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2版:模块综合试卷(一)(步步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试卷(一)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2020·北京房山区高一调研)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
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
化的传承。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为:
,A项错误;
反应Cl2+2Br-===2Cl-+Br2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 被还原,反应Zn+Cu2+===Zn2++Cu中,Zn由0价升高到+2价,被氧 化,因此两反应并不都是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B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如Cu2+、Ba2+,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种含重金
属离子的废液,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所含阳离子主要是Ba2+。如将
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
发生,据此可判断丙物质是
A.Al2(SO4)3 C.BaCl2
B.NaOH
√D.FeSO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 失 , 应 为 NaOH 和 Al2(SO4)3 的 反 应 , Al2(SO4)3 + 6NaOH===2Al(OH)3↓ +3Na2SO4、Al(OH)3+NaOH===NaAlO2+2H2O,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 淀,后沉淀溶解,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甲为BaCl2, 丙为FeSO4,故答案选D。
将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
C 确认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 向反应后的混合液中滴加酚酞
D
确认Cl2无漂白作用
将有色纸条放入干燥的Cl2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用可见光束照射能够确认Fe(OH)3胶体 是否制备成功,A正确; 氢氧化钠是强碱,确认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可以向反应后的混合 液中滴加酚酞,C正确; 由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确认Cl2无漂白作用 可以将有色纸条放入干燥的Cl2中,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2020·洛 阳 高 一 调 研 ) 甲 、 乙 、 丙 、 丁 分 别 是 Al2(SO4)3 、 FeSO4 、 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 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
C.探究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后的化合价 D.探究钠与二氧化碳是否能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新制氯水的成分较多,其中具有漂白性的是HClO,因此探究氯 水中有漂白性的粒子是有意义的,A不符合题目要求; CO2和CO之间不发生反应,因此探究CO2和CO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没 有意义,B符合题目要求; 铁与氧化性不同的非金属单质反应后得到的产物中铁的化合价不同,因 此探究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后的化合价有意义,C不符合题目要求; 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因此探究钠与二氧化碳是否能反应 有意义,D不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2020·安徽池州高一质检)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研究工作者的必 备素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A.探究氯水中有漂白性的粒子
√B.探究CO2和CO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检验物质是否变质,应利用盐酸和氯化钡溶液检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下列“实验方案”不宜用于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确认Fe(OH)3胶体是否制备成功
用可见光束照射
√B
确认金属活泼性:Na>Cu
22.4 L 22.4 L·mol-1
=1
mol,而氯气和铁
反应后变为-1价,故1 mol氯气转移2 mol电子,即2NA个,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W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NaOH、NH3·H2O都为可溶性碱
D.蛋白质溶液、液氯均属于分散系
解析 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 蛋白质溶液属于分散系,液氯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离子是
√A.Cu2+和 SO24-
B.Cu2+和 Cl-
C.K+和 SO24-
D.Ag+和 NO-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则溶液中含有OH-,主要有毒离子为Ba2+, 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甲、乙两废液发生 反应使重金属离子生成沉淀,则乙废液中应含有 SO24-,乙废液中的重金 属离子与甲废液中的OH-反应生成沉淀,根据选项中离子的性质可知, 只有A符合。
B.S2-的结构示意图:
C.O-18 的原子符号:188O D.CO2分子的结构式:O==C==O 解析 次氯酸的电子式中O原子在中间,A项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氯水、氨水均为电解质 B.Na2O2为碱性氧化物
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因此氧化性的顺序为Na2O2>Na2FeO4>FeSO4,D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g B.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1
4.对于温度、压强一定的气体,与其物质的量无关的是
A.质量
B.体积
C.分子数目
√D.气体摩尔体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2020·洛阳高一检测)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2为非电解质 B.常温、常压下,7.8 g过氧化钠中含有阴离子的数目为0.2NA
选项
化学方程式
相关说法
氧气是氧化产物,氯酸钾既是氧 A
化剂又是还原剂
B Cl2+2Br-===2Cl-+Br2 Zn+Cu2+===Zn2++Cu
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C
4CuO =高==温==2Cu2O+O2↑
该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2,则转移 2NA个电子
√D
2FeSO4+6Na2O2===2Na2FeO4+ 2Na2O+2Na2SO4+O2↑
√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
CO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2020·安徽池州高一检测)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
有关化学用语和相关说法均正确的是

=0.1
mol,而1个过氧化钠
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离子构成,故0.1 mol过氧化钠中含0.1NA个阴离
子,故B错误;
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1.6 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氧原子的
物质的量为
16
1.6 g g·mol-1
=0.1
mol,即0.1NA个,故C正确;
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或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CO23- ===CaCO3↓+2OH- B.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6H+===2Fe3++3H2↑ C.NaHSO4水溶液显中性
12.为确定置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
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NaOH溶液[Ba(OH)2溶液] C.KI(淀粉溶液)
B.FeSO4溶液(KSCN溶液)
√D.Na2SO3溶液(BaCl2溶液)
解析 NaOH变质混有Na2CO3,可用Ba(OH)2检验;FeSO4变质混有Fe3+, 可用KSCN检验;KI变质混有I2,可用淀粉溶液检验;亚硫酸钠变质会混 有硫酸钠,二者均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加氯化钡溶液不能
√C.配制250 mL 4.6 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
硫酸62.5 mL D.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
用NaOH溶液冲洗
硫酸 化学纯(CP) (500 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 g·cm-3
质量分数:9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A
B
C
D
银器用除锈 变形的金属香炉
木器表面擦拭
古画水洗除尘
剂除锈
复原
烫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等通常叫做化 学用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错误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H·×C····l····O····
1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原子半径:K>Ca>Mg B.碱性:NaOH>Mg(OH)2>Al(OH)3 C.热稳定性:HF>HCl>H2S
√D.酸性:H2SO3>H2CO3>H2SiO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A.X只有一种氧化物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Z>Y>X
√D.元素X是自然界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根据W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知其应为S,则Z为P、Y为N、X为C。 A项,碳可以形成CO、CO2两种氧化物; B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PH3<H2S; C项,原子半径:Z>X>Y。
√C.1.6 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足量的铁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7.8
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78
7.8 g g·mol-1
反应4CuO
高温 =====
2Cu2O+O2↑中Cu由+2价降低到+1价,O由-2价升
高到0价,因此每生成1 mol O2,转移4NA个电子,C项错误;
反应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中氧化剂
为Na2O2,氧化产物为Na2FeO4,FeSO4为还原剂,氧化剂的氧化性强
氧化性:Na2O2> Na2FeO4>FeSO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1价,得到电子,被还 原,KCl为还原产物,O元素由-2价升高到0价,失去电子,被氧化, O2为氧化产物,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