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题申报: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
学科分类:职业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第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当今,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着深刻影响,极大的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等。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如何充分运用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克服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消极
影响,让社会主流思想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因此,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点。
第三,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能传递社会正能量、有社会责任感、渴望成才、报效祖国。
但也有一些大学生观念错位、道德倾斜,主要表现在:或无远大理想、不思进取、对政治不关心,或把政治作为一种手段;或特别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只求个人满足,无视集体利益,只讲索取,表现出极端个人主义;或追求享乐,拿父母血汗钱挥洒,缺少责任意识;或惟利是图、损人利己,为个人目的不择手段等。
这与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培养与期盼相距甚远,与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格格不入。
要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担的社会责任显得更加重大。
(2)课题界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学生,不仅不能脱离政治,而且应该主动关心和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大学生在通过互联网与社会体系的互动中接受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一是建立网络先进文化宣传阵地和高素质的网上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二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政治辨别力和分析能力;三是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是完善规章制度,将不良信息和不规范的网络行为拒之门外;五是不断创新,开拓先进政治文化宣传教育新局面。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近年来,国内外、省内外研究焦点主题在于
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比如,有霍福广等著《信息德育论: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有张再兴等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徐建军等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有教育部主办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和《高校思想理论战线》等学术刊物每月都有数篇或数十篇这方面的论文发表。
这些成果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起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导向问题的研究就更少。
(4)选题意义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着深刻影响,极大的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等。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如何充分运用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克服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让社会主流思想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因此,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进创新的发展趋势,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第一,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始终与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与时俱进地从理论上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为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提供理论引导和实践参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16号文件则强调:“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具体措对策:“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针对性、突出隐蔽性、彰显个性化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本
课题的研究将为解决这一难题作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第二,总结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为推动和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提供借鉴。
多年来,理论界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丰富的理论成果。
如“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先进文化”、“注重网络舆情研判,把握学生思想脉动”等,总结这些经验,有助于确立开放式的教育观念,强调参与性和主体性的教育方式,增强培养学生比较选择能力的教育内容。
第三,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的发展走向,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科学导向。
正确的方向和路径有助于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完成高职院校肩负的为社会主与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这一问题目前虽然有不少人在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没有人给出系统的科学的回答。
本课题将为系统的科学的回答这一问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1)课题理论依据第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光明日报》2015年01月发表《以高度的使命感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题的文章,湖北省委2015年5月召开第23次全省高校党建设工作会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若干意见》,这都表明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这些文件的出台,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二,16号文件则强调:“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
地”的具体措对策:“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为当代大学生更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
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针对性、突出隐蔽性、彰显个性化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本课题的研究将为解决这一难题作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研究目标本课题从新媒体和新媒体环境等概念的界定入手,阐释新媒体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并且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着手,在进一步就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影响的特性和产生负向影响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基础上,针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向影响,提出促进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推进的具体措施。
(3)研究内容第一,新媒体概述。
主要研究与界定与新媒体相关的几个概念。
第二,主要研究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三,主要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4)研究假设、创新之处本课题认为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和方向;遵循需要法则,满足个性发展,重视传统文化,把握发展方向是当今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点;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培养主体自律品质,改革教学模式,开拓教育思路,提升思政队伍素质,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本课题认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不仅
不能脱离政治,而且应该主动关心和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年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社会化过程,大学生在通过互联网与社会体系的互动中接受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全面提高政治素质,最终形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这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一是建立网络先进政治文化宣传阵地和高素质的网上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二是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政治辨别力和分析能力;三是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是完善规章制度,将不良信息和不规范的网络行为拒之门外;五是不断创新,开拓先进政治文化宣传教育新局面。
(2)研究方法:第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书籍和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第二,系统分析法。
本课题把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
第三,访谈法。
与学生进行交谈,更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对新媒体的接受影响现状和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动态。
第四,调查问卷法。
通过问卷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的接受与影响现状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3)技术路线
第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填报课题申请(20150630)
第二步,对相关资料作深入研究,拟定研究大纲(20150731)
第三步,根据大纲分配任务,明确规定完成时间,进行研究(2015年7月-2016年12月)第四步,阶段性成果总结,结题鉴定(201700531)(4)研究步骤第一,考察交流。
以学院发起的秦巴高职教育论坛和参与组建的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职教育联盟为平台,开展对兄弟院校的考察交流,努力在研究中吸取兄弟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好经验。
第二,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类;认真学习近几年国家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等并作分析研究,努力在研究中吸收新成果。
第三,观察调研。
座谈和采用问卷了解学生对新媒体的反映,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量化研究结果。
第四,实践验证。
将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复验证和完善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1271。