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精选1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精选13篇)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狡猾的狐狸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
前三段讲乌鸦和狐狸是近邻,乌鸦给孩子找到一片肉,狐狸想吃乌鸦叼着的肉。
第四至第八段具体讲狐狸骗取乌鸦那片肉的经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狐狸的3次施计和乌鸦的3次反应是教学的重点;对寓意的理解是难点。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一)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狐狸的本性是什么吗?(狡猾)你们见过乌鸦吗?它和黄鹂、孔雀、百灵鸟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吗?(不漂亮)它的叫声好听吗?(不好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了这一课之后大家就知道了。
(二)板书:狐狸和乌鸦。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带生字的词语圈出来读两遍。
2.在自然段的前面标出序号。
3.边读边思考:狐狸是怎样把乌鸦叼的肉骗到手的。
4.看看课文插图画的是哪一自然段的内容。
三、检查学习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卡片,用指名读或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
2.检查“一”字的读音。
出示卡片:一天、一眼、一片、一看、一张。
3.提问: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然后请8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小结:大家在这节课学习得很认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会更积极主动。
作业: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各自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
(一)学习一至三自然段。
让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听第一自然段的录音,提问:你通过听和看知道了什么?(乌鸦住在树上的窝里,狐狸住在树下的洞里,它们是邻居,互相比较了解。
)同时利用插图认识“窝”和“洞”。
导言:这两个邻居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课文。
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边听边想: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乌鸦找到一片肉,心情怎样?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狐狸看到乌鸦叼着肉怎样了?它心理会想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大家齐读:
很高兴还可以怎样说(特别高兴、十分高兴、很得意。
)从哪儿看出乌鸦很得意?(它叼着肉站在树枝上,正在显示自己。
)
乌鸦正得意,被谁看见了?(狐狸)。
狐狸看见肉后怎样了?(馋得直流口水),直流是什么意思?(不停地流)这说明狐狸馋到了极点,想马上把肉吃到嘴。
(二)学习四至八自然段。
导言:狐狸馋成这样,会怎样做呢?下面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四、五、六、七自然段。
提问:开始狐狸是怎样做的?(它想了想)“想了想”是指狐狸在干什么?(在暗暗打主意)你知道它在想什么?(我得想个办法,让乌鸦张嘴把肉掉下来。
)接着它又是怎样做的呢?(它向乌鸦说了三次话。
)让学生画出狐狸说的话和乌鸦听后有什么反应的句子。
理解重点词句。
提问:狐狸第一次对乌鸦说了什么?说话时表情怎样?狐狸为什么要笑着对乌鸦说话,为什么要用“您”“亲爱的”这些词?(表示亲近、友好,想得到乌鸦的好感。
)这时乌鸦有什么反映?(不作声)它为什么不作声?(因为嘴里叼着肉,不便回答。
)
提问:看见乌鸦不作声,狐狸又说了些什么?它问候乌鸦孩子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关心乌鸦的孩子讨好乌鸦)这回乌鸦又有什么反应?(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看了狐狸一眼”说明什么(说明乌鸦有些动心了。
)
提问:狐狸看到乌鸦有些动心了,接着又说了什么?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奉承、吹捧乌鸦,让它更加得意,好张嘴唱歌。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张嘴唱歌,肉被狐狸叼走了。
)
小结:狐狸不用向乌鸦要,也不用抢,而是通过亲近、讨好和吹捧,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手,说明狐狸怎么样?(狡猾)爱吸奉承话的乌鸦怎样了?(上当了)
第三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
二、指名读全文
三、指导朗读
1.读狐狸说的三次话。
第一次说的话要用友好、尊敬、问候的语气读。
第二次说的话要用亲近、关切的语气读。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赞美和请求的语气。
2.读乌鸦发出的声音“哇……”时,声音要适当放低、拉长。
四、讨论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别有用心的人做坏事,总爱采取狡猾的欺骗手段,花言巧语,奉承讨好,如果只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就会上当受骗。
)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1.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2.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的书写。
肉:共六画,笔顺是冂、内、肉。
掉:右上是“上”,不是“十”。
窝:不要写成宝盖儿。
羽:两个“习”要写窄些。
3.每个生字写两遍。
4.指导完成课后第二、三题。
(郭桂琴)
《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篇2
一、教学要求:
1、会认会读本课生字、生词。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3、知道乌鸦上当的原因是因为喜欢听奉承话。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以前在你的印象里,狐狸和乌鸦他们是怎样的动物?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看看这个故事中的狐狸和乌鸦是什么样的?
(二)自读课文
(微机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画出要求会写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找出自然段,标上序号。
4、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哪不懂?
(三)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
2、说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哪不懂?
(四)深入学习课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学完课文后这些问题自然就明白了。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
谁想给大家读一下第一、二、三自然段?(指名读)
你从这几段中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学习课文4—8自然段
下面同学们认真读课文4—8自然段,小组间去讨论以下问题:
(微机出示)小组讨论:
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是怎么说的?乌鸦是怎么做的?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认真读书,仔细体会,开动脑筋,展开想象。
再表演表演。
全班交流:
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
每次都是怎么说的?乌鸦又是怎么做的?你想读第几次?读给大家听。
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比如第一次,狐狸想了想再说,他在想些什么?(学生发言)听了狐狸的问候,乌鸦没有回答。
乌鸦又可能想些什么?(学生发言)
再指名读这一段。
那么第二次呢?他们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同桌之间把这一段表演表演。
用你的动作和语言把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表达出来。
(选两名表演)
再指名读这一段。
接着来看第三次,狐狸和乌鸦又是怎么想的呢?看谁说出更精彩的答案。
(学生自由发言)
乌鸦的羽毛真的比麻雀好看吗?他的叫声真的很好听吗?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
(微机出示,乌鸦和麻雀的图片,让学生比较谁好看。
微机演示乌鸦的叫声,让学生听一听。
)根据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狐狸说的话比一比你觉的狐狸怎么样?那么乌鸦听了这些表扬自己动听的话, 在想些什么?这次乌鸦可真的上当了。
带着你的理解给大家读6、7自然段。
最后肉被谁叼走了?(狐狸)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最后,乌鸦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肉被狐狸叼走了,这时乌鸦又会想些什么?(学生发言)乌鸦痛恨的仅仅是狡猾的狐狸吗?他更加痛恨谁?他又会怎么想?(学生发言)
3、总结板书:
大家想象的太好了,回过头来想一想,狐狸用什么办法骗走了乌鸦的肉?(板书:花言巧语)你觉得这只狐狸怎么样?(板书:狡猾、可恨)乌鸦的下场是什么?(板书:上当受骗)你觉得乌鸦怎么样?(板书:愚蠢、可怜)学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
同学们,我们既不能像乌鸦那样爱听奉承话,更不能像狐狸那样去欺骗别人。
我们要从小做一个聪明善良的人。
4、欣赏课文录像。
5、同桌间分角色朗读课文。
6、布置作业:每个小组课下把这个故事演一演,活动课上举行一个童话剧专场表演。
反思:
《狐狸和乌鸦》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爱听好听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简笔画和语言相结合的形式引出课题,使学生寓言中的两个形象有了初步的印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同时,在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大概意思。
“直流口水”是本课的重点短,围绕这个短语我采用了三个教学步骤:一是通过问“直流口水”是怎么流口水?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直”;二是通过课件展示狐狸具体馋的样子,自然而然将词语本意的理解与课文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体现了情景教学中“形真”的特点,在学生头脑中对狐狸馋的程度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加深了理解。
狐狸和乌鸦的三次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内容,通过读和创设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狐狸说话的内容和意图,由两位学生扮演狐狸和乌鸦,其余学生担任法官,在形象的表演中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由于计算机水平有限,课件不太理想,如能是动画的再配上音乐,学生理解就更深刻了。
教学手段不丰富,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篇3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极其生动活泼的短文,通过狐狸三番五次的“花言巧语”,乌鸦的“没有回答”、“看了一眼”到“非常得意”,勾勒出狐狸的丑恶嘴脸和乌鸦的“笨拙”与“骄傲”。
对于读惯了韵文类的课文的孩子们来说,学习这篇课文更是兴致高涨。
在教学前,我先出示课文的第一幅插图,然后再让学生考虑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做填空题:()的狐狸,()的乌鸦。
在孩子们眼中,他们的认同都是一致的,他们说“狡猾的狐狸,蠢笨的乌鸦”,都认为乌鸦肯定会上狐狸的当。
于是,我再让孩子们带着好奇朗读了课文,从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彩及其人物的个性特点。
在巡视指导时,看得出孩子们都朗读得非常认真。
在分小节读课文时,读的人忘情,听
的人更是仔细。
期间,我又强调孩子们注意其中人物的动作、神情的描写,语气的表达,注重感情色彩。
这样通过学生有次序的解答,我再适当的板书,简笔画,乌鸦“受骗”的过程一目了然。
最后,我让学生总结“乌鸦上当”的原因。
孩子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最后的结论是“乌鸦听好话,上了当”。
继而过渡到“现实生活中不要轻信花言巧语”。
孩子们真聪明,在耳濡目染中,在积极探索中,他们已经能体会到这个道理。
课文虽简短,意义却深刻。
在巩固练习中,我又穿插了分角色朗读,上台表演等练习,取得的效果较好。
在表演中,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感受得多,体会自然也深。
课堂是“练兵场”,然而课外也不可忽视。
课余,我又向学生介绍了其他一些童话小故事,我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即使一遍不懂,多读,总有“读透”的一天。
我告诉学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会读,会说,会用,便是“读书”的精华所在。
《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篇4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92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五
第一课时
溪潭中心小学二年级张蕴霞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喜欢听好话就会上当受骗的道理。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教学重点:明白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受骗。
教学用具:挂图、生字卡片、乌鸦、狐狸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出示乌鸦和狐狸的头饰,问:这是什么?(这节课我们上狐狸和乌鸦)
2、乌鸦和狐狸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听录音朗读。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标生字,并看看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
2、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课文第一段。
三、细读课文
1、齐读第一段,这段有几句话,说了什么?(并解决有关问题出示生字)
ya dong
鸦洞
小结: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一个住树上,一个住树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指名读第二段
(1)乌鸦为什么事高兴?(给孩子找到一块肉),可见他很爱自己的孩子。
(2)这时给谁看见了呢?(狐狸)
3、指名读第三段
(1)狐狸看见后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会怎么样?(馋得直流口水)
(2)这时狐狸会怎么想?(想办法吃到这块肉)
它想什么办法呢?
四、讲读课文第四、五、六、七段
1、狐狸想什么?为什么想了想后才说?(想如何逗乌鸦开口,以便把肉骗到手)
2、乌鸦有反应吗?为什么?(不做声,乌鸦对这位邻居有戒备之心,察觉它不怀好意,没有理睬它。
)
第二次
(1)狐狸又说什么?为什么向乌鸦问它的孩子好?(狐狸狡猾,想用孩子的事来打发父母的心,引诱对方开口。
)
(2)乌鸦又是怎样反应的?
乌鸦是爱孩子的,它看了狐狸一眼,说明它心里有些动了,但是它没有忘记嘴里的那块肉,
第三次
(1)狐狸又对乌鸦说了些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呢?
(2)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呢?结果呢?
齐读最后一段:
狐狸行骗的结果怎么样。
板书设计:
狐狸乌鸦
您好乌鸦不做声
孩子好看,不做声
羽毛漂亮嗓子好得意唱
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piào liang máquè
(1)您的羽毛真(),()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
wū yā dé yì jí le
(2)()听了狐狸的话,(),就唱起歌来。
二、填空。
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
第一次是向乌鸦__________,乌鸦__________;第二次向乌鸦的__________,乌鸦还是__________;第三次赞美乌鸦的羽毛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乌鸦听了狐狸的话__________,就__________。
结果刚一张嘴,__________就掉下来了,狐狸叨起肉走了。
这是因为乌鸦__________,才上了狐狸的当。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本文转载自
《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篇5
作者:姚华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7
《狐狸和乌鸦》教学思辩
姚华
《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有趣。
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就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看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而让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恰恰能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要,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
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偷懒”,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一
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空间,多一点表现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
有位专家说:“这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失败的一件事,就是让学生们安静地坐在桌子边,而不让他们合作做一件事。
”这是颇有道理的。
首先,合作学习能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以及表现自己的机会。
我们知道,在全班开展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露脸表现的机会很少,锻炼交流的机会有限。
而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化整为零,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和交流的机会,能搭起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感到有被别人尊重的愉悦的机会。
其次,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发了课程资源。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
再次,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因为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是未来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合作学习就能培养学生这种能力。
二、注意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后劲。
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应充满鲜活生命力,因为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底子、自己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
加之新课程标准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所以,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也要纳入很多弹性灵活的成分。
本教学设计试图在活动化的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给师生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提供激发灵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目标的空间。
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孩子内心深处的潜力,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展课文内容。
教师在安排学生表演故事内容时,启发学生可以把乌鸦受骗上当后的心情表演出来。
通过这样的启发,教学内容开放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学会开放的思维方式,思维活化了,才有可能创新。
通过想像当时情景,深入理解角色思想,体会不同的情感;通过表演故事,续编故事,放飞学生的思想,任他们在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里振翅翱翔,尽显风采。
三、注意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以读为主是本教学设计所体现的又一要点。
坚持以“读”为主线,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情地去学习朗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例如:通过对狐狸的语言分析,可以看出狐狸心里的想法:想方设法骗取乌鸦嘴里的肉;通过对乌鸦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乌鸦心里的想法:愿听好话,虚荣心强。
所以,我多次设计了“狐狸、乌鸦是怎么想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想象思维的训练点,并启发学生在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大胆地说。
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强化了读的训练。
而且在训练中注意了训练的层次性和广泛性。
另外采用启发学生丰富想象,大胆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人人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量的训练,达到发展语言与智力,培养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教学目标。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本文转载自
《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对新知识点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是如何进行意义建构的?学生通过小组自学,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狐狸的表情,使学生的表情读得以发展,并且练习“得意极了,直流口水”等词的用法培养逆向思维。
2、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其进行说话练习,练习有感情地读课文,进行创造性想象说话。
3、技能目标初步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勇于表现自我。
师生间平等、民主;学生间团结、合作、友好、竞争。
教育技术手段
1、电脑动画:利用电脑动画便于学生讨论狐狸的表情与语气。
2、投影仪:利用投影集中归纳问题,练习说话。
教与学过程步骤
课前活动(用词造句)
板书课题:6、狐狸和乌鸦
交代目的:感情读课文,学习词语练习说话。
一、指名读一段
师: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二、指名读二段
师:这时乌鸦会想些什么?(想象说)
三、学习第三段
狐狸看见乌鸦嘴里的肉有什么反应?
词语‘直流口水’---说话练习
四、狐狸为了骗肉怎么做的?乌鸦有什么反应?
生:在书上划出相应的句子。
投影:学生到前面演示自己画的句子。
(读)
动画:观察狐狸的表情
分组讨论:狐狸的话应该怎么读?
指名汇报
表情读训练:狐狸的三次话
1、您好!亲爱的乌鸦!
2、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3、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指名读---》讨论优缺点---》指名读加动作练习
分组:(练习表演狐狸和乌鸦——》指名表演)
词语‘得意极了’——》
说话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五、想象说话(续尾)
师:狐狸钻到洞里之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小组讨论)
小结作业
1、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什么道理?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6、狐狸和乌鸦
问候乌鸦不做声
问候孩子看了一眼
夸羽毛嗓子得意极了
《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篇7
教材分析:
《狐狸和乌鸦》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
其中课文第二至第六段讲狐狸骗取肉的经过是重点,理解狡猾的狐狸为得到乌鸦叼着的肉,连施三计是课文的难点。
抓住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加深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从而领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点、难点的关键。
设计理念:
1、营造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整体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语感,陶冶情操,自主发展,应是阅读教学的根本。
坚持以“读”为主线,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情地去学习朗读、默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3、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启迪思维,激发创造潜能。
通过想像,深入理解角色思想,体会不同的情感;通过表演故事,续编故事,放飞学生的思想,任他们在自由广阔天地里振翅
教学目标:
1、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体会狐狸是怎样骗到肉的,乌鸦是怎样上当的,从而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2、在理解寓言的基础上,能对寓言或寓言中感兴趣的人物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
3、师生合作,力求把字写的美观、大方。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自的感受。
2、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狐狸和乌鸦头饰。
教学设计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1、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画故事(课文内容)
2、看完故事后,问:你看懂了些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故事和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
】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
【设计意图:自主化的读书方式,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
2、了解初读效果。
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和指名读、师生评读等多种形式了解自读效果。
三、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一)学生自由读2至5自然段并用“——”画出狐狸说的话,再读用“ ”画出乌鸦听后表现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