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复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专项综合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中考化学复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专项综合练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在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等于60
B.b可能是单质
C.c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答案】D
【解析】
【详解】
A.x=40+40+10+32﹣12﹣10=10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后a.d质量减小,是反应物,b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因此b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c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40﹣12):32=7:8,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Fe2O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 g,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
2.41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0.05mol白色沉淀。

则a的数值为
A.3.21 B.3.59 C.4.01 D.7.41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CO2+Ca(OH)2=CaCO3↓+ H2O中CO2与CaCO3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CO2为0.05mol,即0.05mol×44g/ mol=2.2g,即碳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则参加反应的CO物质的量为0.05mol,即0.05mol×28g/ mol=1.4g,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列等式:
a+1.4g=2.41g+2.2g,a=3.21g,故选A.
3.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乙烷(C2H6)和乙醇(C2H6O);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

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
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

符合该条件的共有
A.1组B.2组C.3组D.4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定组成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知(1)(4)组符合,(2)(3)组不符合。

考点∶考查根据定组成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4.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
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实际就是物质的分子个数,而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分子个数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变化,故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错误,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还可能是置换反应,错误,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错误,D、若取xgA和xgB反应,由于可能有反应物过量,故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
2xg,正确,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基本反应类型
5.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
A.溶液总质量B.消耗锌粉的质量
C.生成ZnCl2的质量D.生成H2的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不是溶液总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总质量应一直增加,故A错误;
B、消耗锌粉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消耗锌粉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消耗完,故B 正确;
C、生成ZnCl2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ZnCl2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C正确;
D、生成H2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D正确。

故选A
6.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4的质量为()
A.7.6g B.15.2g C.20.0g D.40.0g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Fe和FeO中的铁元素都上了硫酸亚铁中去了,根据铁元素的质量算出硫酸亚铁的质量。

解:由Fe和FeO的混合物质量为7.0g,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解出铁元素质量为:7.0g×80%=5.6g;
用铁元素质量除以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算出硫酸亚铁的质量:
=15.2g
故选B。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已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化合物的总质量方法是:用该元素的质量除以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7.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有单质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17:2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 2+2H 2S
2H 2O+2SO 2;A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
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反应物中氧气属于单质硫化氢属于化合物;B 、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C 、由图示或方程式都可以看出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D 、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的质量比为2×(2+32):6×16=17:24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8.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14.4g ,将其充分还原后,将所得固体加入到4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7%的硝酸银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铜与单质铜的质量比为( ) A .1:1 B .5:7
C .5:4
D .4:7
【答案】C 【解析】 【详解】
解:设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x ,
332Cu 2AgNO Cu NO 2Ag 400g =64340x 17%
++⨯() 400g 17x 6%4
=340

x =12.8g ,
固体减少的质量为:14.4g ﹣12.8g =1.6g , 所以氧化铜的质量为:1.6g÷
16
80
=8g ,铜的质量为6.4g , 原混合物中氧化铜与单质铜的质量比为:8g :6.4g =5:4。

故选C 。

9.实验时有一块未知质量的石灰石样品(含杂质20%,杂质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0.3g ,向固体中加入10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105.6g ,则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在样品质量分数为() A .20% B .40%
C .50%
D .80%
【答案】B 【解析】
【详解】
解:设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w ,根据固体减少量可以求出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为w ﹣10.3g ,设高温煅烧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x ,
32CaCO CaO +CO =10044x
w-10.3g
↑高温
w 10.3g x 100
=
44
﹣ ,
x =
25(w 10.3g)
11
- ,
石灰石中杂质质量为20%×w =0.2w ; 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钙为w ﹣
25(w 10.3g)
11
-﹣0.2w =23.4g ﹣1.47w ,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10.3g+100g ﹣0.2w ﹣105.6g =4.7g ﹣0.2w ,
3
222CaCO +2HCl C =10aCl +H O +CO 0
4423.4g-1.47w 4.7g-0.2w

w ≈12.5g ;
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钙为23.4g ﹣1.47×12.5g ≈5g ;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占样品的质量分数为
5g
12.5g
×100%=40%。

故选B 。

10.在化学反应A+B 2=AB 2中,A 与B 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8gA 和5gB 2充分反应,则生成AB 2的质量是( )
A .10g
B .13g
C .16g
D .18g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 由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A与B2反应的质量比是1:1,将8gA和5gB2充分反应时,A过量,参加反应的A和B2都是5g,因此生成AB2的质量是10g.
故选A
11.下列各组有机物两者间分别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相同的一组是()
A.CH4和C2H4B.CH4和CH3OH
C.CH4和C2H5OH D.C2H4和C2H5OH
【答案】D
【解析】
【详解】
CO2+2H2O和
A、根据CH4和C2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点燃
2CO2+2H2O,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1:2、2:C2H4+3O2=
点燃
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不相同,故A不正确;
B、根据CH4和CH3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和
点燃
2CO2+4H2O,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1:2、2CH3OH+3O2=
点燃
2: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不相同,故B不正确;
CO2+2H2O和
C、根据CH4和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点燃
2CO2+3H2O,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1:2、C2H5OH+3O2=
点燃
2: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不相同,故C不正确;
2CO2+2H2O和
D、根据C2H4和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4+3O2=
点燃
2CO2+3H2O,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2:3、C2H5OH+3O2=
点燃
2: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中各物质在反应中的粒子个数比,利用物质的粒子个数比可判断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

12.有A、B、C三种物质,发生反应2A+B═2C,若16gA与足量B充分反应得到20gC,则A、B、C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8:1:5 B.4:1:5 C.8:2:5 D.4:2:5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由16gA与足量的B反应能生成20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0g﹣16g=4g,
设A、B、C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b、c,则:
2A B2C
2a b2c
16g4g20g
+=
2a b2c
16g4g20g
==
a:b:c=4:2:5。

故选D。

13.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氮气、水蒸气和一种初中课本中出现的气体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的值应为0
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物质W中不含氧元素
D.W与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7:24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68+100+2+2=X+4+58+110解得X=0,故正确;
B、因为反应生成了氮气分子,化合价为0价,所以参加反应的物质中肯定不含氮气分子,即反应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正确;
C、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为108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
18
⨯100%⨯108g=96g即生成物中氧
元素的质量为96g,则反应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96g,因为反应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100g-4g=96g,所以物质W中不含氧元素,故正确;
D、生成氮气的质量为58g-2g=56g,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96g=12g,由C分析可知,W中只含有N、H两种元素,且氮、氢元素质量比为56:12=14:3,所以W的组成为NH3,NH3与O2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17:32,故错误。

故选D。

14.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

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
A.H2S2O7B.H2S2O8C.H2S3O10D.H2S4O1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2个硫酸分子脱掉1个水分子得到H2S2O7;B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2个硫酸分子脱掉1个水分子得到H2S2O7;所以是错误的;C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3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3个硫酸分子脱掉2个水分子得到;D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4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4个硫酸分子脱掉3个水分子得到;故答案选择B
考点:物质的反应
15.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4:11
C.丙的化学式为CH3O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
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据此分析物质的类别、反应的类型等。

【详解】
A、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3):(12+16×2)=3:22,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丙的化学式为CH3OH;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由上述反应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16.己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3 B.46 C.92 D.96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A+3B=2C+3D
x318
2.3g 2.7g

则2.3g
2.7g
=
x
318

,解得x=46,故选B。

1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后待测Q质量为12g
B.反应后生成15gZ
C.该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D.该反应中Y与Q质量之比为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Q的质量。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Q的质量为4g+10g+1g+21g-0g-12g-15g=9g,Y、Z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X、Q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

A、反应后Q的质量为9g,故错误;
B、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15g-1g=14g,故错误;
C、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g12g
:
n2n
=2:3,故正确;
D、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2g-10g):(21g-9g)=1:6,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18.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1﹣70%﹣14%﹣10=6%,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
A、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
错误;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34%=3:17,选项正确;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28%:34%=14:17,选项错误,故选C。

19.元素钴有多种化合价。

将11.9gCoCO3在纯净氧气中加热可得到8.3g钴的氧化物,则CoCO3在纯氧中受强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A.CoCO3+O2强热
CoO3+CO2B.2CoCO3+O2
强热
2CoO2+CO2
C.4CoCO3+3O2强热
2CoO3+4CO2D.4CoCO3+O2
强热
2Co2O3+4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CoCO3与钴的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1.9g:8.3g=119:83。

A. CoCO3+O2强热
CoO3+CO2中CoCO3与钴的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19:107,此选项错误;
B. 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此选项错误;
C. 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此选项错误;
D. 4CoCO3+O2强热
2Co2O3+4CO2中CoCO3与钴的氧化物的质量比为:(4×119):
(2×166)=119:83,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0.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分子和一个分
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1,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由反应可知,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新的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7.4 4.2 5.0 3.8
反应后的质量(g) 6.2x 5.2 3.8
A.物质a是生成物B.x=5.2
C.d一定是催化剂D.反应后原子数目减少了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质量增加0.2g,是生成物;a质量减少1.2g,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

生成物还少1.0g,所以b为生成物,x=5.2g。

【详解】
A、a质量减少1.2g,是反应物,选项A不正确;
B、分析可知x=5.2g,选项B正确;
C、d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选项C不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22.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的
B.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1个电子
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9:7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
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催化剂
5N2+6H2O。

【详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X、Y都含有氮原子,不能确定Z是由Y分解生成的,故A不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Y和W分子分别是氨分子和水分子,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30×6)(28×5)=9:7,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2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物质H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G、P的质量比为5:4
D.待测值为1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待测”的值,再根据化学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详解】
A、物质H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 不正确;
B、W、P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G增加,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H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属于化合反应而不是分解反应,故B正确;
C、反应中G、P的质量比为25g:20g=5:4,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8+1+2+32=待测+26+2+12,因此待测=13g,反应后物质待测值W的质量为:18g﹣5g=13g,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2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双氧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增加,也就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详解】
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故C不正确;
D、双氧水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露置于空气中,会使其质量减少,故D不正确。

故选A。

25.现有w g含有CuO和ZnO的固体粉末,欲测定CuO的质量分数。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已知ZnO在进行下述化学反应时,原理与CuO相似)
A.将混合物与足最H2充分反应,冷却后测出剩余固体质量为a g
B.将混合物与足量CO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测出NaOH溶液的质量增加值为b g
C.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出所得固体质量为c g
D.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出剩余固体质量为d g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氢气可以还原氧化铜,也能还原氧化锌,所以剩余固体均为铜和锌,可以通过差量法推导出氧化铜的质量和质量分数,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的增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不同质量的氧化铜和氧化锌与一氧化碳反应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同,它可以推算出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进而确定其质量分数,
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出所得固体质量。

利用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差量,它可以推算出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进而确定其质量分数,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因为铁过量,所以剩余固体既有铁,又有铜,无法测定铜的准确质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6.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加热蔗糖的产物是炭黑和水,但蔗糖不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蔗糖属于纯净物,而炭黑和水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蔗糖分子由碳元素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说明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7.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 : 16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开始是3个分子,反应后变为 2个;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 : 8;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乙物质属于单质;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

故选D.
考点:物质的构成质量守恒定律
28.高温条件下,14.4g 某种铁的氧化物恰好与5.6g 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则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 .18:7 B .7:2
C .7:3
D .21:8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设5.6g 一氧化碳完全反应需要氧元素质量为x ,
228165.6g C O O x
O C +→
x 16=5.6g 28
x =3.2g ,
则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g ﹣3.2g):3.2g =7:2。

故选B 。

【点睛】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29.某密闭容器中有X 、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X 由碳、氢元素组成 B .物质X 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 .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 D .生成CO 2与H 2O 的质量比是89:5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X 质量减少46g ,是反应物;反应后二氧化碳增加88g ,是生成物;反应后水增加54g ,是生成物。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6g+128g+1g+0g=0g++89g+54g 待测,=32g 待测,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X ,88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88g 100%=24g 44⎛⎫⨯⨯ ⎪⎝⎭;5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54g 100%=6g 18⎛⎫
⨯⨯ ⎪⎝⎭

24g+6g=30g <46g ,X 中一定含有氧元素,错误; B 、物质X 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正确; C 、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32克,错误 D 、生成CO 2与H 2O 的质量比是88:54,错误 故选B .
30.在 CO 、CO 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4%,将该混合气体 10克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将气体再全部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 .40g B .30g
C .10g
D .5g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CO 、CO 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则含有碳元素1﹣64%=36%;10g 含碳元素36%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能得到碳酸钙白色沉淀的质量是10g ×36%÷(
12
100
×100%)=30g 。

故选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