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环境认知及低碳生产行为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户环境认知及低碳生产行为模式
刘芳;李成友;张红丽
【摘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村域农户对农村生态环境变化和低碳农业的认知,以及影响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因素,结果发现:性别、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和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个变量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龄、务农年限、兼业收入占比三个变量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村委干部、耕地面积和家庭劳动力占比四个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对此,应通过专家讲座、电视广播等方式加大对低碳农业的宣传力度,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当地企业加强与养殖大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经营,建立健全低碳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7(000)006
【总页数】6页(P58-63)
【关键词】农户环境认知;低碳生产行为;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
【作者】刘芳;李成友;张红丽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石河子大学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3
一、引言
人类活动引发温室气体的增加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
全球13.5%的碳排放
来源于现代农业生产活动,而科学合理的低碳技术可以消除80%的农业温室气体
的排放,因此努力实现农业碳减排,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低碳农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碳农业的内涵。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平衡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综合农业形态*米松华:《中国低碳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基于碳足迹核算和适用性低碳技术应用的视角》,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第5-6页。
,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是低碳农业发展的路径或模式选择,具体包括少耕、免耕种植技术、生物灭虫技术、农业节能模式、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和休闲观光农业模式*漆雁斌、王刚等:《低碳
农业发展:机制、困境、模式与制度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第131-133页。
三是中国农业碳足迹、碳减排成本的测算和减排政策实施等*黄祖辉、米松华:《农业碳足迹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11期。
四是国外低碳农业发展先进经验,其中包括开展碳交易,营造碳汇林,设立森林碳汇项目等。
农户行为研究也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内容,很多学者从生态环境、食品安全、清洁技术采纳等角度对农户生产行为进行研究。
农户生产决策除了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个人因素影响外,还与农户家庭禀赋、风险偏好、国家补贴或收购政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技术水平以及是否加入农民合作社等因素有关。
以上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低碳农业的认识,丰富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这些成果更多侧重于概念解析和问题剖析,对农户行为的研究更多涉及到种植决策、生产投入和产品质量等方面,鲜有文献专门研究农户对环境和低
碳农业的认知,以及辨识影响其发生不同低碳生产行为的因素。
有鉴于此,笔者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对山东省6个行政村300位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地域农户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认知和对化肥、农药施用、秸秆综合处理手段、农田耕作方式、农膜和畜禽粪便处理等四个主要方面的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理解,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同时为更好地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样本选择
笔者主要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一手数据来对农户低碳概念和低碳农业生产行为进行研究。
通过前期文献考察,将问卷设计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农户对农村环境污染和低碳农业的认知以及低碳农业生产行为。
山东是农业大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较大。
为降低选择偏差,调研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式构建样本,先确定了烟台、济南、临沂分别为鲁东、鲁中和鲁南的代表,然后在烟台、济南、临沂分别选择莱州、招远、章丘、济阳、兰陵、沂水为采样的县级市。
在每个县级市随机抽样两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样两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调研25位农户。
为了保证农户对问卷的正确理解,本次调查由笔者及经过培训的大学生对农户采取一对一访谈、当场填写问卷的方式,最终共得到276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2%,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
调研结果显示,
被访谈的男性农户居多,占受访对象的75%;年龄偏大、50岁以上的农户有151人,占样本总数的54.69%;而且93.48%的农户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耕地
面积8亩以下的户数占82.24%,兼业收入占总收入40%以上的农户共计154人,占总样本的55.8%;家庭劳动力占比在20-40%之间的农户有119人;有23.91%的农户参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
表1 有效问卷分布地域城市抽样县有效问卷量占总样本比重(%)鲁东烟台市莱州
46招远4834.1鲁中济南市章丘44济阳4632.6鲁南临沂市兰陵45沂水4733.3
总计276100.00
数据来源:根据调研数据整理,本文其他表格数据与此来源相同。
三、农户对环境的认知及响应行为
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农户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更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66.7%的农户认为当地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而且大部分农户认为地下水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土壤。
(一)农户对农药的认知及响应行为
农药施用后,一部分附着于农作物表面,或渗入作物体内残留下来,另一部分则散落入土壤中,或散逸空中、或随降水、农田排水流入附近河湖水域,污染土质、空气和水。
调查结果显示,98%的农户认为,施用农药不仅会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而且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但是农户是否喷洒农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果是自家吃的蔬菜、农作物,就尽量不喷洒农药;而以销售为主的果蔬和作物必须喷洒农药,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64%的农户在喷洒农药后,将药瓶丢弃在田边。
(二)农户对化肥的认知及响应行为
中国化肥的产量和使用量居世界前列,从2000年到2014年,中国的化肥使用量从4146.4万吨增加到5995.9万吨。
*李富田、卢黎霞、华春林:《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机制建构》,《农村经济》2016年第11期。
长期的农田
化肥投入导致土壤板结,而且未被农作物吸收的化肥会随下渗的土壤水污染地下水,或造成河湖水体富营养化。
调研结果显示,95%的农户认为化肥也会对环境造成
污染。
价格是影响农户选购化肥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受其他村民选择的影响较大,同村农户选择同一品牌化肥的几率比较大。
只有13%的农户从环境保护的考虑出发,选择绿色、低碳的化肥。
在施用化肥时,72%的农户选择按说明书的标准施
用。
8%的选择高于说明书标准,20%的选择低于说明书标准。
有32%的农户会选择农家肥,57%的农户选择氮磷钾肥,11%的农户选择生物有机肥;63%的农户
不了解测土配方施肥,12%的农户表示缺乏相应的技术,只有3%的农户进行过测土配方施肥。
(三)农户对秸秆的认知及响应行为
中国每年产出的农作物秸秆多达7亿吨,由于人力、技术等原因,农户往往选择
焚烧秸秆这一最省事的方式,因此秸秆焚烧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源头。
在发达国家,由于技术先进,秸秆综合利用率较高,主要包括秸秆饲料、秸秆汽化、秸秆发电、秸秆乙醇、秸秆建材等方式。
调研结果显示:92.5%的农户认为秸秆燃烧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86%的农户选择秸秆还田,22%的农户会将秸秆作饲料,5%的农户选择作为生活燃料。
只有1%的农户选择放入沼气池发酵。
86%的农户反映政府对秸秆焚烧管控严格,11%的农户反映当地政府对秸秆焚烧会口头警告。
(四)农户对农用薄膜及粪便处理的认知及响应行为
农用薄膜在农业生产中有许多积极作用,可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并提高作物产量;但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调研中,89%的农户表示长期依
赖农用薄膜,大部分农户认为农用薄膜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废弃的农用薄膜分别采用焚烧、丢田间地头、卖废品、回收二次利用的比例分别是13%、59%、18%、10%。
随着人们对蛋禽肉需求的增加,中国畜禽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但畜
禽粪便有效处理率不足50%,畜禽粪便处理不当也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调研中,农户对饲养牲畜的粪便采取不处理、沤成农家肥、入沼气池发酵和变卖的比例分别是39%、27%、2%、32%。
四、假设分析与模型构建
(一)假设分析
低碳农业生产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在保持农业增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农用物资
的投入、减少农业污染和碳排放,获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项综合效益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据此,如果农户遵照或低于说明书标准的用量喷洒农药或施肥,将秸秆粉碎还田或做牲口饲料,少耕或不耕农地,将畜禽粪便发酵成农家肥,或投入沼气池发酵,或变卖,都可看作是低碳生产行为。
为识别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根据已有的研究和农户行为理论,笔者选取以下指标作为自变量,并做出相应的假设。
1.农户个人特征
(1)性别X1。
很多研究表明,性别是影响农户生产决策的重要因素。
男性拥有的社会知识更丰富,更愿意关注新事物,接纳新观点。
而女性较保守,对新生事物接纳度低,倾向于选择低风险高收益的生产行为。
因此,本文假设性别变量具有正效应,即农业低碳生产行为更多发生在男性农户身上。
(2)年龄X2。
年龄是阅历和经验的表征。
一般而言,大龄农户有更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更倾向于选择农业低碳生产行为;但年龄大也意味着思想趋于保守,不轻易接受先进的生产理念。
所以,年龄变量的效应需要检验。
(3)受教育程度X3。
受教育程度是反映人力资本存量的指标,对农户的行为选择影响较大。
通常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认知理解能力会越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强。
所以本文假设农户受教育程度变量对其低碳农业生产行为具有正效应。
(4)务农年限X4。
农户的务农年限越长,对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和效果了解越深,对种类的选择越理性。
然而,农户务农年限越长,也越有可能沿袭传统的精细化耕作方式,加大化肥等用量来提高作物产量。
因此,这一变量的效应有待检验。
2.农户家庭特征
(1)家庭劳动力占比X5。
这一指标是家庭劳动力与家庭总人数之比。
比值越大,劳动力越丰富,反之,越紧缺。
但是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是农户的内生性变量,即使家庭中的劳动力多,但是人力资本差别大,因此这一变量的影响也有待验证。
(2)耕地面积X6。
耕地面积大小是影响农户生产决策的重要变量。
通常来说,拥有的耕地越多,农户越倾向于采用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或通过增量施用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来保证农业生产收成。
因此,本文假设耕地面积变量对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具有正效应。
(3)兼业收入占比X7。
这一指标是非农收入与总收入的比值,比值越高,说明农户对农业生产收益的依赖越低,对农业生产活动不会太用心,往往表现为喷药施肥不及时、不耕地等,因此,本文假设兼业收入占比变量对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具有负效应。
3.社会网络特征
(1)是否为村委干部X8。
通常,担任村委干部会增强个人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会使其倾向于选择低碳生产行为。
然而,村委干部也会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可能倾向施用更多化肥或农药以增加产量,因此,这一变量的影响有待检验。
(2)是否接
受过农业技术培训X9。
不少研究证明,受过农业科技培训(如农药规范使用、免耕技术、生物杀虫等)的农户对低碳生产方式有更深的认知。
掌握多元化秸秆处理技
术的农户会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在秸秆还田、秸秆喂养牲畜和秸秆入沼气池等方面做出恰当选择。
(3)是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X1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中国政府
大力扶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社员有更多机会接受农业技术培训,对政策信息了解更为充分。
因此,本文假设属于合作社成员的农户会更积极地选择低碳农业生产行为。
(二)模型构建
本文选择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二元选择模型中因变量只有0或者1
两种取值的离散因变量模型,我们关注的是因变量响应(即因变量取1或0)的概率:P(yi=1|Xi,β)=P(yi=1|X0,X1,X2,…,Xk) (1)
其中,Xi表示全部解释变量在样本观测点i上的数据所构成的向量,β是系数构成的变量。
对响应概率最简单的假设是线性概率模型。
用P表示农户具有低碳生产行为的概率,则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的分布函数式如下:
公式(2)变换形式后,可以得到
将公式(3)转化为线性方程,即
其中,β0是常数项,X1,X2,……Xk是自变量,β0,β1,……βk是对应自变量的回归系数,μ是随机扰动项。
五、结果与分析
(一)变量描述
基于前文的分析,定义变量,并根据二元Logistic模型原理对变量进行赋值,给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赋值说明及描述性统计结果变量变量赋值均值标准差因变量化肥或农药施用属于低碳农业生产行为高于说明书标准用量=0,低于或按说明书标准用量
=10.7280.451秸秆处理属于低碳农业生产行为秸秆焚烧=0,秸秆还田、秸秆做青储饲料、秸秆入沼气池=10.7140.482耕作方式属于低碳生产行为每年耕地2次及以上=0,不耕地或只耕地1次=10.7340.441禽畜粪便处理属于低碳生产行为禽畜粪便不处理=0,禽畜粪便做农家肥或禽畜粪便入沼气池或变卖=10.6130.339自变量性别X1女性=0,男性=00.8780.281年龄X230岁以下=1,31-40岁=2,41-50岁=3,51-60岁=4,60岁以上=54.22510.647受教育程度X3没上学=1,小学及以下=2,初中毕业=3,高中/中专毕业=4,大专以上毕业=52.8870.875务农年限X410年以下=1,10~20年=2,20~30年=3,30~40年=4,40年以上=54.22113.772家庭劳动力占比X50~20%=1,20%~40%=2,40%~60%=3,60%~80%=4,80%~100%=52.6751.198耕地面积X63亩以下=1,3亩~8亩=2,8亩~15亩=3,15
亩~25亩=4,25亩以上=52.8784.319兼业收入占比X70~20%=1,20%~40%=2,40%~60%=3,60%~80%=4,80%~100%=53.1091.505是否是村委干部X8群众=0,村委干部=10.0380.192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X9农户没有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0,否则=10.5520.337是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X10农户没有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0,否则=10.4430.412
(二)模型回归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检验各变量对农户在化肥、农药施用、秸秆处理、耕作方式和畜禽粪便处理四个方面的低碳生产行为的效应。
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影响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化肥农药施用秸秆处理耕作方式畜禽粪便处理BS.EBS.EBS.EBS.E性别
X10.417***0.2820.308**0.0720.358**0.0390.414**0.023年龄X2-
0.322**0.191-0.551*0.113-0.223**0.441-0.441*0.021受教育程度
X30.0480.0260.1130.0520.0371.3420.3010.511务农年限X4-0.345**0.095-0.049**0.103-0.334**1.012-0.520**0.035劳动力占比
X50.0210.0170.1030.0330.0310.0920.0720.076耕地面积
X60.0470.0370.0280.0540.103***0.0660.089**0.029兼业收入比X7-
0.410*0.231-0.276**0.3310.322*0.277-0.456*0.213村委干部
X80.5540.7710.7660.6760.4530.6340.3340.672技术培训
X90.061***0.5210.643***0.5430.071*0.3400.223*0.033合作社成员
X100.830**0.4460.452**0.5410.882**0.4780.451**0.410常数项
4.6321.4493.4410.9922.7461.0210.9981.167-2倍对数似然值
427.934513.471458.103571.223卡方检验值
32.126**41.552**33.636**45.206**
(注:***、**、*分别表示变量在1%、5%、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
)
最终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有性别、年龄、务农年限、兼业收入占比、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和是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
(1)由表2可知,性别对农户的四类低碳生产行为均具有正向效应。
与女性农户相比,男性农户更愿意按说明书标准或低于标准施用化肥或农药,采取环境友好方式处理秸秆,偏好少耕或不耕农田,而且会考虑高效地利用畜禽粪便。
统计结果显示,低于或等于标准施用化肥、农药和有效利用秸秆的男性农户的比例分别是67.3%
和73%,而女性农户的相应比例分别是2.8%和12.4%。
所以男性农户的生产决
策具有明显的低碳倾向,可能的原因是男性在家庭的生产决策中占主导地位,同时男性农户的见识更广,对土壤环境的保护更用心,对秸秆的多功能利用更关注,对畜禽粪便的利用价值的认识更深刻。
(2)年龄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具有负向效应。
即农户的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往往
越低,特别是60岁以上的农户,有的根本没有念过书,不认字,看不懂说明书,因此很难按说明书标准或低于说明书标准进行施肥、打药,更不懂青储秸秆技术,也没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将畜禽粪便沤成农家肥还田。
(3)务农年限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具有负向效应。
从统计结果看,务农年限在10年以下、10-20年、20-30年、30-40年,40年以上的农户同时做到以低于标准或
按标准施用化肥、农药或秸秆还田处理的比例分别是48.2%、45.7%、43.3%、42.1%、34.4%。
低碳生产行为倾向随务农年限越大而越不明显。
农户的务农年限越长,越偏向依赖多年积累的经验决定化肥或农药的用量或处理秸秆,通常会依靠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保障产出水平,即使受过相关培训,作用也有限。
(4)兼业收入占比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基本上具有负向效应。
这意味着农户的非农
收入越多,其低碳生产行为倾向越不明显,非农收入多者会超量施用化肥农药,或者对秸秆不加以利用,或者不把禽畜粪便用作农家肥等。
可能的原因是,农户有能
力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收入,对农田生产管理会少用一些心和精力,因此把农作物产量寄托于化肥和农药的用量,也不会花功夫将畜禽粪便发酵成农家肥还田,对秸秆处理则选择较快捷的焚烧方式。
耕地方式的系数显示为正数表明农户兼业收入越高,越不会去频繁耕地,可以解释为没有过多的时间投入农地翻耕。
(5)是否接受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具有正向效应。
通过调研发现,有62%的农户反映,最近5年内县里或镇上的农技推广人员每年至少有一次到各村
进行农业耕作技术、化肥农药选用办法或秸秆综合处理技术的推广。
经过学习后,农户在制作农家肥的时候会在粪肥中掺入细沙、细土及秸秆碎片,搅拌均匀后,用塑料薄膜盖好,从而达到降低污染和提高肥料效力的双重功效。
尽管许多农户说不清楚低碳这一名词,但是农户的某些生产行为具备了低碳作业的特征。
可见,知识、技术进村庄可以促进农户更新生产理念。
(6)是否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也具有正向效应。
参加了农业
合作社的农户更偏好低碳生产方式,有组织的农户经常交流、交换农业信息的几率明显大于非合作社的农户,而且合作社成员有机会参加市级或省级的农业技能项目的比赛,对低碳农业展会的信息更灵通。
调研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凡属于合作社的社员都采取了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做农家肥和化肥农药减量施用的做法。
可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促进农户采取低碳生产方式提供了组织保障。
六、政策建议
通过对山东省六个行政村农户的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户的生产行为具备一定的低碳特征。
但是低碳生产行为的稳定性和普遍性还有待提高,因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低碳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专项法律制度,保障低碳农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为了推动资源节约循环再利用、低碳农产品生产、销售等,要加快《低碳农业法》《低碳农业补贴法》等法律法规的构建。
二是通过专家讲座、电视广播等方式加大对低碳农业的宣传力度,使更多农户了解和掌握有关低碳农业技术。
通过“知识进村庄,农民进课堂”的形式,让农户了解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及自然灾害的关系,掌握种植业和养殖业领域内低碳农业的技术,增强农户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是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吸引,鼓励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实现生产经营的统一管理,提高农户应对农业生产风险的能力,发挥专业合作社在推广低碳农业技术、普及低碳生产理念方面的组织功能以及在推行低碳生产方式方面的示范作用。
四是鼓励当地企业加强与养殖大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经营。
特别是在禽畜粪便综合治理方面,鼓励当地肉制品加工企业稳定与养殖大户或合作社的合作关系,养殖户或合作社饲养的畜禽定向供给企业,由企业投资建设沼气化粪池,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改厕、改厨工作,实现农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企业与农户和合作社共享经济利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