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当随时代——对花鸟画写生创作实践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墨当随时代——对花鸟画写生创作实
践的认知
清代石涛所谓“ 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意思是:笔墨跟随时代
而变,就像诗文风气一样。
1.
阐释“笔墨当随时代”
“笔墨当随时代”其之精髓所在于真实的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真情实感。
艺
术来源于生活,且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升华。
对于我来说,为融入于这个社会
的发展,通过把写生积累的素材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尤为重要。
有人讲美术理论,说理论是由若干人在长期内所形成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智力成果。
每个时期都
有对理论的研究,而笔墨亦是如此。
画家通过对传统知识的继承,顺应当今社会
的发展潮流以及对西方绘画语言的研究,推陈出新,势必有新的发展。
二、历代笔墨表现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状态,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史前石器时代彩
陶上面的纹饰图案。
当时的花鸟虫鱼在彩陶上面出现,是作为一种腾图符号而传
递人们的观念。
五代时期,出现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大具有差异性的风格,黄筌则为院体画家,多画奇珍异草;徐熙则多写于汀花野竹。
通过他们的作
品风格以及绘画题材,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明代水墨写意花鸟画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明代的“青藤白阳”即陈淳和徐渭,并没有一味的仿古,他们吸收院体画的
风格,并把水墨技法带入到花鸟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带领中国花鸟画
走向新的高度。
明末清初,则主要流行重彩勾勒的院体画,恽寿平则是不需用线
勾勒,直接用颜色绘制,用色清秀淡雅。
北宋著名的美术评论家郭若虚的《图画
见闻志》中表示:“画无笔墨骨气,惟有用色彩画成。
”正是说的没骨画之画法。
时郎世宁这样的传教士进入中国时,把西方的概念,如光、阴影和观点,也被引
入宫廷绘画中。
使中国花鸟画有很强的立体感。
而近现代,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人们的视野不断加宽,更多的画
家不断跻身而出。
在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陈之佛等人的创新下,中国花鸟
画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代艺术家江宏伟的花鸟画不仅存有宋代花鸟画的意境,而
且又传达现代人可接受的审美意向。
三、结合花鸟写生创作实践浅谈自己的认识
当今社会已经变得信息化、现代化,而我们还是通过先临摹再写生,然后最
后进入创作,这么一系列的程序,也是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坚守的反射。
“笔墨当随时代”并不是摒弃传统,一味的去创新,去开拓新的道路,而是
吸收传统文化知识的营养,加入西方元素和时代所需的审美意象。
因此,在进行
创作实践之前,我临摹了一些花鸟白描稿、人物白描稿、恽寿平的没骨画和宋代
小品《出水芙蓉》《花篮》等以及任仁发的《秋水凫鹥图》等。
先去学习和研究
古人的绘画技法及其观念,筛选自己所需,为自己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后是写生,写生则是将作品与社会生活融入的最好途径。
所谓“外师造化,中
得心源”讲得就是写生对我们的重要性,意思就是艺术创作来源于大自然。
通过对花鸟画的学习与研究,我从题材、技法来阐述我对笔墨当随时代这一
观点的认识。
我认为笔墨当随时代是离不开写生带来的真实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
变革,而我的生活习惯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我对于绘画的
题材也更倾向于“生活”。
如牵牛花、站在石头上的仙鹤、紫藤藤蔓、鸡冠花等,要是采用单一的线条即白描的手法很难去形象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那么则需要
借助各种材料、各种工具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现它们的美。
例如,鸡冠花我为了表
现出它的质感,会采用重彩的形式;画石头则可以用没骨画中积水积墨的形式等。
而在一幅画中,我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技法去表现我的内心感受,甚至可以适当地
运用西方写实主义造型的方式。
四、结语
笔墨当随时代,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推翻。
在每一个时期的艺术实
践的过程中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当今的社会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创新,与时俱进。
在我的创作实践中,我认为写生就是在为创新打
地基。
有人说不出门也可以画创作,确实是,有很多名家也是从来不写生就可以
画出很优秀的作品,因为可以在网上搜集各种想要的资料,但是那毕竟不是自己
所拍的照片,不是自己的东西。
其实多去写生,多亲近大自然,对自己的创作也
是受益匪浅的。
姓名:刘安(1997.1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聊城人,学历:在读研究生,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花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