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练习卷:第4课 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程颐在《程氏易传》中说:“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

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

”此处程颐所说的“理”( ) A.包括宇宙间的普遍法则B.仅指儒家伦理
C.与人的自然欲求相统一 D.源于人的内心
2.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

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 ) A.重视人的内在完美 B.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
C.强调对物理的探究D.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3.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

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

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

这主要反映了 ( )
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
C.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4.某校高中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6.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三教九流”一说。

其中“三教”指的是( )
A.儒、法、道B.儒、佛、道
C.儒、墨、法 D.墨、佛、道
7.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 )
A.汉代学者 B.唐代学者
C.宋代学者 D.明清学者
8.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

”这说明( )
A.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 B.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
C.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 D.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
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辩证思维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0.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朱熹这一理论的实质是( )
A.加强文化专制主义B.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11.沈复昆有诗《谒崇正书院拜朱陆祠》道:“朱陆由来本一宗,强分同异来为通。

”“朱陆”指朱熹和陆九渊。

对“本一宗”理解正确的是( )
A.理论来源是心学
B.均属于唯物主义思想
C.均属于理学范畴
D.均强调“外儒内法”
12.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

这反映出心学( )
A.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D.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孔子提倡“仁”“礼”“孝”等个人的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国家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

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据此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不同。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的目的是什么。

他又是怎样“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的?(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据材料分析统治者将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的根本原因。

(8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材料二: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

……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到宋,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收敛。

南宋时,道统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强固,其排斥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

——傅乐成《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其根本目的。

(4分)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6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宋型文化相比唐型“文化精神及动态”的特征,并分析由唐至宋的文化转型对中国主流思想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4分)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2分)
第4课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程颐在《程氏易传》中说:“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

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

”此处程颐所说的“理”( ) A.包括宇宙间的普遍法则B.仅指儒家伦理
C.与人的自然欲求相统一 D.源于人的内心
2.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

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 ) A.重视人的内在完美 B.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
C.强调对物理的探究D.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3.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

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

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

这主要反映了 ( )
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
C.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4.某校高中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6.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三教九流”一说。

其中“三教”指的是( )
A.儒、法、道B.儒、佛、道
C.儒、墨、法 D.墨、佛、道
7.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 )
A.汉代学者 B.唐代学者
C.宋代学者 D.明清学者
8.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

”这说明( )
A.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 B.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
C.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 D.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
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