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一中牛利平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滑县高平镇第一初级中学牛利平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从教15年了。
在这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岗位,爱着自己的学生。
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和他们在一起,有时虽然很累,但我快乐,我充实。
身为教师,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所以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严于律己是我的必修课,“爱心”、“严格”、“模范”、“德育”、“能力”、“沟通”等是贯穿于我教学生活的点和线。
一.爱心—我用爱心相伴学生
罗素曾说“凡事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坚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1)平凡琐事尽是爱
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吃、住、学都在学校,特别是有一部分学生离家较远,学校就是他们的家。
所以,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更需要老师的关爱。
“每天早读,作为班主任的我5:30起床,6:00准时进教室,到班里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读的积极性是不是高”;“晚自习后,我要到寝室检查,他们睡下我才会放心去睡”;“同学们,明后两天气温下降,大家要记得加衣服;”“今天大家回家,路上一定注意交通安全”;“为了预防感冒,隔几天我会煮一些
醋水,洒在教室里”;“花园里,我、徐慧和李娜坐在垂柳下,她们两个闹矛盾,我耐心地做她们的调解员”;生活中谁有困难了,我能帮则帮……这些平常、琐碎的小事,却是我对孩子们的一片爱心。
这是我生活中的剪影,也是我生活的常态。
(2)再苦再累也不能耽误孩子
2011年10月28日,我丈夫因为左脚严重骨折住院,儿子5岁,女儿2岁,母亲腰间盘突出需要休养,可谓祸不单行。
领导说:“利平,要不让席老师和肖老师带你一段课吧”。
我知道学校关心我,可仔细想想,席老师身体也不太好,肖老师的孩子还小,大家的课都不少,再带我的课……况且,我是班主任,班里的事务很多,又将近年终考试,换老师对学生也不好。
不行,自己累点没关系,绝不能因为自己的事而耽误了学生。
我将女儿送到了姐姐家,儿子日托,我知道委屈了女儿和儿子,辛苦了家人,可想到班里几十个孩子,那么多家长的希望,这点牺牲又算什么。
我白天上课,晚上到医院看丈夫。
但我没耽误学生一节课,说真的很累,我人也瘦了一圈。
可看到孩子们的懂事,我很欣慰。
学生知道我家的情况后,学习上更卖劲了,平时让我头疼的伟豪、福建、彭腾、徐龙,上课也不再说话了,下课还帮我提水。
班里的工作依然进行的井井有条。
为了孩子,再累也值。
(3)留守孩子更要关爱
2010届的李亮同学,父母都出外打工了,他和奶奶在家。
李亮本来就是性格内向的孩子,他爸妈走后,他变得更不爱说话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着,时间长了,这孩子很容易出问题。
我打电话和
他父母谈过关于孩子的事情,他们也很犯难,说家里欠着债,不出去也不行啊。
他父母每周都给孩子打电话,可这毕竟代替不了他们在身边的责任啊。
于是,我一方面从思想上开导他。
让他理解父母,另一方面课下多陪他谈心,组织其他学生课下多陪他聊天,陪他学习。
周末,让几个离他家近的同学到他家里和他一起学习。
有时间我和儿子周末也会去看他和他的奶奶,陪他们吃顿饭。
还记的第一次到他家,他吃惊地瞪大眼睛看着我们,然后竟哭了。
他虽然已是初二的大孩子了,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他渴望父母陪在身边。
后来他慢慢地变得开朗了。
每次看到他笑,我的心里便泛起一丝欣慰。
(4)孩子受伤时陪着他
2011届,初二时,我们班的李楠同学,爸妈离婚了,给孩子打击很打,她情绪很不稳定,上课精神恍惚,不爱说话,而且变得很敏感,其他同学下课谈论问题,她总怀疑大家在议论她,和同学关系越来越僵,有时还会突然发脾气。
看着瘦小的她,同样是母亲的我很是心疼,也很理解孩子内心的痛苦。
我课下和她谈心,想要开导她,可我无论怎么说,她却说:“不就是他们不愿意要我了吗?我自己过。
同学们笑话我,我知道。
我不理他们”。
我发现这孩子心理上走入了极端,看什么都是坏的。
我说的话她也听不进去。
那天,我在寝室陪她到十二点,她依然是想不通。
我很着急,不知道该如何帮她走出阴影。
我越是开导,她越是
不愿意说。
后来,我发现他她晚饭后爱到操场跑步,我便默默地同她一起跑,我们一圈又一圈地跑着,直到我们累的满头大汗,然后我俩坐在草地,我什么也不说,只是陪着她。
第三天,跑完后,坐下来,她突然大哭,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抱着她,给她一个肩膀,让她把几天来的委屈都哭出来。
同时,我和他的父母亲沟通,要多和孩子交流,多关心她,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受伤、叛逆,也最容易出问题。
虽然离婚了,不能不能把伤害带给孩子。
慢慢地,她开始和我谈心,也试着和同学们走近。
我时常邀她到我家吃饭,同学也主动逗她开心。
让她感受到温暖快乐依然在。
后来,她渐渐地走出了阴影。
二.严格—我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他们的好习惯。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无规矩不成方圆”。
爱他们,既要让他们成才,更要让他们成人,成功的教育培养出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
我特别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积极主动的劳动习惯、热情开朗的文明礼貌习惯,有序参与的活动习惯。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经常采取“做榜样、教方法、耐心带、及时评、时时查”的办法训练学生的行为。
从开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时特别留心孩子们的举动,谁在下晚自习离开教室时自觉把教室的灯关掉,把门窗关好,及时表扬;谁上课姿势端正,听讲认真,也点名表扬让大家学习;谁拾金不昧,为班里
做好事了,更是掌声鼓励,积分奖励;谁的作业认真干净,也决不吝啬溢美之词……当然,对于不好的,我决不迁就,但我一般不在班里点名批评,严重的,就叫到办公室私下谈话,做工作,鼓励他克服缺点,并让其他学生监督帮助他,组成帮扶小组,先进带后进。
奖罚分明,绝不迁就。
一段时间下来,同学知道了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的,加上每周都给班干部开例会,指出一周的优缺点,并制定下周的工作目标,培养学生习惯的工作就会有条不紊的进行,班级很快就会进入良好的状态。
学习中我要关注到每个学生,谁学习进步了,谁的学习放松了,谁学习有困难需要特别关注了,我都会心中有数。
有的需和他们谈心,找原因,做思想工作。
有的需课下辅导。
特别是后进的学生,更需要耐心和时间,不让他们掉队。
做这些工作,绝对需要腿勤。
我有时间就多进班看看,走到学生中间,由接触而了解,由了解而理解,师生关系才会融洽;眼勤,勤观察,了解学生的心态,做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嘴勤,勤指导,经常和学生聊天,指出不足,表扬优点,增进师生感情;手勤,多示范;脑勤,勤思考。
俗话说“天道酬勤”,勤,能弥补我们经验的不足和才智的缺陷。
严格要求学生,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形成。
三.模范—我要做好学生的表率
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以“最美教师”张丽莉,师德典范赵荣香等老师为
榜样,学习他们高尚的师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好学生的表率。
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记得那年新生刚入学,一天上课,班上的于飞同学忽然呕吐,吐了一地,其他学生只捂鼻子。
我对学生的表现虽不满,但我没说什么。
我拿出纸巾为于飞擦掉了身上的赃物,当我去拿笤帚和簸箕时,其他的学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他的同桌高燕赶紧从我手中夺走笤帚,说:“老师我来。
”以后,同学中谁有困难,大家都会伸手帮忙。
在日常生活中,我特别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交谈,少训斥;多引发,少命令。
从不挖苦、讽刺体罚学生。
展现给学生的是文明、良好的师德风范,我要做好学生的表率。
四.德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迅曾说:“一个人的体格无论如何健壮,但心灵的麻木不仁似乎比身体上的疾病更可怕。
”作为教师:教书,更要育人;我们培养出的应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所以,我在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同时,也很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新生入班第一课,我们的授课内容就是:如何做一名文明懂礼、尊老爱幼、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的中学生。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代代传承下去。
所以,每到周末,我还会给同学们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每周末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如:洗脚,洗衣服,洗碗,
做饭,帮父母到田间劳动…….并做记录。
这是周一的必交作业。
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可以做学生的表率。
“尽可能帮父母多做一些事。
”这句话我牢记在心。
每周回家要给父母洗一次脚,做父母喜欢吃的饭菜,给他们洗洗衣服,陪他们聊聊天、散散步,帮父母捶捶背。
我一直坚持,从未间断。
特别是近几年,母亲患腰间盘突出,走路不方便;父亲患心脑血管疾病,更需要儿女照顾。
我更是对他们放心不下。
每天晚上,无论多忙,都要给父母打个电话,哪怕只说两三句话,听到他们的声音,知道他们没事,我便心安;周末没有特殊事,我和丈夫带着孩子都会回家,陪陪他们,一周了,有什么事能帮他们做了。
我一直以为,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对他人也一定有爱心。
所以,德育课是我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说:“有德无才是庸人,无德无才是废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有才是人才。
”培养真正的人才,德育必不可少。
日常生活中,我会利用一切机会融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我担任语文教学,德育资源无处不在,很多教材都可以融入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优秀品质、高尚情操、可贵精神等的培养。
清明节,我会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革命英烈的纪录片,在网上缅怀英烈;有机会带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让学生传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
五.能力——学高为师,我在不断提高自己
“德高为范,学高为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世界各国无不把着力点放在教育
上,无不从教育改革上找出路。
做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抓教育就抓人才,就是抓人才资源的开发。
教师,可谓任重道远。
面临这种教育新形势,我怀着时代的危机感、紧迫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学习,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赛课,课题研究等活动,抓住一切学习机会锻炼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对一个语文教师而言,文化的底蕴、教育的理念、艺术的技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学养。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坚持阅读,名著、散文精选、史书、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书籍,是我阅读的重点。
让阅读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使自己拥有高远的认知和健全的人格。
读书伴我修师德是我的座右铭。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因为我牢记,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个水源六.沟通——与家长多沟通,更好地教育孩子。
日本前首相曾说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好比一辆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作为教师,不仅要看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还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
多与家长联系,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了解家长所思、所忧、所盼,广泛征集家长意见和建议,与家长齐抓共管,携手育人。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可是,我发现每当我与学生说到请家长时,他们就表现出一种畏惧和担心。
究其原因,原来在孩子心目中,只有他们犯了错误时,老师才会请家长,每次请家
长后就会被家长训斥,重者还要被打,所以他们很反感。
为了消除孩子们的疑虑,我便试着改变策略,谁成绩有了进步了、谁做了好人好事了、谁拾金不昧了,我就发喜讯通过校信通告知家长;谁学习倦怠了、谁情绪不稳定了、谁思想有了变化了、谁与同学关系僵化了……我会亲自打电话和家长沟通,寻找原因和解决的好办法,并告诉家长切不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并建议家长们看看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有关书籍或电视节目。
我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乡村教师,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什么耀眼的荣誉光环,但我愿把我满腔的热血献给我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努力把孩子们成为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让自己配得上美丽、神圣的教师称号,争做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