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黄鹤楼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诗人久久停立在黄鹤楼上,由登高望远渐渐转为怀远思乡.他想再望得远些,看看远处的家乡,但这时已到傍晚,江上烟雾弥漫,局限了视野,想看也看不清了.诗人的愁绪亦如这江上的烟雾,渐渐地充塞于空阔的天地之间,渺茫无限,使诗意重归到开头那种渺茫难寻,欲依无托的失落,寂寞的境界
李白虽因服气崔颢作品而搁笔,未写出登黄鹤楼的诗,但他心中总觉若有所失。
他眺望著江心的鹦鹉洲,作下了金陵登凤皇台。
2 开元
唐朝开元年间,(朝廷)赐边防军士兵绵衣,(这种衣服)是宫中人员缝制。
有一个士兵在短袍中发现一首诗:“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畜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
”,士兵把这首诗呈给将领,将领将这首诗呈给唐玄宗,唐玄宗下令将这首诗遍传后宫,表示写诗的人不要藏起来,我不会怪罪你的。
有一个宫女自称罪该万死。
唐玄宗很同情她,把她嫁给发现诗的士兵,士兵对她说,我和你今生结缘了,旁边的人都感动得流下了泪
他是她们中间的一名普通的宫女,她夹在她们之间一起缝寒衣。
她们每个人都一样,活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最底层,被上面重重云蔼阻挡得不见天日,幽避在这深宫中,花开花落,年复一年,想自己早已红颜憔悴,往事怎堪回首?
也许是她仍然怀有梦想,她想到自己手中的棉衣不知道会穿在哪个壮年男子的身上,他一定和她一样,寂寞无聊的守在边疆,于是她想到了一个主意,用手帕写了一首诗藏在她正在缝制的棉衣的衣领子里。
你是在沙场征战的兵士,天寒地冻而又艰苦,如何能安眠?
我亲手为你缝制着战袍,不知道这件战袍会落在谁的身边?
我满载着爱慕一道道的多增加棉线,缝得更牢固;
含着深笃的柔情一片片绵絮,让它更暖和的呵护你。
其实我也知道,在这孤寂寥落的深宫之中,
这辈子是永无幸福的可能,但愿来生真能与你结一段美好的姻缘。
3
这是一个男女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
小说着力表现了崔护和村女难以抛掷的相恋
相思之情。
二人初见分别时,一“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一“眷盼而归”,眷恋之
情自不必说。
分别以后,女子“常恍惚若有所失”,相恋之情难以自解,化为缠绵悱
恻、刻骨铭心的相思与愁绪。
崔护别后经年,“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题
都城南庄诗流露出无限惆怅和留恋。
此后三游都城南庄,闻女殉情而悲哭祝祷,见出他对女子的爱恋之深。
这位怀春的女子原本情思缠绵,相思不已,门上的题诗,崔护的再次出现和离去,不啻闪电雷鸣,希望只在一闪之间又已经失去了,从女子“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的描写,可以想见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想见她与想
望中的幸福失之交臂以后的痛苦与绝望。
后来,闻崔护祝祷,死而复生,这一超越现实的情节虽出于浪漫的想象,却把这一美好的爱情故事推向高潮。
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一位美丽、深情的女子。
崔护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
设床命坐”,殷勤周到,有村女特有的淳朴、好客。
这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妖姿媚
态,绰有余妍”。
这又是一位怀春的女子。
面对崔护的挑逗,虽默然“不对”,有“知书”女子的含蓄自持,但“目注者久之”,“如不胜情而入”,见出女子对属意男子的爱慕与眷恋之情。
美丽多情,淳朴善良,心性贞静而不乏风情,正是男子理想中的女子形象。
故事中的崔护则是一个风流倜傥、有情有义的才子。
他不仅“姿质甚美”,而且善为
诗歌,从题都城南庄诗不难看出其风流才子的心性与风采。
他对女子的挑逗,近而不狎,并无轻佻之嫌,正是其风流本色。
去年的今天,就在这长安南庄的一户人家门口,
译文:我看见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衬,显得分外绯红。
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庞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是旧样,笑对着盛开在这和煦春风中!
4 贾岛因兴化寺凿池种竹,大兴土木,正值落榜,有的人说执政者厌恶他,故而落榜,怨愤尤极,遂于庭内题诗曰:“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后,荆棘满庭君始知。
,所以人都厌恶他傲慢不逊,最终不得志,抱憾而终。
文宗时裴度进位中书令,大肆建造兴化寺亭园。
此诗反映了中唐“富者兼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社会现实。
俗语说,整纸画鼻,脸面可知。
诗的开头,便使用了这样的构思方法。
“破却千家作一池”。
池,只不过是兴化寺园亭中的一个小小局部,却要“破却千家”;那么整个园亭究竟要“破却”多少人家?其规模之大不是可想而知了吗!整个园亭中的假山真水,奇树异花,幽径画廊,自然是景随步变,笔难尽述。
但诗人对那些却一概从略,而只抓住“不栽桃李种蔷薇”一点,这一点抓得好。
第一,它反映了贫富的心理殊异。
在食不果腹、家无垄亩的贫者看来,那么好的土地,种成庄稼该有多好?即使为了观赏,起码该种桃李。
桃李春华秋实,能看能吃,却弃之不种,蔷薇华而不实,无补于用,却偏偏要种,岂非一怪?其实,这种“怪”事在奢靡的上层社会常见普遍,如聂夷中的《公子行》:“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同样是反映耕者与有闲阶级心理的迥别。
这“怪”字的背后,显然暗藏着一个“奢”字。
第二,这一句也是为表现诗的题旨张本。
5 刘禹锡被贬官后,十年后才回来。
正值春天,作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
此诗一出,传了出去,有素来嫉妒他名声的人,惹怒了当时的权贵,又说其有愤恨,不日见到宰相,慰问其,说道进来的新诗,未免会受到连累,这是为什么?,没过几天,贬谪为连州刺史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
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
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
紫陌之紫,指草木;红
尘之红,指灰土。
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的盛况。
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
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炼。
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
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
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6魏公宰相崔铉是崔元略的儿子,他小时候跟他父亲去拜访韩滉,韩滉见了很喜欢他。
他父亲说:“这个孩子近来作诗能力有很大进步。
”韩滉便指着架上的鹰叫他歌咏。
崔铉接过纸笔,不加思索,很快就写完了。
他的诗是:“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韩滉更加惊奇,感叹着说:“这个孩子可以说是有万里前程啊!”
7.外在的景象和诗人思想相融合,不仅描写外在的景物,表现思乡的情感,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不仅表达了江南肃杀寂寥的景象,还表现了秋天的感伤情怀,既写景又抒情“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用反衬来表达诗人的离别情怀。
而“枫落吴江冷”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冷”字含义深邃,韵味无穷,读之感到意境全出。
近说是写景物,远想可以拓展情思.枫树因冷而落叶,枫叶落时吴江冷。
8
从嘉继承帝位,从谦尚未成年,还是一个活泼好学的孩子。
从嘉有个习惯,每逢赐宴之后,常与侍臣对弈,而从谦又常常追随他在旁观棋。
一次,从嘉与从谦开玩笑,要他当场以观棋为主题吟一首诗,否则,以后就不准他再观棋。
天真的从谦信以为真,当即用诗将对弈双方的神态勾画出来:
9. 改成一的好处
一枝开表示是最早开的梅花,而“数枝“不突出”早“,改了更切合当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