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翼学宫【书房文化(三)】书房的陈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翼学宫【书房文化(三)】书房的陈设
文| 摘自米鸿宾《道在器中——传统家具与中国文化》(故宫出版社)
图 | 北京楠书房
古代书房的陈设
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有吸收、转化能量的能力。
尤其是空间环境——有一条看不见的能量链,通过我们的神经,于无形中传遍我们的全身,又与我们所遇之人和事的能量相连,从而在无形中,对我们发挥着无伪的影响。
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地久方知地有权”——在一个空间待久了,物我同舟,人天合掌,能量互相感应,人们受限于空间。
这是“天人合一”的规律所致,万物均莫逃乎此。
古人说,任何事物都有道,即“有物有则”——即便是书房的陈设,也如理如法。
其事倍功半或事半功倍的效果,令人辗转相随,无法僭越。
书房在明代,已成为了文士们燕闲生活的主要场所。
其陈设格局,史上论述颇多,但以明代戏曲家高濂(史载:其能诗文,兼通医理,擅养生。
旁及藏书、赏画、论字、侍香、度曲等,情趣多样)所述最为精致——
《高子书斋说》(高濂):
书斋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宏敞则伤目力。
……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
左置榻床一,榻下滚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
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卜,收朝露以清目。
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
冬置暖炉一。
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一,如吴中云林几。
式佳。
壁间悬画一。
书窀中画惟二品。
山水为上,花木次之,禽鸟人物不与也。
或奉名画山水云霞中,神佛像亦可。
名贤字幅,以诗句清雅者,可共事。
上奉乌思藏铬金佛一,或倭漆龛,或花梨木龛以居之。
上用小石盆一,或灵壁应石,将乐石,昆山石,大不过五六寸,而天然奇怪,透漏瘦削,无斧凿痕者为佳。
……几外炉一,花瓶一,匙箸一,香盒一,四者等差远甚,惟博雅者择之。
……坐列吴兴笋凳六,禅椅一。
拂尘、搔背、棕帚各一,竹铁如意一,右书架一。
高濂笔下的这一隅之地,盈盈趣趣,令人神驰不已。
这样的书房,即便是在今天,也是令人梦寐以求的——“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
从高濂对书房内部陈设物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推想出明代文士书房陈设的大致样貌。
然而,“万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由于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流转,书房之陈设,也随之辗转。
那么,适用于今人的、有物有则的书房该是什么样的呢?
现代书房的陈设
一、空间
古人对空间的理解,远比我们今天要深邃的多。
一个空间的选择,首先地要有气,地有生气才能养人;不养人的地方,对生命来讲就是矮化。
古人总结:宅大是一虚,宅小不可期。
意思是说,一个人长期使用的空间,并不是越大越好,但也不能过于狭小逼仄,一定要适中。
适中才能聚气,才能养人,才有活力和生机,才有情感和温度。
那么,什么标准才是适中呢?以城市为例:人均20至40平米即可。
若再大,则宜多养植物来畅生气。
二、格局
书房空间的布局陈设,要保证疏朗有致。
太密则显得压抑,太疏则空旷。
书房中一般摆放书桌、椅子、书柜、几案、盆景、植物等物件,一定要令其错落有致,次第相迎——“安器置物者,务在纵横得当,使人入其户登其堂,见物物皆非苟设,事事具有深情。
”(李渔)错落的一个参照标准是,以书桌所在而论——右高左低为首选。
(“西高东下,名曰鲁土,居之富贵,当出贤人。
”语出《纬略·宅经》,注:古人以“物物一太极”为纲,以书桌坐向而分左右东西。
即不论现实方向为何)。
需要清楚的是,忌讳中空、三角形、八字形、四方等形制,宜水曲和品字型,物件也切忌繁冗。
此外,在家具上的陈设,款式、结构、色彩等也要相得益彰。
三、书桌
对于书桌的摆放,也有基本的要求。
首选的是,在进门的四十五度斜对角处,有生气之处。
忌讳的是,直接对墙面壁或书桌所处背空。
在书桌的选取中,方形的书桌为首选,忌讳不规则形状。
在材料方面,以“木养人”为原则,最好使用木制书桌(最宜实木、嘉木),
不喜金属、合成制品等。
四、植物
植物适宜在门口处或书桌旁摆放,房间的东南处也是不错的选择。
对植物的选择要求是:要充满生机、茂密,如文竹之类的;忌讳有刺、露根。
有刺者,是非难平;露根者,令人被动。
诸如金虎、仙人掌之类的所谓“辟邪”之物,最为大忌。
此外,还要避免干花——很多人喜欢在书房布置干花,一是看起来养眼,一是方便打理。
殊不知,干花放在室内,最为伤肺;还会产生燥气,令人火气陡增。
一个本应鲜活的植物,却变成了一个失去水分的生命物象,就势必会令人躁进乖张,缺少调柔。
尤其是盆景,更要注意露根的植物和乖张不润的山石。
否则心中抑郁难解,纠结广布。
五、水景
常言道:一窍通关做大媒!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窍,一窍通而窍窍通。
这个窍,相当于穴道,穴道要是打开了,就必然会有生机。
因此,要知道这个窍在何处,并将门或窗或水景设在此处,即通风或见流水处。
这样的话,对智识的引会,往往有着不可思议的功用——即古人所说的“发文昌”的功用!
每个不同朝向的房间,其“窍”的位置不同,具体设置原则如下——
正南向的书房,其窍在西南和正西;
西南向的书房,其窍在西北和正东;
正西向的书房,其窍在东北和正南;
西北向的书房,其窍在西南和正西;
正北向的书房,其窍在西北和正东;
东北向的书房,其窍在正北和东南;
正东向的书房,其窍在东南和正北;
东南向的书房,其窍在东北和正南;
找到这个窍所在的位置之后,可以开窗、门或设置水景(哪怕是饮水机也可以),用以释放和增加空间的活力。
人在这样的空间布局中,往往会事半功倍!
六、香器
香,在传统文化之中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之义,饱含敬天法祖的精神。
自宋代开始,燕居焚香成为了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书房焚香,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一种雅习——“塵尾唾壶俱屏去,尚存余习炷炉香”这是诗人陆游晚年的生活情景,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焚香赋》。
可见香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明代著名诗人孙枝蔚曾说“时之名士所谓贫而必焚香必啜茗……”,一个人不管穷到了什么地步,都要品茶,焚香,以证自己有士之风雅。
香,有安神之功用,是书房的有益之物。
人在书房之中,读书之前,净手焚香,一则是对文字的敬畏,二来是看着那香气丝丝缕缕地升腾,袅袅娜娜地弥漫,在绵绵蔼蔼的氤氲香韵中,既可调神,又令遐思,心情也会随之舒展和亮丽起来……
七、斋名
书房的名称,是由主人特定的心态来决定的——其名,或励志、或闲适,或豪放,或标榜,或旷远,或恢宏,或解脱,均为合宜;唯一不宜的,便是功利之语。
书房之名称,不仅寄托着主人的情感与志向,更多的是励志和标榜。
书房命名的习惯,从唐之后开始普及。
据史载,司马光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读书堂”,苏东坡命名为“喜雨斋”,洪迈命名为“容斋”、陆游称之为“老学庵”,曾国藩题为“求阙斋”……,这些给自己书房斋名的情形,在明清时期最为盛行,文人士大夫们几乎都有自己的书斋雅名。
明代张溥的“七录斋”,蒲松龄的“聊斋”,曾国藩的“求阙斋”,近代周作人的“苦雨斋”……令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这其中的意境与精神上的指引。
明代的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他的《传习录》中记载了一则有名的公案:王阳明与友人游南镇,一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如此答道:“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同归于寂。
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
是的,这便是心无二物、物我同舟的道理。
其实,书房名字之功用也是如此!
我们每个人的书房,都应该赋予其一个由衷的名字,藉此以斋心养气。
八、匾联
古人的书房常挂有匾联,其所昭文字,往往映射着主人内在的志向与情趣。
我们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中,可以看到精神上的恢弘和忧国忧民的惆怅。
从“夫不能利生民者,非大丈夫之志也”之中,可以看到因志高气盛、瞻远意坚而生发出的荡气回肠。
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中,可以看到一个弘阔的精神境界和不竭的成长动力。
从“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读书便面目可憎”的自我勉励和警醒。
从“惟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之中,可以看到太虚大师在阅读完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后的感慨与激昂。
从“清贫自乐,浊富多忧”之中,可以看到人们对财富欲望的深刻理解和善意提醒。
从“披云对清朗,栖岩挹飞泉”之中,可以看到远离红尘、超凡脱俗的精神向往和心灵安顿。
这些世世代代如影随形的情感,就是人文精神!历史上这些为学者的虚怀与忧思,是中国文化中最韧的筋、最硬的骨,更是对悠悠数千年中华文明的致敬。
九、挂画
挂画,主要是用来投射情感、寄寓生命的。
因为书房不大,所以挂画的位置要高,最好只挂一幅,而且尽可能是小幅;内容要以有生机的山水景色为主。
最忌讳猛禽凶兽,如狮、虎、鹰、蛇、豹子等。
古有:“家内有狮虎,不伤筋来必断骨”之总结。
千多年来应验不虚。
在建筑中,寻常人家中也不安放这类物象的,
因为古人知道:事事相关,物物相应。
尤其是那些与自己属相相冲的动物画作及器物,更不宜摆放——常会令人六神无主,虑事虎头蛇尾,思绪不昌。
十、静与净
一、静,指的是空间环境之安静。
安静是书房的基本要求。
古语说:静中涵道妙——人心,因静而定,因定而平,因平而空,因空而慧。
可见,静,是书房生命有机循环的基础。
二、净,有二义,一是书房空间之净,一是精神空间之净。
1.书房空间之净。
除了卫生要求洁净之外,书房中还要尽量剔除与读书无关的物品,比如各类假山、石头(玉石除外)、金属器物和其它杂物。
空间,跟人的身体一样。
空间中的废物等同于身体里的废物,如脂肪。
废物存放越久,其气场和能量就越稳定。
当它不断地成长,直至长大的时候,在我们心中就拔也拔不掉了。
这时,那些对称的不良结果就会随之出现。
如,废物存放多的人家,多喜抱怨、品头论足、不团结,若杂乱不堪,则负面影响更甚!如果书房废物多,则表明内心烦乱,难以取舍;并且,外在的争议多,精神斗争也多。
房间中的石头,相当于身体中的肿瘤、囊肿、骨质增生等不堪的
异物,会导致书房主人出现“疑难杂症”;而金属器物则容易令人躁动、难以沉思,难以解惑,影响学习效果。
有很多书房,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上面所说的情况,导致出现或重或轻的相应情况。
这一点,尤应引起重视!
2.精神空间之净。
《黄旁内经》中歧伯在回答黄帝的问题时,提出一个很普通的要求——“非斋戒不敢示”,“非斋戒不敢发,慎传也”。
这是在强调:当一个人只有处于素净的状态时,才会与道相合。
然而,现代人并不守规矩,甚至不懂规矩,往往在精神缭乱的状态中去品阅探究《黄帝内经》,其扭曲的结果遍地可循。
由此足见精神清净的大用。
由于书房是人们最普及斋心养气之地。
因此,对陈列的书籍也有要求——陈列之书,不仅要能常用,更要能够颐养慧命。
有很多书房,虽陈列广大,但却多为无用之书,人与书之间,无情无义,白白浪费资源。
这些书房的主人,心中往往有很多难以实现的高远计划。
这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个水土,包括有形和无形空间。
书房本身相当于有形空间,而书籍内容就相当于无形空间。
因此,书房中陈列的书籍内容要健康、思想深刻、精神清澈。
否则,一个书房,就像一个干净的杯子一样,里面装入了浊水,最后只会有一个结果:不仅脏了干净的杯子,也连带脏了水中之物——人在其中,不仅得不到净化,反倒被矮化了。
试想想:谁愿意将自己的大好时光,安住在在一个污浊的环境中呢?
当一个人,对书房中不净之物已经麻木的时候,说明其心中已经能够容忍脏东西的存在了。
因为,人已经被物化了。
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因此,书房中,但凡无用之物,要及时流通和清理,就像清理自己身体里多余的脂肪一样。
对于书房中的书来讲,我们要的是质量,不是数量;要的是优化,不是矮化。
而实际上,这也是对每个有情生命的基本要求。
十一、光照
书房不能太暗。
太暗,则人心蒙蔽,令人心智受抑,滞碍思维,影响学习效果和时运。
以上所述书房陈设的基本规范,是现代书房陈设范式的基本要求。
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能够令人有一个好的学习和安顿身心的所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令一个被启迪了的生命,释放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浩然之气!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乃至目光轨迹,都会产生一种气。
这种气,如微风扑面,可感受而不可见。
若这种气,长期用清净、空灵、正直的养分去滋养它,最终它必能成为被孟子所称的——浩然之气!可令人吊诡的是:时下,多见人养狗,未见人养气!(那道太远)当一个社会,缺少浩然正气的时候,精神便会坍塌、扭曲,社会便会满目疮痍,不堪追问——
试想想:我们现在都在谋生,可究竟我们谋的是什么“生”呢?
一个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走到哪里都是流浪!
没有内在能够定住心神的浩然之气,人生就不会有磅礴和深刻!
当人处于书房之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时,便会胸罗星斗,心契万象——
想当年,北宋张载一句铿锵有力、可亲可泣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出了自宋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心声!令无数人生生不息的与其投缘投契!
还有,金国的国主完颜亮,竟偷偷派画工潜入宋代临安(古杭州)城内进行描摹,并最终将这一美景绘在了自己书房的屏风上,日日目染,斋心养气,内心中不时释放着坐拥天下的豪情!
这些,都是书房中那弦歌不缀的万千气象所致!
已为千古共识的是:读书,既是自修之道,也是慎独之道。
然而“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曾国藩语)诚哉斯言!
那么,为什么要养心和慎独呢?因为:要养浩然之气!
有人会问:究竟什么是浩然之气?
答:就是精神上充满正见的浩浩荡荡!
这种豪迈与力量,正是书房所给予我们的无与伦比的精神资源!
米鸿宾,字贞观,号十翼。
创有十翼书院,
复建辽宁财神寺(300年历史)。
学际天人,
出入古今;究大易,谙经学,精五音,旁涉天
文、历法与国史,承法高旻,脱略世情。
其授
课,深入浅出,引诗举史,既广大又精微,又
能将日用之学渗入人心!
【十翼学宫】
十翼学宫由十翼书院主办长沙分院承办,主要分享十翼书院导师门生治学体悟和以经部子部为主的国学文化。
十翼学宫下设有十翼学宫读书会,将定期举办读书计划、国学公开课,国学公益讲座等活动,以传承国学经典智慧,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