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I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共24题;共48分)
1. (2分)以下关于先秦时期所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发明指南仪器②建立数学体系③记录哈雷彗星④创制浑仪、简仪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2. (2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唐高宗在位时,专门下诏,要求臣下和百姓都不许穿黄用黄,色彩从此被赋予了政治生活意义。
唐高宗这一诏书体现了()
A . 皇权至上
B . 神化皇权
C . 皇权专制
D . 中央集权
3. (2分) (2017高一上·杭锦后旗期中) 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北宋二府三司制的设置,反映出唐朝和北宋在政治理念上的相似之处是()
A . 重视官员的推荐和征用
B . 注重对皇帝的监察制约
C . 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
D . 削弱地方以强化中央
4. (2分)(2019·临沭模拟) 历史学家黄仁宇字认为,中国古代的隋唐宋时期“外向”“开放”,带“竞争性”,而明清时期则“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自然经济的影响
B . 政府政策的变化
C . 君主专制的加强
D . 殖民势力的东来
5. (2分) (2019高一下·赣州期中) 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 . 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
B . 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 . 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
D . 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6. (2分) (2017高一下·成都月考)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
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
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
”材料表明该地区()
A .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 . 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C .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D . 生活资料全赖市场
7. (2分)(2020·侯马模拟) 我们不能以一场战争的胜负作为洋务运动“失败”或破产的结论,联系甲午战后清政府实业政策的转变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一个必经阶段。
这意在强调()
A . 洋务运动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B . 洋务企业转化为资本主义企业
C . 洋务运动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 甲午战争后资本主义发展快
8. (2分)(2019·临沂模拟) 19世纪后半叶遇有重大外交事务时,外国文书通常经天津北洋大臣处转发总署,重大条约的签订也多以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代表。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北洋大臣位高权重
B . 洋务运动的推动
C . 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 . 中央集权的弱化
9. (2分) (2020高二下·铜仁月考)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惊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
”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 . 遭到清政府的强烈反对
B . 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C .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D . 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
10. (2分) (2020高一下·北京月考) 鲁迅先生曾对我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发表过这样的感触:“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这一历史时期主要指的是()
A . 清政府统治时期
B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 .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 . 国民大革命时期
11. (2分) (2019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
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劝夫回头》《千万别上鬼子当》《满军哗变歌》等十余首作品。
这些作品()
A . 宣传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瓦解敌人斗志
B . 扭转了东北抗战的根本形势,分化了日军阵营
C . 保障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D . 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共赴国难
12. (2分)(2019·浙江选考) 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
”这场“仗”指的是()
A . 太原会战
B . 百团大战
C . 枣宜会战
D . 台儿庄战役
13. (2分) (2019高二上·牡丹江期中) 为庆祝建国70周年,某中学举行“新中国光辉历程”知识展览。
下列展出的重大成就,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②召开一届人大
③开国大典④香港回归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①④②
D . ③②①④
14. (2分) (2020高一下·西安期末) 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阶段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
这些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 解决农村人地矛盾
B .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 .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D . 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15. (2分) (2017高一上·仙桃月考) 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
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
”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A . 贵族政治
B . 精英政治
C . 直接民主
D . 代议制民主
16. (2分)(2019·鹿寨模拟) 下列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事件的评价。
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现实作用:①稳定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②巩固帝国统治;③促进了境内各族的共同发展。
☆历史作用
①是欧洲历史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②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的蓝本,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A . 雅典民主政治
B . 罗马法
C . 《拿破仑民法典》
D . 英国《权利法案》
17. (2分)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这段话最能说明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 .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8. (2分) (2019高二下·洛阳期中)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必要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更清楚的了解真正的国家利益之所在。
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
这段话意在说明()
A . 间接民主更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B . 代议制民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 精英治国可有效避免暴政的出现
D . 国家实施代议制民主的可能性
19. (2分) (2017高一下·武威期末) 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苏俄(联)首先突破这一设想的经济政策是()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 “新经济体制”
20. (2分) (2017高一下·彭州期中) 下图是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该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西欧国家的差距较大
B .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近代化
C . 近代中国传统的农本思想仍然很浓厚
D . 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强于农业文明
21. (2分) (2016高三下·日照模拟) 1949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主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
”这表明美国()
A . 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
B . 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
C . 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
D . 借支持西藏独立对新中国施压
22. (2分)(2020·深圳模拟) 美国自独立之初到20世纪30年代,保护主义是其贸易政策的主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关税高达49%。
二战后,美国才把自由贸易作为长期的政策来推行。
这种变化反映了()
A . 美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B . 经济实力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
C . 二战后美苏之间冲突不断加剧
D . 世界经济向着制度化方向发展
23. (2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获得迅猛发展。
为这一发展提供根本推动力的是
A . 信息技术的发展
B .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 . 跨国公司的扩展
D . 发展中国家发展壮大
24. (2分) (2019高三上·泰州期末) 沃尔夫·勒佩尼斯在《何谓欧洲知识分子》中说:“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愈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
”
下列作品中能反映欧洲知识分子“迷茫”“孤独”和“抑郁”的是()
A . 《百年孤独》
B . 《狂人日记》
C . 《等待戈多》
D . 《老人与海》
二、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 (共3题;共52分)
25. (20.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是民国初期县级行政区划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之一。
第一条各县地方行政长官,依现行之例,以知事为之。
划一现设各县之名称如左:
(一)现设有直辖地方之府及直隶厅、州地方,该府、该直隶厅州,名称均改为县。
(二)现设厅、州地方,该厅、该州名称,均改为县。
第二条各县知事,依现行法规之例,各办理其行政事务及该省行政长官委任之事务。
但各县地方彼此关系事件,应互为法律上之协助。
其现设巡道各省分所属知事,除受监督于该省行政长官外,仍直接受该道长官之监督。
第三条除现设各县外,其由有直辖地方之府,或直隶厅州,或厅州,改称为县者,各以原管地方为其管辖区域。
第四条各县知事公署,依现行之例,得置佐治员。
划一现行设官之名称如左:一、科长。
二、科员。
前项规定外,各县公署得参照现行官制之例,酌设技士,办理技术事务。
……
第七条各县知事,由该省行政长官呈由国务总理、内务总长荐请任命。
科长、科员、技士,由该省行政长官委任之。
——北洋政府1913年1月《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国初期县级行政区划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初期县级行政区划改革。
26. (20.0分) (2019高三上·宝坻期末) 材料一:在太平兴国二年(977)的进士科考试中,太宗录取进士109人,与太祖朝相比,人数大增。
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更高达987人,创有科举以来的最高数额。
两宋时期取士范围的扩大,表现在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向社会各个阶层的延伸,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工商之士也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
太宗即位后,在帝王的倡导下,朝廷自上而下皆厚待及第士人,由此也使得科举入仕的文臣的地位渐趋
隆盛,宋朝的以文治国之策得到彻底贯彻。
自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始,殿试除试赋、诗外,还试论,并且有的考题已开始涉及到某些现实问题。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材料二: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
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
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颁布两大法令,确定了近代文官制度。
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材料三: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起,部分清廷重员和封疆大吏将停废科举视为改革科举的主要目标。
1903年,吏部尚书张百熙奏请递减科举,获朝廷允准。
然而,清廷渐废计划尚未实施,国内外时势急剧变化。
面对反清浪潮,清廷内部立宪呼声日益高涨,立宪急需新式政治人才。
1905年,清廷同意袁世凯等人“立停科举,广以学校”的奏请。
上谕:着即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摘编自李世愉《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材料四:随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发展,教育改革逐步深入。
195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高等院系调整工作,1952年下半年至1953年各类高校的调整工作全部完成。
经过院系调整,全国共有高校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4所,工业院校38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及其他类型院校。
这次调整也有不恰当之处,如机械搬用苏联经验,不适当地取消了一些学科,有的专业设置过细,对人才的成长与合理使用不利。
——据崔晓麟《重塑与思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科举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改革的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院系调整的背景。
(5)综上,谈谈你对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
27. (12分) (2017高一下·彭州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已出现,魏晋以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
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
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
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
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与大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新旧税率比较
材料三:1860年英法签订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把对白兰地征收的关税降低到殖民地产品的水平,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
这使法国获利最大。
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工具、纱线、大麻及亚麻制品的关税,在1864年10月1日达到商品价值的30%,以后不超过25%,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对古中国的价值所在。
(2)根据材料二,说明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税率的变化。
结合所学,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并概括该变化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世纪中期英法贸易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参考答案
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共24题;共48分)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
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
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
考点:
解析:
答案:24-1、
考点:
解析:
二、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 (共3题;共52分)答案:25-1、
答案:25-2、
考点:
解析:
答案:26-1、答案:26-2、
答案:26-3、
答案:26-4、答案:26-5、考点:
解析:
答案:27-1、
答案:27-2、
答案:27-3、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