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习水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习水县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年级化学试卷
考试范围:选修4;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命题人:陆洪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有关的原子量:C-12,H-1,O-16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一、单选题
1.关于金属腐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M+nH2O=M(OH)n+n/2H2↑
B. 马口铁(镀锡铁)镀层破损后被腐蚀时,首先是镀层被氧化
C. 金属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D. 白铁(镀锌铁)镀层破损后被腐蚀时,首先是镀件被氧化
2.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 )
A。

氢气B。

甲烷C。

甲醇D。

汽油
3.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
C.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K W不变
D。

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
4.常温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少量水稀释0。

1 mol/L氨水时,溶液中减小
B. 将Na2CO3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增大
C. 0.1 mol/L Na2CO3与0.1 mol/L 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
3c(Na+)=2[c(CO32-)+c(HCO3-)+c(H2CO3)]
D. 0。

1 mol/L的NaOH溶液和0。

2 mol/L的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c(OH-)-c(H+)=c(Na+)-c(NH3·H2O)
5.25℃时,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A.pH=a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b=a+1
B.浓度相同的①NH4Cl;②CH3COONH4;③NH4HSO4三种溶液的c(NH4+):①>③>②
C.浓度相同的氨水与盐酸等体积混合:c(NH4+)>c(Cl﹣)>c(H+)>c(OH﹣)
D.将amol·L﹣1CH3COOH与b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溶液pH为7,则a>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依据酸碱质子理论,NaHCO3是两性物质
B。

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法制取金属钠
C。

钠可从TiCl4溶液中置换出Ti
D。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实现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7.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环形玻璃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 用0. 5 mol • L—1NaOH溶液分别与0. 5 mol • 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D.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简、烧杯、滴定管、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8.用100mL2mol/L稀硫酸与过量铁片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能使氢气的生成的速率增大而产生氢气的量不变的是( )
A. 给反应体系适当加热
B. 向反应体系中加水稀释
C. 加入少量氧化铜固体D。

加压
9.常温下,向1L 0。

10 mol·L-1CH3COONa 溶液中,不断通入HC1气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得到c (CH3COO—)和c(CH3COOH)与pH 的变化关系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的pH比较:x〈y <z
B。

在y点再通入0。

05 mol HCl气体,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c(Na+)=c(Cl-) > c(H+)〉c(CH3COO—) >c(OH—)
C。

在溶液中加入一滴强酸或强碱,溶液pH变化最小的是y点D. 该温度下,CH3COOH的Ka=104。

75
10.在一个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N2与H2反应合成氨的反应达到
平衡后,容器中含1molN2,3molH2,1molNH3,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加1mol N2,3mol H2,1mol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平衡不移动
B。

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NH3百分含量增大
C。

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D。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移动11.室温下,pH相差1的两种一元碱溶液A和B,分别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释前,c(A)= 10 c(B)
B。

稀释前,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大于10-7 mol/L C。

在M点,A、B两种碱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

用醋酸中和A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为7 12.已知25℃时CH3COOH的电离常数K=1.6×10-5。

该温度下向20ml 0。

01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

01mol·L-1 KOH 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点溶液中c(H+)为4。

0×10-5mol/L
B。

c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K+)〉c(CH3COO—>c (H+)=c(OH—)
C. V=20
D. 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点
1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强电解质,后者为弱电解质的是() A。

硫酸、氯气B。

碳酸氢钠、醋酸 C. 食盐、酒精D。

碳酸、碳酸钠
14.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42﹣)减小
C.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 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填空题
15.(11分)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
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考虑其他组的结果,单从甲组情况分析,如何用a(混合溶液的pH)来说明HA是强酸还是弱酸?
(2)不考虑其他组的结果,单从乙组情况分析,c1是否一定等于0。

2mol·L-1?
填(“是"或“否")。

混合溶液中c(A-)与c(Na+)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填序号)
A.前者大B.后者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
(3)从丙组结果分析,HA是酸(“强”或“弱”)。

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丁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中c(OH—)= mol·L—1.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不能做近似计算)c(Na+)-c(A-)= mol·L—1。

16.(9分)“低碳循环”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

所以“低碳经济"正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

(1)已知:①CO(g)+H2O(g)H2(g)+CO2(g)ΔH=-41 kJ·mol -1
②C(s)+2H2(g)CH4(g) ΔH=-73 kJ·mol-1
③2CO(g)C(s)+CO2(g)ΔH=-171 kJ·mol-1
写出CO2与H2反应生成CH4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2)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
2CO2(g)+6H2(g)CH3OCH3(g)+3H2O(g)
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投料比[n (H2)/n(CO2)]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图一
某温度下,将2。

0 mol CO2(g)和6。

0 mol H2(g)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到达平衡时,改变压强和温度,平衡体系中CH3OCH3(g)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关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图二
A. P3>P2,T3>T2B。

P1>P3,T1〉T3
C。

P2>P4,T4>T2D。

P1>P4,T2〉T3
(3)煤化工通常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已知等体积的CO和水蒸气进入反应器时,会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H2(g)+CO2(g),该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温度/℃40
500
8
平衡常数K 9.9
4
91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若在500℃时进行,设起始时CO和H2O的浓度均为0.020 mol·L-1,在该条件下CO的平衡转化率为。

17.(8分)(1)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PbO2+Pb+H2SO4=2PbSO4+2H2O,请写出铅蓄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尾气分析仪对CO的分析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中电解质为氧化钇-氧化钠,其中O2-可以在固体介质中自由移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O2-―2e-=CO2
B.工作时电极b作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C.工作时电子由电极a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b
D.传感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尾气中CO的含量越高
(3)某新型铝—空气燃料电池,以铝为负极,在正极通入空气,若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放电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那么若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电池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以Na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1)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HCl=NaCl+H2O;B.Zn+H2SO4=ZnSO4+H2↑上述反应中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

(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方式插入100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
D.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②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_______乙(填“>”、“<“或“=" )
③请写出图中构成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乙中产生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将锌、铜片取出,再将烧杯中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H+)=0。

1 mol·L-1(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试确定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 为负极,氢气为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则氢气应通入_____________极(填a或b),电子从__________(填a或b)极流出.
19.(12分)(1)在25℃、l1lkPa下,1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55.6kJ。

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NO2和N2O4的结构式如右图所示。

已知:N—N的键能为
a kJ/mol,NO2和N2O4中N=O键键能分别是
b kJ/mol和
c kJ/mol.写出NO2转化为N2O4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H用a、b、c的代数式表示)。

(3)在100℃时,将0。

4mol NO2放入2L的真空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N2O4。

测得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时间/s020406080
n(NO2)/mol0.4n10.26n3n4
n(N2O4)/mol00。

05n20.080。

08
①上述条件下,前20s内以NO2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状态时,NO2的转化率是________。

②n2_______ n3(填“>”、“=”、“<”)。

③80s时,向容器内加入NO2和N2O4各0。

24mol,化学平衡将_________(填“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移动”)。

④若将NO2的起始物质的量改为0。

2mol,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要想达到与上述平衡相同的平衡状态,则起始时还需要加入适量的N2O4气体,则N2O4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
20(8分).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它的用途遍布各个行业。

某研究小组用工业生产高锰酸钾产生的废渣——猛泥(含K2MnO4、MnO2及Pb、Ca等元素)和乳钢废酸液制取工业级碳酸锰(MnCO3),其流程如下:
(1)轧钢废酸中Fe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操作I、操作II、操作III的名称是_______。

(3)溶液C中除含有Ca2+、Mn2+、H+外,还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

(4)若固体C中不含CaCO3,则溶液C中
2
2
()
()
c Ca
c Mn
+
+≤_______.
[已知:K sp(MnCO3)=1×10—11,K sp(CaCO3)=5×10—9]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1。

C
2.A
3.B
4.D
5.D
6.A
7.A
8.A
9.C
10.B
11.C
12.D
【解析】A、CH3COOH CH3COO-+H+,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的
定义,K= =1.6×10-5,解得c(H+)=4×10-4mol·L-1,故A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c(K+)+c(H+)=c(CH3COO -)+c(OH-)c点pH=7,即c(H+)=c(OH-),即c(K+)=c(CH3COO -)〉c(H+)=c(OH-),故B错误;C、醋酸是弱酸,当V=20mL时,醋酸和KOH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CH3COOK,溶液显碱性,因此V<20mL,故C错误;D、醋酸对水电离起到抑制作用,随着KOH量的增大,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因此c点在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D正确。

13.B
【解析】A、硫酸是强电解质,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B、碳酸氢钠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B正确;C、食盐是强电解质,酒精是非电解质,C错误;D、碳酸是弱电解质,碳酸钠是强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B。

14.C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象可知,该原电池反应式为:Zn+Cu2+=Zn2++Cu,Zn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两池溶液中硫酸根浓度不变,随反应进行,甲池中的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以保持溶液呈电中性,进入乙池的Zn2+与放电的Cu2+的物质的量相等,而Zn的摩尔质量大于Cu,故乙池溶液总质量增大.
A.由图象可知,该原电池反应式为:Zn+Cu2+=Zn2++Cu,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故两池中c(SO42﹣)不变,故B错误;
C.甲池中的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乙池中发生反应:Cu2++2e﹣=Cu,保持溶液呈电中性,进入乙池的Zn2+与放电的Cu2+的物质的量相等,而Zn的摩尔质量大于Cu,故乙池溶液总质量增大,故C正确;
D.甲池中的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以保持溶液电荷守恒,阴离子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故D错误
15.(1)如a=7,HA为强酸,如a>7,HA为弱酸(2)否C (3)弱c(Na+)>c( A-)>c(OH-)>c(H+) (4)10—510—5-10—9
【解析】
试题分析:(1)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甲组情况分析,若a=7,则HA是强酸;若a>7,则HA是弱酸;
(2)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乙组情况分析,pH=7,若HA为强酸,则C等于0。

2,若HA为弱酸,则C大于0。

2,所以C不一定为0.2,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A—)+c(OH—),因pH=7,则c(OH—)=c(H+),则c(A—)=c(Na+),故选C;
(3)HA物质的量浓度为0。

2mol/L,而NaOH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pH>7,所以HA是弱酸,丙组得到的溶液为0。

05mol/L 的HA和0.05mol/L的NaH的混合液,根据电荷守恒可以得到c(OH —)+c(A—)=c(Na+)+c(H+),由于pH>7,所以c(OH-)>c(H+),即c(Na+)>c(A-),所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 (Na+)>c(A-)>c(OH—)>c(H+);
(4)丁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为浓度为0。

05mol/L的NaA溶液,其pH为9,促进水的电离,OH—全部为水电离,所以由水电离出的c(OH-)=10-5mol/L,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式为:c(Na+)+c(H+)=c (OH—)+c(A—),则c(Na+)—c(A—)=c(OH—)—c(H+)=10-5-10—9。

考点:考查盐类水解、强弱酸、电荷守恒等.
16.
(1)CO2(g)+4H2(g) CH4(g)+2H2O(g) ΔH=-162 kJ·mol -1
(2) B D
(3)①K=;②放热;75%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①CO(g)+H2O(g)H2(g)+CO2(g)△
H=—41kJ•mol-1,
②C(s)+2H2(g)CH4(g)△H=—73kJ•mol-1,
③2CO(g)C(s)+CO2(g)△H=-171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③-①×2+②得:
CO2(g)+4H2(g)CH4(g)+2H2O(g)△H=—162 kJ•mol-1,
故答案为:CO2(g)+4H2(g)CH4(g)+2H2O(g)△H=—162 kJ•mol—1;
②由图二可知,温度一定时,平衡时二甲醚的物质的量分数:P1>P2>P3>P4,而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甲醚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故压强:P1>P2>P3>P4;由图一可知,投料比[n(H2)/n(CO2)]一定时,温度越高,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甲醚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而压强一定时,平衡时二甲醚的物质的量分数:T1<T2<T3<T4,故温度:T1>T2>T3>T4,故选:BD;
(3)反应:CO(g)+H2O(g)H2(g)+CO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设CO的浓度变化量为xmol/L,则:
CO(g)+H2O(g)H2(g)+CO2(g)
开始(mol/L):0。

02 0.02 0 0
转化(mol/L):x x x x
平衡(mol/L):0.02-x 0。

02—x x x
则=9,解得x=0。

015,故CO的转化率为
×100%=75%,故答案为:;放热;75%。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图象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计算等,(2)中作图为易错点,注意利用极限法判断二甲醚的体积分数变化情况,注意平衡常数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17.PbO2+4H++SO42—+2e-=PbSO4+2H2O B Al+ 4OH - -3e —==AlO2 —+2H 2 O 4Al+3O 2 +6H 2 O == 4Al(OH) 3
【解析】(1)铅蓄电池正极发生达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2)A.负极是CO 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CO+O2――2e-=CO2,A正确;B.工作时电极b电极通入空气,氧气得到电子,作正极,O2-由b电极流向电极a,B错误;C.工作时电子由电极a即负极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b,即正极,C正确;D.传感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说明尾气中CO的含量越高,D正确,答案选B;(3)若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生成的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钠,电池负极反应为Al+ 4OH -—3e-=AlO2-+2H2O;若以Na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由于正极产生氢氧根,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恰好生成氢氧化铝,则总反应为4Al+3O2 +6H2O=4Al(OH) 3。

电极: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即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
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其中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放电微粒以及溶液酸碱性判断。

18.(1) B (2)①BD ②>③Zn - 2e- = Zn2+④1mol·L-1(3)b b
【解析】(1)A.NaOH+HCl═NaCl+H2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Zn+H2SO4═ZnSO4+H2↑是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答案为:B;
(2)①甲装置是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乙装置发生化学腐蚀。

A、甲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乙不是,故A错误;
B、乙装置中铜片不反应,也没构成原电池的正极,所以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故B正确;
C、甲、乙中锌片质量都减少,故C错误;
D、两个烧杯中都产生氢气,氢离子浓度都降低,所以溶液的pH均增大,故D正确;故选BD;
②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速度大于化学腐蚀的速度,故答案为:>;
③构成原电池的负极是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故答案为:Zn-2e-=Zn2+;
④稀释后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L×0.1mol•L—1=0。

1mol,生成氢气
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0。

1mol,所以原溶液中氢离子的
物质的量为0。

2mol,原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2mol/L,一个硫酸分子中含两个氢离子,所以原溶液中稀硫酸的浓度为1 mol•L-1,故答案为:1 mol•L—1;
(3)氢氧燃料电池中,燃料氢气需通在负极,即b极,正极是氧气
得电子,电子从负极b流向正极a,故答案为:b;b。

19.(1)CH4(g)+2O2(g)=CO2(g)+2H2O(g)△H=-889。

6kJ·mol—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6g即1mol甲烷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16×55.6kJ=889.6kJ,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g) △H=-889。

6kJ·mol-1。

(2)①2NO2(g)=N2O4(g)△H = (4b—a—4c)kJ/mol(或2NO2(g)⇌N2O4(g) △H = —(a+4c-4b) kJ/mol)
(3)②0.0025mol/(L·s)40% 〈不移动0.05mol/L
【解析】(1)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NO2转化为N2O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2(g)=N2O4(g) △H=(4b-a-4c)kJ·mol-1;(2)①前20s内生成N2O4是0.05mol,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NO2是0.1mol,浓度是0。

05mol/L,则以NO2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0。

05mol/L÷20s=0.0025mol/(L·s);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N2O4是0.08mol,消耗NO2是0。

16mol,所以NO2的转化率是0。

16mol/0。

4mol×100%=40%;②n2=(0。

4mol -0。

26mol)/2=0.07mol,n3=0.4mol-0。

08mol×2=0.24mol,因此
n2<n3。

③80s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常数K=。

向容器
中加入NO2和N2O4各0。

24mol,此时浓度熵Q=,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④若将NO2的起始物质的量改为0.2mol,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要想达到与上述平衡相同的平衡状态,则转化后NO2应该满足0。

4mol,因此需要N2O4转化生成0。

2molNO2,所以需要
N2O40。

1mol,浓度是0.05mol/L。

20(8分)
(1)将高价的锰元素还原成Mn2+(2分)(2)过滤(2分)
(3)K+、Na+、NH4+(2分)
(4)500(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