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及解决办法探讨_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及解决办法探讨
发布时间:2021-06-23T03:57:22.391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21年1期作者:崔昱昕
[导读] 施工团队便要将会导致房屋裂缝的各个因素控制起来,有效避免裂缝问题发生。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14
摘要:在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建筑工程数量也急剧增多,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使用性能面临更高要求,然而受到建筑工程环节众多、工艺复杂等因素影响,建筑工程结构出现较多漏洞,裂缝问题发生频率较高,对工程结构整体稳定性构成极大威胁。

当前迫切需要对引发建筑结构裂缝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并从源头上提出科学有效地解决办法,以确保整个建筑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我国建筑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基于此,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及解决办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解决办法
引言
在当下的建筑结构建设内,建筑材料仍以混凝土为主。

混凝土虽抗压强度能满足建筑建设的需求,但其抗拉强度较弱,若在建筑施工中出现如设计问题、温度问题等状况时,便会带来一定的房屋裂缝状况。

裂缝的产生不仅会导致墙面渗水,更让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功能受到影响,降低了居住者的体验,并为其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促使现代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保障各个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施工团队便要将会导致房屋裂缝的各个因素控制起来,有效避免裂缝问题发生。

1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部分建筑设计不合理
人为的建筑结构设计缺陷是导致建筑裂缝形成的关键因素。

过时的设计概念不适合项目的实际实施;设计尺寸与实际数据不匹配;施工过程造成裂缝,例如预制穿孔板、浇筑楼板形式的墙体刚度突然增大,现浇楼板竣工后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故而形成裂缝。

因此,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应合理、科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1.2养护工作不到位
养护工作主要是为了使混凝土正常硬化,降低其收缩变形概率,以防止裂纹的出现。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受环境的影响,其材料伸缩量会增加,同时水泥自身的水化反应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

如果混凝土没有得到有效的养护,就会使得内外收缩力差距较大,一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

养护工作不到位还表现为施工负荷超重,这样会导致混凝土结构扭曲变形,久而久之会发生干裂等问题。

1.3浇筑和振捣操作不合理
混凝土结构建设中,为避免结构出现裂缝需实现一次性浇筑,并且振捣频率控制到位。

某些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振捣过快,未能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振捣频率未能有效控制,导致混凝土结构振捣完成后便出现裂缝现象。

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很大一部分工作需进行科学化的振捣。

而部分工程单位缺乏对科学化振捣的认识,振捣未能严格按相关标准落实,必然损害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混凝土结构浇筑中,一次性浇筑未能到位,中间浇筑环节存在中断的现象,这样前后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和冷凝时间不同,内外部所受收缩应力不同,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现象。

2控制建筑结构施工内房屋裂缝的措施
2.1做好设计工作
做好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可以实现从根源上预防裂缝问题发生,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1)结构尺寸设计。

在开展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时,需要深入实地开展勘察工作,并对科学准确地采集相关数据,以确保最终设计符合建筑结构体系标准要求,特别是在对建筑结构受力进行设计时,需要严格遵循整体性原则,使结构受力得到显著提高,实践中也要结合基本受力原理,确保受力图与受力分析保持一致。

如:在对高层建筑开展结构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抵御变形和抵抗力学能力,并通过结构尺寸科学合理设计,使整体结构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裂缝问题也能减少发生。

(2)混凝土设计。

因为混凝土引发的裂缝问题比较常见,为防止裂缝产生,就要对混凝土进行优化设计,实践中可以选择强度较高的钢筋构件,避免混凝土出现开裂情况,同时针对地基沉降出现附加应力引发钢筋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全面考虑钢筋设置,以提高整体结构质量。

(3)预应力设计。

对建筑结构预应力进行设计,需要对几何结构、使用钢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并通过优化设计达到节省钢筋用量和减少结构自重目的,实践中也要对整个建筑结构长度进行合理控制,使之处于规定数值范围
以内,同时在地下部位也要考虑对后浇带进行设置,甚至还可以采用密孔钢丝网对周围钢筋进行加固,针对出现的长度超过规定数值情况,就可以通过沉降缝、后浇带科学设置,避免和减少裂缝问题发生。

2.2检测各建筑材料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材料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和安全度,为降低房屋裂缝状况的发生,施工方要将建材的质量关把好。

在采购中,施工方要了解供应商信誉以及生产资质,保障所选购材料都满足国家以及行业标准;在运输和存储中,施工方要从材料特点选择合理方式、工具和地点进行材料的分类存放。

例如水泥储存需防潮防雨,并要在材料存储中,及时对其储存温度、湿度和材料状态进行检查。

在材料使用前,检测人员要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在使用中由施工人员将各材料使用量记好。

此外,底板钢筋混凝土对水泥的性能有较高要求,但水泥性能又易受环境影响,因此施工方在水泥使用前必须进行复检,并检查其水泥种类、标号正确与否。

2.3及时进行科学化养护,控制裂缝
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中,应及时进行科学化养护,对于实现裂缝的有效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掌握养护管理时机。

建筑混凝土结构养护管理要在结构建设完成后及时进行,且养护避免选择一日之中温度最高或最低时,提升一次性养护的效率。

其次,提升养护人员的专业化操作水平。

不同时期养护管理技术要求不同,养护管理落实效果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实际养护管理中,积极引进全新的养护技术,针对养护人员加强日常教育和培训,在养护人员专业化水平提升基础上,全面深入落实到实际养护管理工作中。

最后,及时进行养护管理核查。

对于建筑工程单位而言,养护管理并不是养护操作一次性完成即可,需针对养护管理操作效果进行再次核查。

核查完成之后对养护工作进行评估,以此积累经验,督促改进,为下一次深入到建筑混凝土结构建设和裂缝控制中奠定基础。

2.4沉降缝的施工控制
沉降缝是变形缝的一种重要类型,施工人员必须予以重视,并检查沉降深度是否符合建筑物的质量标准。

如果沉降深度不合格,则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这意味着建筑物的地基将不足以支撑,进而会导致建筑物建筑倒塌。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只要沉降缝深度不符合要求,就有必要在施工中对沉降缝深度进行检测,施工不能草率进行,只有当沉降缝深度达到相关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施工方需要详细检查每一个过程和工作的执行情况。

材料相关工作由专业质检员安排,确保质量检验必须从源头上管控。

在结构变形缝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有效地管控施工质量,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问题。

为防止混凝土结构裂缝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需要对结构裂缝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处理,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传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策略分析[J].河南建材,2019(6):264+267.
[2]蒋晓瑜,严佳娜.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探讨[J].数码设计:下,2019(8).
[3]付志远.建筑结构设计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J].四川水泥,2020(10):38-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