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_应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_应聘
《口语交际应聘》教案
武汉市黄陂区武湖职高董融教学构思: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

要使自己在激烈的应聘竞争中取胜,必定要涉及到应聘技巧。

而现实生活中,中职生在倾听和表达技巧方面缺乏基本的常识,对应聘中口语交际的运用及应聘技巧的运用更是欠缺。

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在理论的指导下,从语文教学出发,我设计了这堂口语交际课。

我认为本堂课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掌握一般性的原则和技巧。

因此,整堂课会以梯级的形式加大实践的难度,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领悟,最终
运用于生活。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树立交谈意识,掌握交谈的一般性原则和技巧。

2.明确应聘过程中倾听问题及回答问题的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交谈的一般性原则和技巧。

教学难点:应聘过程中倾听问题及回答问题的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事例激趣
古代历史上应聘成功与不成功的案例,正反对比引出教学重点。

二、相关知识
针对上面的故事,学生是怎么理解应聘技巧的。

明确:应聘过程中应注意的四点。

(一)了解对方,做好准备。

先要全面具体地了解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包括基本条件和特殊要求)是什么,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学历水平、专业
技能、个人特长等方面进行比照,如果自己的条件与用人单位的招聘要
求大致相符,就应该准备好相关材料,积极应聘。

(二)充满自信,态度恳切
求职者的信心和态度始终是影响招聘者评价的重要因素。

应聘时要充满自信,大方开朗,不卑不亢,举止得当。

应有恳切之情,不可有恳
求之语。

诚于中而形于外,才是赢得对方信任的基础。

(三)实事求是,突出重点
要客观地介绍自己的实际情况,既不要妄自菲薄,过分自谦,也不要言过其实,夸大其词。

同时要着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特长,力求给对
方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一般情况点到即可。

(四)随机应变,敏于应付
在应聘过程中,不能只顾自己陈述,而不顾及对方反应。

要认真倾听对方的问话,根据自己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回答。

对招聘方提出的
一些含有话外音的问题,要揣摩对方的意图,随机应变,巧妙地作出回
答,力求产生让对方满意的效果。

三、情景再现
(一)案例展示一
江东市人才招聘会上,利达公司招收营销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学历中专以上。

该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张明符合招聘的条件,来到了该公司的招聘台前应聘。

下面是该公司人事部李经理与应聘学生张明之间的一段对话。

张明:先生,您好!我是来应聘的。

经理:你好,欢迎你来我公司应聘。

请坐,请自我介绍一下。

张明:谢谢。

我叫张明,今年20岁,今年7月将从市职业教育中心校营销专业毕业,希望应聘到贵公司招聘的岗位工作。

经理:我们市场需要销售人才的企业很多,你为什么来我公司应聘呢?
张明:今年年初,在考虑毕业后的出路时,我就关注我市的大型企业。

一次
偶然的机会,我从报纸上看到介绍贵公司的文章。

贵公司重视人才,尤其重视技能型人才,给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贵公司也出现了一批在我市很有影响的销售精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我应聘成功,相信在贵公司为我们提供的发展平台上,能发挥自己技能方面的特长,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经理:你对职业生涯有什么样的目标?
张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业务上不断积累经验,成为营销能手,在
行业内被人知晓。

经理:你的心志不小。

谈谈你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吧。

张明:好。

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文化课以外,主要学习了营销专业的专
业基础课和专业骨干课,掌握了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在企业顶岗实习近一年的时间,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

经理:我公司希望招聘有实践、会技能的员工,请说说你这方面的情况。

张明:可以。

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就重视培养我们的实践技能,我以优异的
成绩通过了劳动部门组织的营业员和收银员的考核,获得了上岗证书;还获得了国家级的二级助理电子商务师等级证书。

我还参加了省里组织的技能大赛,获得了二等奖。

另外,我在苏宁电器公司实习期间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

经理:请介绍一下你在校学习期间其它方面的情况。

张明:在校期间,我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的职务,负责组织开展学生会举办的各项活动。

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体育节等,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

还组织开展专题调查、去市敬老院做义工
等社会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

经理: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的经历,对你今后的工作有帮助吗?
张明:我觉得是很有帮助的。

我认为工作中除了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以外,
组织、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与领导同事和谐相处都很重要,担任
学生会主席的经历,培养和锻炼了我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经理:在校学习期间,你有什么爱好?
张明:我兴趣比较广泛,爱好也比较多。

喜欢踢足球,是校足球队队员,我
校足球队参加市里组织的足球比赛,还获得了第三名。

经理:参加工作以后,你还会继续学习吗?
张明:会的。

工作中肯定会遇到在学校没有学到的知识;行业的发展,也会
产生许多新的知识,这些都需要不断学习。

经理:参加工作以后的业余时间,你如何利用它?
张明:我会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参加相关的专业活动。

当然,我也会利
用业余时间充分地放松自己,与亲友、同学、朋友聚会,外出旅游等。

经理:你对应聘的这份工作在哪些方面有信心?
张明:我具备贵公司要求的技能方面的条件,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工作热情,有进取心,不怕吃苦。

我相信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经理:谈一谈你在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的要求。

张明:如被贵公司录用,将非常感谢贵公司给我提供的工作机会,我将尽心尽力地工作。

至于工资和福利待遇,本人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按贵公司根据我们的具体条件执行你们的有关规定就可以了。

经理:你还有什么要求和希望吗?
张明:我期待成为贵公司的一员。

经理:谢谢你的介绍,请留下你相关的材料,能否录用,我们会尽快通知你。

张明:谢谢您!
经理:不用谢,再见。

张明:再见。

希望能听到贵公司的好消息。

思考:张明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应聘人张明能够根据对方的提问恰当作答,回答得实事求是,简洁利索。

对方即席提出的一些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张明的回答也很得体。

这反映了张明应聘时能认真倾听,同时也反映了张明平时就是一个善于思考、思维敏捷的人。

“您”、“贵公司”、“谢谢”等词语,也体现了张明的个人素养。

(二)案例展示二
烹饪专业的李成收到某知名宾馆发来的面试通知时,心里既高兴又紧张。

应聘过程中,考官对他的素质挺满意。

最后,考官对他说:“根据你的性格特点,我们想把你安排在西餐制作室,可能跟你在学校学的中餐制作有所不同。

但是我们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你一定能够胜任。

”性格内向的李成拿不定主意,小声说:“要不,我回去和我爸爸妈妈商量一下?”
主考官愣住了,微笑着说,“好吧。


思考:李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没主见。

学生气太重是一些大学生的“通病”。

要记住,走上社会后就要学会独立自主,凡事依靠父母的学生,很难获得用人单位的信任。

(三)案例展示三
旅游专业的小郑去一家知名酒店面试。

当她走进面试场地,发现居然是总经理亲自来面试,不由自主慌张起来。

考官的第一个问题就把她“呛”住
了。

“我们招的是专科以上学历,你只是中职校毕业,怎么会来应聘这个岗位?”
她支支吾吾地回答:“我觉得你们酒店挺好的,也适合我的专业。


“我们酒店好在哪里?这里工作压力很大,每到节假日都要加班,你能适应吗?”
几个问题下来,小郑已经有点迷糊了。

思考:小郑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不自信。

缺乏自信会让人产生能力差、不堪重用的联想,肯定不受用人单位欢迎。

(四)设计应聘
分小组进行模拟训练。

1.老师做为主考官,出示一般企业招聘时常见的15个原则问题,小组进行
模拟训练,各小组推荐代表应聘。

2.其它小组随机请一位主考官按上面归纳出的问题任意提问,小组代表回
答。

3.其它小组成员即时点评。

4.师生共评:推荐最佳应聘者,最佳形像奖,最佳口语奖等奖项。

四、拓展案例
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职场环境下,应聘中有些细节也一定要符合中国特点的应答,中国人的内敛和矜持有时候会对薪资过高的问题、应聘人员轻狂的言语等较为敏感。

这里出示两个求职失败案例,请同学分析。

1. 参加招聘会时,国际贸易专业的小金“杀”入了一家国内知名企业的面
试现场,据说投简历的就有两百多人,最后获得面试资格的只有30多人。

在三人一组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时,小金觉得要脱颖而出必须表现得更积极。

所以在回答时,总是抢在别人前面,多说两句。

面试官看到这一点,特意问他:“如果你跟同事发生矛盾,怎么办?”
小金不假思索地说:“最重要的是工作,有没有矛盾无所谓。

”一个星期后他被告知不必参加复试了,因为公司觉得他不注重团队合作精神。

点评:过于表现自己。

自信和骄傲有时就在一线之间,骄傲的人令人生厌,没有团队合作的概念、不合群的人也很难受到青睐,用人单位不会喜欢一个单打独斗的独行侠。

2. “我的首选是出国,其次是上海,再不行呆在杭州也可以。

”在一
家跨国公司的面试现场,当被问到“你打算在哪里开始你的职业生涯”时,
社会学专业的小林这样回答。

考官皱着眉头问:“我们打算在一些二线城市开拓市场,你有没有兴趣?”“说实话,我本来就是从小地方来的,如果还回到那里,有点无颜面对父老。

还是大城市更适合我吧。


点评:好高骛远。

从哪里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不意味着就此度过一生,关键还是看自己的能力。

如果顾及“面子”问题,不愿意到一些相对困难的地方去,往往会被认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这是目前很多用人单位的
“大忌”。

五、总结归纳
应聘是我们走入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我们在生活中要熟练的掌握应聘的技巧,运用自己的智慧、技巧为自己赢得一份满意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