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失衡问题的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金融失衡问题的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三农”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逐渐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进行梳理后发现,目前理论界针对农村金融研究的重点放在其问题的
原因分析、研究方法、实例分析与发展建议等方面。
本文从上述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
代表性观点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村金融;文献研究法;金融抑制
一、引言
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16年聚焦“三农”问题,先后从政策扶持、政策导向、
金融支持等方面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一系列的倾斜,使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初步
缓解。
自周小川在2004年提出“金融生态”的概念并得到广泛关注后,很多专家学者希
望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生态体系为“三农”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此外,随着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家庭金融知识的
普及,非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必然会不断延伸,在农村地区的银行业的竞争将会进一
步增强。
林毅夫、孙希芳(2008)[1]指出银行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同时银行
主导型金融体系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也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认同。
由于农村
经济发展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化,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会造成农村金融减贫效
力递减(于嘉等,2018)[2]。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失衡的原因,运用理论以
及实证的方式从某一角度展开,并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农村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防范金融风险,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和实例支撑。
二、农村金融发展失衡的原因分析
针对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問题,国内外专家都进行了原因分析。
Goldsmith(1969)[3],McKinnon(1973)[4]和Shaw(1973)[5]首先创建了金融发展理论,阐述了金融同
经济增长之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从而揭示了发展中国家普遍
存在的金融问题。
对发展中经济体而言,金融抑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农村
金融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Yan Z,2011)[6]。
尤其在贫困地区金融抑制
现象较为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主动脱贫的能力,汪来喜等(2018)[7]指出农村地区出
现此现象的原因有:金融服务体系滞后,涉农的信贷资金较少,服务功能弱化;金融支持
的对象定位模糊;农村金融生态圈建设滞后并且效率低下;农村金融建设中不同主体利益
出发点不同。
还有学者从金融生态角度进行了分析,(金才鑫等,2008,谢太峰,2016)[8-9]认为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粗放经营及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结构缺陷,使农村金融
不仅内部生态系统功能存在障碍,而且外部生态环境也在恶化。
此外大量文献表明,健全的金融体系能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农村地区由于其金融发
展的不平衡,金融抑制现象表现突出。
三、农村金融的研究方法
(一)政策分析
农村金融作为热点研究问题之一,研究者从不同层面进行了研究。
部分学者选择从政
策和文件方面入手,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
张晶等(2018)[10]通过量化分析,从20个
中央一号文件中梳理了农村金融革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农村金融政策和金融主体内在逻辑,并从金融支持角度提出农村金融发展的重点领域在于发展绿色金融和精准脱贫。
还有研究
者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总要求,结合金融生态和
R.Merton和Z.Bodie的六大基本金融功能观,突出了农村金融市场范式重要作用,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金融改革的具体部署进行了解读,并整合了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和金融
需求,得出农村金融发展建议(冯兴元,2019)[11]。
(二)实例分析
在实例分析方面,学者们主要从多个地区或者较长时间段中,借助模型并结合计量软
件进行探析。
薛晨等(2018)[12]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和时间序列剖析金融相关率指标
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在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关性分析,并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农村金
融发展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促进性。
尹学群(2011)[13]以1996-2009年某市20个街道乡镇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及其因果关系。
提
出了基于农村内生性金融理论的制度创新模式,强调了微观金融主体的参与贡献在农村金
融创新中的重要性。
针对农村金融抑制现象和城乡二元化问题,张萍等(2015)[14]以DPSIR模型,运用离差平方和法、MEANS检验和单因素ANOVA验证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
农村金融生态质量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表明政策导向农、村金融需
求都将影响金融供给,此外还发现民间金融和影子银行承担了部分正规金融的职能。
此外,张寒等(2018)[15]通过IV-Tobit模型及相应估计方法,对9省数据构建劳动力配置和
林地流转的决策模型,研究非农就业和林地流转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有学者通过涉农金融机构为例,研究农
村金融中某一具体问题。
段洪阳等(2019)[16],从村镇银行内部控制视角,对农村金融
机构服务“三农”的信贷模式进行研究,以求建立一套具有经营持续性、操作可复制性的
涉农信贷模式。
还有学者(李鹏雁等,2019)[17]以某一银行为研究对象,基于SCP范式
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情况。
通过金融机构研究农村金融问题,研究方向
将更为具体,更具有针对性,通过金融机构的改革能更好地促进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有
效推动经济发展。
四、农村金融的对策研究
基于不同视角学者对农村金融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
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伴随着市场体系建设和经济高速增长,全球金融业迅速膨胀。
由于我国城乡间发展不
平衡使得农村金融抑制现象普遍存在。
在此基础上,王小华等(2019)[18]提出要鼓励金
融资本内生形成,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民营金融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同时要
进行政策性支持与引导通过深化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金融市场结构和监管体系,促进金融深化李童(2016)[19]。
鼓励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素养提升与服务创新,以
求有效发挥金融在经济中的核心和先导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另外还需要培
养农民关于借贷的安全意识和诚信度(丁志国等,2016)[20]。
还有一些学者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孙阿凡,2018)[21]、金融排斥治理(何晓夏等,2014)[22]、农村金融服务(郭华等,2018)[23]等方面提出
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对金融和社会资本的杠杆撬动作用,完善金融普惠外部环境建设,发
挥正规金融引领立政策性资金融通作用,并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多层次的完善高效且
安全的现代金融服务供给体系,以及建立农业担保机制等,提升各主体抗风险能力的具有
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国外学者更侧重于从转型经济体,向多功能农村过渡(John Holmes,2009)[24]的
角度研究农村金融的发展。
Okamoto T(2008)[25]提出根据地区商品差异化,通過品牌
推广,农村商店的合作,广告媒介的手段,振兴农村经济;Kurek W(1996)[26]提出发
展农业旅游,促进了农村非农经济增长,并对就业和农村收入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Steven Haggblade,2009)[27]。
此外,L Chen(2018)[28]依托互联网的背景提出
“智能农村”(仪器化,互联互通,智能化),帮助农村和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实现新的
扶贫形式。
在农村金融创新同时,Wang H &Zhang G(2010)[29]认为还要注意金融监管
机构的管理能力与经济学的影响。
五、研究展望
对于农村金融抑制问题,众多文献都指出要通过政府的作用来解除此现象,但政策性
的金融本身就含有金融抑制的结果,而大多数研究者又建议同过政策性的金融制度解决农
村金融抑制的问题,这在逻辑中产生了悖论。
政策性金融的方法在一些国家的实践中取得
了成效,但也有的国家却适得其反,加重了农村的金融抑制现象。
因此,本文认为有些研
究结论并不具有普适性,对于我国不同的地区,要探寻切合实际的有侧重点的改革措施和
方法。
此外,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行为金融学的前景理论对农村金融进行深入
分析的文献相对较少。
另外,虽然部分学者提出了农村金融机构需要进行产品创新这一观点,但并没有着重于研究具体的创新产品设计,均以理论论述为主,这都值得今后研究者
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9):31-45.
[2]于嘉,闫晶怡,宋金牛.我国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研究综述[J].对外经贸,2018(1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