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现代住宅区规划设计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现代住宅区规划设计问题
摘要: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住宅是人类居住生活不可缺少的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要求提高,设计更高水准的住宅成为规划、建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共同任务。

本文从对居住区的设计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现代居住小区的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住宅区;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Abstract: The housing is indispensable carrier of human livi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 has the increased living requirements, design a higher level of residential become the common task of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residential areas design, 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design of a modern residential area.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s;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概述住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活空间环境,其外观表现和内涵直接反映着当时当地的社会物质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直观反映出居民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修养、生活模式等特征。

当前我国城市新建住宅绝大多数以住宅区的形式出现,人们要求居住区不仅要创造一个对身体健康有益的、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环境,而且还要力求创造一个文雅、幽静、美丽的景观。

这就要求建筑、景观设计师要科学运用“以人为本”的生活设计理念,通过量度适当的环境设计,构建出方便、舒适、和谐、安全、富有文化底蕴的住宅区去满足居住者的要求。

二、规划设计原则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城市特色、文化背景、民风习俗,根据整体环境和具体需要来综合设计,充分体现国家人居战略目标最基本的发展需求,符合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具体而言,应遵循以下原则:2.1整体性原则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

建筑形式和空间规划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居住社区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

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通过对物质形态精心规划设计以及对住户组织活动特性的研究,创造
更多活动空间,促进住户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防范性和睦邻性。

2.2满足多元化要求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适应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小型化、人口老龄化、住宅商品化、住区智能化、及私人汽车进入家庭的转变,提供满足各阶层,各经济水平住户需求的多类型住房,如别墅、花园住宅、多层跃层、小高层、高层、错层、宾馆式住宅。

最大限度满足住户使用功能,在安全性、私密性、舒适性原则下,应广泛满足诸如单身、两口之家、三口之家、两代居、老年人居等多种户型结构:丰富建筑造型,使立面新颖,色彩搭配协调,细部装饰美观多样统一。

2.3突出生态质量,提高文化品位低容积率,高绿化率;设置大面积绿地(生态性),分散组团绿地(可达性):应当关心绿地率,并非绿化覆盖率。

绿地率指小区绿地与组团绿地占小区总用地百分比,不包括宅前或公建绿地(此两项分别属于住宅用地或公建用地)。

而绿化覆盖率指空地(也可包括平屋面)绿化百分比:增加文化设施、交流场所,尊重历史文脉,建设艺术学校、画廊、图书馆、电影院等,形成一种风格、一种个性、一种特色、一种品位。

三、已建居住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已建居住区缺少人性化的考虑。

规划往往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居住条件为目的,只考虑物质空问的布局,很少考虑居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精神需求,更加忽略了居住区所
需的绿地率与绿化率。

并且居住区规划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公众的参与,住户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居住环境和设施。

因此,这种以物质环境内容决定居住区建设的做法,只会导致居民缺乏交往,缺乏对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3.2绿化用地量不达标。

不少新建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达不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同时有些开发商为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片面增加建筑用地,压缩绿化用地,甚至毁绿建房,致使居住区整体居住环境更加恶化。

3.3居住区规划设计缺乏对城市发展的总体考虑。

开发商在寻求自身开发利益时,很少考虑开发项目对城市的影响,很多居住区开发缺乏相应的必要设施,尤其是城市边缘社区的出现,缺少相应的教育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

出现与城市脱离的现象,社会问题突出,犯罪率上升,住宅区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缺乏衔接,居民上下班不便,单一功能居住区的过分集中导致城市交通流量的不均匀,影响城市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

四、住宅区规划设计现状及发展方向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居民结构呈多元化,现在多数住宅区的居民均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加上工作与居住地点分离,居民大约只有1/3的时间生活在住宅区内,使得住宅区内居民的相同属性减少,这是造成城市居民邻里关系冷漠的内因,以前许多住宅区只重视各自
生活上的需要,忽视了居住环境室外交往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设计,这是造成人际关系淡薄的外因。

在前述因素的制约下,居住环境必然不够舒适、和谐。

建筑、景观设计师如何创造出一些便于居民进行交往的公共活动场所,使居民间相互见面交流机会增多,以加强邻里联系,达到构建和谐社区的目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5.1体现“人本”目标内涵。

基于居住社区呈现出的多样化需求,规划工作者应整合社会平衡发展与文化继承创新的目标,把居住区规划设计从被动地服从市场,作委曲求全的妥协,转变为主动的引导市场开发,合情、合理、合法地贯彻规划思想。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居住区的经济因素,还应关注居住区的人文因素。

将重点放在居住区内居民的需求上,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创造居住区的规划布局。

5.2不同类型居住区设施、服务需求的满足。

针对交通、绿化、房型、物业管理及社区设施配套五项因素在同一价格水平上对居民选择住房的首要性比较,可以反映出不同类型居住区居民的不同需求。

例如在中低收入阶层居住社区的大部分居民由主及次地选择交通、绿化、房型、社区及设施配套,而物业管理基本上被列为最后考虑的因素,这既反映出这一类居住社区的区位弱势,交通出行不便,绿化环境不佳,也反映出这一阶层居民经济能力水平的有限性。


而,根据不同类型居住区的主体需求,而不是根据人口规模进行设施与服务的配置,将是居住社区规划的重中之重。

六、结语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规划、策划、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合作来完成。

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使人们对住宅功能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需要探索的问题还很多。

需要规划师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探索,来不断创新、完善。

相信如果规划师们都来关注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发展,我们的居住区环境一定可以达到一个更理想、更舒适、更优美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