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诗韵--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些同学做了许多题,可数学成绩仍不理想。

究其原因,就是不重视数学基本概念的掌握,解题错误往往是由基本概念不清造成的。

例:在梯形ABCD 中,AB=18,CD=6,AE=2ED,EF//AB,求梯形ABEF 与梯形EFCD 的面积的比。

一位同学的解法如下:由于:EF//AB,所以梯形ABFE 与梯形EFCD 相似。

所以:SABFE SEFCD =( 2 1 ) 2 =4 A D B F C E 这种解法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好相似多边形的概念。

因为根据定义:“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也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本题由已知只能推得两梯形四对对应角分别相等,不能得出两梯形相似的结论。

(正确的解法应该是延长AD、BC,转化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去做,答案是7 2 )概念是基础,是出发点,牢固掌握基本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怎样才能学好基本概念呢?重要的是同学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每个概念做到“六能”,即能理解、能记住、能表达、能转译、能比较、能举例。

一、能理解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对概念首先要深刻理解。

课本对概念的叙述都是很精练的,一定要咬文嚼字,逐字逐句地理解透彻。

例如:有的同学说xy-5=0 是二元一次方程,如掌握定义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和单项式次数定义中“含有字母的指数和”的含义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要证明四边形ABCD 是梯形,有的同学证出AD//BC 后便下结论,就是对梯形定义中“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理解不深刻。

二、能记住不理解,死记硬背,当然无用,但理解了而记不住,也是不行的。

一般数学概念的定义,同学们都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下来。

在解题和新知识的学习中,要尽可能联系以往学过的概念,使其在脑海里循环反复,不断加深印象,达到在需要时就能立刻浮现在脑际,脱口而出。

当然记忆也有它的方法和规律,大家可在教师的引导下注意总结。

三、能表达有的同学只能把数学概
念的定义按照课本一字不漏地背下来,而不懂得抓住要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很容易养成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的坏习惯。

因此,同学们除了理解概念,背诵定义之外,还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只要抓住要点,也可不按课本原文,或换一个角度表达。

如轴对称的定义可以简述为:“沿某一直线折叠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相反数的定义可叙述为:“数轴上原点两边与原点等距离的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

” 四、能转译将用普通语言叙述的定义转译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定义。

例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可转译成“四边形ABCD 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转译成“a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也明确规定,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能够背诵一定篇幅的古诗词。

古风诗韵,风雅犹存,学生通过古诗的学习可以明事理,晓得失,培养他们的文化底蕴。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古诗教学却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教起来生硬,学生学起来厌烦,一看到古诗就又叹气要背诵。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古诗教学呢?一、将教学与背诵相结合学生学习古诗时最大的不情愿就在对古诗的背诵,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与背相结合,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那么一节课下来以后,学生能够初步背下来,那么他们就会
我在小学长期的数学教学中,积累总结出一套把数学中抽象概念化解为形象直观、易懂易记之方法,达到抽象概念自然融化、自然提升的目的。

这些经验行之有效,形成了我独特的教学风格。

数学学科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学科。

在教学中抽象概念较多,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学起来抽象难懂,不易掌握。

如:一年级数学认识自然数1、2、3…的教学中,自然数教学较容易,盘中放进
几个形象直观的实物“心形”,盘下就写几,学生易见易懂易记。

可是认识整数“0”就不容易了。

因为“0”是看不见物体的最小整数,即抽象数。

如果教学时用往常的方法:盘中没有心形就是“零”或盘中没有心形下面就写上“0”就可以了。

这样叙述,学生不易懂、不易记,抽象的概念数字仍然抽象,没有新的突破。

如果换个方法,按适宜儿童心理特征的直观教学,把儿童语言和数学概念结合起来。

盘内没有心形下面不能写上“没有”二字,也不能写“空”字,因为“没有”“空”是词,不是数字,应写上小圆盘形状一样的数字“0”,教学写“0”,写椭圆形,不能写成圆形“O”。

书写时应从左上方开始按逆时针方向连接成圆。

重点强调:“0”也是一个数字。

再附加一句口诀:盘中看东西,见几就写几,空着就写“0”。

再如:教学一位数乘法时,首先要讲清楚乘法的意义: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

为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演示、图形展示等直观教学手段解释抽象概念的含义。

为什么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呢?推理如下:例:2×4=8(个)1.加法直观图横式:茭茭茭茭︸茭茭2 ︸茭茭2 ︸茭茭2 ︸茭茭2 + + + =茭茭茭茭竖式:}= 茭茭茭茭茭茭茭茭茭茭+ 2 茭茭+ 2 茭茭+ 2 茭茭2 加法算式:2+2+2+2=8(个)2.用实物心形再演示一遍:放四个圆盘,每盘放两个心形,再放一个大空盘,把和起来的总心形移到大空盘中去,让学生说出大盘中的总心形数。

这样小盘数与大盘数不易混淆,否则,学生易把圆中的心形看成5 个盘都有心形,易错算成16 个心形。

也可以从圆中引导学生说一句简单的应用题:桌上有4 盘心形,每盘有2 个心形,一共有几个心形。

3.乘法直观图:茭茭×4=8(个)用乘法口诀求积乘法算式2×4=8(个)比较加、乘两个算式。

4.脱离直观图演变成数字算式{ 加法:2+2+2+2=8(个)乘法:2×4==8(个)总结:问学生,加法画的
心形多还是乘法画的心形多?加法算式长还是乘法算式长?加法算式快还是乘法算式快?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用乘法计算相同的加法,简便多了,又快又短又准。

我们把它编成顺口溜:加法长来乘法短,计算快来又准确。

通过多种比较,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形象,从简单到复杂,再从繁琐到简单,又从形象到抽象概念,使学生逐步认识,不断加深理解,最终达到目标。

总而言之,把这种抽象的知识置于形象浅显易懂的学习气氛中,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玩与学相结合。

这样的教与学,由原来的枯燥无味、难学难懂难教,变得气氛活跃、积极,学习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觉得古诗背诵也不是那么难的事,会增加学习古诗的热情。

二、再现故事场景再现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能够将古诗教学放到一个情景中,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体会古诗的含义,加深学习的印象。

在讲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的时候,我在讲完古诗所表达的含义和感情后,让全班同学自己结组,在理解的基础上表演出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可以有所创新,旨在使同学们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同学们纷纷乔装打扮,演得惟妙惟肖,将故事发生的场景再现,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一改往常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们收获良多。

三、在实践中反复应用古诗的理解和背诵要在不断的反复应用中才能形成长久的记忆。

我在教学中就十分注意这一点,即便是在讲其他课文时,也会针对当时的情景运用所学的古诗词表达感情。

比如,在一个秋日的语文课堂上,我在和同学们问好后,就谈起了对秋天的感慨:“对于秋日,不同人有不同的感触,我觉得秋天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落叶归根,于是这新的重生,还记得刘禹锡在《秋词》中所说的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大概他的感触是和我相同的吧。

”这样不是时机地再把所学的诗词温习一遍,自然能够让孩
子形成长久的记忆。

总之,诗歌是古人思想哲理最高形式的表达,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在这个外来思想冲击强烈的时代,从小学培养孩子爱古诗、学古诗的习惯,不仅能够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也是重温祖辈经典,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