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是怎么躲避美军的炮击的?战壕里的秘密,炮弹拿它没办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愿军是怎么躲避美军的炮击的?战壕里的秘密,炮弹拿它没
办法
据资料统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伤亡里有超过一半是敌方的炮击和轰炸造成的。
特别是志愿军的反炮兵和空军能力一直处于弱势,火炮和炸弹成了志愿军的头号大敌。
志愿军在战场上是怎样躲避炮弹的呢?其实在志愿军的战壕里,是有一种对付炮击的秘密武器的,这就是猫耳洞。
可能很多人会说猫耳洞这个名字是越南战争里叫起来的,它应该是发明于越战期间。
但其实据记载,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这种小洞,而猫耳洞这个名字,据称是内战中发明的。
猫耳洞的结构很简单,它就是在有一定深度的战壕侧壁上向内挖掘出的一个可以容纳士兵藏身的小土洞。
虽然如此,但它在防御炮弹和炸弹方面的能力却很出色。
炮弹对士兵的杀伤机理是炮弹落地爆炸后,炸药产生的巨大压力的气体涨破弹体,使弹体产生大量高速飞散的碎片,同时炸药自己也产生冲击波,冲击波会震伤一定范围里的士兵。
战壕的一大作用就是让士兵可以隐蔽在里面,避开落到地面上的炮弹的碎片和削弱冲击波。
战壕大大降低了士兵因炮击受伤的概率,但它的效果还是不太高。
这是因为一旦一枚炮弹正好落进了战壕里,那整条战壕的士兵就都会遭殃。
而且在面对空军的炸弹时,炸弹产生的冲击波比炮弹高得多,战壕也无法满足保护士兵的要求。
猫耳洞的优势在于给每个士兵都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只有一个出入口,实现了对冲击波更好的防护。
不仅在朝鲜战场上,越南战争里猫耳洞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就是越南战争让猫耳洞最终变得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