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心理学-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交感神经系
•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 活动主要在于保护 机体、休整恢复、 促进消化、积蓄能 量以及加强排泄和 生殖功能等方面。
二者关系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内脏运动神经, 常共同支配一个器官,形成对内脏器官 的 双重神经支配。 但在来源、形态结构、分布范围和功能上,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又各有 其特点。
• 主要结构:细胞体和突起 • 最主要的特性:兴奋和传导
1.1 细胞体及作用
• 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通过化 学反应,胞体为神经活动提供能量,并制 造用于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1.2 突起
• 突起是由细胞体延伸出来 的细长部分,分为:
• 树突和轴突。 √
作用√
• 每个神经元可以有一或多个树突,树突接受 刺激并将兴奋传入细胞体。
脊髓负责实现CNS接受和发出的神经信息, 它将脑和PNS相连接,位于脊柱的脊管内。
PNS将眼、耳等感受器的信息提供给CNS,并 传递脑对躯体器官和肌肉的指令。
• 躯体神经系统支配身体的动作:
• 自主神经系统维 持身体的基本生 命过程。它全天 候工作,调节着 无意识控制的功 能,如:呼吸、 消化等。
• (2)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经轴突将 信息传至肌肉和腺体,可引起它们的活动。
• (3)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介于上述 两种神经元之间,把它们联系起来或组成复杂 的网络,起着神经元之间机能联系的作用,多 存在于脑和脊髓里。

• 视网膜感觉层有两种重要接受、转变光刺激 的光感受器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还 有传导神经冲动的神经节细胞以及联络光感 受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双极细胞。神经节 细胞的轴突汇集一起形成视神经。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硬 甜
……
小结
• 感觉和知觉都是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初级 阶段,也是人们形成记忆、思维、想象、 意志等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3.知觉理论
• 各种理论公认知觉是先天(人体结构自身 和与生俱来的储存信息)与后天(积累的 经验)的共同产物,不同点在于二者作用 程度。
3.1 赫尔姆霍兹 理论 (hermann von helmholtz)
四、知觉
•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硬 甜
……
•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 息的整合和解释。
• 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 需要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过去 经验、知识,甚至还可以补偿部分感觉信息 的缺欠。
• 2)先后对比:两种不同的物理刺激相继作 用于同一感受器的对比。 √
三、心理物理学
• 心理物理学是对物理刺激和它引起的感觉进 行定量研究的心理学学科。 √
• 解决的问题是:多强的刺激才能引起感觉和 物理刺激有多大变化才能被感觉到这一变化。
1. 基本概念
• (1)感觉阈限 • 阈限:临界 • 1)绝对阈限:能引起特定感觉的最小物理刺
1. 知觉的分类
根据知觉时 起主导作用的 感官的特性√
根据人脑 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视听触嗅味 知知知知知 觉觉觉觉觉
空时运 间间动 知知知 觉觉觉
• 空间知觉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 距离的信息。
• 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
• 错觉是对客体不正确的知觉。
2. 感觉和知觉的差异
• (1)感觉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 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 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的产生是在 感觉的基础上对物体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 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
激量。绝对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反之亦 然。 √
• 2)差别阈限:刚好能感觉出差别的物理刺激 变化量。 √
2.韦伯定律√
• 差别阈限随初始物理刺激量的变化而变 化,在一定范围内,每一差别阈限与初 始物理刺激量的比值为常数。即:

ΔI/I= K
• ΔI为差别阈限,I为物理刺激量,K为 Weber常数。
•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轴突把兴奋从胞 体传送到其他神经元或组织,如肌肉等。
1.3 突触
• 突触是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 元或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部分。
• 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 作用:传递信息
1.4 分类
•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其树突的 末端分布于身体的外周部,接受来自体内外的 刺激,将兴奋传至脊髓和脑。
视觉心理学-绪论
绪论பைடு நூலகம்
一、心理学
• 心理: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 心理学(psychology):研究心理现象客
观规律的学科。
二、感觉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 分类

根据受刺激的感受器
根 据 刺 激 来 源
2. 感受性及规律
• (1)感受性:人对外界刺激的感觉程度√
•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
• 由脑和脊髓内的全部神经元组成。CNS负责 整合和协调全身功能,加工全部传入的神 经信息,并向身体不同部分发出指令。
枕叶负责视觉,称为视觉区
• 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 由联系CNS的和身体全部神经元及神经纤维 组成。

• 比较A和B的 颜色。
•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 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 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 反映。
• (3)感觉是单一感受器活动的结果,而知 觉则是多种感受器协同活动分析综合的结 果。在知觉过程中,包括了当前的刺激所 引起的兴奋和以往相应的知识经验的暂时 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
六、反射
•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 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 应。例,缩瞳
反射弧的结构
• 反射弧(reflex arc):神经通路
•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 例,瞳孔的光反射: • 1和2:视神经 • 3:外侧膝状体 • 4:顶盖区 • 5:动眼神经副核 • 6:睫状神经节 • 7:瞳孔括约肌
交感神经系统
• 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 促使机体能适应环境的急骤变 化。在肌肉剧烈运动、窒息、 失血或冷冻等情况下,机体出 现心率加速、皮肤与腹腔内脏 血管收缩、血液贮存库排出血 液以增加循环血量、红细胞计 数增加、支气管扩张以及血糖 浓度上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等现象。这些现象大多是由于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所造成 的。
• (2)感受适应:外界物理刺激的持续作用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3)感觉后效:外界物理刺激消失后,愿 刺激感受暂时存在的现象√
• 例:后像
(4)感受对比
• 不同物理刺激同一感受器而引发的感受性 变化。
• 1)同时对比:两种不同的物理刺激同时作 用于同一感受器的对比。 √
• 知觉者通过与生俱来的储存信息假设和推 论感觉到的事物而形成知觉,该过程称为 无意识推理(unconscious inference)。
无意识推理
• 特点:知觉的少部分信息来自当前的感
觉,大部分信息是从贮存的信息库中提 取出来的。知觉可以预测外界刺激的性 质,具有适应环境的功能。
3.2 格塔式理论√
• 特点:知觉与外界事物的刺激是相对应,
因为刺激已经相当完整和详细,完全不 需要推理过程参与,足以产生知觉。
五、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由数十亿个 特化的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组成, 调节人体行为和内环境的稳定,进行记 忆、思维等高级智能活动。
1. 神经元
•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人神经系统的层次结构
神经系统
神经元的复杂连接构成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之外的神经)
躯体神经系统
(感觉和运动神经,随意)
自主神经系统
(体内系统,非随意过程)
交感神经系统
(应付麻烦)
副交感神经系统
(维护身体内环境)
人神经系统的实体 结构
感觉和运动神经纤 维组成周围神经系 统,并通过脊髓与 脑连接
• 知觉者通过自身的内加工作用,整体地知 觉外界事物。
• 格塔式:形式、整体、结构或本质
• 特点: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人总
是尽可能用简单的方式去感知外界刺激, 知觉遵循“概略”规律,知觉符合于神经 系统的特征。√
3.3 詹姆斯·吉布森生态光学理论
• 知觉系统产生于知觉者为生存而作的努力 过程之中,知觉是知觉者对外界稳定不变 事物的直接反映。

• S - 感觉强度 • R - 刺激强度 • K – 系数
S=KlgR
例 - 标准对数视力表的设计原理
• 根据上述定律设计视标大小增率 • 与视力值的关系: • 感觉强度:视力(分辨能力) • 刺激强度:视标大小(视角) • 对应关系:视力=5-lg视角 • 视角为1′时,lg1=0,视力为5 • 视角为10′时,lg10=1,视力为4

• 两根不同长度的直线 •
• 初始长度为10mm时,将长度延长至11mm 刚好能看出长度差别,初始长度为20mm时, 刚好能看出长度差别的长度为多少?
3. 韦伯-费希纳定律√
• 在研究连续变化的物理刺激和其对应的感 觉量的关系时,费希纳在韦伯定律的基础
上总结出:感觉强度与物理刺激强度数量 关系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