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0六年级上册语文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内容,找出中心句。
2、明白首尾两段之间关系,细读课文第一段。
3、学习字词,重点点拨“张冠李戴”及“囫囵吞枣”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引导学生列举浙江名人,引出鲁迅,出示鲁迅画像,向画像敬礼,揭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投影出示:⑴周晔回忆了关于伯父鲁迅的哪几件事⑵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用“”划出中心句。
2、讨论反馈:⑴周晔回忆了五件事:①追悼鲁迅。
②谈论《水浒传》。
③谈“碰壁”。
④救护车夫。
⑤关心女佣。
随机解释“追悼”以及《水浒传》。
⑵鲁迅是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
投影出示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3、细读第一段:⑴导入:这一句话(中心句)与第一段中哪句话有联系指名读第一段。
⑵第一段与之关联的句子:投影出示:“那时侯,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⑶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谁能根据句子的意思,用上关联词,说一句话进行不同因果句式的语言训练。
⑷句中“爱戴”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呢(参加追悼会的人多、情真、挽联多、花圈多。
)随机解释“挽联”,读鲁迅像上挽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⑸伯父深受许多人的爱戴,“我”为什么有点惊异了呢(“我”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没想到伯父是个不寻常的人。
)⑹伯父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他──,再次强化首尾联系。
⑺用低沉的语调读第一段。
四、字词点拨1、读一读,辨一辨,再组词:掉( )言( )用( )许( )悼( )唁( )佣( )浒( )2、点拨“张冠李戴”及“囫囵吞枣”的词义:⑴找到成语在课文中的位置,并读读含有该成语的句子。
⑵“囫囵吞枣”原指吃枣子不嚼,整个儿吞入肚中,课文中指什么找出表明“我”看书“囫囵吞枣”的句子,读一读。
统编版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反映了他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
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分总的形式。
先分别叙述了伯父去世时“我”的悲痛心情,伯父和“我”谈《水浒传》,伯父笑谈“碰壁”,伯父救助黄包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这几件事,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些小事看似独立,实则围绕着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这一中心,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
在语言表达上,文章用词准确、生动。
例如在描写人物对话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鲁迅先生的这一幽默话语,既委婉地批评了“我”读书不认真,又体现出他的和蔼可亲。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也接触过一些描写人物的文章,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
但对于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以及通过多件小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2.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在逐步发展。
在理解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一些行为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意义时可能会存在困难。
例如,对于“碰壁”这一含义深刻的词语,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暗指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反动势力的迫害。
3.情感体验学生对鲁迅先生这样的历史名人可能有所耳闻,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情感共鸣。
他们需要通过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去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从而激发对鲁迅先生的敬重和爱戴之情。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殡、悼”等12个生字,会写“鲁、迅”等14个字,掌握“咳嗽、追悼”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能简单说说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哪几件事,并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通过理解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写作背景1. 导入: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不幸病逝,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他的侄女周晔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写了一篇回忆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 师:题中“我”指谁?(生答,周晔)鲁迅是她的伯父,她为何还称他为先生?(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
)3. 师:受人尊敬的鲁迅先生走了,周晔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这怎能不万分悲痛呢?(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体会周晔的感受。
4. 师: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周晔可能会想起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晔的回忆。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 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回忆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你能试着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吗?2. 师:大家发现本课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吗?(隔行分段,一些长文用隔行分成几部分,使文章条理更清楚。
)3. 用最简单凝练的语言给四件事加小标题。
(1)学生自由加小标题,并交流。
(2)教师小结: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板书)4. 过渡:这四件事情说明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一说。
(他总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三、感悟品质1. 读第二、四、五部分,思考: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找出相关的句子,结合相关资料思考原因,在文中做批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加上恰当的小标题,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3、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思想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上册的后半学期,学生以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词语的表达形式与现代的表达习惯不同,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查阅资料。
教学重难点: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得含义深刻的词句,并在小组里讨论。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解读课题1、板书课题提问:谁知道伯父是什么?你管谁叫伯父?(设计意图:让学生区别地方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的差异。
)2、这篇课文说的伯父是谁?3、鲁迅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加个先生?(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先生是对有学问、有道德人的一种尊称。
)4、指导读课题。
(要求:按老师的提示读课文。
)(1)、谁的伯父是鲁迅先生?(2)、我的什么人是鲁迅先生?(3)、我的伯父是谁呀?(设计意图:利用问题指导读课题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二、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词(运用多种方检查识记情况)。
2、学生相互提醒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3、课文可分为几部分?(让学生明白空行的标记与作用)4、读了这篇课文,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评价鲁迅,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作者是怎样评价鲁迅先生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捕捉课文信息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作者选了生活中的哪些事例来评价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2、小组合作交流,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加上小标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与反思第【1】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知识与技能: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
(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
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
)(明确目标)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3、同桌讨论。
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
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
(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板书设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力量,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觉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当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伴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为了营造剧烈的文化氛围,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始终坚持从三个角度去把握教材,设计和实施教学。
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化和独到的解读。
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同学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中博大的胸怀。
综观整堂课,详细体现在,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文本和扩展内容结合起来。
用这样的设计,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鲁迅的博大上来。
相互照应,让课更显精致。
在课堂占课的过程中,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是特别重要的。
“救助农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从鲁迅的那几个动作入手,通过对“半跪”的分析,让同学说出了哪个动作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
然后再让同学们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
最终让同学们去找鲁迅跪了多长时间,通过3个角度去找理由,让同学有了一种震撼。
最终问同学,这一跪,跪出了什么?同学自然能说出许多。
再说女佣,这样的一张一弛,伸展自如。
当然,我觉得要上好这一课,还需要较多的引入课外的教学资源,比如说其他一些名人对鲁迅的评价,加深同学对鲁迅先生的熟悉。
但是教学时间有限,引入的材料多了,会影响到阅读课文的效果。
怎么样处理充分感悟文本和引进课外资源的关系,这还是一个需要思索的问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2本课的讲授有以下几个反思:1、遵循常规,教中求变: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有常规可循的,但方式方法不必固守一律,可以多种多样,要因不同教材、不同教学要求、不同教学对象而有所变化。
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常中求变的一个珍贵的制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分五段,我不是根据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先讲二到五段(二、三段已在上一课时讲完),最终再讲第一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一、说教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课文。
(这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编排的目的是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读一些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观看和鲁迅有关的影视作品。
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实回忆,展示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
文章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有五段,讲了五件事。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
第一段“追悼鲁迅”是果——写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二至五段先后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从这四件事的叙述中回答了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
文章最后总结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编者编排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是培养学生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从而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22个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4句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7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2.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的意思。
3.情感与价值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课前预习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2.思考:课文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3.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了解鲁迅1.出示课件:鲁迅图像2.同学们,这就是——(生:鲁迅),板书:鲁迅先生,让我们带上“先生”二字再深情地呼唤一遍。
3.谁能根据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的资料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4.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得还真不少,然而鲁迅先生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他的侄女周晔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板书:我的伯父,题目叫做——(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5.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她已经称鲁迅为称“伯父”了,为什么还称他为“先生”?【利用图像、课题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了解了题意】二、检查预习,学习词语1.通过预习,你画下了哪些想积累的词语,和同桌交流一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意识】2.出示生字词课件:追悼吊唁咳嗽敷药女佣水浒传殡仪馆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1)你理解哪个词的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是联系上下文还是查字典)(2)请你从以上四字词中,选一个词语应用说话。
【关注词语教学,让教学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想:作者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中哪里读出来的?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四、学习第一段,体会受爱戴1.自由轻声读,圈画出鲁迅先生深受许多人爱戴的语句,从哪里看出他深受爱戴?(挽联多,花圈多,各色各样的人多)2.参考资料(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师配乐朗读:22日下午开始出殡。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交流预习1.出示鲁迅的三句名言。
【课件2】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几句名言。
(生齐读)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生答,出示【课件3】鲁迅图片)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生交流)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鲁迅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齐读释题:课题中的“我”是谁?(周晔,也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3.交流预习:就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的时候,三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为了纪念伯父,回忆了与他生前相处印象最为深刻的四件事,你知道哪四件事吗?(生答;师板书:谈《水浒传》说“碰壁” 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二、品读重点,感悟品质(一)过渡:在1936年10月19日,当时周晔还很小,可是她最敬爱的伯父鲁迅先生从此离开了她,在她的记忆中,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想想从中能感受到什么?2.交流: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1)出示:【课件4】“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我们都来读读这两句话,你还能从中感受到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板书:得到人们爱戴),这些句子是否也打动了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面,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出示:【课件5】“我呆呆的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侄女周晔失去伯父是那样的伤心,这是一种多么不舍得痛啊!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吧!(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要问的吗?过渡: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周晔为我们讲述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吧!(二)学习第一件事1.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件事,边读边想,“我”当时是怎样读《水浒传》的?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2.对于周晔读书情况,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概括课文小标题。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情分析:文章讲述的几个故事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帮助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导入:同学们,有一位名人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时时让我们感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了解他。
(出示鲁迅先生的)他是谁?(生答。
板书鲁迅先生)对,他就是鲁迅先生。
经过对《少年闰土》还有《有的人》这两篇课文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鲁迅先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谁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学生回答。
)鲁迅先生简介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介绍:(展示资料)教师总结:看来每个人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不一样的,鲁迅先生一生用文字救国救民,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这样一位在世人面前的“战士”,在生活中又呈现了怎样的一面呢?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补充课题)二、初读课文,自主探究。
(一)自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事情呢?大家先自由朗读课文,概括全文大意,再联系上下文把课文生字词理解清楚。
教师进行巡视。
2.检查效果,(出示本课生字词)谁来为大家读读这生字词?3.大家对上面的生字词有不懂的吗?可以举手提问。
再请学生联系课文进行解答。
教师重点点拨理解“追悼、吊唁、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你们平时会囫囵吐枣般读书吗?谁为我们举例。
教师举例:老师小时候看童话故事总是囫囵吐枣地过一篇,经常误认为白雪公主穿玻璃鞋出席舞会,睡美人因为吃了毒苹果而长眠,常张冠李戴地乱说一通。
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主题,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作者周晔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伯父鲁迅先生在世时的几件小事,字里行间寄托着对伯父的深切怀念、无比热爱与无限敬仰。
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以自然隔行的形式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结果——鲁迅受到许多人的爱戴;后四部分是原因——作者通过四个具体事例揭示了鲁迅受到人们爱戴的缘由。
文章主题鲜明,始终围绕“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中心展开。
作者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位乐观幽默、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优秀品质。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鲁迅受到当时政府的迫害等。
2.阅读和鲁迅先生有关的小故事或鲁迅写的文章、名言等。
教师准备:1.阅读巴金、萧红等作家写的回忆鲁迅的相关文章,了解毛泽东等对鲁迅的评价。
2.搜集并整理关于鲁迅的事迹。
3.自制多媒体课件、音乐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一)回忆旧知,揭示课题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周晔的思绪走进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回忆全文,整篇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快速浏览,作者围绕这句话写了哪几件事?相机板书: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六年级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反思(最新7篇)

六年级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反思(最新7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篇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堪称纪念鲁迅先生文章的经典,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解读。
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文,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种博大的胸怀。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
教学时,每学一个小故事,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形成了一咏三叹的效果。
用这样的设计,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鲁迅的博大上来,相互照应,让课堂更显精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本节课我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第一个小故事谈《水浒传》,让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再画出重点句,然后谈谈自己的感悟,学生在学习谈《水浒传》中掌握“读——画——悟”的学习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三个小故事。
我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实践,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现知识。
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节课,教学时我加大了朗读训练的力度,默读、小声读、范读、分角色朗读、引读、重点句子反复读,形式多样,本节课重视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读写结合,升华情感”这一环节,我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写作不仅感受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感人形象,而且训练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对人物进行刻画,最后配乐朗读《有的人》,整节课都让学生处于感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很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钻研教材,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还要着重培养学生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优秀10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优秀10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篇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通过随后的课堂实践,尤其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还是发现了诸多不足之处,总结如下:首先,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因为没有研透教材,所以我在授课时对于课文二三部分的讲解过于简单化,没有将内容讲透,没有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体会理解。
今后,要改变对答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自己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学生之间开展互说互评。
本课教学我觉得自己有以下两个方面做得比较好: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有常规可循的,但方式方法不必固守一律,可以多种多样,要因不同教材、不同教学要求、不同教学对象而有所变化。
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常中求变的一个可贵的创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分五段,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先讲二到五段(二、三段已在上一课时讲完),最后再讲第一段。
在本节课里,我对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字斟句酌,从不放过。
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我这样做,包含着几层意思:一是从诱发感知入手,启发学生的认识;二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将认识在实践中具体体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篇二一、整体入手:文章是个系统,阅读教学教师应有一个整体观念,整体感知,局部体会,再回到整体感悟上。
这样学生所学不是一些零碎的东西,而是对课文完整的认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脉络清晰,叙事清楚,中心显豁,因此我选择了整体感知内容,直奔中心的教学方法,提纲挈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以点带面:阅读教学,切忌逐词逐句地分析讲解。
在课文第一段教学中,突出一句话,抓住一个词,围绕这句话,这个词,分析课文,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加深理解,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精选【第1篇】教学目标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3.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导语:同学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鲁迅先生。
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鲁迅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伯父。
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周晔一同走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了解更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
2.出示课题,提出疑问。
我们先来看看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与鲁迅先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称他为“伯父”,又称他为“先生”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行解决。
(1)组内共同整理归纳难读或易读错的字、词。
◆易读错的字:殡唁囫囵镊◆需要理解的词语:追悼吊唁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碰壁呻吟饱经风霜(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在全班交流,教师指导理解。
2.学生通读全文后,解决出示课题时提出的问题。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侄女。
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性。
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
(2)为什么“我”称鲁迅为“伯父”,还称为“先生”?“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
这两者并列,既是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又是表达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3.理清思路,说说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空行。
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成了六个部分,讲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
4.归纳段意后,学生用简洁的语句给划分的六个部分分别加上小标题。
(1)教师指导加小标题的方法:①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阿《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去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分析文中关键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1、学会概括出各个故事的小标题。
2、通过分析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体会人物性格特色。
【教学难点】1、对于文章中部分词语和段落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PPT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同学们,给你们一个小小的挑战,你们敢接受吗?请说出下面这句话的下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
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看来你们个个都是小勇士啊!那你们知道这是谁说的吗?生:鲁迅先生。
二、作者介绍师: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能够认识他是我们的荣幸。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认识鲁迅,了解鲁迅。
我们将通过这篇课文认识鲁迅(出示PPT《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请大声地说出课题。
(指示课件、书写课题)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师:从这个课题你们能知道哪些信息呢?生:这篇文章是写鲁迅先生的。
师:对,这是写鲁迅先生的文章,那么从课题你能知道鲁迅和作者的关系吗?生: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师:确实是这样,所以作者周晔叫鲁迅伯父。
我再问同学们,那周晔的父亲是鲁迅的什么人?生:是鲁迅先生的弟弟。
师:没错,但是鲁迅有两个弟弟,一个是二弟周作人,还有一个是三弟周建人,周晔就是他的女儿。
(出示周晔和鲁迅先生的PPT,帮助学生了解人物背景)师:问题又来了,既然他们都是伯父和侄女的关系,那为什么作者称呼其为伯父以后还要称呼为鲁迅先生呢?生:因为先生是对于一个人尊称。
师:是的,“先生”是对于一个人的尊称,作者已经称呼了伯父,再称呼为鲁迅先生,在这里是表现了作者对于鲁迅先生除了是侄女对伯父的那种尊敬以外,在此基础上还有着更深的尊敬之情。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文章梗概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鲁迅先生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们觉得比较难的字和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1、鲁迅像。
2、生字生词卡片。
3、写有“思考、练习”3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使学生读懂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并能简单说一说。
3、通过理解内容,使学生初步知道鲁迅是怎样一个人。
4、通过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通过阅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的重点课和主要训练点。
2、我们今天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出示鲁迅像。
二、检查预习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
)你是怎么知道的(题目及文中内容。
)对。
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五段。
)你是怎么知道的(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不懂得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了记号。
三、初读课文1、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说这段主要讲什么。
2、同座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思考:“我”为什么惊异板书:惊异2、讨论:“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
)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异。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
(他的遗体……格式各样的人都有。
)“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伤到极点。
)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读了后面的文章大家就明白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文本定位】1.基于鲁迅文章难以读懂,学生对鲁迅的感觉总是遥远渺茫、兴趣不高、没有亲近感的阅读现状,《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对于改变学生对鲁迅印象显得非常关键。
学生只有对鲁迅其人有了兴趣,才会从内心接纳鲁迅作品,有兴趣自主阅读其著作,进而对鲁迅有深入了解。
在课文前面导读中,编者也明确提出“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因此,教学中,淡化人物形象分析,努力从周晔视角,从孩子视角,通过文中回忆的事情了解鲁迅特点。
2.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放手让学生利用习得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迅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非常必要。
【教学目标】(本节课目标)1.通过文中记录的事情,聚焦关键句,结合相关补充资料,了解鲁迅特点。
2.体会作者对伯父鲁迅的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3.了解不同事情的叙述方法,习得写法。
【教学流程】任务活动一:复习导入,回顾所学。
任务活动二:学习“谈《水浒传》”。
1.聚焦关键句“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交流自己的理解,朗读体会伯父的慈祥。
2.补充资料:“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给颜黎民的信》3.教师小结学法:聚焦关键句、结合资料了解鲁迅特点。
任务活动三:迁移学法,完成学习单。
1.自主选择“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一两件事情,默读课文,聚焦关键句,结合资料,完成学习单。
2.交流学习单。
3.分享自己找到的关键语句,结合相关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
任务活动四:回顾总结,感悟不同叙事方法。
任务活动五:拓展延伸,自主阅读、练笔。
1.课外阅读《跟着名家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鲁迅专题文章或名家笔下关于鲁迅的回忆。
2. 学习本文中的一种叙事方法,完成小练笔。
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做到“三抓”:抓态度:要求学习专心、细心,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书写要准确、工整、清洁,不能“虎头蛇尾”或“龙飞凤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第1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的一篇怀念文章。
作者先写由鲁迅先生的逝世看到的场面引起的回忆,接着分别叙述了伯父鲁迅生前的四件小事----“笑谈水浒、趣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在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实践、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现知识。
如:学习“谈《水浒传》”这一段,我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找出最值得研究的词语或句子,通过独立思考或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研读,然后汇报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发现的问题,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这篇课文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个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中的含义,这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启发和点拨。
这里我及时地向学生介绍鲁迅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背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鲁迅敢于同xxx 势力作斗争的品格。
还有,在学了谈《水浒传》这个故事后,学生只懂得鲁迅对侄女的关心和爱护,还不能完全理解他对广大青少年的关心和帮助,这时我适时地给学生出示补充介绍鲁迅关心帮助广大青少年的和解说,使学生能充分感悟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品格。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第2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
在备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领悟的方式,理解并感悟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之后通过美读表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在“救助车夫”这一部分当中,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动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与反(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与反(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与反第1篇】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鲁迅先生敬爱的感情。
教学要求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被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联系。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初步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在学习过程中。
教学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构想教学中要根据预习要求布置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可从检查预习开始,了解学生对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是否有所理解。
本课篇幅较长,要突出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含义比较深的重点词句,一定要指导学生准确理解。
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带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
2、从课题看,作者是谁?与鲁迅有什么关系?3、简介:鲁迅及当时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2)回答问题a、在追悼会上b、谈《水浒传》c、谈“碰壁”d、救助车夫e、关心女佣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三、学习课文内容1、初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指读课文第1段。
思考:这一段若分为三层,应怎样分层?你能说初每层的意思吗?(1)学习第一层,“我”当时对鲁迅先生是怎样的认识?(2)学习第二层,“我”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什么?(3)学习第三层,讲了什么?(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3、自学课文第2段(1)各自朗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体会到什么。
1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和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理解他对社会的贡献。
2.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和关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 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和精神,理解他对社会的贡献。
(二)教学难点1. 理解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 通过课文中的描写,体会鲁迅先生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文本。
2. 相关的生字、生词卡片。
3. 鲁迅先生的生平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首先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位先生是谁吗?”通过图片直观地引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好奇和兴趣。
2. 介绍鲁迅:接着简单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贡献,可以引用课文中的描述:“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
”通过这样的引言,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个普通的伯父,更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3. 引入课文:最后,通过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更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可以简要介绍课文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是周晔回忆她伯父鲁迅先生的几件小事,通过这些小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
”(1)展示图片展示鲁迅先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位先生是谁吗?”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能简单说说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哪几件事,并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通过理解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写作背景
1. 导入: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不幸病逝,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他的侄女周晔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写了一篇回忆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师:题中“我”指谁?(生答,周晔)鲁迅是她的伯父,她为何还称他为先生?(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
)
3. 师:受人尊敬的鲁迅先生走了,周晔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这怎能不万分悲痛呢?(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体会周晔的感受。
4. 师: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周晔可能会想起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晔的回忆。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回忆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你能试着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吗?
2. 师:大家发现本课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吗?(隔行分段,一些长文用隔行分成几部分,使文章条理更清楚。
)
3. 用最简单凝练的语言给四件事加小标题。
(1)学生自由加小标题,并交流。
(2)教师小结: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板书)
4. 过渡:这四件事情说明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一说。
(他总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三、感悟品质
1. 读第二、四、五部分,思考: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找出相关的句子,结合相关资料思考原因,在文中做批注。
2. 学习“谈《水浒传》”这件事。
(1)课件出示:伯父摸着胡子……我还保存着。
(2)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鲁迅的风趣幽默)
(3)你听懂了“我”的伯父的话了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4)送给“我”两本书,又说明了什么?(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小结:伯父委婉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我”两本书,让“我”感受到伯父关心晚辈,善于启发、教育晚辈。
3.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1)学生自由读第四部分。
(2)课件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上的内容。
(3)结合资料,理解鲁迅的身份;对照插图,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
4. 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1)指名读,思考:阿三回忆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明确: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5. 学习“笑谈‘碰壁’”这件事。
(1)引导学生理解“把鼻子碰扁了”“几次”“四周黑洞洞的”等重难点词
句。
(2)引导体会鲁迅不怕挫折,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总结升华
1.学完了课文,说说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总结提升: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首先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后,以鲁迅先生的追悼会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周晔的悲痛心情,再带领学生走进周晔的回忆中。
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行文特点,并给文章中叙述的几件事加小标题,让学生对文章的行文思路更加清晰。
最后通过交流探讨,让学生对人物品质有更深刻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