚度。
一般根据基础设计规范第8.4.10条的要求,筏板厚度不小于1/6的跨度,即是对刚度的要求。
当然实际设计中并不一定要做到如此厚,比如10m跨度可以做到1.2m厚的筏板,此时底板往往已经具有足够的刚度,协调桩的共同工作,而柱下的冲切问题也可以局部解决,但是假如筏板真的不按照刚度要求来做,那么冲切问题将难以控制。
其次,抗拔桩集中于柱下布置实际上并不好,这是因为只考虑抗拔桩的话,这样做可以,但是对于筏板来说,相比于抗拔桩均布的方案,将导致更大的变形,同时产生很大的内力。
抗拔桩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思考
![抗拔桩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1c7585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d.png)
抗拔桩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思考摘要: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下室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其结构建筑的抗浮特性,因为一旦建筑物体本身的重力荷载无法适应地下室结构建筑的抗浮要求,就会致使地下室结构建筑形成上浮,进而引发地面裂缝、墙柱裂缝、坍塌等重大问题,从而严重地危害建筑物运行安全性。
所以,在从事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时,要采取一定的抗浮技术,依据实际工程中的地质技术条件选择抗拔桩桩型,以进一步提高基桩的抗浮能力。
关键字:地下基础抗浮工程;抗拔桩;应用近年来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地产行业蓬勃发展,为提高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率,城市建设逐步向高层建筑及多层地下建筑发展,另外城区相对平坦的建设用地随着土地商业开发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商业开发土地逐渐边缘化,山坡地段依山就势的建筑物也逐渐增多。
随着地下建筑的层数增加,地下建筑的埋置深度大幅增加,如何在确保抗浮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建设成本及公共社会资源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一、地下结构抗浮设计理论研究地下建筑抗浮措施分为主动抗浮措施及被动抗浮措施,通俗来说分为“疏”和“抗”两大类。
“疏”即通过相应的排水或隔水措施将地下水位降低,进而减小地下工程所受到的水浮力。
“抗”即通过增加结构自重或者设置抗浮构件来抵抗地下工程所受到的水浮力。
针对地下结构进行抗浮设计,应对建筑整体和局部展开抗浮验算,在达到整体抗浮稳定基础上,还要对承受上方应力较小的结构单元展开局部抗浮稳定性验算。
对建筑整体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可确保地下结构不出现整体上浮情况,而进行局部抗浮稳定性验算,能避免地下墙体、基础底板以及两柱节点由于局部应力过大出现变形或开裂问题,保证建筑免受地下水影响,维护建筑结构安全。
抗浮验算的具体步骤是:①对建筑物自重展开计算;②结合抗浮设防水位,并对抗浮设防水浮力进行计算;③验算抗浮稳定性;④比选抗浮措施方案;⑤选择抗浮措施;⑥设计基础施工图。
当前抗浮验算大多选择安全系数法,结合相关规范,基础抗浮稳定性验算公式是:公式(1)在公式(1)中,Gk指建筑物自重和压重相加之和(kN);Nw.k指抗浮作用值(kN);Kw指抗浮稳定安全系数,通常可选1.05。
抗拔桩的分段配筋设计
![抗拔桩的分段配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1172866caaedd3383c4d393.png)
抗拔桩的设计思路为:1)根据总抗拔荷载确定桩
数与单桩抗拔力;2)根据单桩抗拔力确定桩长和单桩
抗拔承载力;3)根据单桩抗拔承载力和单桩抗拔荷载
进行桩身配筋计算并确定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
抗拔桩为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其配筋计算首先
应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受拉承载力的要求,并应
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裂缝宽度的要求。
[2]地基与基础[M!.中目建筑工业出版牡,I 99 L. [3 j桩基工程手册[M:中胃建筑t韭出版社+1995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肌—94)【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5]飘捶土结构设计规程(cB 50010--2002}【s]中国建筑丁业 出版杜,2002
8-49
抗拔桩的分段配筋设计
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口.。为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c为最
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d。。
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p,。为接有效受拉混凝
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层.为钢筋
弹性模量。
由于抗拔桩的轴力是随深度变化的,最大轴力出
现在桩顶,因此满足裂缝宽度要求所需的配筋面积A。,
在正常使用阶段也是带裂缝工作的,为避免或延缓钢
筋锈蚀影响抗拔桩的耐久性,必须进行裂缝宽度计算,
并满足裂缝宽度的控制条件。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程》(GB50010--2002),最大裂缝来自度(mm)应按下式计算:
Ⅷ。。=Ⅱ。,砂口“(1.9c+0.08d。。/i。。)/E。
(2)
式中,a。为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廿为裂缝间纵向受拉
北京某地下车库地下2层、上有3m覆土,框架结 构,筏扳基础,基础埋深约为15.1m。根据岩土工程勘 察报告,场地内最大勘探操度范围内的地层接沉积年 代、戚因类型可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 沉积层三大类,各土层的士性指标见表1。扬地地下 水埋撵为l 20—3 70m。
抗拔桩技术交底
![抗拔桩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0b872ee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6f.png)
抗拔桩技术交底背景在建设工程中,桩基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工程,也是承受大楼或其他建筑物重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于桩基工程,抗拔桩技术是关键的要素,它保证了建筑物在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等恶劣环境下的安全性。
然而,如何正确地应用抗拔桩技术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交底的问题。
抗拔桩的定义抗拔桩是一种保证建筑物在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等恶劣环境下不容易移位或倾斜的一种基础工程技术。
抗拔桩的分类抗拔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预应力锚杆抗拔2.微型桩抗拔预应力锚杆抗拔预应力锚杆抗拔是一种通过将钢筋深埋入地下,并施加适当的预应力,以达到提高桩的持力能力的目标。
它适用于土建工程中的普通岩土地基,如孔洞,软岩或中等硬度的岩石,通过对钢筋和锚杆的设计及施工质量的控制,来提高桩的整体强度。
微型桩抗拔微型桩抗拔是一种借助小型桩杆来增加桩体支持力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多样化的岩土地基,如弱岩土地基、砂、碎石等地基。
这种桩具有小直径、长长度、高拔力压缩或抗拉强度,安装简单,适用于需要快速启动的项目,如救灾工程,或者需要采用紧急基础解决方案的临时建筑。
技术交底抗拔桩技术交底是在涉及到抗拔桩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由建设方向技术专业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
抗拔桩技术交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计划,包括施工任务,人员配置及岗位安排等;2.工程监测,如何及什么时候对工程过程进行检测;3.技术处理,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突发状况;4.资源保障,如人力、机械、物资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保障计划。
抗拔桩技术是基础工程当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建筑工程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抗拔桩,并且在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都要严格把控,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浅议抗拔桩设计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浅议抗拔桩设计应考虑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5aad9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63.png)
浅议抗拔桩设计应考虑的几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项目越来越多,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建筑工程中桩基础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因此加强对其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抗拔桩设计的相关方。
标签:抗拔桩;设计;承载力引言:当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上部结构的需求或因持力土层埋深过深,运用天然地基则其综合造价较高时,桩基础应运而生。
随着城市立体化的蓬勃发展,大型地下汽车库也迅速侵占城市的地下空间。
地下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抗浮设计。
增加过多的地下室自重来抵抗水浮力,工期虽短,但整体工程造价较高;设置灌注桩作为抗拔桩,则工期较长,造价也不尽人意;恰当运用预制桩为抗拔桩,则施工工期短,施工场地整洁,其工程造价亦经济。
目前预制桩应用于抗拔桩设计,存在一些模糊,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抗拔桩基本要求1.1、抗拔桩材料要求抗拔桩的混凝土等级不宜过高,一般取C30、C35即可,桩身混凝土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2010)的相关规定。
桩身混凝土的材料、最小水泥用量、水灰比、抗渗等级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201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相关规定。
受力钢筋宜采用HPB300、HRB335、HRB400级钢筋,其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1.2、构造要求抗拔灌注桩纵筋的保护层厚度宜取50,抗拔桩配筋率应根据实际计算确定,并不应小于0.62~2%(小直径桩取高值)。
抗拔桩及因地震作用、冻胀或膨胀力作用而受拔力的桩,应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除此之外抗拔桩的构造还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4.1章相关要求。
2、抗拔桩设计2.1、同受压桩相同,抗拔桩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确定。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第8.5.9条,当桩基承受拔力时,应对桩基进行抗拔验算,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确定,并应加载至破坏。
桩基配筋要求.doc
![桩基配筋要求.doc](https://img.taocdn.com/s3/m/7612203e16fc700abb68fc60.png)
桩基配筋要求
桩基配筋要求?以下带来关于桩基配筋要求的灌注桩,相关内容供以参考。
1.配筋率:当桩身直径为300~2000mm 时,正截面配筋率可取0.65%~0.2%;对受荷载特别大的桩、抗拔桩和嵌岩端承桩应根据计算确定配筋率,并不应小于上述规定值;
2.配筋长度:
端承型桩和位于坡地岸边的基桩应沿桩身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
桩径大于600mm 的摩擦型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 桩长;当受水平荷载时,配筋长度尚不宜小于4.0/α;
对于受地震作用的基桩,桩身配筋长度应穿过可液化土层和软弱土层,进入稳定土层的深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3.4.6 条规定的深度;
受负摩阻力的桩、因先成桩后开挖基坑而随地基土回弹的桩,其配筋长度应穿过软弱土层并进入稳定土层,进入的深度不应小于2~3 倍桩身直径;
专用抗拔桩及因地震作用、冻胀或膨胀力作用而受拔力的桩,应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
3.对于受水平荷载的桩,主筋不应小于8φ12;对于抗压桩和抗拔桩,主筋不应少于6φ10;纵向主筋应沿桩身周边均匀布置,其净距不应小于60mm;
4.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宜为200~300mm;受水平荷载较大桩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桩身受压承载力时,桩顶以下5d 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当桩身位于液化土层范围内时箍筋应加密;当考虑箍
筋受力作用时,箍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定;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 时,应每隔2m 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 的焊接加劲箍筋。
以上是下面为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桩基配筋要求”等建筑相关的知识可以登入建设通进行查询。
抗拔桩以及抗拔工程桩如何进行裂缝控制及配筋.doc
![抗拔桩以及抗拔工程桩如何进行裂缝控制及配筋.doc](https://img.taocdn.com/s3/m/df035610a45177232f60a2a7.png)
抗拔桩以及抗拔工程桩如何进行裂缝控制及配筋1对抗拔桩以及抗拔工程桩如何进行裂缝控制及配筋。
1.按相关规范的公式计算的裂缝为近似值。
2.如果裂缝控制计算配筋量太大或桩截面内钢筋间距无法满足要求,则可虑如下方法设计:1)施加预应力首选考虑4根非预应力钢筋,做成骨架,然后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根据抗拔力进行计算,根据抗拔力计算大小考虑预应力,做法如图所示。
钢绞线锚固方式分为两种:一、在桩顶锁定。
二、在承台顶锁定,比较方便,但应考虑防水问题。
优点:(1)由于钢绞线强度较高,钢筋用量较少,比较经济。
(2)由于预应力的作用,桩体侧向微膨胀,摩阻力增大。
缺点:(1)工艺较复杂。
2)钢绞线外套钢管。
3)增加配筋量。
3.其它1)非腐蚀性环境中的抗拔桩,当桩身裂缝宽度满足设计要求,为提高其耐久性,可将桩身竖向主筋直径增加3mm,作为防腐蚀余量;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因增加钢筋直径有困难,考虑其钢筋直径较小,耐久性差,所以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二级,即混凝土拉应力不应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桩身不允许出现裂缝,抗拔钢筋增加防腐蚀余量的目的在于保证建筑物足够长的使用寿命,而不仅是保证设计使用年限中的安全。
3)腐蚀性环境中,考虑桩身钢筋耐久性,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出现了数起桩身抗拔破坏的事故,主要表现在主筋墩头与端板连接处拉脱,同时管桩的接头焊缝耐久性也有问题,因此,在抗拔构件中应慎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必须使用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预应力筋必须锚入承台;(2)截桩后应考虑预应力损失,在预应力损失段的桩外围应包裹钢筋混凝土;(3)宜采用单节管桩;(4)多节管桩可考虑通常灌芯,另行设置通长的抗拔钢筋,或将抗拔承载力留有余地,防止墩头拔出。
4)承受拔力的桩基,应同时验算群桩基础的抗拔承载力。
经计算,圆形截面桩正方形布桩16桩以下承台及承台梁下单排、双排桩,当桩中心距为3.5d时,群桩实体周边的边长大于各基桩周边长度之和,即不存在群桩抗拔控制计算的情况。
抗拔桩附加钢筋计算公式
![抗拔桩附加钢筋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bbb452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7.png)
抗拔桩附加钢筋计算公式在土木工程中,抗拔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结构,它能够有效地防止建筑物在地震或其他外部力量作用下发生倾斜或倒塌。
在抗拔桩的设计中,附加钢筋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能够增强桩的抗拔能力,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因此,正确地计算抗拔桩附加钢筋的数量和尺寸是非常重要的。
抗拔桩附加钢筋的计算公式是基于土壤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原理推导而来的,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地确定附加钢筋的数量和尺寸,从而保证抗拔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抗拔桩附加钢筋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
1. 抗拔桩附加钢筋的最大承载力计算公式。
抗拔桩附加钢筋的最大承载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P = As fy。
其中,P表示附加钢筋的最大承载力,As表示钢筋的截面积,fy表示钢筋的屈服强度。
这个公式的推导基于钢筋的抗拉能力和土壤的承载能力,通过合理地选择钢筋的数量和尺寸,可以保证抗拔桩的最大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2. 抗拔桩附加钢筋的最大侧向承载力计算公式。
抗拔桩在受到侧向力作用时,附加钢筋的最大侧向承载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P = As fyt。
其中,P表示附加钢筋的最大侧向承载力,As表示钢筋的截面积,fyt表示钢筋的屈服强度。
这个公式的推导基于钢筋的抗拉能力和土壤的侧向承载能力,通过合理地选择钢筋的数量和尺寸,可以保证抗拔桩在受到侧向力作用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3. 抗拔桩附加钢筋的最小埋设深度计算公式。
为了保证抗拔桩的稳定性,附加钢筋的埋设深度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抗拔桩附加钢筋的最小埋设深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D = K Ds。
其中,D表示附加钢筋的最小埋设深度,K表示一个经验系数,通常取1.5~2.0,Ds表示抗拔桩的直径。
这个公式的推导基于土壤的承载能力和抗拔桩的结构特点,通过合理地选择埋设深度,可以保证抗拔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抗拔桩附加钢筋的间距计算公式。
抗拔桩附加钢筋的间距对于整体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合理地设置钢筋的间距可以有效地提高抗拔桩的抗拔能力。
浅议抗拔桩配筋设计及裂缝控制
![浅议抗拔桩配筋设计及裂缝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6c5d90d949649b6648d747e4.png)
限承载 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
:
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 身承载力。
21 .. 2单桩 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
∑Aq* I , f
由于篇 幅有限 , 本文仅就单桩桩基进行讨论。 2 . 单桩竖向承载 力特征值 ( ) .3 1 单桩 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统计值 ) 除以安全 系数 后 的承载 力值 ,= 。 K 2
c n ol gu d rh evc a it misae n lmael t tts r x lie p ae t . e o so c luaigh v o t ln e es rie blyl t tts dut t mis e ee pa da p rnl M t d f ac lt a e r i n t i i a i i a a n y h n
题进行简要讨论。
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荷实验确定。
() 竖向抗拔极限 极限承载 力统计值 的确定应符合 1单桩
下列规 定 :
参 加统 计的试桩 结果 ,当满 足其极 差不超过 平 均值 的 3 ̄ ̄, 0o 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拔极限 承载力 。 / I () 2 当极 差超过 平均值 的 3% , 0 时 应分析 极 差过大 的原 因, 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 , 必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 () 3对桩数为 3 根或 3 以下 的柱 下承 台 , 根 或工程桩抽检
规定的变形限值 或达到耐久性 要求的某项限值 。
3 桩的配筋及裂缝控制
事 实上 , 抗拔桩的设计焦点往往归结到它的配筋设计 ; 而
根据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i B 0 1. 1)  ̄G 5002 0 矩形 、 ( 0 T 型、 T型和 I 倒 型截面的钢筋混凝 土受拉计算公式 :
抗拔桩(锚杆)布置问题的讨论 (2)
![抗拔桩(锚杆)布置问题的讨论 (2)](https://img.taocdn.com/s3/m/d21217040912a216147929b5.png)
抗拔桩(锚杆)布置问题的讨论发布: 2009-11-27 00:31 | 作者: histruct | 来源: 中国高层建筑网抗拔桩(锚杆)布置问题的讨论HIStruct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应用常见问题解析”的报告中提到抗拔桩(锚杆)布置问题,作者的叙述如下:(5)抗拔桩(锚杆)布置应注意的问题!!!抗浮桩的设计关键在于布桩。
工程实践中,根据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与浮力超重部分相平衡的原则。
设荷载标准值换算的均布荷载为40kN/m2,水浮力90 kN/m2,那么布桩所需抵抗的浮力为50 kN/m2,由此可能出现图(a)、(b)两种布桩模式。
在假定基础筏板刚度极大的情况下,桩顶反力均匀分布,这两种方式并无不妥之处。
通常筏板厚度在设计时并不是根据刚度来确定板厚,基础筏板刚度并不足以调整桩顶作用的均匀分布。
虽然按桩顶承担均匀的拉力来设计,但用于筏板受到极大的浮力上拱,使得靠近柱的基桩分担的浮力较小,而远离柱的基桩分担的浮力偏大。
pile.JPG筏板刚度愈小,这种不均匀分布的趋势则更为剧烈;极端的,当筏板抗弯刚度为0时,可以发现柱以外的基桩所平衡的水浮力并不是计算的50 kN/m2,而是90 kN/m2。
工程实践中已经发现因为不合理布桩设计导致的工程事故。
某些工程采用预应力管桩抗浮,少数基桩远离柱布置,那么这些基桩则率先破坏,从而余下的基桩被各个击破,导致抗浮桩设计失败。
因此应避免采取(b)方案,而应尽量将桩布置在柱下、基础梁下。
HiStruct认为作者的说法有待商榷:首先,筏板基础的厚度。
一般根据基础设计规范第8.4.10条的要求,筏板厚度不小于1/6的跨度,即是对刚度的要求。
当然实际设计中并不一定要做到如此厚,比如10m跨度可以做到1.2m厚的筏板,此时底板往往已经具有足够的刚度,协调桩的共同工作,而柱下的冲切问题也可以局部解决,但是假如筏板真的不按照刚度要求来做,那么冲切问题将难以控制。
抗拔桩以及抗拔工程桩如何进行裂缝控制及配筋
![抗拔桩以及抗拔工程桩如何进行裂缝控制及配筋](https://img.taocdn.com/s3/m/16f47e0b58fb770bf78a55ef.png)
对抗拔桩以及抗拔工程桩如何进行裂缝控制及配筋。
1.按相关规范的公式计算的裂缝为近似值。
2.如果裂缝控制计算配筋量太大或桩截面内钢筋间距无法满足要求,则可虑如下方法设计:1)施加预应力首选考虑4根非预应力钢筋,做成骨架,然后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根据抗拔力进行计算,根据抗拔力计算大小考虑预应力,做法如图所示。
钢绞线锚固方式分为两种:一、在桩顶锁定。
二、在承台顶锁定,比较方便,但应考虑防水问题。
优点:(1)由于钢绞线强度较高,钢筋用量较少,比较经济。
(2)由于预应力的作用,桩体侧向微膨胀,摩阻力增大。
缺点:(1)工艺较复杂。
2)钢绞线外套钢管。
3)增加配筋量。
3.其它1)非腐蚀性环境中的抗拔桩,当桩身裂缝宽度满足设计要求,为提高其耐久性,可将桩身竖向主筋直径增加3mm,作为防腐蚀余量;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因增加钢筋直径有困难,考虑其钢筋直径较小,耐久性差,所以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二级,即混凝土拉应力不应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桩身不允许出现裂缝,抗拔钢筋增加防腐蚀余量的目的在于保证建筑物足够长的使用寿命,而不仅是保证设计使用年限中的安全。
3)腐蚀性环境中,考虑桩身钢筋耐久性,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出现了数起桩身抗拔破坏的事故,主要表现在主筋墩头与端板连接处拉脱,同时管桩的接头焊缝耐久性也有问题,因此,在抗拔构件中应慎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必须使用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预应力筋必须锚入承台;(2)截桩后应考虑预应力损失,在预应力损失段的桩外围应包裹钢筋混凝土;(3)宜采用单节管桩;(4)多节管桩可考虑通常灌芯,另行设置通长的抗拔钢筋,或将抗拔承载力留有余地,防止墩头拔出。
4)承受拔力的桩基,应同时验算群桩基础的抗拔承载力。
经计算,圆形截面桩正方形布桩16桩以下承台及承台梁下单排、双排桩,当桩中心距为3.5d时,群桩实体周边的边长大于各基桩周边长度之和,即不存在群桩抗拔控制计算的情况。
下表列出正方形布桩不同承台桩数时群桩实体周边边长与各基桩周边长度之和相等时的n值(n为桩中心距与桩径的比值)。
桩基工程施工中的钢筋间距与配筋率控制与调整技术
![桩基工程施工中的钢筋间距与配筋率控制与调整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b39baa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6.png)
桩基工程施工中的钢筋间距与配筋率控制与调整技术桩基工程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可靠性。
在桩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钢筋间距和配筋率的控制与调整技术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就桩基工程施工中钢筋间距和配筋率的控制与调整技术进行探讨。
首先,钢筋间距是桩基工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
合理的钢筋间距可以保证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还能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通常情况下,桩身的钢筋间距应满足一定的要求。
在进行大直径桩施工时,钢筋的间距要保持一定的紧凑,以提高桩体的整体强度。
而在小直径桩的施工中,钢筋的间距可以相对宽松一些,以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
此外,还需根据不同土层的承载能力进行合理的调整,以确保桩身的稳定性。
其次,配筋率也是桩基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合理的配筋率可以保证桩体的抗弯、抗剪性能,同时还能提高桩体的承载能力。
一般来说,根据桩的设计要求和土层的承载能力,可以确定一个合理的配筋率。
在施工过程中,配筋率的调整非常关键。
如果配筋率过高,将导致钢筋的浪费和施工难度的增加,同时也会增加桩体的重量。
而配筋率过低,则会影响桩的强度和稳定性。
因此,在进行桩基工程施工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筋率调整。
在钢筋间距和配筋率的控制与调整技术中,施工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桩的设计要求和土层的承载能力。
在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钢筋的布置和配筋率的确定。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确保钢筋的间距和配筋率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发现有偏差或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整。
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钢筋间距、调整配筋率等方式进行调整。
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确保钢筋的布置和配筋率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桩的施工过程中与配筋有关的其他问题。
例如,在进行钢筋的安装时,需要保证钢筋的质量,并注意保护钢筋不受损坏。
在浇注混凝土时,要进行充分的振捣,以确保混凝土充分填充钢筋间的空隙。
桩基配筋要求
![桩基配筋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a4daa7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b.png)
桩基配筋要求
桩基配筋要求
1.配筋率:当桩身直径为300~2000mm 时,正截面配筋率可取0.65%~0.2%(小直径桩取高值);对受荷载特别大的桩、抗拔桩和嵌岩端承桩应根据计算确定配筋率,并不应小于上述规定值;
2.配筋长度:
(1)端承型桩和位于坡地岸边的基桩应沿桩身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
(2)桩径大于600mm 的摩擦型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 桩长;当受水平荷载时,配筋长度尚不宜小于4.0/α(α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3)对于受地震作用的基桩,桩身配筋长度应穿过可液化土层和软弱土层,进入稳定土层的深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3.4.6 条规定的深度;(4)受负摩阻力的桩、因先成桩后开挖基坑而随地基土回弹的桩,其配筋长度应穿过软弱土层并进入稳定土层,进入的深度不应小于2~3 倍桩身直径;
(5)专用抗拔桩及因地震作用、冻胀或膨胀力作用而受拔力的桩,应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
3.对于受水平荷载的桩,主筋不应小于8φ12;对于抗压桩和抗拔桩,主筋不应少于6φ10;纵向主筋应沿桩身周边均匀布置,其净距不应小于60mm;
4.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宜为200~300mm;受水平荷载较大桩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
桩身受压承载力时,桩顶以下5d 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当桩身位于液化土层范围内时箍筋应加密;当考虑箍筋受力作用时,箍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定;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 时,应每隔2m 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 的焊接加劲箍筋。
抗拔桩桩头钢筋做法
![抗拔桩桩头钢筋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c2119e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4.png)
有关“抗拔桩桩头钢筋”的做法
有关“抗拔桩桩头钢筋”的做法如下:
1.钢筋笼制作与吊放:桩基钢筋笼在钢筋场集中制作,钢筋加工完后组织监理共同对钢
筋笼进行验收检查。
钢筋笼运至现场需采取上覆盖下支垫措施。
钢筋笼安放采用汽车吊,通过平衡吊具起吊钢筋笼,先调运至空口上方1m处,精确对准后逐节下放,声测管的连接采用螺纹套管连接,对每根声测管进行注水检查,并在连接接头上下各1m处用铁丝将声测管与钢筋笼进行绑扎固定,确保声测管顺直牢固。
2.钢筋笼的定位:为了保证钢筋笼居于钻孔中心,需在笼身外侧设置定位环。
定位环呈
“U”型,采用φ8钢筋制作,平面长度25cm,高度45cm,沿钢筋笼走向间隔3m设置一组,每组4个,焊接于主筋上。
3.钢筋保护层:钢筋保护层为55㎜。
4.桩头钢筋安装复合隔离套管:桩体钢筋笼顶部下放至孔口处,在截桩面以上竖向主
筋,声测套管上安装复合隔离套管,自其底口喷入膨胀剂,并用宽体扎带封死套管底口,再从其顶口向套管内灌入填充物,灌至钢筋顶端对折封死,安装完成后在孔口安装可伸缩限位吊筋,下放钢筋笼。
5.浇注混凝土:每根桩的浇注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置。
必须控制最后一次灌
注量,桩顶不得偏低,超灌高度为0.8~1.0m,凿除泛浆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达到强度设计值。
抗拔桩补桩方案(1)
![抗拔桩补桩方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6b1a61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d.png)
抗拔桩补桩方案(1)
抗拔桩接桩方案
根据x#楼南侧地质情况,为了保证抗拔桩进入持力层,现场成孔时加深30cm。
由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较小,造成钢筋笼下沉,剔完桩头后,发现有些抗拔桩的锚入连梁钢筋短了15cm左右(要求64cm),为了保证锚入钢筋的长度,我项目部提出以下处理方案:一、钢筋焊接处理顺序
焊机准备→核对桩身钢筋→切割调直钢筋→钢筋焊接
二、接桩施工方法
1、桩身钢筋锚固长度不够的处理,将原桩身主筋按规范要求,将焊接头位置相互错开,钢筋端部若有弯折,扭曲时应予调直和切割,然后采用搭接单面焊,焊缝长度为10d焊接。
2、桩身钢筋调直时弯断的处理,将桩顶主筋弯断处的混凝土凿下200-300mm然后将主筋表面及焊接部分清除干净。
钢筋端部若有弯折扭曲时,应予调直和切割。
同样采用搭接单面焊,焊缝长度为10d。
3、对焊点无法错开在同一截面上的处理。
在桩顶主筋间隙处凿4个深400mm孔洞,再插入4根1040mm 20进行植筋,增加锚固钢筋的根数。
在处理时清洗并凿毛以利于新旧混凝土的连接。
混凝土浇灌前,再
次清理桩顶,以保证桩顶干净。
三、焊接质量要求
1、桩身主筋接头焊接前,焊接端钢筋应预弯,并应使两端钢筋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2、搭接施焊前,应采用两点固定,然后在搭接焊缝中引弧焊接,在端头收弧前应填满弧坑,并应使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的始端和终端焊缝饱满。
3、搭接焊缝应饱满,不得有气泡和夹渣现象,焊缝应平整光滑,冷却后应将焊渣清除干净。
xxxx基础公司
xxxx-xx-xx。
桩基工程中的钢筋配筋与浇筑要点
![桩基工程中的钢筋配筋与浇筑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5ae2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3.png)
桩基工程中的钢筋配筋与浇筑要点在桩基工程中,钢筋配筋与浇筑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钢筋作为混凝土结构的骨架,起着承受荷载和提高强度的作用。
良好的钢筋配筋设计和合理的浇筑方法对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钢筋配筋是桩基工程中的重要步骤。
正确的配筋设计可确保桩基的力学性能满足工程要求。
配筋设计应根据工程的荷载要求、土层条件和设计标准进行。
钢筋的直径和间距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并在设计中留出足够的覆土层厚度来保护钢筋不受腐蚀。
此外,应根据结构的承载要求和要求的柱间距离等因素,进行纵向和横向的钢筋配筋设计。
其次,钢筋的材质也是需要注意的。
常见的钢筋材料有普通碳素钢和高强度钢。
普通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和韧性,适合大多数工程。
而高强度钢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用于承受更大的荷载。
在钢筋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经济性进行权衡。
其次,浇筑是桩基工程中的一项关键工序。
浇筑过程需要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并保持施工过程中的标准操作。
首先,需要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和搅拌,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拌合过程中需要注意水灰比、拌合时间和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
其次,在浇筑过程中需要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连续性,防止出现冷接缝和空洞等质量问题。
此外,密实和振捣也是浇筑过程中需要重视的环节。
密实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度和强度,确保桩体的整体性能。
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气和水分,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
振捣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桩体的一致性和均匀性,避免出现浇筑不密实的情况。
此外,浇筑还需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对混凝土的凝固和强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和强度降低。
湿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养护过程,过高的湿度会导致混凝土的水分丧失过快,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受阻。
最后,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监理和质量检测人员进行现场巡查和记录。
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灌注桩抗拔设计探讨
![灌注桩抗拔设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e59453dfab069dc502201fb.png)
灌注桩抗拔设计探讨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促使城市建设的进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地下结构的抗浮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现行设计规范,简述了灌注桩的抗拔设计要点,分析了地基土对抗拔桩的支承力和按桩身材料确定桩身承载力,抗拔桩的配筋和裂缝计算;以工程实例计算分析了抗拔桩的抗拔承载力,明确抗拔桩设计的核心问题是配筋和裂缝控制;对抗拔桩的抗浮设计作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抗拔承载力配筋裂缝1.引言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大批功能齐全、造型新颖的建筑陆续涌现,特别是大型高层建筑,更是日新月异。
由于建筑物基础及自身功能需要,一般均建有地下室,这些使得建筑物基础承受竖向压力的同时也要承受拉力。
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经常遭遇暴雨天气,地下室及地下构筑物承受的水浮力成为主要作用力,桩体承受较大的上拔力,故普通的桩显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而产生了承受竖向抗拔力的桩,也就是抗拔桩。
2.桩的设计(1)抗拔桩的传力机理,对于一般工程桩来说抗拔力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提供。
当竖向力施加于桩顶时,上部桩身首先受到拉伸产生相对于土体的向上位移趋势,于是桩周土体在桩侧界面上产生一个向下的摩阻力,荷载沿桩向下传递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这种摩阻力并通过它向土中扩散的过程,上部的位移总是大于下部,因此上部的摩阻总是先于下部发挥出来。
当桩侧总摩阻力达到极限时,桩便发生急剧的、不停滞的上拔而破坏。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一2011)第8.5.6/1指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6/1 指出: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建筑桩基,基桩的抗拔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确定。
可见,我国的基础规范规定:单桩抗拔承载力由静载试验确定。
由此可知,试桩应当反映工程桩的特征,包括类型、几何特征(如桩的截面尺寸、有效长度)、材料特征(如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土层特征、施工要求等,这样才能将试桩的结果用于工程桩。
关于抗拔桩分段配筋的讨论
![关于抗拔桩分段配筋的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65395e4869eae009581bec40.png)
关于抗拔桩分段配筋的讨论摘要:抗拔桩的设计中,桩身配筋除了满足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要求外,还需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桩身的裂缝控制验算,抗拔桩设计的关键其实就是配筋的设计和裂缝的控制。
桩身的轴力随着基桩埋深的加深减小,抗拔桩的轴力减小,以桩顶最大轴力设计桩身通长钢筋是不经济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抗拔桩进行分段配筋,以节省造价。
关键词:抗拔桩,抗拔桩裂缝验算,抗拔桩分段配筋。
1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可使用的建设面积急剧下降,地上的使用空间越来越小,对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大。
地下室基础埋深越来越深,通常情况下,都存在抗浮问题,可采取增加压重或设置抗浮构件等措施来抵抗水浮力,设置抗拔桩是最为普遍的方法。
2抗拔桩受力原理抗拔桩通常也叫做抗浮桩,是指当建筑工程地下结构在低于周边土壤水位,建筑物底板或基础存在浮力作用时,建筑物本身的自重及压重不足以抵消土壤中水对结构产生的上浮力而布置的桩。
抗拔桩的主要作用机理是依靠桩身与土层的摩擦力来抵抗轴向拉力。
抗拔桩属摩擦桩,其工作原理与摩擦型承压桩是非常相似的,都是桩侧摩阻力以剪力的形式传递给桩周土体,但是抗拔桩与承压桩的侧摩阻力的方向是完全相反的,当抗拔桩受到拉拔荷载时,桩相对土向上运动,桩侧表面开始受土向下摩擦阻力,荷载通过侧阻力向桩周土中传递。
抗拔桩周土产生的应力状态、应力路径和土的变形都不同于承压桩,所以抗拔的摩阻力一般小于承压的摩阻力,因此在计算桩侧摩阻力时,抗拔桩比承压桩多了一个抗拔系数λi,根据桩周土类别的不同,规范中λi取值范围为0.5~0.8,砂土中抗拔摩阻力比抗压小的多,而在饱和粘土中,较快的上拔可在土中产生较大的负超静孔隙水压力,可能会使桩的拉拔更困难,但由于其不可靠,所以一般不计入抗拔力中。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基桩构造要求,灌注桩正截面应按规定配置钢筋,配筋率0.65%~0.2%,对于受荷载特别大的抗拔桩应根据计算确定配筋率,抗拔桩应通长配筋。
抗拔试验桩(锚杆)设计注意点
![抗拔试验桩(锚杆)设计注意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bd2367f242336c1eb95eac.png)
抗拔试验设计注意点基桩抗拔载荷试验要点:1、《地规》附录T.0.2试桩钢筋按钢筋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拉力应大于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25倍。
2、《地规》附录T.0.5当采用工程桩作试桩时,桩的配筋应满足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桩的裂缝宽度控制条件,可采用分段配筋。
【建议单独设置抗拔试验桩,则可不控制裂缝,特别是预制桩用工程桩做抗拔试验,会出问题。
】锚杆抗拔载荷试验要点:锚杆分为基本试验和验收试验,基本试验为极限抗拔试验,验收试验规定永久锚杆达到特征值的1.5倍、临时锚杆达到特征值的1.2倍。
对于抗浮锚杆,由于不做试锚杆,现场验收一般按基本试验做。
1、《地规》附录Y.0.1验证杆体与砂浆粘结强度特征值的试验达到极限状态,试验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大于预估破化荷载的1.2倍;。
2、《地规》附录Y.0.2试验时最大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9倍。
【0.9的倒数既是1.11,即标准值的1.11倍。
】3、《地规》附录Y.0.10-1试验大荷载按0.85Asfy确定。
【0.85的倒数既是1.176,即设计值的1.176倍。
】3、《边坡规范》附录C.2.2试验时最大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标准值的0.85倍,普通钢筋不应超过其屈服值的0.9倍。
【0.9的倒数既是1.11,即屈服值的1.11倍。
】3、广东《地规》规定:最大试验荷载产生的应力不超过钢丝、钢绞线、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8倍。
【0.8的倒数既是1.25,即标准值的1.25倍。
】4、《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中9.1.1条规定锚杆最大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极限承载力的0.8倍。
【0.8的倒数既是1.25,即钢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1.25倍。
】综上所述,试验锚杆杆体的强度标准值建议取试验荷载的1.25倍,即抗拔特征值的2.5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抗拔桩分段配筋的讨论
摘要:抗拔桩的设计中,桩身配筋除了满足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要求外,还需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桩身的裂缝控制验算,抗拔桩设计的关键其实就是配筋的设计和裂缝的控制。
桩身的轴力随着基桩埋深的加深减小,抗拔桩的轴力减小,以桩顶最大轴力设计桩身通长钢筋是不经济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抗拔桩进行分段配筋,以节省造价。
关键词:抗拔桩,抗拔桩裂缝验算,抗拔桩分段配筋。
1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可使用的建设面积急剧下降,地上的使用空间越来越小,对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大。
地下室基础埋深越来越深,通常情况下,都存在抗浮问题,可采取增加压重或设置抗浮构件等措施来抵抗水浮力,设置抗拔桩是最为普遍的方法。
2抗拔桩受力原理
抗拔桩通常也叫做抗浮桩,是指当建筑工程地下结构在低于周边土壤水位,建筑物底板或基础存在浮力作用时,建筑物本身的自重及压重不足以抵消土壤中水对结构产生的上浮力而布置的桩。
抗拔桩的主要作用机理是依靠桩身与土层的摩擦力来抵抗轴向拉力。
抗拔桩属摩擦桩,其工作原理与摩擦型承压桩是非常相似的,都是桩侧摩阻力以剪力的形式传递给桩周土体,但是抗拔桩与承压桩的侧摩阻力的方向是完全相反的,当抗拔桩受到拉拔荷载时,桩相对土向上运动,桩侧表面开始受土向下摩擦阻力,荷载通过侧阻力向桩周土中传递。
抗拔桩周土产生的应力状态、应力路径和土的变形都不同于承压桩,所以抗拔的摩阻力一般小于承压的摩阻力,因此在计算桩侧摩阻力时,抗拔桩比承压桩多了一个抗拔系数λi,根据桩周土类别的不同,规范中λi取值范围为0.5~0.8,砂土中抗拔摩阻力比抗压小的多,而在饱和粘土中,较快的上拔可在土中产生较大的负超静孔隙水压力,可能会使桩的拉拔更困难,但由于其不可靠,所以一般不计入抗拔力中。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基桩构造要求,灌注桩正截面应按规定配置钢筋,配筋率0.65%~0.2%,对于受荷载特别大的抗拔桩应根据计算确定配筋率,抗拔桩应通长配筋。
一般在抗拔桩的设计中,配筋除了满足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要求外,还需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桩身的裂缝控制验算。
随着基桩埋深的加深,抗拔桩的轴力减小,所以所需的钢筋截面面积也相应减少,,若按桩顶的最大轴力设计计算基桩桩身钢筋,并以此钢筋等截面通长布置桩身,会造成一定的浪费,而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构造要求,抗拔桩桩身钢筋可变截面通长配筋,由此可对抗拔桩进行分段配筋,以提高抗拔桩的经济性。
3抗拔桩的设计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物基础存在浮力作用时,应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抗浮稳定性应符合下式要求:
(1)
式中:Kw –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一般情况下可取1.05。
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为恒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水浮力应取最高设计水位工况下浮力作用值,也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当不满足抗浮要求时,设置抗拔桩。
对于设计等级为甲、乙级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现场上拔实验确定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
群桩的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难以通过实验确定的,可通过计算确定,对于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桩基可通过计算确定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但应进行工程桩抗拔静载实验检测。
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承载力极限标准值:
(2)
抗拔桩基承载力验算:
(3)
式中:N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基桩拔力;Gp –基桩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抗拔桩桩身正截面设计应满足受拉承载力:
(4)
式中: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桩顶轴向拉力设计值。
在目前我们的工程应用中,一般都采用的是普通非预应力钢筋,因此该公式简单表示为:
(5)
也就是说,拉力设计值全部由桩身纵向钢筋承担,用这个公式可以算出桩身主筋配筋量As,保证桩身钢筋强度满足要求。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问题即桩身裂缝控制的问题:由于抗拔桩长期处于地下水环境,根据耐久性规定,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按环境类别和腐蚀性介质弱、中、强等级诸因素划分抗拔桩裂缝控制等级,对不同裂缝控制等级桩基采取相应措施,一般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对于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一级和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二级裂缝控制等级基桩,宜使用预应力钢筋,而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允许出现裂缝的三级裂缝控制等级基桩,应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裂缝最大宽度wmax,使其不超过裂缝宽度限值,即。
根据环境类别的不同,根据规范验算的裂缝宽度,从而保证桩身钢筋的耐久性即保证构件在正常使用期内能正常发挥其承载力。
实际上,控制裂缝的问题就是控制钢筋应力的问题,即主筋配筋量As的大小问题。
按荷载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
(6)
式中:σs-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普通钢筋应力。
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下,轴向受拉构件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的应力:
(6)
式中:N q-按准永久组合计算的轴向力值;A s-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
由式(2)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基桩埋深的加深,抗拔桩的轴力减小,所以所需的钢筋截面面积也相应减少。
由此看出,在往常的抗拔桩配筋设计中,往往按桩顶的最大轴力设计计算基桩桩身钢筋,并按该钢筋截面面积沿桩身通长配置,这显然即不经济也不合理,当然我们也不能随着埋深的加深,沿每个基桩截面配置不同钢筋截面,这在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是不可行的,考虑的施工可操作性,可以对抗拔桩进行分段配筋,建议分成两段配筋,不宜超过三段。
具体的分段配筋位置应结合实际工程情况确定。
配筋分段交接处基桩轴向力设计值:
(7)
式中:li-第一段配筋区域桩周各土层厚度。
4工程实例
我们通过以下一个例子对抗拔桩的分段配筋设计进行简单的了解。
【例题】已知某地下车库采用抗拔桩,桩径D=600mm,桩身混凝土等级C35,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a= 500kN,底板底水浮力Ff=58.40Kn/ m2,恒载G=53.84Kn/m2,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lim=0.2mm,钢筋保护层厚度Cs=55mm ,桩身钢筋采用HRB400,柱网尺寸:8.1m x8.1m,αcr=2.7。
根据已知条件及(1)式:柱下可采用单柱单桩布置。
第一段桩身配筋:
正截面受拉承载力验算:根据(4)式,按桩顶轴向拉力设计值
N顶= Rp=1.35 Ra=675kN,计算配筋取值10根16(AS =2011mm2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验算:
Nq= (Ff –G)x8.1x8.1=300Kn
裂缝满足要求
第二段桩身配筋:
第一、二段配筋交接处桩轴向拉力设计值
,其中li为第一段配筋桩周各土层厚度,计算参考第一段桩身配筋计算,不再列举,配筋取值:8根16,W=0.199mm<Wlim,满足要求。
5结语
(1)抗拔桩设计的关键其实是配筋的设计和裂缝的控制。
(2)桩身的轴力随着基桩埋深的加深减小,抗拔桩的轴力减小,以桩顶最大轴力设计桩身通长钢筋是不经济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抗拔桩进行分段配筋,以节省造价。
(3)因施工期间停止降水前及正常使用工况下水位的变化,抗拔桩一般兼有承压桩的功能,所以抗拔桩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同时满足承压桩的各项要求。
(4)钢筋分段位置的设置,应结合地质情况及施工可操作性而确定。
(5)由于采用抗拔桩时,其产生抗拔力伴随位移发生,过大的位移量对基础是不允许的,抗拔力取值应满足位移控制条件,一般为100mm。
(6)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后注浆工艺能提高桩的侧摩阻力,在平时的设计中,多用于承压桩的设计,其实也能用于抗拔桩的设计中,后注浆工艺能有效的提高桩侧摩阻力,可有效的控制桩径、桩长,节省桩基础的成本。
本文对此工艺不再讨论。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基础工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