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28页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
一、挫折概念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过程中碰到难以克服 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到达、需要无法满足 时,所产生不愉快情绪反应。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29页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
二、挫折产生原因
1、外在原因:常是个人意志或能力所不能左右, 包含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 2、内在原因:主要是指因为本身条件限制妨碍 了目标实现,包含个人生活条件、人格特点、 心理状态、经济水平等

投射
投射是把自己不妥、失误转嫁到他
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收欲望归 结为他人。
丈夫有外遇指责自己妻子变心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35页
反向
反向:将自己不能接收欲望或行为
以截然相反行为表现出来
我不自卑,我很强大!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36页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26页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 三、影响压力原因
经验 准备状态 认知
性格
环境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27页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
四、处理压力方法
1、不良应对方法:依赖药品;酗酒抽烟 2、正确应对方法: (1)了解自己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目标。 (2)劳逸结合,主动休息,培养业余兴趣兴趣。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分。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主动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经过有意地改变自己内部语言 来改变不适应情况
第四节 成年期和老年期心剪发展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44页
第一节 个体发展基础理论
一、心剪发展实质
心理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改变过程。 一生发展主要观点: (1)发展是从出生到成长、成熟直至死亡过程; (2)发展含有多维性多向性; (3)发展由取得和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改变过程; (4)心剪发展存在很大个体差异和可塑性; (5)心剪发展受各种原因影响。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个人品质 伴随人际交往深 入,外在原因变 得越来越不主要, 而交往者内在品 质却变得越来越 主要
第10页
第二节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三、人际关系测量
(一)社会测量法原理和假设
由心理学家莫雷诺首创。
(二)社会测量法实施步骤
最基础技术包含两个步骤:
一是社会测量 问卷或访谈;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30页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
三、挫折后反应
(一)攻击行为:直接、转向、自我攻击 (二)冷漠: (三)幻想: (四)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 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挫折、焦虑、担心等 而采取一个防御伎俩,借此保护自己。 心理防御机制详细10种表现:否定、幻想、压 抑、投射、反向、转移、退行、文饰、升华
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分析处理。
(三)社会测量法应用:被广泛利用于工厂、机关、
学校等团体各个方面人际关系测查和人员选拔、人事
推荐等。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11页
第三节 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影响
一、群体普通特征
群体规范:为了确保目标实现,每个群体组员都必 须严格恪守思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群体凝聚力:能够使组员继续留在群体中力量。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5页
第二节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一、人际沟通
(一)什么是人际沟通 广义沟通是指:人与信息相互作用,人与 机器之间信息交流,与大自然信息交流。 狭义沟通是指: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 之间信息相互作用过程。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6页
第二节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15页
第三节 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影响
三、群体决议行为:
群体思维 1 、含义:高凝聚力群体在进行决议时,组员 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致于使其它变通行 动路线现实性评定受到压抑。 2、怎样预防:
首先、其次、第三、最终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16页
第三节 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影响
群体中角色:一个群体一旦形成,它组员就会发展 与之相适应特定行为模式及角色定位
群体领导:个人特质论/情境特质论。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12页
第三节 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影响
一、社会影响
(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1、社会助长:个体与他人在一起活动或有他人 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率提升现象。(相反,也 可能出现社会干扰) 2、社会惰化: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组 员每人所付出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完成任务时 偏少现象。普通发生在群体为了一个共同目标 而合作,而个体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情况 下。
三条基础标准:同一性、完整性和协调性、相 对稳定性
心理健康等级:1、普通常态心理;2、轻度失 调心理;3、严重病态心理。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21页
第一节 心理健康标准
三、心理健康标准
有正常智力水平;
能够了解并接收自己
能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
善于调整和控制情绪
5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13页
第三节 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影响
(二)、去个体化
1、含义:在群体中个人意识和了解评价感丧失, 个体自我认同被群体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难以 意识到自己 价值和行为,自制力变底,造成大家加 入到重复、冲动、情绪化,有时甚至是破坏性行动 中。 2、原因:一是匿名性;二是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 到外在原因影响,使自己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反应 以及周围所发生事件,从而降低了自我意识。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41页
第四节 心理健康与焦虑
二、焦虑主要类型和产生原因
焦虑障碍五种类型: (一)广泛性焦虑障碍 (二)恐慌障碍 (三)恐惧症:广场恐惧症、社会恐惧症、特
殊恐惧症 (四)强迫症 (五)创伤后应激症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42页
第四节 心理健康与焦虑
焦虑应对策略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39页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
四、挫折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挫折 (二)改变不合理观念 (三)加强涵养,勇于实践 (四)优化本身人格品质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40页
第四节 心理健康与焦虑 一、焦虑概念
正常焦虑与焦虑障碍(指受不合乎现实或 不合理性害怕所困扰状态——极度焦虑)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社会交换理论
霍曼斯采取经济学概念来解释人社会行为, 认为人和动物都有寻求奖赏、高兴并尽少付出 代价倾向,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人社会行为实 际上是一个商品交换。
假如某一特定行为取得奖赏越多,人就越 会表现出这种行为,而某一行为付出代价很大, 但收益不大,个体就不会继续从事这种行为。
二、压力身心反应
(一)压力下生理反应: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主要 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方面。(经历警觉反应、抗拒、衰竭三个阶段) (二)压力下心理反应: 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灵敏、精神振奋等适应 性心理反应,有利于个体应付环境;但过分压力 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情绪。
(四)从众与服从
从众 1、含义:个体观念或行为因为真实或想像群体影 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方向改变现象。
2、产生原因: (1)行为参考; (2)个体对他人信任和群体对个体吸引力; (3)害怕与众不一样心态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17页
第三节 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影响 四、从众与服从:
良好环境适应能力
第22页
第一节 心理健康标准
四、促进心理健康路 径
含有良好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发 生;
开发自己各种潜能,提升工作和生 活质量;
5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激发自己非智力原因,尝试创造性 学习与工作;
提升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己社 会适应性;
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第23页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
一、压力及其起源
(一) 压力起源 压力是当代社会大家最普遍心理和情绪上
体验。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24页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
(二)压力源
1
躯体性压力源
2 心理性压力源
3 社会性压力源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4
文化性压力源
第25页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便开宗明义地指 出:
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阿拉木 图宣言》:健康是基础人权,是身心健康,社 会幸福完满状态。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20页
第一节 心理健康标准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广义上,心理健康是指一个高效而满意连续心理 状态。
狭义上,人基础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 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2、非言语沟通 (1)表情 (2)眼行为:注意、劝说、调整、表示情感 (3)身体语言:象征、说明、调整、情感表露 (4)衣饰 (5)讲话格调 (6)人际空间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9页
第二节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二、人际吸引条件
相同性与互补性: 相同性起决定作用
靠近性与熟悉性 靠近性原因伴随时间推移, 其作用将越来越少。
自我必定 需要
第3页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人际需要三维理论
舒茨提出该理论可分两个别,一是三种基 础人际需要,二是三种需要主动性和被动性, 将人社会行为分为6种人际关系行为模式。 1、三种基础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归属)、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2、6种基础人际行为倾向: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4页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31页
否认
否定是拒绝认可不愉快或令人害怕 现实。
不,不,我不相信这是真!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32页
幻想
幻想是指经过想象中成就去满足
受到挫折后需要没有等到满足心 理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33页
压抑
压抑是把不愉快经历和体验潜抑到
无意识中,不去回想、主动遗忘。
促进大家之间 相互了解
沟通功效
满足人际交往需要
协调大家社 会生活,使 人能够更加 好地适应社 会环境,维 持社会生活
动态平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7页
第二节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沟通基础模式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8页
第二节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人际沟通类型
1、言语沟通 口语沟通和书面言语沟通
(一)认清焦虑情况:身体、思维、心理 (二)克服焦虑三个标准:
1、不回避;2、正面迎战;3、做统计 (三)学会放松自己 (四)利用想像减轻焦虑 (五)进行理性思索 (六)进行专业治疗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43页
第十一章 一生发展
第一节 个体发展基础理论
第二节 儿童期身心发展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
转移和退行
转移是指将不满足情绪发泄到危
险较小对象身上。
退行是指表现出与年纪、身份不相符幼
稚行为,心理状态像是退回到儿童水平。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37页
文饰
是指采取合理理由来解释所遭遇挫 折,以减轻心理痛苦。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38页
升华
升华是把不轻易直接表现出来行为或 欲望转化为建设性活动,将低层次需 要和行为转化为搞层次需要和行为。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14页
第三节 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影响
(三)、群体决议行为
群体极化 1、含义 :群体中原有倾向性经过群体作用得到加 强,使一个观点被加强到含有支配性水平现象。 2、原因: (1)群体使个人责任得到分散 (2)群体内信息交流使个体认为掌握了足够多信 息 (3)领导者冒险信息促进了整个群体冒险性。 (4)社会比较机制使群体组员之间互为影响。 (5)竞争性群体气氛勉励冒险 (6)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有较高评价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 讲座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1页
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第二节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第三节 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影响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2页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人际交往心理需要
本能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合群 需要
服从 1、含义: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行为。 2、原因:一是正当权力;二是责任转移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18页
第十章 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标准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挫折
第四节 心理健康与焦虑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第19页
第一节 心理健康标准
一、科学健康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