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青苔;绿树
(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具体的意象填写作答。
这首诗写夏季的生活场景主要用“青苔”“绿树”“昼梦”“南风”等几个意象。
据此可填写作答。
(2)诗句“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中的“偷”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南风”赋予人的情态,写南风这个旧相识吹开了房门,吹动书卷的情景,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表达了诗人闲适惬意的心境。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青苔;绿树。
⑵“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
答题时应注意,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宿牛群头①
(元)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②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③供晚厨。
【注】①牛群头:地名。
②拙:同“茁”。
③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本诗和《天净沙·秋思》都写到了干枯的树木,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
【附】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天净沙·秋思》中写“枯藤老树”,突出旅途的凄苦,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乡愁的浓重、内心的悲哀;《宿牛群头》中写草木枯萎,为的是衬托出雨后蘑菇的旺盛,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解析】【分析】考查两首诗歌中所描写的干枯树木对抒发感情的不同意义。
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
而《宿牛群头》“草木枯”是为了反衬“拙蘑菇”,突出蘑菇长得旺盛和多。
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表达了作者的旅途中的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安逸闲适之情。
故答案为:《天净沙·秋思》中写“枯藤老树”,突出旅途的凄苦,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乡愁的浓重、内心的悲哀;《宿牛群头》中写草木枯萎,为的是衬托出雨后蘑菇的旺盛,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点评】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古诗的能力。
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找出两首古诗的共同点和主要差异即可。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宿牛群头》是诗人描写在羁旅途中见到的美丽的自然之景与人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梅子,芭蕉,柳花。
(2)“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解析】【分析】⑴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
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⑵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
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
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
“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故答案为:⑴梅子,芭蕉,柳花。
⑵“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解析】【分析】(1)首先要熟读诗歌,把握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体会感情,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惊喜。
(2)这首诗描写了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故答案为:⑴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⑵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点评】⑴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⑵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赏析,要按照题目提示,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
答题格式:通过写什么景色,表达了什么感情。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
(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随意
(2)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前两句写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姹紫嫣红的山花更加赏心悦目。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与“随意”相照应。
(2)后两句的意思是: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
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将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陷入囚笼、失去自由的画眉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故答案为:⑴随意;
⑵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潮平两岸阔”的“阔”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B. 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案】(1)“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野也因之开阔。
(2)D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A项、首联:写诗人在船上,停泊在北固山下,“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住在“北固山”还未到故乡,“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有误;B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颈联,不是颔联,不仅写景逼真,
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使人顿生惆怅之情”错误;C项、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有误。
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1)“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野也因之开阔。
(2)D;
【点评】(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应注意,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
“。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原文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D项无误。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
(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
【答案】(1)李白
(2)杨花、子规、明月(两个即可)
(3)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解析】【分析】(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2)本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3)在最后两句诗中,诗人把明月人格化,说是要明月把自己的思念与牵挂带给朋友,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故答案为:⑴李白
⑵杨花、子规、明月(两个即可)
⑶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明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结合诗意,明确意象。
诗人常借一些具体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⑶本题考查赏析写作手法。
结合具体诗句,明确诗句所用修辞,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
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融情入景。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
【解析】【分析】(1)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可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表明的时间季节,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情。
(2)通过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关心和安慰之情。
故答案为:⑴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
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融情入景。
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把握,注意本内容,体会意象。
⑵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结合诗句内容,明确修辞方法,分析写出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蝠怎样的景象?
(2)“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意与“断肠人”的愁情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一下。
(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深秋晚景图。
(“萧条”、“凄凉”等词语亦可)
(2)一致。
小桥流水人家更供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以乐衬哀)。
(3)通过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一种孤寂的情怀和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
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深秋晚景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在这里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衬托出游子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据此理解作答。
(3)《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故答案为:⑴深秋晚景图。
(“萧条”、“凄凉”等词语亦可)
⑵一致。
小桥流水人家更供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以乐衬哀)。
⑶通过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一种孤寂的情怀和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曲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内容,理解内容,概括的语言要简洁。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句意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语句,理解语句的意思,注意结合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难度不大,本曲言简意赅,考生抓关键语句即可回答。
【附参考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请分析“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闻”字用得好在哪里。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B.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 诗歌想象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1)“闻”是听闻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人非常关心,时刻都在关注友人的动向,体现了他们友谊的深厚。
(2)A
【解析】【分析】(1)一个“闻”字,突显了地域的阻隔,讯息的滞后,命运的叵测。
句中虽未明言、尽言,但自有千般愁绪、万种滋味,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既呼应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又为后面的抒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了铺垫。
(2)A项,表述错误。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零落和子规啼叫的哀伤,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故选A。
故答案为:⑴“闻”是听闻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人非常关心,时刻都在关注友人的动向,体现了他们友谊的深厚;
⑵ A。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