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
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板书:李白)谁来介绍一下他?学生回答。
播放媒体资源的课件中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
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2、师:谁来背背他写的诗?指名背诵。
师: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
板书:望天门山,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在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在江北的叫西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
二、初读感知,了解背景
1、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帮写字”,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提醒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4、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提示: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5、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三、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对照课文插图,想想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
学生自由读,思考诗意。
2、师:大家读的都很认真,谁来说一说你对诗句的理解?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学生讨论、交流。
提示: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的节奏和重音。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指名个别朗读,小组诵读。
3、再次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的范读动画。
师:同学们,这首诗我们理解了他的内容,那么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想象当时的意境指导学生想像,感受“开、回、出、来”几个动词。
“断、开”这两个动词可以让学生体会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回”可见江流湍急而激荡,气势不可阻挡。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谁来说一说你的体会。
提示: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长江两岸景色的描
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体现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乐观豪迈的情感。
五、背诵古诗,强化积累
1、师:同学们,这么美的古诗,我们赶快把它背下来吧!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同桌互相背、齐背。
2、同学们还学过哪些描写祖国秀丽山河的古诗呢?
学生背诵。
六、作业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望天门山》,谁能把他背诵下来?
指名背诵,并简述诗意。
2、师: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长江雄奇、壮丽的景象和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
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诗题。
二、简介作者,理解题意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学生相互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了解苏轼。
2、师:谁来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先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提示:饮:喝酒。
湖:西湖。
初晴后雨:开始是晴天,后来下了雨。
三、朗读感悟
1、师:学习古诗,理解诗题很重要,去过西湖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西湖的……
出示媒体资源中西湖美景的视频,师做简单介绍。
师:看完了西湖的美景,你想说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师:西湖在每个人心里都是不一样的,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西湖,诗人苏轼眼中的西湖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读诗。
2、师:老师还想再听听你们读书,同桌互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学生同桌合作读诗。
教师巡视。
3、师:下面我们小组内读诗,由小组长负责,每个人读一次,一个一个地读,看谁读得,为什么?
学生组内读诗。
师巡视指导。
4、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读得有滋有味,真投入啊,谁来读一下,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
指名读、评价、赛读、齐读。
四、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1、感受西湖晴天和下雨时不同形态的美
(1)师:同学们只读了几遍就读得这么好,你们太棒了,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学习古诗,读通古诗,仅仅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那么如何理解诗意呢?诗人如何描写西湖时晴时雨的变化的呢?咱们再读前两句(生齐读)
指几名学生读第一句
师:读第一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谁给大家说一下潋滟是什么意思?
提示: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学古诗看注释是一种好方法,请同学们记在脑子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波光闪动的样子吧。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结合课件理解潋滟。
师:看完了西湖的美景,你想说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师:西湖在每个人心里都是不一样的,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西湖,诗人苏轼眼中的西湖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读诗。
2、师:老师还想再听听你们读书,同桌互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学生同桌合作读诗。
教师巡视。
3、师:下面我们小组内读诗,由小组长负责,每个人读一次,一
个一个地读,看谁读得,为什么?
学生组内读诗。
师巡视指导。
4、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读得有滋有味,真投入啊,谁来读一下,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
指名读、评价、赛读、齐读。
四、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1、感受西湖晴天和下雨时不同形态的美
(1)师:同学们只读了几遍就读得这么好,你们太棒了,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学习古诗,读通古诗,仅仅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那么如何理解诗意呢?诗人如何描写西湖时晴时雨的变化的呢?咱们再读前两句(生齐读)
指几名学生读第一句
师:读第一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谁给大家说一下潋滟是什么意思?
提示: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学古诗看注释是一种好方法,请同学们记在脑子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波光闪动的样子吧。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结合课件理解潋滟。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