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棱皮龟:一个加拿大科学家的贡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2套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基础积累 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 n ù h ǒu f ú sh ì z ǎo c ān tu ī c è ( ) ( ) ( ) ( ) mi áo hu ì su ì d ào p én ɡ d à ji àn k ān ɡ ( ) ( ) ( ) ( ) 二、选择题。
(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渗.透(sh èn ) 松脂.(zh ī) B.埋.葬(m ái ) 澎湃.(b ài ) C.繁衍.(y ǎn ) 栖.息(q ī) D.病灶.(z ào ) 癌.症(ái ) 2.下列选项中既有一对反义词,又有一对近义词的一项是( ) A.翻腾 翻滚 渗出 吸收 B.柔嫩 柔软 挣扎 抗争 C.详细 仔细 描绘 书写 D.崭新 全新 兴起 暗淡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纳米技术在我们身边。
B.纳米技术不在我们身边。
C.纳米技术怎么可能不在我们身边呢?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订----------------------------------线---------------------------------------------------------D.纳米技术不可能不在我们身边。
4.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
有关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人物事例

有关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人物事例题目:人与自然的人物事例下的环境保护导言: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保护地球、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未来,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
在环境保护的历史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通过他们的努力和奉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例为例,分析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贡献以及他们的启示。
第一部分:人物事例1. 简·叢尼(Jane Goodall)简·叢尼是一位著名的野生动物学家和环保主义者,以她对大猩猩行为和保护的研究而闻名于世。
她于1960年代开始到坦桑尼亚的嘉琳贡专门研究大猩猩的生态学。
她通过观察和理解大猩猩的生活习性,为保护它们提供了珍贵的科学依据。
简·叢尼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关注到大猩猩的智慧和情感能力,这对于推动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 大卫·苏托(David Suzuki)大卫·苏托是一名知名的加拿大环保学家和学者,也是一位环境保护运动的倡导者。
他长期致力于教育和引导公众了解环保问题。
他的电视节目《大卫·苏托的自然之道》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影响。
在节目中,他通过生动的方式向观众解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大卫·苏托的工作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鼓励了大众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
第二部分:对环境保护的贡献1. 简·叢尼的贡献简·叢尼通过她的研究工作,向人们揭示了大猩猩与人类的相似之处,增强了人们对保护大猩猩及其栖息地的意识。
她也积极参与了许多保护项目,通过教育和推广碳排放减少等环保措施,引起了大众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并且激发人们改变生活方式以保护地球的热情。
2. 大卫·苏托的贡献大卫·苏托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平易近人的方式,帮助公众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在电视节目中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信息和实用建议,如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等,激发了观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富兰克林绿孔雀,救受伤老人出深山

挥 了几 下木棍
“
,
黑影发 出几声
一
老 人 正 月 初 五 下 午 离 家后
老人认 为是 山上 的引水管被堵
,
咕噜
”
,
退 了几 步 但身形却变
,
一
直没 有 回家
一
,
家人 和 邻居 到
。
跟 老伴打 了声招 呼就直奔
一
大 了几倍
“
,
会儿 黑影又慢慢
, 。
处找他
七
。
直没有音讯
口
正 月初
后 山
,
检查 水管果然被动物
, ,
一
缩 成 了 原 来 的大小
鬼了!
60
”
他 的 家 人 向水
,
镇 派 出所
,
啃坏 修 好 水 管 后 老 人 乘机 到
。
这 家伙 会 变 身 ? 莫 非 撞 到 老人后背
:
一
报 案 民警上 山 帮助 寻找 依然
没 有发现 任何线索
。
山里转 了
圈 不料 返 回时竟
。
,
一
阵发 麻 颤
,
被悬崖上 掉下 的
一
…
。
一
位 六 旬 老 人 在 深 山 里 不 幸 被 石 头 砸 伤 昏迷
,
。
在 被 困 的五 天 四 夜
,
蕾 j|ijj ii ≯ 管 鎏
I
| 。
里
一
,
只 漂 亮 的 绿 孔 雀 寸 步 不 离 地 守 在 他 身边 还 帮 他拨 草 找 水 让 老 人
。
j j
l
l
圈
■翻
度过 了生 命 中最 难 熬 的几 天 直 到 被他 的 外 甥 发现 获救
生态保护素材人物事迹

生态保护素材人物事迹1. 简·史密斯(Jane Goodall):简·史密斯是一位英国动物行为学家,被认为是大猩猩行为研究领域的先驱。
她在1960年代展开了一系列在坦桑尼亚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克现场的实地研究,在这里她研究了野生大猩猩的社会结构与行为习性,并对生态保护问题提出了警示。
2. 大卫·亚伯拉罕(David Attenborough):大卫·亚伯拉罕是一位英国自然纪录片制片人和生物学家。
他在电视上播放了大量的自然纪录片,深入研究并展示了世界各地的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
他的作品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保护,并提高了公众对于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认识。
3. 科里·理查森(Corrie ten Boom):科里·理查森是一位荷兰天主教徒,并在二战期间积极参与了反抗纳粹德国的工作。
她家庭开设了一个藏身处,为遭受迫害的犹太人提供庇护。
在战争结束后,她致力于帮助战争受害者并参与了废除奴役、儿童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等活动。
4. 丹娜·阿斯普兰德(Dana Al-Aswad):丹娜·阿斯普兰德是一位叙利亚的环保人士。
在叙利亚的内战期间,她坚持自己的责任,努力保护叙利亚境内的野生动植物以及生态系统。
她利用社交媒体和非政府组织来教育人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帮助受灾人民重建家园。
5. 乔恩·克鲁伯(Jon C. Christiansen):乔恩·克鲁伯是一位美国摄影师和环保人士。
他通过摄影作品向人们展示了全球各地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他的作品引发了人们对保护环境的关注,并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来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
这些人物都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行动力在生态保护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推动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提醒人们重视全球环境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的事迹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关注生态保护,努力为地球创造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
棱皮龟:频临灭绝的古老巨龟

棱皮龟:频临灭绝的古老巨龟作者:来源:《百科探秘·海底世界》2016年第04期喂喂喂,直播时间快到了,你还拉我去医院做什么呀?嘉宾女士出事故了,正在住院。
所以这期节目只能临时改在病房里进行了。
此时,嘉宾棱皮龟女士正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看见淘气章鱼和飘逸水母走进病房,露出虚弱的笑容。
通电话时还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得了急性肠梗阻呢?还不是因为吃了塑料袋,梗阻的肠道已经切除了,我这回也算是大难不死。
好好的吃什么塑料袋呀?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嘛。
眼神不好,误把塑料袋当水母了。
爱吃水母的“潜艇"在棱皮龟乏善可陈的食谱中,各种各样的水母是绝对的主食。
水母移动缓慢,又喜欢以群为单位出现,因此棱皮龟绝无食物短缺之优。
但因为水母的营养成分不高,所以棱皮龟只能不停进食,来补充消耗的热量。
当食物来源充足时,棱皮龟一天就能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73%的水母。
这些水母能够提供高达1.6万卡路里,高出棱皮龟生存所需的3~7倍。
因为食量太大,棱皮龟得不断迁徙才能保证食物的充分供给。
为了获取更多食物,它们甚至会潜入1 200米深的海底去捕猎。
也是因此,棱皮龟得到一个“吃水母的潜艇”的雅号。
在海水中,每下降1 0米就会增加1个大气压。
人类的肺部在100米水深处就会被压缩成核桃大小,而棱皮龟却能在1 200米的海水中行动自如,其抗压能力着实让人咂舌。
吃错了还不赶紧吐出来,你逞什么能啊?不是逞能,是吐不出来呀!棱皮龟张开大嘴,示意两人往里看:它不但长着满嘴牙,就连喉咙深处也长满了牙。
飘逸水母被这骇人的一幕吓到了,“嗷”一声蹿出了病房。
高效“传送带"让水母无处可逃别被这些堪比恐怖片的“牙”给吓趴下了,其实这并不是真的牙齿,而是角质皮刺。
如果给棱皮龟做个内窥镜检查,你会发现:它的食道特别长,经过胃部一直延伸到尾部,再回到胃部。
食道的内壁遍布着密密麻麻的角质皮刺,让人看了头皮发麻。
棱皮龟的食道可视为一条24小时不停歇的水母传送带,源源不断地捕捉、传送和消化食物。
太平洋棱皮龟濒临灭绝美国拟开辟专属栖息地

太平洋棱皮龟濒临灭绝美国拟开辟专属栖息地图70600平方英里的美国海洋将被划为棱皮龟的栖息地。
加州北部沿海的棱皮龟。
加州北部沿海的棱皮龟。
美国动物保护者发起拯救太平洋棱皮龟的运动美政府准备在美国西海岸设立七万平方英里海域作为此类大海龟的栖息地。
这是首次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theNationalOceanograhicandAtmoshericAdministration)为濒临灭绝的棱皮龟开辟重要栖息地。
如果获得批准政府将会限制危害海龟或其食物的项目比如调整加利福尼亚海岸的农业废料处理、石油泄漏净化、电排放物、石油钻探、雨水径流、水产养殖、潮汐能利用、波浪能发电和海水淡化等项目。
棱皮龟头、四肢及身体都覆以平滑的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骨板形成7条规则的纵行棱起因而得名。
棱皮龟是世界上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堪称“巨龟”。
一般体长为9英尺(约270厘米)重达1200磅(约545公斤)。
生物学家估计它们的寿命在40岁到100岁之间。
根据1970年濒危物种法棱皮龟被列为濒危动物。
太平洋棱皮龟每年都要游6000英里到美国金门海峡吃水母。
每年夏秋季节太平洋棱皮龟离开印尼、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栖息地游经太平洋去到美国西海岸水域吃水母它们是迁移距离最长的海洋动物。
这项建议将通过一年的审查后才能最终获得批准。
现在正举行为期60天的公众评议政府届时将针对拟议的规例作出最后决定。
根据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渔业服务部公布的文件。
加州北部沿海的棱皮龟。
太平洋棱皮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龟。
法拉伦(Farallon)岛海域的棱皮龟。
棱皮龟。
海龟保护区也就是觅食区和迁徙线包括加州门多西诺县和洛杉矶县的中心海岸整个华盛顿海岸和俄勒冈州北部哥伦比亚和安夸河之间三分之二的海域也将包括在内。
总之70600平方英里的海洋将被划为海龟的栖息地。
目前唯一的保护区是美属维尔京群岛和附近海域。
该条例将由非盈利环保组织于今年5月提交旧金山美国地方法院。
国外保护动物的事例

国外保护动物的事例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外保护动物的行动也越来越多。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外保护动物的事例,展示了人们为保护动物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
1. 非洲大象保护计划非洲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但由于偷猎和栖息地破坏,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非洲大象,许多国际组织和政府合作开展了保护计划。
例如,肯尼亚推出了“大象保护行动计划”,通过加强执法和采取措施保护栖息地,成功减少了非洲大象的偷猎活动,促进了它们的增长。
2. 澳大利亚考拉保护考拉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物种,因其可爱的外貌和独特的生活习性而备受喜爱。
然而,由于森林砍伐和交通事故,考拉的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澳大利亚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个保护区,限制了森林砍伐,并提供了考拉的适宜栖息环境。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考拉的生存状况。
3. 英国海龟救助中心海龟是另一个受到威胁的物种,全球范围内面临栖息地破坏和捕捞等问题。
英国海龟救助中心是一个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拯救受伤的海龟和促进海龟保护。
该中心提供紧急救助和医疗护理,同时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和教育项目,提高公众对海龟保护的意识。
4. 加拿大北极熊保护加拿大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象征性动物,但由于气候变化和狩猎等威胁,它们的存活环境日益恶化。
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加拿大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狩猎数量、保护栖息地和开展科学研究。
此外,加拿大还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保护北极熊的生存环境。
5. 美国海豹保护美国海豹是北美洲的特有物种,由于污染和商业捕捞,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
美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海豹,如限制捕猎和设立保护区。
此外,美国还开展了海豹救护和康复计划,为受伤海豹提供医疗护理和重新释放到自然环境中。
以上只是国外保护动物的一些事例,展示了人们保护动物所做出的努力。
这些保护行动不仅保护了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也提高了公众对保护动物的意识。
希望这些成功经验能够启发更多人加入到保护动物的行列中,共同为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总会有一只幼龟当龟群的侦察兵(精选)

自然之道作文今天,我们学习了第9课:自然之道。
这篇文章讲述了“我”和我的同伴以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去实地考察一下太平洋绿龟幼时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到了那里,他们从海鸟口中救起一只幼龟,却使一巢幼龟险些遭受灭顶之灾。
我对向导的行为感到难过,他救,会使一大群幼龟也跟着走;不救,会显得自己没有同情心。
最终,同情心战胜了自然规律,从而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学完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种植物,叫莺,莺果实甜美,可供解渴。
但莺只能在一种特殊的树木上生存,然而这种树木恰恰又是做工艺品的好材料。
人们为了做出优美的工艺品,在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
不惜一切代价,进山砍伐这种树木。
莺也随着这种树木而渐渐灭绝。
这个小故事和自然之道一样,都是告诉我们,大自然中的任何生物,都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包括人。
谁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定,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
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
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
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从不曾分离。
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
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小,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
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需求的有力工具。
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类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
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
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
克隆技术拯救濒危动物的例子

克隆技术拯救濒危动物的例子克隆技术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它能够通过复制动植物组织细胞制造与原始生物完全相同的个体。
在过去几十年里,克隆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惊人的科学成就。
值得注意的是,克隆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濒危动物的保护工作中,通过复制濒危物种的个体,来拯救这些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下面将介绍一个关于克隆技术拯救濒危动物的例子:在某个国家,有一种独特的大型猫科动物,被称为“红珊瑚豹”(Red Coral Leopard),它是当地的特有物种,但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其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当地政府和科学家们为了挽救这个濒危物种,决定利用克隆技术进行保护工作。
科学家们在自然界中找到了一只健康的红珊瑚豹,并进行了详细的基因组测序工作。
通过该工作,科学家们成功获取了红珊瑚豹的完整基因组信息,包括所有的遗传特征和基因序列。
接下来,科学家们采集了大量的红珊瑚豹组织细胞,并将这些细胞经过一系列处理,使其具备克隆所需的特性。
然后,科学家们利用核移植技术,将这些处理过的细胞核注入到卵细胞中,使得卵细胞重新变回未分化状态。
随后,这些重新变回未分化状态的卵细胞被植入到代孕母体的子宫中,让其发育成胚胎。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成功地从几个卵细胞中诞生了一只健康的红珊瑚豹幼崽。
这只幼崽在之后得到了科学家们的精心照料和保护,并在适当的时间点被放归到自然环境中。
科学家们还在其他地区开展了类似的克隆保护工作,逐步增加了红珊瑚豹的数量。
在未来的时间里,科学家们将继续监测这些克隆后的红珊瑚豹的繁殖和生存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查和研究。
他们还将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克隆技术,以提高红珊瑚豹的繁殖效率和适应能力。
通过克隆技术,成功地拯救了红珊瑚豹这个濒危物种,为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个例子证明了克隆技术在拯救濒危动物方面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也为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拯救猛犸象科幻作文

拯救猛犸象科幻作文在一个平平常常的周末,我像往常一样窝在沙发里,百无聊赖地调换着电视频道。
突然,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科学家们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猛犸象细胞,这一发现为复活猛犸象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一下子从沙发上弹了起来,眼睛紧紧地盯着电视屏幕,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猛犸象啊,那可是在冰川时代称霸陆地的巨兽,要是能亲眼看到它们重新行走在地球上,那该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从那天起,我对猛犸象的复活计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天泡在网上搜索着相关的资料。
我了解到,要复活猛犸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得从那些珍贵的细胞中提取出完整的遗传物质,然后再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把缺失或者损坏的部分修复好。
这就像是在拼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每一块都得严丝合缝,不能有半点差错。
就在我觉得这一切都遥不可及时,一个意外的机会降临了。
我收到了一封神秘的邮件,邀请我参加一个名为“猛犸象重生”的秘密项目。
我当时的心情,那叫一个激动啊,简直比中了彩票还兴奋!我按照邮件里的指示,来到了一个偏僻的科研基地。
这里戒备森严,到处都是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在忙碌着。
我被带进了一间会议室,里面坐着一群表情严肃的专家。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年轻人。
”一位头发花白的教授说道,“我们需要你的帮助,一起完成拯救猛犸象的伟大使命。
”我使劲地点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和那些复杂的仪器、密密麻麻的数据打交道。
有一次,我为了提取一份关键的基因样本,连续在实验室里奋战了十几个小时。
当我终于成功地拿到样本时,整个人都累瘫在了椅子上,但心里却是满满的成就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聪明机智的小李,他总是能在大家陷入困境时想出绝妙的点子;还有细心温柔的王姐,她对每一个实验数据都一丝不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重要的突破。
惊呆,12岁小学生写出独角仙论文

惊呆,12岁小学生写出独角仙论文作者:七君来源:《电脑报》2021年第24期今年5月23日,日本朝日新闻对这一事件的报道,标题为“独角仙的常识被埼玉县的小学六年级学生颠覆,并在世界级的杂志上发表了论文”。
今年12岁的柴田亮是日本埼玉县的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疫情封城期间,他利用暑假研究独角仙。
2021年,他还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学术期刊Ecology上发表了实验性论文An introduced host plant alterscircadian activity patterns of a thinoceros beetle.Ecology这个期刊是美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创刊历史已有100年。
作为人生第一篇论文,柴田亮的成绩相当不错了。
这篇论文的另一位作者是山口大学的昆虫学讲师小岛涉,和许多人的揣测不同,小岛涉和柴田亮没有亲属关系或直接社会纽带。
原本互不相识的两人,怎么在短短两年里合作做起了研究呢?更奇怪的是,今年小岛涉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论文的数据并不是他收集的,而全部来自柴田亮的贡献。
小岛君甚至说:“我只是提了建议、做了翻译,研究的大部分是柴田亮做的。
”一个小学生怎么就能做一手科研呢?这一切都要从柴田亮小时候说起。
柴田亮从小就喜欢观察独角仙(也叫双叉犀金龟),也经常在野外观察独角仙。
独角仙是世界上最大的甲虫之一,也是一种常见的亚洲昆虫。
它们一般居住在热带和业热带的森林里,靠吃树汁为生,它们的栖息地就是自己的食物。
雄性独角仙的觭角和胸角特别突出,因此被取了这个名字。
雄性独角仙的角主要是用来单挑的,赢了的独角仙拥有更多的交配权和领地。
日本的独角仙最初是从中国引入的,但是后来演化为日产业种。
日本独角仙的食物通常是麻栎,也就是一种产白东业的橡树。
在日本,小朋友可以在百货商店,甚至自动售货机里购买独角仙。
柴田亮就是在這样的氛围里爱上独角仙的。
但是他对独角仙的理解显然和一般爱好者不同。
他是这样表达对独角仙的喜爱的:“独角仙比人类更早出现在地球上,是人类的先辈。
美丽的微观世界

龙源期刊网
美丽的微观世界
作者:
来源:《学苑创造·B版》2020年第02期
美丽的微观世界
显微镜技术员Teresa Zgoda和大学生Teresa Kugler合作拍摄的这张乌龟胚胎照片,以震撼的视觉效果斩获了第45届尼康显微摄影大赛的第一名。
该赛事旨在表彰那些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摄影创作的人们,是显微摄影师们的一个重要展示平台。
野火烧不尽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安德鲁·摩根(Andrew Morgan)拍摄了这张令人瞠目结舌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野火照片。
他表示,拍摄这张照片时,他想到了那些因野火失去家园的人们以及冲在灭火第一线的救援人员。
雪地里的“霸主”。
世界上最大的蜈蚣 世界上最大的乌龟

世界上最大的蜈蚣世界上最大的乌龟世界上最大的乌龟棱皮龟是世界上最大的乌龟。
这种奇妙的生物刚出生时很小很萌,但是它长大以后就变成了一个800到900公斤的怪兽。
在外表看,棱皮龟和其他乌龟一样温文尔雅,但是当他们打开他们的嘴时,你才发现这都是骗人的,它的嘴巴里面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棱皮龟,属棱皮龟科、棱皮龟属动物。
棱皮龟体大,是龟鳖目中体型最大者,头大,颈、尾短,四肢桨状,无爪,前肢特别发达。
棱皮龟属于变温的爬行动物,游泳迅速且能力极强,杂食性,每年5-6月之间产卵,一次产卵90-150枚,主要栖息于热带海域的中上层,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
世界上最大的乌龟:形态特征棱皮龟体大,是世界上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
壳长1040-1500mm,宽560-900mm,高290-495mm。
重均达100kg以上。
头大,颈短。
头宽133-220mm。
上颚前端有二个大三角形齿突,其间有一凹口,承受下颚强大的喙。
头、四肢及身体均覆以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
体背具7行纵棱,腹部有5行纵棱,因而得名。
四肢桨状,无爪。
前肢特别发达,前肢前缘长720-1010mm,后肢前缘长298-480mm,前肢约为后肢长的2倍多。
尾短,尾与后肢间有皮膜相连。
[2] 幼龟体表及四肢均覆以不规则的多角形小鳞片。
最大的分布在背甲和腹甲。
此外,头背与头侧亦具有对称的鳞片。
成体则鳞片消失,代之以革质的皮肤。
成体背暗棕色或黑色,杂以黄色或白色的斑点。
腹部灰白色。
幼龟背灰黑色,身体上的纵棱和四肢的边缘为淡黄色或白色。
腹部白色,有黑斑。
世界上最大的乌龟:栖息环境棱皮龟是一种生活在远洋的动物,主要栖息于热带海域的中上层,偶尔也见于近海和港湾地带。
世界上最大的乌龟:生活习性棱皮龟属于变温的爬行动物,但从热带到北极地区的棱皮龟都能在7℃的水中维持25℃的体温。
虽然它的基础代谢率远远低于哺乳动物,但其绝缘体积效应帮助保持着足够的热量。
如果在温暖的气候下,它就增加输送到四肢末端去的血流量,从而大量提高其热损,即大量散热。
拯救turtle的文章

拯救turtle的文章
老人去池塘里找蜗牛,看到石头缝里卡着一只磨石大小的老乌龟,他立刻把老乌龟救了出来。
夜里,老龟给老爷子做了一个梦,老爷子怒道:“我给你三天搬家,不然就祸不单行了。
”老爷子当然不信,不过没过多久,他就后悔了。
在清河县杏树沟,有一位名叫葛老奇的老人。
他是一个真正的农民。
他现在60岁了,和儿子葛大宝一起生活。
葛大宝三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
主要是因为他家穷,常年不能吃肉。
为了改善伙食,葛老奇闲暇之余会去池塘或河流打鱼,钓些鱼。
虾。
那天,他在自家门前的池塘边摸蜗牛。
他摸了一个鱼篓,正要起身回家的时候,忽然看见石头上有什么东西在动。
当他走近时,他惊呆了。
原来,裂缝里卡着一只砂轮大小的老乌龟。
老龟很奇怪,斜卡在石缝里,挣扎着。
葛老爷子本以为这只老龟肯定能吃上好几天,但转念一想,这只老龟能长到这么大,说不定比自己还老。
如果他是因为贪心才吃的,那还真是有些可怜。
想到这里,葛老头决定放手,也算是为自己积攒了点德行。
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将石缝挪动了一点点。
老乌龟终于可以动了。
离开后,老龟并没有立即离开。
它朝葛老头点了三下,仿佛是对他鞠躬道谢,然后缓缓爬进了池塘。
结合阿基米德乌龟悖论的例子

结合阿基米德乌龟悖论的例子阿基米德乌龟悖论是一个关于无穷的悖论,它涉及到一个乌龟要通过一个无穷序列的任务才能到达目的地的情景。
这个悖论揭示了无穷的悖论和无限划分的问题。
以下是以阿基米德乌龟悖论为题材的例子:1. 阿基米德乌龟悖论中的乌龟是一个科学家,他要完成一项无穷序列的实验才能得到理论的最终结果。
然而,每个实验都需要花费相同的时间,导致乌龟永远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2. 在一个小说中,主人公是一位画家。
他决定绘制一幅包含无穷个细节的画作。
然而,每个细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导致他永远无法完成这幅画作。
3. 在一个电影中,一个探险家被困在一个无穷大的迷宫中。
他必须通过无数个房间才能找到出路,但每个房间都有一个新的谜题需要解决。
由于谜题的数量无限,他永远无法逃离迷宫。
4. 在一个科幻小说中,一位科学家发明了一台时间机器,可以无限次地穿越时间。
然而,他发现每次穿越都需要花费相同的时间,并且时间是无限的,导致他永远无法回到现在。
5. 在一个游戏中,玩家扮演一位勇士,要通过一个无尽的迷宫来拯救公主。
然而,每个房间都有一个新的难题需要解决,导致玩家永远无法完成拯救公主的任务。
6. 在一个电视剧中,一位警察要追捕一名连环杀手,但每个犯罪现场都有一个新的线索需要解决。
由于线索的数量是无穷的,警察永远无法抓住杀手。
7. 在一本小说中,主人公是一位作家,他决定写一本包含无穷个故事的小说。
然而,每个故事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他永远无法完成这本小说。
8. 在一个电影中,一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够制造无限能量的装置。
然而,装置的制造过程是一个无穷序列,每一步都需要花费相同的时间,导致科学家永远无法完成装置。
9. 在一个游戏中,玩家要通过无数个关卡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然而,每个关卡都有一个新的难题需要解决,导致玩家永远无法完成游戏。
10. 在一部电影中,一个人类被困在一个无尽的时间循环中。
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逃离这个循环,因为每次循环都需要完成一个无穷序列的任务。
72-用乌龟精神,追上龙飞船

用乌龟精神,追上龙飞船(任正非2013年12月30日在华为年度干部工作会议的讲话)古时候有个寓言,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因为有先天优势,跑得快,不时在中间喝个下午茶,在草地上小憩一会啊!结果让乌龟超过去了。
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二十五年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忘了经济这二十多年来一直在爬坡,许多人都成了富裕的阶层,而我们还在持续艰苦奋斗。
爬呀爬……一抬头看见前面矗立着“龙飞船”,跑着“特斯拉”那种神一样的乌龟,我们还在笨拙地爬呀爬,能追过他们吗?一、大公司不一定会死亡,也不一定会惰怠保守,否则不会成为大公司。
宝马追不追得上特斯拉,一段时间是我们公司内部争辩的一个问题。
多数人都认为特斯拉这种颠覆式创新会超越宝马,我支持宝马不断地改进自己、开放自己,宝马也能学习特斯拉的。
汽车有几个要素:驱动、智能驾驶(如电子地图、自动换档、自动防撞、直至无人驾驶……)、机械磨损、安全舒适。
后两项宝马居优势,前两项只要宝马不封闭保守,是可以追上来的。
当然,特斯拉也可以从市场买来后两项,我也没说宝马必须自创前两项呀,宝马需要的是成功,而不是自主创新的狭隘自豪。
华为也就是一个“宝马”(大公司代名词),在瞬息万变,不断涌现颠覆性创新的信息社会中,华为能不能继续生存下来?不管你怎么想,这是一个摆在你面前的问题。
我们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建立起一个优质的平台,拥有一定的资源,这些优质资源是多少高级干部及专家浪费了多少钱,才积累起来的,是宝贵的财富。
过去所有失败的项目、淘汰的产品,其实就是浪费(当然浪费的钱也是大家挣来的),但没有浪费,就没有大家今天坐到这儿。
我们珍惜这些失败积累起来的成功,若果不固步自封,敢于打破自己既得的坛坛罐罐,敢于去拥抱新事物,华为不一定会落后。
当发现一个战略机会点,我们可以千军万马压上去,后发式追赶,你们要敢于用投资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以人力的方式,把资源堆上去,这就是和小公司创新不一样的地方。
人是最宝贵因素,不保守,勇于打破目前既得优势,开放式追赶时代潮流的华为人,是我们最宝贵的基础,我们就有可能追上“特斯拉”。
科学怪人邢立达:恐龙研究者中的“拼命三郎”

科学怪人邢立达:恐龙研究者中的“拼命三郎”人物时事速递“首个发现琥珀中的恐龙化石的人”“年轻科学家”“恐龙学科普第一人”……说起邢立达,立即就能被他喷涌而出的标签吞没,然而其中最为大众喜闻乐道的,大概还是红”科学家的身份。
2008年,他出版了《狂野中生代三部曲》,这是国内首部古生物科幻小说;2011年,他因为吃下了4000年前的猛犸象腿肉,且在微博直播而引起广泛关注;2015年10月,他又荣获我国地学界学子最高荣誉——李四光优秀学生奖。
卓越的科研能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搭配其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让他在微博上吸粉无数,成为一位坐拥近百万粉丝的“网红”科学家。
2016年他的团队发现了有史以来第一件琥珀中的雏鸟标本,如今他于中国地质大学任教。
人物聚焦1 为恐龙梦卖房搞研究邢立达1982年生于广东潮州,从小醉心于与恐龙有关的研究,高中时便创办中国第一个恐龙网站“恐龙网”,后于成都理工大学进修研究生,然后在禄丰世界恐龙谷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恐龙,此后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师从著名古生物学家Philip J. Currie,取得硕士学位。
在博士研究生的短短三年中,邢立达几乎是靠一己之力,重建了整个中国西南片区的脊椎动物古生态系统。
其中有不少实况被中央电视台记录下来,并在《走近科学》《地理中国》等栏目中播出。
为了恐龙研究,邢立达卖了广东的房子,把500万用在买琥珀搞研究。
他发现了世界上第一枚恐龙琥珀,刷爆国内外媒体。
因为网友常让他鉴别琥珀品相,他还因此担任一家琥珀店铺的科学顾问,解答粉丝的各种“疑难杂症”。
人物聚焦2 装哑巴穿火线寻找化石2014年夏天,为了深入了解琥珀矿的形成与相关地质背景,邢立达从缅甸的密支那前往德乃,再深入矿区。
没有缅甸身份证,进不了核心的区域,邢立达就找来当地的服装,脸上涂上跟当地人一样的图案,还装成哑巴,避免讲话穿帮。
当时缅甸一直在打仗,前往矿区150公里的路程上,埋满了地雷,邢立达就曾看到,一只大象不幸踩中了反步兵地雷,全身被炸出一千多个弹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拯救棱皮龟:一个加拿大科学家的贡献
海龟的数量正在逐年减少。
哈利法克斯的一位生物学家发现加拿大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对这些巨大的海龟极其重要。
马克•詹姆斯每次看到棱皮龟被拉出水面时都感到十分惊讶:“被从船边拖到甲板的一个特制平台上的这个大家伙,整个身体呈蓝墨色,头部独特的指纹图案般皮肤上长着粉红色斑点。
它全身散发出强烈的海水和水母气味——水母是棱皮龟的食物之一。
为了这种食物,它不惜作遥远的旅行。
”
棱皮龟
“它们的身体十分庞大”,詹姆斯在谈起这些颇具魅力的巨型生物时说道。
成年雄性的体重可达650千克,体积就像一只底朝天的平底小小渔船,头颅的尺寸足有5加仑的水桶那么大,四只强有力的鳍肢扇动着巨大的身体——世界上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下潜到1200米深的海底。
这种海洋生物的背壳,是以一种骨质的基体覆盖一层厚厚的坚韧皮肤构成,用来保护其厚度达半米以上的庞大身躯。
棱皮龟即使对詹姆斯,这位34岁在北大西洋的温和水域研究海龟长达10年的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生物学家来说也充满着神秘色彩。
在“世界资源保护联盟”的“红色受威胁物种名单”上,这种海龟被列为“极其濒于灭绝”。
它们的数量在过去的15年中已减少了约70%。
这一古老的物种是否已失去了挽救的最佳时间?“它们的数量在大西洋处于危险之中”,詹姆斯说,“而太平洋的数量则糟糕得多。
”
在詹姆斯涉足这一课题之前,一般的观点认为这类海龟属于热带生物——如果在加拿大东海岸看到这种海龟则是脱离了常规的路线所致。
然而“加拿大海龟信息网”——这个由詹姆斯和他担任信息网执行主任的妻子凯瑟琳•马丁创建的研究项目,它在确认棱皮龟每年洄游到圣劳伦斯湾和斯考迪安大陆架以及加拿大是其重要的觅食地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当詹姆斯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他就常深入到对海洋最熟悉的人士——渔民中寻求帮助。
1998年夏季期间,他将棱皮龟的图片印制成招贴画,并在标题上写道:“您见过这种海龟吗?”在新斯科舍省的各个码头上都贴有詹姆斯的招贴画,并附有他提供的免费电话号码,让渔民们能报告他们的情报和见闻。
当年以“海龟人”著称的詹姆斯和马丁并不知道自己这样做能企盼到什么。
但是不久,电话就开始响了起来。
这一年夏季,他们共搜集到171例有关棱皮龟的信息,这些信息足够证实在这一区域有大量的棱皮龟洄游而来,而这一情况很值得研究。
第二年,詹姆斯开始搭乘渔船去海上一探究竟,而马丁则在岸上接电话,筹集资金,到渔业界和沿海居民社区进行宣传和推广教育项目。
她还为孩子们写一些知识性书籍。
“渔民们做这件事很投入,往往把他们在海上或海边的遭遇讲得很详细。
”马丁说道。
马丁与詹姆斯相识在多伦多大学学习期间。
她说詹姆斯那时就是一个道道地地的海龟迷。
这对夫妇家中至今仍养着一只名叫“法里克斯”的三趾箱龟,它是詹姆斯8岁时得到的。
“棱皮龟已到了种群灭绝的边缘”,马丁说:“我到课堂中总是对学生们说,‘你们知道
谁在帮助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吗?看看窗外,正是你们的爸爸、妈妈、伯伯、叔叔、爷爷,是他们在使情况发生变化’。
”
如今,这个海龟信息网依靠600多名渔夫作为志愿者为其服务——伯特•弗里克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人士。
25年来,这位渔夫以布莱顿角的内尔斯港为基地进行捕鱼作业。
自从1999年以来,他与弟弟布莱尔一起协助詹姆斯对棱皮龟进行科学研究。
他甚至在自己32英尺长的渔船“瓦德厄维克号”的后甲板设置了一个专用平台供检查棱皮龟之用。
弗里克说自己很高兴能为研究海龟出力。
他同时也对近年来一些海洋生物,如剑鱼和蓝鲨几乎消失而忧心忡忡。
这位45岁有着两个女儿的父亲的最大期望就是棱皮龟不至于最后灭种。
“我很喜欢马克。
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真正的科研人员。
他与我们在这一带打成一片,从来不担心有失身份。
当他发现一只棱皮龟时,我也会被他的激情所感动。
棱皮龟的发现对我们来说总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
尽管棱皮龟体积巨大,但是要发现一只却颇为困难。
詹姆斯和渔民们在海上搜寻时,一般总是观察水面是否显现黑点,因为棱皮龟浮出水面呼吸时的头部出露或在阳光下取暖。
如果发现了某只棱皮龟,他们会立刻记录下地点、水温以及其身上的显著特征,如背壳上划痕或鳍肢上被鲨鱼咬的伤口……
他们对海龟的尸体也十分关注。
去年夏天,海面上漂浮着一只死去的海龟,很显然是被过往船只的螺旋桨碰到,伤口很深,一只前肢和半个脑袋都被削掉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詹姆斯会和渔民们用大网将海龟捕到船上,以便收集数据。
他们首先给它照相和称重,测量背壳和鳍肢,并且取一点组织和血样,以备日后作DNA鉴定。
在放归大海之前,还要在海龟的后肢上安上金属标签,并在肩部植入封装好的芯片,供将来以扫描仪识别。
前不久,曾经在新斯科舍放归的一些雌海龟被人们在中美洲、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区域的沙滩海边发现,而这些区域都是棱皮龟传统的产卵之地。
詹姆斯也开创了用卫星无线电发射器安装在棱皮龟身上来研究其迁徙路线的先例。
自从1999年以来,他已经在50只海龟身上安放了这种像背包似的设备。
这位爱龟者曾跟踪一只雄龟达两年之久——从哈利法克斯港直到特立尼达的加莱拉岬角的繁殖地,全程3800多千米。
他发现这只海龟在加勒比海待了三个多月后,又洄游到圣劳伦斯湾的北部,其后再次洄游到特立尼达的同一繁殖地。
加勒比海
詹姆斯感触很深:“这些生物真是精确的导航者。
这只雄龟在两个日历年内能够重回同一地点。
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个奇迹,要知道,这需要横渡及其辽阔的大海。
”
发现棱皮龟能洄游多远和洄游到什么地点,对于让各国联合起来保护这种珍贵的生物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詹姆斯认为,威胁棱皮龟生存的最严重事件,如与船舶相撞、被渔网缠绕……可以通过教育和警示得到减少。
而棱皮龟面临的其他威胁还包括误吞致命的海洋废物,如塑料和焦油等。
此外,它们的卵被别的动物偷吃甚至被人类偷窃也是导致数量愈来愈少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这些水域对棱皮龟的生存十分关键”,詹姆斯说:“因此问题是,我们能再做些什么来帮助这些海龟的生命延续下去。
”2007年,詹姆斯领导的海龟信息网获得了该年度加拿大环境奖项中的“资源保护类”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