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网考答案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5.0
如何设置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预览
答: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
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加强学科的综合性;2、设置综合课程。
3、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5.0
新课程倡导了哪些具体的学生观?
预览
答: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2、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个人来对待,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育教学要适应他们的自身情况,而不能把自己意志强加给学生。
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5.0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预览
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5.0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预览
答:1、新型教育提出教师学生是教学主体,因此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关系,教师要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2、教师在人际交往中,应主动地接近学生,设身处地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3、教师应理解学生;4、教师要敢于并且善于转变角色,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所在。
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5.0
校外课程乡土资源
预览
答: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
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5.0
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预览
答:1、建立评价的多样性。
具体作法和体会是:(1)连续观察与面谈;(2)实践活动评价;(3)书面测试;(4)个人成长记录。
2、体现评价的差异性。
3、突出评价的发展性。
4、发挥评价的激励性。
5、保障评价的科研性。
题型描述: 论述题本题分值: 15.0
谈一谈为什么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预览
答: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2、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
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
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题型描述: 论述题本题分值: 15.0
试论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预览
答: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
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5.0
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
预览
答: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第三,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5.0
新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其中的“整体”和“一贯”分别指什么?
预览
答:“整体”是指将各类课程横相关系组织起来,通过课程的横向组织,使各门课程在差异
得以尊重的前提下互相整合起来,消除以往学科本位所造成的学科之间彼此鼓励甚至壁垒森严的对立局面,使各门课程、各个学科产生合力,使学习者的学习产生整体效应,从而促进学生人格整体发展。
“一贯'是指将各类课程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
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5.0
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览
答:1,研究性学习中基础与创新要齐头并进;2,研究性学习中不应忽视教师的指导;3,研究性学习要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4,构建多元、开放、灵活的评价方式。
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5.0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怎样转变角色?
预览
答: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
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
型的开放性教师。
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5.0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哪几个相互承接的任务?
预览
答:1,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2,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3,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5.0
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时什么?
预览
答:1,打破“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题型描述: 论述题本题分值: 15.0
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览
答:一是在学校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
二是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并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经验。
三是现行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强调不同学科的独立性,科目过多,忽视了科学、艺术和道德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
题型描述: 论述题本题分值: 15.0
试论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预览
答: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加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4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