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5c7983c3968011ca2009100.png)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通过朗读,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
不仅如此,在学生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朗读是语言训练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我们提倡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语文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
以下是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一些加强朗读训练的方法。
1感知语言,加强训练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就必须做到:揣摩词句,领会意境,见景生情,情景交融。
在记忆中唤起已有的类似生活经验,具体感知和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经常做到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领略作品的气势和文法,探索语言内在的含义、情味和形态,理解言外之意,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如《瀑布》一文最后一句中“如烟,如雾,如尘”,写也了被风吹散的水珠飞扬的神态。
为了让学生更加感受瀑布在风中的美,可以先让学生按顿号和逗号两种不同标点去读,进行比较,体会出作者无限入神的样子,再让学生随优美的音乐感情朗读,这样就会真切感受到瀑布的缥缈、朦胧。
2教给技巧,培养兴趣理解是认识,朗读是技能。
有时学生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却不能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应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使学生知道停顿、轻重、语气等在朗读中要如何随着表达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朗读的感染力、表现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一般情况下,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常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夸奖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表示悲痛、沮丧的语句可读得低沉些、缓慢些。
具体怎么读应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如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小公鸡要跟小鸭子下河捉鱼,“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会淹死的!’”两个“不行”显示了小鸭子很着急,怕小鸡出危险,要读得快些。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e5df31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0.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以下是一些针对小学生的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熟读文章,更重要的是为了理解文章。
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掌握语调、语速和语感,把握文章的重心和情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含义和精神内涵。
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和朗读评估,通过发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朗读技能和自信心。
二、纠正发音错误发音错误是许多小学生在朗读中容易犯的错误,这需要教师有耐心地帮助他们纠正,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的发音错误,组织学生进行发音练习和模仿练习。
而且,教师要具有严格的标准,依靠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朗读计划,以督促学生慢慢地改正发音错误,从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加准确规范。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朗读这一活动可能存在疲乏或者缺乏兴趣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来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特别是在朗读分组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以及良好的班级团结意识。
四、创建良好的朗读环境良好的朗读环境是朗读训练的基础,这需要提供给学生富有文化氛围的阅读环境,比如摆放优秀的文学作品、读书角落等等,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还应当设置合理的朗读时间和场所,使得学生有时间、有地点进行朗读训练,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拓展朗读内容朗读训练不应仅局限于课本中的文章,而应当拓展至各种优秀文献;同时应当为学生安排不同类别的朗读练习,比如诗歌、故事、演讲等等,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表现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通过朗读比赛和演讲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练出能力 读出精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能力训练
![练出能力 读出精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能力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a2b7ab077cd184254b3535af.png)
语 言的重要途 径之一 。俗语说得 好 : “ 书破万 卷 ,下笔 读
如有 神” ,只 有 积 累 丰 富 的 语 言 素 材 , “ 万 卷 书 ” 读 ,才 能 “ 笔 如 有 神 ” 在 阅 读 教 学 中 ,恰 当 充 分 地 运 用 朗 读 手 下 。 段 , 以 读 为 本 ,让 学 生 充分 地 读 , 在 读 中理 解 , 在 理 解 中
强语感 。 二 、 把 握 朗读 情 感 。提 高 审 美 能 力
气 、节 奏 、句 式 、格 调 ,蕴 含 着 作 者 的 情 感 意 旨 。 因 此 , 在 语 文 课 的 教 学 中 , 要 抓 住 重 点 词 句 ,让 学 生 反 复 朗 读 ,
通 过 朗读 、揣 摩 。 有 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语 感 。
生 在 指 导 下 通 过 反 复 的 朗读 。从 “ 原 蓝 蓝 的 天 、绿 绿 的 草
读 ,反复诵读 ,熟 读成诵 ,读 出滋 味 ,读 出情趣 ,从而读
有 所 值 ,读 有 所 得 。在 读 中 自然 而 然 地 积 累 丰 富 而 规 范 的
语 文材 料 。 朗读 也 是 一 种 艺 术 的再 创 造 , 它 在 使 无 声 的 书
、
抓 住 重 点 词 句 。增 强 语 言 感 受
现 行 教 材 中 的 每 一 篇 文 学 作 品 都 是 经 过 精 心 挑 选 和 编
排 的 ,注 重 知 识 的 系 统 性 和 科 学 性 , 有 着 生 动 活 泼 的 语
发 自己的感情 .从 中领略作 者的思想感 情 ,发 展语 言 、增
冶情感 。
一
小 学 阶 段 是 人 的 一 生 中 记 忆 力 最 好 的 时 期 .教 师 要 充 分抓 住教 材 中的重点 词句 指导学 生 朗读 ,甚至 熟读成 诵 , 让 学 生 直 接 感 受 语 言 ,积 累 语 言 材 料 ,了 解 多 种 语 言 表 达 方 式 ,从 而 学 会 运 用 语 言 文 字 准 确 地 表 达 自 己 的 观 点 ,抒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136986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f.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基础。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挂一些与朗读相关的名言警句或者优秀作品的摄影作品,给学生一种浓厚的文学氛围。
可以播放一些与朗读相关的音乐,比如古典音乐或者朗诵音乐,让学生在朗读之前进入一个安静而祥和的学习氛围。
二、定期举办朗读比赛朗读比赛是一种鼓励学生朗读的有效方式,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可以采取班级内部选秀、校内比赛、校际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和魅力。
比赛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朗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现水平。
三、注重朗读材料的选取在朗读训练中,选取合适的朗读材料非常重要。
朗读材料的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朗读材料的语言应当简洁明了,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过于晦涩难懂。
朗读材料的氛围应当浓厚,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来。
四、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在进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朗读技巧训练。
要注意声音的高低、快慢和停顿的位置,还要注意语调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还可以通过模仿名家朗读、合唱等多种形式进行技巧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
五、重视朗读能力的评价朗读能力的评价是朗读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可以包括声音的清晰度、语调的准确性、情感的表达、语速的掌握等多个方面,通过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纠正和提高。
六、增设朗读角在学校的语文角、图书馆等地方可以增设朗读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朗读材料,进行自我练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c876007a01f69e3143329478.png)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
“书声琅琅”已成为不少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语文课堂情境。
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从而发挥出朗读的巨大作用。
一、朗读的重要性古代的语文教育特别注重通过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已经作为格言流传到今天。
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讲的都是诵读对于理解和感受语言所起的重要作用。
有人认为古代的诵读就是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是一种僵死的教学方法,应当全盘否定。
于是,他们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上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篇文章学完了,学生几乎没有通读一遍课文,课堂上听不见琅琅书声,只听见教师泛泛的讲解,致使语文教学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诚然,强迫学生诵读记忆有其不合理的因素,但是李白假如没有做到“五岁观六甲,十岁观百家”,他也不可能在盛唐诗坛上独放异彩,名垂史册。
事实证明,视听两种感觉器官的相互协调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况且课堂上教师无休止的分析也未必使每个学生都听得懂,因为还有一个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一些诵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诵读中印证教师的讲解,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学生则会自觉规范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不就提高了吗?二、朗读兴趣的激发1 范读。
我所教的班级都是中高年级,虽然高年级的学生识字较多,但他们的性格开始转变,变得比较内敛,对于大声地在众多人面前读书有一定的心理困难,更不用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我每次上新课,都要给学生范读课文几遍,让学生模仿,以老师的榜样作用推动他们读书的积极性,从而在模仿中纠正发音、培养语感、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4d368227b4daa58da0114a1b.png)
初步 形成 了读 书 能力 。 么 把课 文 读 流 利 也 就水 到 那
渠成 了。 定好 朗读 的基 调 。 我们 知 道 , 同类 型 的文 章 , 不
反 映 的思 想 感 情 不 同 。它们 的 朗读 基 调 也 是 不 同
的。 因此 , 指 导学 生 朗读课 文 时 , 帮 助他 们定 好 在 要 文 章 的基 调 。整 体 把握 文 章情 感 , 出作 者 的喜 怒 读
百 遍 , 义 自见 ” “ 书破 万 卷 , 笔 如有 神 ” “ 其 ,读 下 , 熟 读 唐 诗 三百 首 , 会作 诗 也会 吟” 不 …… 可见 。 朗读 在
语 文 教 学 中起 着 巨大 的作 用 。那 么 , 哪几 个 方 面 从 对 学 生 进行 朗读训 练 呢 ?
一
来讲 , 好从 小 学一 年级 抓 起 , 格要 求 , 最 严 让学 生 读
环 境 、 护环 境 , 护 我 们 共 同生 存 的 家 园— — 地 保 爱
球。
读 、 别读 、 组读 、 个 分 自由读 、 角 色读 、 动作 读 、 分 加 表 情 朗读 等 多种 朗读方 法 。
利 用 先进 教 学设 备 激趣 。 在教 学 中 , 用课 件 、 利 录像带 、 录音 带 、 图等 进行 教 学 , 学 生边 听边 看 挂 让
边 欣 赏 , 中感 受语 言 美 、 感 美 、 境 美 , 学 生 从 情 意 让
产 生 身 临其 境 的感 觉 , 从而 激起 朗读 的欲望 。 在 丰 富多彩 的活动 中激 趣 。 常开 展 一些 活动 经 进 行 朗读 效 果 的检 查 . 每个 学 生都 有 机会 在 活动 让
书 时做 到 : 眼到 、 口到 、 到 。 生 能正 确 朗读 , 就 心 学 也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04946d16f1aff00bed51e60.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诵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诵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c48ce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d.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诵技巧朗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诵技巧的掌握和应用是提高学生朗诵水平的关键。
本文将从朗诵技巧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一、明确朗诵技巧的重要性朗诵技巧是提高朗诵水平的关键,主要包括语音、语调、语速、停顿等方面的技巧。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情感和内涵,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朗诵技巧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
二、注重语音训练语音是朗诵的基础,只有发音准确、清晰、流畅,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情感和内涵。
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语音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技巧。
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是朗诵的基础,只有正确使用普通话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情感和内涵。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普通话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技巧。
2.纠正错误的发音习惯:有些学生可能存在一些错误的发音习惯,如发音含糊、咬字不清等,这些习惯会影响学生的朗诵水平。
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习惯。
3.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语音语调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语气,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语音语调的变化技巧,如升调、降调、重读等。
三、合理控制语速和停顿语速和停顿是朗诵中的重要技巧,合理的语速和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情感和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速和停顿控制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情感和内涵合理控制语速和停顿,如叙述性段落应该采用较慢的语速和较长的停顿时间,而情感性较强的段落应该采用较快的语速和较短的停顿时间。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掌握好朗诵的节奏和韵律。
四、加强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能力是朗诵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只有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和内涵,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情感和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caf818e71fe910ef12df8d1.png)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摘要: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抽象的视觉信息为丰富的听觉信息。
如果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
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训练作用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朗读教学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而忽视了听、说与读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通过朗读理解积累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即要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读通句子,并做到声情并茂。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能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
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冰心奶奶按游览顺序向读者娓娓地道出了春游时,只要你选择儿童多的地方去游览,就能找到春天。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密密层层的海棠花体会到了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生机勃勃,从欢畅活泼的儿童体会到了旺盛的生命力。
二、通过朗读深刻地理解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阅读悟出来的。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力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力](https://img.taocdn.com/s3/m/0197060c02020740be1e9bc7.png)
、
对情感产生共 鸣 , 对教师的阅读方法进行模仿 , 从而使学生从 情感上找到了阅读的诀窍 。 三、 朗读 I I 练中需要注意的原则 朗读训 练是建 立在 阅读训 练和 口 语 交 际训练 的基础 上 的, 朗读是对阅读 的综合外在表现形式 , 在整体性阅读的基础 上 ,使 学生循序 渐进地 由理解性阅读上升到感 情化阅读的层 面, 从而将阅读形式的训练集中于感情 朗读之 中。 首先对 于朗读训 练来说 , 应当以理解性 阅读 为前提条件 , 教师对课文内容 进行 多层次分析 ,使学生对 阅读文章的意思 和 内容有充分的 了解 ,尤其是对重点语句的应用和表意进行 训练 , 使学生从阅读层面能够流利地读 出全文 。 其次 , 要加人感情 , 通常都说 “ 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 , 学生 已经对文章的意思有了全 面的理解 , 也会对文章所体现的感 情有 自己的理解 ,语文教学其实都说建立在情感教学 的基础 上, 文学是 陶冶人 的心性与情感 的乐 曲 , 感情又 有“ 通感 ” , 所 有感知能力都是 共通的 ,因此教师在学生 朗读训练的过程 中 需要加入更多的感情因素 ,将感情培养 于阅读技巧进行有效 融合 , 从 而使学生 明白朗读 中的“ 抑扬顿挫 ” , 以怎样的语气来
摘 要 :小学语 文课程教 学的 目的在于提 高学生的语 文基 础能力 。 从“ 听” “ 说” “ 读” “ 写” 四个主要方 面来全面提 升 学生 的基础文化水平。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 朗读 能力训练 是建 立在 “ 读” 与“ 说” 的语 文能力基础上 的 , 对课 文进行有感 情的 朗读看似 简单 , 其 实不然 , 有感情地 朗读是建立在 阅读 的 基础上 。 先具备相应的文字语言识别能力。 再对 文章 中所具备 的意 义有一定的认识 , 在对 文章 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加入 自己 的感情 , 才能形成“ 有感情地 阅读” 。 关键词 : 小学语文 阅读 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8a8f5318cc7931b765ce15fa.png)
1朗读与理解的关系 . 才有可能通过 朗读准确地传 达出作者所要表现 的思 想感情 ; 朗读
理解课 文 内容是 朗读 的前 提和基础 ,只有理解 了课文 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如何遣词造句的 。
又可以促进学生对 课文 内容 的理 解 , 对课文思想 感情 的体会 也将
更加深入。
2朗读 与讲解 的关系 .
想象力是创造 力的源泉 , 没有想 象就没有仓 新 。学 生在阅读 4 和写作 的过程 中更需要 借助想象 , 因此 , 作文教学 称得上 培养学
生想象力的一片沃土 。
一
三、 利用抽象图形 。 激发学生想象意愿
学 生认识事 物的心理 过程是 由具体到抽象 再到具体 的过程 , 且绝 大多数学生都 十分喜爱绘画 , 而且也有一定 的基础。教师应善
训练 , 需要综合运 用字词句段篇 等语文基础知识 。要 充分发挥 朗
读训 练的作用 , 就必须 处理好 朗读训 练与其他 语文训 练 、 教学方
法 、 读 形 式 的关 系 。 阅
1阅读教学 的不 同阶段 , . 朗读训练 的 目的、 要求不同 初读课文时 , 主要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 了解 主要 内容, 朗读
的基本要求是正确 、 流利。分段讲 读课 文时, 朗读的 目的是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 内容 , 体会思 想感 情、 累语言 、 积 培养语感 , 学习作者 是 2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 . 朗读训练的要求和指导要有所不 同
基础较差的学生朗读时可能出现读错字音 、 读破 词语等问题 , 这主要是 因为他们对一些字词不熟 悉 、 不理解造成的 。 教师应帮 助 他们掌握生字生词 , 朗读 的要求应着眼于正确 、 流利。有些学生虽
: 角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2f13b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1.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制定有效的朗读训练措施呢?下面就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一、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在进行朗读训练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单、情节生动、语言流畅的故事或课文,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有兴趣进行朗读。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的文本,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朗读内容。
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又能够保证朗读训练的有效性。
二、建立良好的朗读氛围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朗读氛围。
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朗读示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美妙和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朗读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三、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语音语调是朗读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语音语调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的朗读更加地生动和自然。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词语的音节、重音等规律,从而准确地表达出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四、加强语言感知能力训练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词语分解、句子模仿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和语言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多进行反复朗读,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五、多角度评价学生朗读水平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还需要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可以通过语音、语调、语感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教师还可以通过录音、互评等方式,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还可以将朗读情况纳入学业考评中,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从而更加认真地进行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96ff7651767f5acfa0c7cd0c.png)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又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利用朗读来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朗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呢?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一、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好示范朗读,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
”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
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发挥范读的作用较重视。
例如:这学期的《桂林山水》一文,是一篇优美的情景交融的游记,课文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两组排比句式,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既能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又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始终。
于是我从两组排比句入手进行分析,并带感情的范读。
同时交给学生评价的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找出课文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表达。
我在范读时,句读分明,感情真切,读出了语言文字的精美、朴实的特点,这样的范读不仅起到介绍景物,以景引人的感染作用,还使学生如临其境,包揽了桂林的美丽风光。
学生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情感朗读下,由倾听进而成为不自觉地自由朗读。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8e4504fa8956bec0975e32e.png)
导 ,提 高学 生读 的技巧 ;合 理 练 习 ,巩 固 学生 读 的实践 。可 采
用 齐读 、个别 读 、小组 读 、分角色 读 、教 师引 读 、个 人 自读 、
勃 ,从 欢畅 活 泼的儿 童体 会到 了旺盛 的生命 力 。
二 、通 过朗读 深刻 地理解 内容 “ 书读 百遍 ,其 义 自见 。 ”知识 的理解 和掌 握 不是 教 师讲 出来 的 ,而 是 学生 通过 阅读悟 出来 的。
朗读教 学在 语 文教 学 中具 有举 足 轻重 的地 位 ,朗读 教 学 的 成 功 与否 会 直接 影 响 到 语 文教 学 的 质 量 。但 是在 我们 的 教学 中 ,还 存 在 着 偏 重写 的训 练 而 忽 视 了听 、说 与读 的训 练 的现 象 ,其 中朗读 的 训 练是 最容 易被 忽 略 的。须 知 ,语 文课 的第 一
浅议 小学语文教 学 中的朗读训练
河 北 省肥 乡县 元 固 乡 中心校 杨 丽萍
摘 要 :朗读 就是 运 用普通 话把书 面 语言 清 晰、 响亮 、富有 感情地 读 出来 ,变文 字这种 抽象 的视 觉信 息为 丰富 的听 觉信 息 。如 果 写文 章 是一 种创造 ,朗读 可 以说是 一种 再创 造 。古 人有 “ 书读 百遍 ,其 义 自见 ”之说 ,又 有 “ 读 书破 万 卷 ,下笔如 有 神” 之说 ,可 见 朗读在 语文 教学 中有着 举足 轻重 的作 用。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教学 朗读训 练 作用
践 的个 性 化行 为 ,是学 生用 自己的声音 把 对课 文 的理 解 和感 悟 表 达 出来 的一个 过 程 ,是学 生 获得 语文 能 力和 审 美体 验 的重 要
途 径 。朗读 技 巧 的 自觉 掌握 和运用 不 可能 一蹴 而 就 ,要 在反 复 的 、多 种 形式 的 朗读 中进行 训 练 。为保 证 每节 课 每个 学生都 有 朗 读 的机会 ,设 计 朗读 的形 式 也要 为全 体 学生 服 务。 要有效 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9b83110227916888486d76e.png)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摘要: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训练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而笔者以为要很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有效进行朗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本文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指导朗读、重视范读作用、坚持整体性原则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望各位专家与同行不吝赐教。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朗读,是在语文教学发展演变过程中,历经大浪淘沙仍被教育工作者肯定与赞赏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大力倡导课程改革的今天,这一方法仍不可被忽视,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朗读水平甚至可以代表语文教学的水平与成就。
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素养与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之见。
一、指导学生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多读,发展学生的语言朗读是学生学习文章作者的书面语言的一种重要手段,说话则是学生自己口头语言的表达。
学生要想把话说得好,说得生动形象,合乎逻辑,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就得先朗读课文,先学习书面语言,灵活运用书面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读正确、读流利,但是我们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常常拖腔唱读。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们刚刚开始识字,认识的汉字不多,又很陌生,一边读一边还要想想这些汉字的读音,所以读书速度就慢了。
那些汉字记得熟练的学生,朗读课文比较正确流利,而那些汉字记得生疏的学生,朗读课文就比较困难,边读边认字,就形成唱读,久而久之,就很难改正了。
所以要学生读正确流利,教师首先就要抓好识字教学,而且要不断巩固识字。
其次,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做到多读少讲,甚至做到以读代讲。
实践证明:经常地朗读课文,能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运用词句,能使学生把作者的书面语言变成自己的口头语言。
从这里可看出,多朗读,加强朗读训练,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有这样两句话:烈火在身上烧了半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与声音美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与声音美化](https://img.taocdn.com/s3/m/2204d51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b.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与声音美化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增强语感和语音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朗读训练中,声音美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下面将从朗读训练的重要性、朗读技巧以及声音美化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模仿优秀的语音语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朗读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激发对语文的热爱。
其次,朗读技巧对于提高朗读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是正确的发音。
学生在朗读时应注意准确发音,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音节,如“sh”和“s”、“ch”和“c”等。
其次是语音语调的把握。
学生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合理运用语音语调,使朗读更有感染力。
此外,适当运用停顿和语速的变化也能增加朗读的表现力。
最后是情感的表达。
学生在朗读时应尽量理解文章的情感,并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达出来,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除了朗读技巧,声音美化也是朗读训练的重要内容。
声音美化指的是通过调节音量、音色和语调等手段,使朗读的声音更加悦耳动听。
首先是音量的掌握。
学生在朗读时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场景的需求,适当调节音量,使声音既不过大也不过小,既能传达情感又不会影响他人。
其次是音色的塑造。
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喉咙的位置和舌头的姿势等方式,使声音的音色更加丰满饱满。
最后是语调的运用。
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升降和音调的变化,使朗读更加有层次感和韵律感。
为了有效进行朗读训练和声音美化,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
首先是模仿优秀的范本。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录音或视频作为范本,让学生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和声音美化的效果,逐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其次是多听多读多练。
学生可以通过多听优秀的朗读作品,多读经典的文章,多进行朗读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朗读技巧和声音美化能力。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指导的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指导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f098a8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6.png)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指导的策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指导已经成为教师们课堂教学的重点。
如何在朗读教学实践中,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朗读,形成初步的朗读能力,让朗读带领孩子叩开语文学习的大门呢?本文从朗读目标明确化、朗读训练情境化、朗读形式趣味化、朗读评价艺术化四个方面出发,具体阐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对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做初步的探讨。
标签: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书声琅琅”是衡量一节语文课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从入学开始就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低年级孩子正处于学习朗读的起步阶段,朗读指导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让学生打好朗读基本功,具备基础的朗读能力。
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朗读,乐于朗读,让琅琅书声回荡课堂呢?一、朗读目标明确化对小学生来说,朗读能力是需要慢慢培养和经常训练的。
它依赖于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安排朗读实践,让课文朗读的目标具体化和明确化。
(一)课堂目标要明确低年级几乎每篇课文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但是具体读到何种程度,通过哪些教学手段达成目标却不明确。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根据不同的课文将“朗读目标”明确化。
对话多的课文,如《狐狸分奶酪》,就应该注意对话提示语的指导,将朗读目标定为“分角色进行朗读,读出角色的心情和语气”。
感叹句、反问句较多的课文,如《彩虹》《祖先的摇篮》,教师应将朗读教学目标定为“掌握感叹句、反问句的朗读要领,并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
(二)读书要求要明确刚刚迈入校门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每一次的朗读都应该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如:第一遍读,要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字先拼拼音节;同桌互相当小老师,学会听同桌读,帮助同桌读准字音。
一遍有一遍的任务,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且每一遍朗读,都要保证全班同学全部完成,再进行下一环节学习,不能走过场,草草收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93f15be16294dd88d0d26b28.png)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语文素质高的人往往是语感强的人,而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就是朗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阅读教学语文素质高的人往往是语感强的人,而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就是朗读。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节好的语文课,课堂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加强朗读指导,不仅使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增强了学生兴趣,还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课文所蕴涵的感情,教师有效的朗读指导是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搭建一座体验的桥梁,打开一个情感的世界,开拓一方思维的天地。
一、范读引路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它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但必须注意,无论哪种情况的范读都得把握好读的语气、声音的轻重强弱、语速的快慢及情感,范读时机的选择要恰当,不是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就范读,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学《游子吟》一课时,教师动情的范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时,教师的情感体验深深感染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母子间的深厚感情。
教师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范读,也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此时教师、学生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的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的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87dfd26453610661ed9f46d.png)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的训练【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目,其中不少还是古今名家之作。
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等形式,强化读的训练。
【关键词】语文朗读教学情感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阅读最常用的传统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目,其中不少还是古今名家之作。
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等形式,强化读的训练。
古人说”三分文章七分读.”那么,怎样加强朗读教学的有效训练呢?一、给“朗读”足够的基本训练时间曾经有一位老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部分教学实况录像,并对课堂上的朗读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有的课朗读时间只不过五六分钟。
一节课40分钟,只有几分钟朗读的时间,显然是太少了。
可以想象,平时教学中朗读教学没有受到重视是一种普遍现象。
所以,我们要提高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课堂上要保证有足够的朗读训练时间,并且保证落实到每个学生头上。
让教师不必要的讲解和无谓的提问少占一些时间。
朗读是以普通话为前提的,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办法对每篇课文逐字逐句地进行读音过滤,发现读错音、读别音的问题,立即纠正。
还有随意添字掉字的地方,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强化训练。
对于朗读中出现的一些长句子,学生容易打顿、重复、破句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掌握好语言的节奏,依照意群排列去读,这样,就不会打乱语言的节奏了。
有足够的时间反复强化训练,读的遍数多了也就自然“流利”了。
二、讲究”读”的艺术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的情况下,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有了基础。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应因文而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bdef1907375a417876f8fa0.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
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朗读训练的功能1、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
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
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2、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
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3、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
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
如前所述,学生发展语言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其中“内化”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外化”或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外化”。
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
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提纲一、培养朗读兴趣,感知多彩语言二、丰富朗读形式,形成特色朗读三、多参与性朗读,多鼓励性评价四、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理念五、强化朗读训练,积累朗教经验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内容摘要: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去理解、消化课文。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得角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训练方法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项基础性重要训练项目。
著名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说:”朗读就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的语言,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所谓朗读,就是用爽朗生动的标准语音,把书面上用文字写出的成段、成篇的文章作品念出来,成为有声的语言,使许多人听见后,了解并接受,不仅产生等同于书面作品的表达效果,还可以由于声音的运动,增强效果,得到更深刻的感受。
小学《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有这样的描述:“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读书为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由此可见,通过朗读,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不仅如此,在朗读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发展智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更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太过于重视“讲”,而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的“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辩证地处理“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出现这样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起点,即学生对课文的“熟读”。
一篇课文的学习,总少不了串讲,少不了繁琐的语句分析,学生只是围着老师的问题、讲解在转,“读”几乎成了一种过场,一篇课文讲完了,可学生甚至连课文都读不通,听记的那些所谓“理解”和“体会”,全都是老师“讲”出来的。
造成学生的语文能力停滞不前,不会“说话”,不会“作文”,根本原因就是学生读得太少了,自己理解体会得太少了,语言积累得太少了.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多让学生去读,真正地发挥朗读的作用,让学生从实践中品尝到朗读的甜头和乐趣,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得角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的去理解、消化课文。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从而形成系统、科学、特色、高效的朗读教学呢?以下是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加强朗读训练的方法。
一、培养朗读兴趣,感知多彩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乐意去认真投入地朗读。
小学生是培养兴趣爱好的最佳时期,只要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十分专心的去做某件事情,朗读也不例外。
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很快地领略文章的思想情感,但这个阶段也是人一生中记忆最好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如果只是一味的整齐读、大声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鼓噪、乏味、单一,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
表面上看起来是朗读,却只是停留在“声音”上,不能声情并茂的表达,因此也达不到朗读的要求和效果。
有时学生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却不能恰如其分的用情景交融去具体感知和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因此提高朗读的表现力、感染力、努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
二、丰富朗读形式,形成特色朗读朗读的表面看起来单一,但是形式却层出不穷。
实际教学中要求老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尽可能的形式多样。
我们在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古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绿”字的巧妙之处,我们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用“度”、“吹”、“拂”等词替换“绿”朗读,让学生在比较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的精炼及活用,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可对这些句子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
如《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如此美丽而丰富的书法瑰宝?”可以先请同学们换个说法,把句子变成陈述句读一读,再读一读原句,感觉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这样既能使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又助于他们领悟到作者骄傲自豪的情感。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和“我紧紧的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
”读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
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
又如《瀑布》一文最后一句“如烟,如雾,如尘”,若指导学生变换顿号和逗号两种不同的标点去读,并进行比较,体会作者无限入神的样子,让学生更能感受到瀑布在风中飞扬的美,更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的飘渺、朦胧。
在教学中应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朗读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可以视学生学习情况、课文特点而适时采用配乐朗读,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唤起人们的感情,经典的文学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和谐结合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课文中叙述的优美意境,同时,再定期举行一些诗歌、散文朗读比赛或朗诵会,丰富学生课内外的阅读形式。
此外,还有很多朗读形式,如评读、泛读、轻声读、竞赛读等等,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来选择恰当的朗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特色朗读,在浓厚的朗读兴趣支撑下读出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多参与性朗读,多鼓励性评价朗读是一项有声的语言艺术,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刻苦的练习,才能真正体现它的艺术魅力。
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把传统教学中专属老师的讲台让给学生,成为他们表演的舞台,引导学生将生硬的文字变成鲜明、生动、具体的场景,从中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情意的熏陶。
其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挖掘潜力,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感受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很快的领略文章的情感,但针对他们的模仿力很强的特点,教师何不适时充当演员,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范读,而后进行分角色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文,通过学生按自己喜欢的角色分组表演小公鸡要跟小鸭子下河捉鱼一段,没想到他们把小公鸡的天真可爱和小鸭子的担心着急,小公鸡偷偷下水被小鸭子救上岸后的后悔和感激的神态,语气表现地惟妙惟肖。
又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先请几位小朋友表演,设想到表演小壁虎的学生将小壁虎天真可爱的神态以及当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借不到尾巴时心里很难过和后来看到自己长出一条新尾巴时异常高兴的样子表现得林里尽致。
成功的心理体验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朗读作出鼓励性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他们参与朗读的激情和动力。
因此,教师在指明朗读后,不能马上提问学生“他哪里读错了?哪里读得不好?有没有读出感情?”等只找缺点的话,因为这种提问只会令学生产生挫折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参与朗读的积极性。
相反,教师如能提出“他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类的先找优点与进步,再寻差距的问题,不但能给学生比较与鼓励,强化成功的心理体验,还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有了学生的动力,加上平时积累的朗读经验,学生通过朗读去领悟课文内容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阅读教学也因此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理念时代在不断的变迁,教学也在不断探索。
改革开放后,面对着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观念日益多元化,这不仅表现在成人社会,也较深的影响到少年儿童的成长,尤其是21世纪后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明显变化,他们乐意接受新事物,吸收新观念,而不是拘泥于旧的思想,思维方式。
在此条件下,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
随着《教改》的深入推进,新形式和新问题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学观念的调整,甚至是大胆的变革和创新。
朗读教学亦是如此,唯有保持与时俱进地先进性,方能不被历史所淘汰。
科学教育基于先进合理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往往偏重于“灌输式”的“教”,从而形成“老师不教,学生不懂”的局面。
朗读正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搞好朗读教学首先应树立以“启发引导式教育”为原则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五、强化朗读训练,积累朗教经验通过一些列的朗读训练,在教学实践中确实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良好、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同学朗读课文都能读得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或不同的角色,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
由于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语感得到了训练,语文整体素质有了较快的提高。
因此,有必要长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强化训练,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参考文献:1、戴福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湖南教育》,2009年第8期2、杜莉琴:《小学语文朗读技巧和形式》,《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第9期3、白淑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优化朗读教学》,《语文学刊》,200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