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设计
(封面范本)
设计主题:《不求甚解》教学设计学科:
学校:
授课教师:
日期:二〇年月日
(内容范本)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文中论证方法的运用。

4、了解驳论方式。

教学重点: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求甚解是我们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学到的一句名言,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

那么,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什么呢?我们一起从这篇文章中寻求答案吧。

二、授新: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5、文中例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
作为论据对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行论证。

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

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

8、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有立有驳,驳立结合。

三、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告诉我们既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有谦虚的读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掌握课文中的要点问题。

2、预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